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genetic contrastive studies on the Mesozoic early stage ore-bearing and late stage ore-barren granites from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11
1
作者 YAN Jun HOU TianJie +6 位作者 WANG AiGuo WANG DeEn ZHANG DingYuan WENG WangFei LIU JianMin LIU XiaoQiang LI QuanZ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920-1941,共22页
Yanshanian magmatisms are intensive in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152-137 Ma) and late (136-122 Ma) stages. A Yanshanian granitic zone was found to crop out along Qingshan to Changg... Yanshanian magmatisms are intensive in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152-137 Ma) and late (136-122 Ma) stages. A Yanshanian granitic zone was found to crop out along Qingshan to Changgai areas in the Ttmxi district in Field investigation which has a genetic link with molybdenum multiple metal mineralization. To be a representative syenitic granite in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the Huangshan pluton has not been found so far to have any genetic link with mineralization. Zircon LA-ICP-MS dating indicate that the four granitic bodies from the Qingshan-Changgai zone have concurrent formed ages from 140~:4 to 141~2 Ma, belonging to the Yanshanian early stage magmatism. However, the Huangshan granite is dated to be 12912 Ma, belonging to the Yanshanian late stage magmatism. The Qingshan-Changgai granites show high SiO2 and K20 contents, low P205 contents and middle A12O3 contents and are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metaluminum I-type granite. Thes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s in th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depletions in the high field-strength elements, and middle degree negative anomalies of Eu,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arc or continent crustal derived magma affinities. These rocks have 87Sr/StSr(t) ratios from 0.7120 to 0.7125,εNd(t) values from -7.24 to -4.38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of -4.4 to 6.7,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eval ore-bearing granodiorites in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Integrated geochem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Yanshanian ore-bearing granodiorites wer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eso-Neoproterozoic accreted thickened low crust. Meanwhile, the Qingshan-Changgai granites were formed through a AFC process of plagioclase+amphibole+Shangxi Group of magmas that formed the ore-bearing granodiorites. The Huangshan 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z and K2O contents, moderate Al2O3 contents, seagull shape REE distributed pattern and distinct Eu negative abnormities. Comparing with the Qingshan-Changgai granites, the Huangshan granites show more Ba, Sr, P, and Ti negative abnormities with no Nb and Ta depletions and are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metaluminum A-type granite, εHr(t) values of the Huangshan granites are from -6.6 to -1.2, similar to that of the early stage ore-bearing granodiorite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also formed by anatexis of the Meso-Neoproterozoic accreted crust, but their magma sources might be residual granulitic crust which ever underwent Yanshanian early stage I-type intermediate-acid magma extraction. Comparing studies on the two stages granites indicate that the early stage granites derived from a relative thickened low crust under a low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ir magma sources were Meso-Neoproterozoic accreted crust which enriched in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further became more enriched through processes of magma AFC evolution. However, the late stage A-type granites originated from relative shallow crust under a high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ir magma source was depleted in ore-forming materials due to the early stage magma extraction and thus had weak ore-forming capacity. From early to late stage, the magmatisms tectonic setting translated from post-orogenic to anorogenic and the later corresponded to a back-arc extensional setting as increase of the slab subducted angle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SHANIAN Granite Low crust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 the south anhui provinc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在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厘清示范区现有资源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在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厘清示范区现有资源优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不力、创新能力欠缺、产业延伸不足、制度框架不全等问题,从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示范区具体建设路径,以期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助其融入长三角旅游高质量发展,并为文旅融合视域下同类型旅游区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 产业创新
下载PDF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5-4264,共10页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形分布态势;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A级景区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下载PDF
皖南解带山铅锌矿成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白茹玉 黄永海 《四川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解带山铅锌矿位于皖南铅锌成矿区,本文对解带山花岗闪长斑岩含矿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136.4±1.4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闪长斑岩相对较低的结晶温度和相对中等的氧逸... 解带山铅锌矿位于皖南铅锌成矿区,本文对解带山花岗闪长斑岩含矿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136.4±1.4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闪长斑岩相对较低的结晶温度和相对中等的氧逸度有利于铅锌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铅锌矿 成矿岩体 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估算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方法
5
作者 吴道祥 郭佳诚 +2 位作者 叶磊 赵华宏 吴磊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2-977,996,共7页
针对粉土类取样和制样难度较大的土层,文章利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比贯入阻力ps数据,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收集整理安徽省淮北平原200余份工程勘察资料,统计计算淮北平原地区粉土ps值的算术平均... 针对粉土类取样和制样难度较大的土层,文章利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比贯入阻力ps数据,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收集整理安徽省淮北平原200余份工程勘察资料,统计计算淮北平原地区粉土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ps值3种统计平均值与各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学特征和相关性,并逐一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安徽淮北平原粉土ps值3种统计平均值的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而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学特征各异;相应地,3种统计平均值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拟合回归效果也差异明显;除含水率等含水状态指标外,3种统计平均值与其余各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回归拟合效果良好;ps值最小平均值与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相关性最高,回归拟合效果最优。经显著性检验后,文中建议对于淮北平原粉土,可采用比贯入阻力最小平均值,按照文中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CPT) 比贯入阻力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粉土 安徽淮北平原 经验公式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农用地土壤钼测定与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朋飞 吴衡 +5 位作者 管后春 徐锦龙 王耀 沈仕豪 汪雅菲 葛海影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 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 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_(2)O_(3)、Al_(2)O_(3)、SiO_(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TFe_(2)O_(3)、P及硅铝率(即土壤中氧化硅和氧化铝含量的比值)的影响,pH值、有机质为制约砂姜黑土有效钼含量较低的重要因素,pH值、有机质与有效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0.117;②潮土中全钼较缺乏、中等、较丰富土壤比例分别为31.2%、28.4%、21.1%,全钼含量主要受Mn、P、有机质的影响;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为86.2%,全钼含量低是有效钼含量缺乏的主控因素。综上所述,研究区土壤中有效钼含量总体缺乏,建议当地综合考虑土壤有效钼含量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科学施肥,针对砂姜黑土应注重施用有机肥,潮土应合理施用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 生物有效性 pH 有机质 安徽省淮北平原
下载PDF
论全面抗战前期皖南地区的难童救济
7
作者 严嘉晟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南京保卫战后,安徽中北部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无数同胞沦为难民,其中包括大量儿童。作为东南战场的重要后方,皖南国统区面临着紧迫的难童救济问题。为此,皖南国民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济机构,颁布了相关救济法规与实施办法,与民间... 南京保卫战后,安徽中北部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无数同胞沦为难民,其中包括大量儿童。作为东南战场的重要后方,皖南国统区面临着紧迫的难童救济问题。为此,皖南国民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济机构,颁布了相关救济法规与实施办法,与民间各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益人士共同开展难童救济教养工作。尽管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它仍不失为当时皖南地区儿童福利事业的一大进步。通过对相关档案材料的挖掘和分析,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全面抗战前期皖南地区的难童救济工作,将有益于拓展安徽抗战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期 皖南 难童救济
下载PDF
安徽宣城地区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55
8
作者 杨达源 韩辉友 +1 位作者 周旅复 房迎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它们所反映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堆积 环境变迁 安徽
下载PDF
皖南茶区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的关系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雅玲 潘根兴 +1 位作者 刘洪莲 迟传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采集皖南泾县茶区7个主要茶园和安徽茶树良种场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土壤-茶叶间硒分配与分布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硒含量与土壤和茶树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皖南泾县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 0. 413±0. 146 )mg·kg-1,高于我国土壤... 采集皖南泾县茶区7个主要茶园和安徽茶树良种场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土壤-茶叶间硒分配与分布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硒含量与土壤和茶树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皖南泾县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 0. 413±0. 146 )mg·kg-1,高于我国土壤表层硒平均含量背景值,在我国自然茶园中属正常偏高水平。硒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受生物富集性、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春茶含硒量高于秋茶,春茶含硒量为0. 096 ~0. 216mg·kg-1,多数属中等含硒水平。茶叶含硒量是土壤含硒量、茶叶采摘季节、茶树品种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选育硒富集力强的良种茶树、合理配施硒肥、调节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以及适时采摘茶叶等措施,可以实现富硒绿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叶 茶树品种 皖南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分析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0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2 位作者 刘光祥 尹琴 罗厚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压汞孔隙度,平均增加96.06%;页岩在微孔和过渡孔-大孔区间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过渡孔-大孔更加分散,说明页岩中微孔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过渡孔-大孔;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和生烃潜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比表面积和粘土矿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明显降低,且分形维数对埋深的敏感性高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联孔分布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皖南地区
下载PDF
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及作物年景评估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胜 田红 +1 位作者 党修伍 张学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61,共9页
选取安徽省淮北平原37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构建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风险,评判农业气候年景。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 选取安徽省淮北平原37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构建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风险,评判农业气候年景。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单要素各生育期适宜度均为灌浆-乳熟期较高,返青-拔节期较低,其中降水适宜度分蘖期最低;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高、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水分是冬小麦生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综合适宜度灌浆-乳熟期最高,分蘖期降水适宜度最低,并且其序列变异系数大,常遭遇秋冬连旱,引起产量波动;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呈东高西低分布,淮北中东部较高,而淮北西部及沿淮地区较低,冬小麦生产风险相对较高。1961—2016年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线性增大趋势显著,降水适宜度线性趋势不明显,而日照适宜度呈显著的线性减小趋势;综合来看,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无明显线性增减趋势,空间上淮北东部略有增大,而西部及沿淮地区略有减小,气候风险增加。淮北平原多数年份气候适宜度适中,适宜性偏差年发生概率高于偏好年。基于气候适宜度评判冬小麦气候年景等级,评估结果与实际产量增减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农业气候年景模型评估精度能满足业务服务需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农业气候年景 冬小麦 淮北平原
下载PDF
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法建 章锦河 陈冬冬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70,共5页
本文采用景区出现率、空间模式理论、旅游线路目的地类型理论、TICI指数对市场上经营的有关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皖南各景区在市场线路中的利用现状、角色位置以及不足之处,以期对皖南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本文采用景区出现率、空间模式理论、旅游线路目的地类型理论、TICI指数对市场上经营的有关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皖南各景区在市场线路中的利用现状、角色位置以及不足之处,以期对皖南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 空间分析 皖南旅游区
下载PDF
皖南泾县榔桥岩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双 杨晓勇 +1 位作者 孙卫东 戴圣潜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1578,共18页
安徽泾县榔桥花岗闪长岩体为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壳幔同熔型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侵入期两个花岗闪长岩样品和侵入后期脉岩一个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135.6±1.8Ma,137.6±2.0Ma,136.4±1.9Ma,显示岩... 安徽泾县榔桥花岗闪长岩体为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壳幔同熔型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侵入期两个花岗闪长岩样品和侵入后期脉岩一个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135.6±1.8Ma,137.6±2.0Ma,136.4±1.9Ma,显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 Hf同位素分析表明榔桥岩体可能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同时混染有少量古元古代地壳物质。根据全岩Zr含量计算出榔桥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49~781℃,脉岩花岗斑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22~745℃,指示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快速冷却;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发生斜长石、钾长石以及副矿物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Ce(Ⅳ)/Ce(Ⅲ)比值计算表明榔桥岩体成岩过程中的高氧逸度有利于该区域发生Cu-Au矿化,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使得EuN/EuN*比值降低,为0.2~0.4。榔桥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以及轻重稀土发生明显的分异,轻稀土相对重稀土明显富集的特征,与岛弧岩浆岩类似;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该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榔桥岩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找矿指示意义 皖南
下载PDF
皖南地区荷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洁 朱炎铭 +1 位作者 李伍 陈尚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3,共4页
通过野外实地观察、样品采集及系列实验分析发现,皖南下扬子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约60~360 m),有机质丰度高(达0.5%~7.2%),热演化程度较高(Ro为2.0%~5.5%),达高-过成熟阶段晚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通过野外实地观察、样品采集及系列实验分析发现,皖南下扬子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约60~360 m),有机质丰度高(达0.5%~7.2%),热演化程度较高(Ro为2.0%~5.5%),达高-过成熟阶段晚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0.716%,为游离气提供了一定的储存空间,等温吸附实验测得吸附气含量平均为0.443 cm3/g,表明研究区页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过综合研究认为,石台—黟县—泾县—宁国一带为今后的有利勘探区,分布面积约9 1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下扬子区 下寒武统 荷塘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旱涝指标与影响评估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德 祁宦 马晓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7期208-216,共9页
为给淮北平原夏玉米高产稳产和防灾减灾以及保险理赔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0年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资料,采用积分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逐旬降水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效应及其影响的关键时段,同时采取降水概率≤... 为给淮北平原夏玉米高产稳产和防灾减灾以及保险理赔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0年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资料,采用积分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逐旬降水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效应及其影响的关键时段,同时采取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及其全生育期间旱与涝的气候指标,统计分析了夏玉米旱与涝灾的区域分布和灾损率及其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逐旬降水量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抽雄—乳熟期间降水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期间发生旱或涝灾的减产率分别为12.6%和16.3%。淮北平原夏玉米播种—出苗、苗期—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和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候指标分别是各自时段内的降水总量≤17.0、≤50.0、≤95.0、≤110.0、≤370.0mm和≥95.0、≥235.0、≥265.0、≥280.0、≥740.0mm。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涝灾多于旱灾,且旱灾与涝灾风险分别呈经向和纬向分布,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分别为-22.4%和-28.9%,其他生育时段旱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在-8%~-1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淮北平原 夏玉米 旱涝指标 评估
下载PDF
皖南歙县邓家坞钼矿床年代学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双 杨晓勇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80-3992,共13页
歙县邓家坞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位于扬子陆块南缘,区内钼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变质流纹凝灰岩的外接触带上,受区内北东向的断裂控制。歙县邓家坞花岗闪长岩具有强过铝质的特征,为S-型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 歙县邓家坞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位于扬子陆块南缘,区内钼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变质流纹凝灰岩的外接触带上,受区内北东向的断裂控制。歙县邓家坞花岗闪长岩具有强过铝质的特征,为S-型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14.3×10-6~259.1×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ΣLREE/ΣHREE=6.48~10.98),中等的Eu负异常(EuN/EuN*=0.46~0.60),具有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表面年龄为739~816Ma,加权平均年龄为772±11Ma(MSWD=5.0),表明邓家坞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与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的主成岩年龄(740~825Ma)基本一致。根据岩石Zr含量计算出歙县邓家坞花岗闪长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为792~827℃。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0.55~4.69,平均值为2.48,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364~1565Ma,表明邓家坞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源区主要为新生地壳组分。邓家坞钼矿5个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定年的模式年龄为141.1~141.6Ma,等时线年龄为141.8±2.2Ma,表明该钼矿的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邓家坞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不是成矿岩体,因此推测可能其深部有隐伏的早白垩世岩体。辉钼矿的Re含量为12.6×10-6~43.8×10-6,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辉钼矿RE-OS定年 新元古代 早白垩世 皖南
下载PDF
皖南茶园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跃胜 方凤满 魏晓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3,共5页
以皖南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分级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Zn,Cu,Pb,Ni)全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活性态重金属占全量之比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中Zn,Cu,Pb,Ni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除Zn外,其他元... 以皖南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分级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Zn,Cu,Pb,Ni)全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活性态重金属占全量之比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中Zn,Cu,Pb,Ni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除Zn外,其他元素均高出背景值,存在较明显的富集现象;土壤中4种重金属在5种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Zn,Cu,Ni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2.55%,90.00%和81.79%,而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70.09%;Zn,Cu,Pb,Ni的活性态部分占全量比例分别为5.04%,1.51%,0.97%和0.23%,土壤重金属活性态部分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皖南茶区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在限量值的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皖南茶园土壤
下载PDF
皖南不同地貌和不同类型土壤香料烟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景林 林国平 +1 位作者 周应兵 蔚应俊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考察了 1992年从皖南各香料烟种植区随机抽取的 33个有代表性的上二棚烟叶样品。结果表明 ,皖南各香料烟种植区所产烟叶质量差异较大 ,低山或中山缓坡区烟叶质量好于平川区和高山坡区烟叶 ,其中红壤性土和扁石黄红土区烟叶质量最优 。
关键词 香料烟 烟叶质量 地貌 土壤类型 安徽 种植区
下载PDF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监测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旭东 王鹏 马众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0-745,共6页
以安徽淮北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充分利用1993年时相1:5万土地利用背景空间数据库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2003年遥感图像研究采用基于主分量和形态学分析的区域聚类分类方法,自动识别提取农村居民点用地,对安徽淮北平原地... 以安徽淮北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充分利用1993年时相1:5万土地利用背景空间数据库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2003年遥感图像研究采用基于主分量和形态学分析的区域聚类分类方法,自动识别提取农村居民点用地,对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及各市1993和2003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了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方法利用了土地利用背景空间数据的先验知识,将形态学和传统的分类手段相结合,使识别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经检验精度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监测需求。1993~2003年,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共增加面积33179.95hm^2,年均动态度为0.83%,扩展速度较快,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程度不一,区域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自动识别 农村居民点用地 动态监测 平原地区
下载PDF
皖南低丘板栗林土壤甲虫群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路有成 王宗英 +5 位作者 李景科 方明刚 陈友顺 蒋业科 潘志强 余益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6,共6页
皖南低丘板栗林土壤甲虫群落研究路有成,王宗英,李景科(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0)(辽宁省大石桥市农技中心,115100)方明刚,陈友顺,蒋业科,潘志强,余益胜(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242200)(安徽省宁... 皖南低丘板栗林土壤甲虫群落研究路有成,王宗英,李景科(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0)(辽宁省大石桥市农技中心,115100)方明刚,陈友顺,蒋业科,潘志强,余益胜(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242200)(安徽省宁国县林业局,242300)So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昆虫 群落 板栗 甲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