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杜诗篇的人文意蕴与英译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李白、杜甫的诗是我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与中华人文精神传统一脉相承。文章从句式章法、诗眼艺术、意象经营三个方面揭示其诗歌表现艺术,并提出在英语译介中传递其人文精神的相应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译... 李白、杜甫的诗是我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与中华人文精神传统一脉相承。文章从句式章法、诗眼艺术、意象经营三个方面揭示其诗歌表现艺术,并提出在英语译介中传递其人文精神的相应策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译介中最大限度地诠释和传承文化精神探寻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诗篇 人文意蕴 表现艺术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试论叶嘉莹诗词学中的“比兴”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东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诗歌史上诸多现象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先生指出"兴于诗"是中国诗歌的可贵传统,其基本精神是真诚和自由感发、联想。先生这一理论是其"兴发感动"说的基础,是探讨和研究其古典诗词学理论体系的门径,同时,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诗词 比兴 感发 本义 衍义
下载PDF
施宿与“以史证诗”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泽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年谱
下载PDF
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常州派词学的理论升华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5,共4页
常州派词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个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的自我完善的理论系统。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的词学本体论及其比兴寄托的阐释方法 ;周济将之纳入感物兴发的诗学本源 ,以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对之进行了重大发展 ;陈廷... 常州派词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个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的自我完善的理论系统。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的词学本体论及其比兴寄托的阐释方法 ;周济将之纳入感物兴发的诗学本源 ,以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对之进行了重大发展 ;陈廷焯进一步以沈郁顿挫的至味高境论词 ,并从解决“意 -象”关系进而解决“意—象—情”的关系 ;况周颐以重拙大在已发展得相当完善的常州词学上再加补一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派词学 寄托 感兴 沉郁顿挫 重拙大 性灵
下载PDF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4-77,共4页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文中关于这些否定副词的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比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文 否定副词 语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的当代史阐释
6
作者 何泽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史容将《山谷外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在利用黄焭田《山谷年谱》编年成果的基础上,对黄焭田的编年加以考证,纠正了不少...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史容将《山谷外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在利用黄焭田《山谷年谱》编年成果的基础上,对黄焭田的编年加以考证,纠正了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庭坚诗。史容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庭坚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容 黄庭坚诗 诗歌注释 编年 以史证诗
下载PDF
论温庭筠词的背离与意义
7
作者 高慎涛 《殷都学刊》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比,温庭筠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首先审美意识向日常生活回归,更多关注个人的生活享受权利;其次,文化意识产生变革,对社会人生不再是精英式的俯瞰、审视,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社会中。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比,温庭筠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首先审美意识向日常生活回归,更多关注个人的生活享受权利;其次,文化意识产生变革,对社会人生不再是精英式的俯瞰、审视,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社会中。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在传统社会是一种背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禁锢人性的一种修补。然而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使温庭筠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背离 意义
下载PDF
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接受
8
作者 章杏玲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意象乃诗歌艺术之要素,用何意象,如何用意象,直接决定诗歌的风格和成就。古典诗歌如此,新诗亦然。戴望舒诗歌之所以在现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与其长于运用古典诗歌意象,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想加以超越,有很大关系。戴望舒诗歌既... 意象乃诗歌艺术之要素,用何意象,如何用意象,直接决定诗歌的风格和成就。古典诗歌如此,新诗亦然。戴望舒诗歌之所以在现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与其长于运用古典诗歌意象,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想加以超越,有很大关系。戴望舒诗歌既有对古典诗歌意象多样性、生活化方面的借鉴,更有对古典诗歌意象象征化的超越以及意象叠加美和意象色彩美的升华。关于戴望舒为何能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选择继承和精彩超越,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悒郁真淳"柔美诗风的源由,本文也将作具体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诗歌 古典意象 继承与超越 现代诗意
下载PDF
“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晓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欧阳修《诗本义》阐释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欧阳修《诗》学重要范畴之一“诗本义”的丰富内涵,指出其主要有二个意义层次:“诗意”与“诗义”。扼要地阐明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宗旨与特点及“诗本义”二层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宋代《... 以欧阳修《诗本义》阐释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欧阳修《诗》学重要范畴之一“诗本义”的丰富内涵,指出其主要有二个意义层次:“诗意”与“诗义”。扼要地阐明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宗旨与特点及“诗本义”二层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宋代《诗经》阐释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本义 诗意 诗义
下载PDF
颜师古《汉书注》讹误举隅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艳梅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唐初颜师古的《汉书注》,学界一致视之为研究《汉书》的必读之书。但由于种种原因,颜师古注有些与《汉书》本义相戾。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对此多有匡正,梳理这些匡正,总结颜注讹误的主要类型,是有一定意义的。
关键词 颜师古注 缘讹生训 望文生训 误释词义
下载PDF
唐代歌妓与文人交感及诗风变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权应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唐代歌妓直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她们既歌唱诗歌 ,又创作自己的诗歌 ,这样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唐代歌妓在跟文人交感的过程中 ,把文人的诗作配乐歌唱 ,促进了唐诗的传播。盛唐以后 ,更多的歌妓也自作诗歌... 唐代歌妓直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她们既歌唱诗歌 ,又创作自己的诗歌 ,这样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唐代歌妓在跟文人交感的过程中 ,把文人的诗作配乐歌唱 ,促进了唐诗的传播。盛唐以后 ,更多的歌妓也自作诗歌让文人欣赏。她们的诗作以激奋的情感而给文人诗歌增加了情感深度 ,大大开拓了唐诗的情感境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关系 唐代 歌妓诗 歌妓 文人 诗风 诗歌 艺术风格 情感
下载PDF
浅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J0301-J0302,共2页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提出前提、合适条件、分类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对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质疑,从塞尔的理论中找出确实存在的不足,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间接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塞尔 以言行事行为 字面意义 话语意义
下载PDF
浅谈中文诗歌翻译中的人名翻译
13
作者 齐冰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第7期26-26,共1页
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一个难题,人名翻译更是复杂。本文以直译与意译两大翻译策略为理论基础,探讨中文诗歌里的人名翻译。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直译与意译 人名翻译
下载PDF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14
作者 杨云清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6-91,共6页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梦”意象 “人生如梦” 佛学
下载PDF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丽文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3,共11页
本文从礼学角度论证了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普遍应用的赋诗言志现象的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认为赋诗言志是对燕享礼仪中固有乐歌形式的模仿和意义的替换。即《诗经》中诗在燕享之礼中本是固定的,程式化的,其发挥作用的原理是被“礼”化... 本文从礼学角度论证了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普遍应用的赋诗言志现象的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认为赋诗言志是对燕享礼仪中固有乐歌形式的模仿和意义的替换。即《诗经》中诗在燕享之礼中本是固定的,程式化的,其发挥作用的原理是被“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仪多被僭越,乐章之义失落了,于是燕享礼仪中诗经历了一个从取乐章之义到取词章之义又到“点歌”即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演变。就思维方式看,《诗》的乐章之义和词章之义,都是以一种象征即比兴式思维对《诗》进行的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礼学 诗歌 比兴思维 礼仪程序 乐歌形式
原文传递
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正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分别以"不可不畏""其绝"肯定被宋儒列为"淫诗"的"郑风"《将仲子》和《褰裳》两诗,坐实了传世文献《论语》中孔子对全部《诗经》作品所作"思无邪"的肯定性评价,说... 上博简《孔子诗论》分别以"不可不畏""其绝"肯定被宋儒列为"淫诗"的"郑风"《将仲子》和《褰裳》两诗,坐实了传世文献《论语》中孔子对全部《诗经》作品所作"思无邪"的肯定性评价,说明其"放郑声"应该不包括郑国诗歌。《孔子诗论》中孔子提出"诗亡隐志(诗言志),乐亡隐情(乐抒情),文亡隐意(文表意)"系统文艺本质论,与传世文献《诗经》"作诗言志"观念、《左传》"(赋)诗以言志"说法相印证,说明《尚书·尧典》提出我国诗歌理论开山纲领"诗言志"说的时间,当在孔子六岁至孔子提出如上诗、乐、文系统文艺本质理论时间段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放郑声”不含郑诗 “诗言志”说产生于孔子时代
原文传递
从“尤里·日瓦戈的诗作”看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多重意蕴
17
作者 王勇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创造性地将主人公日瓦戈所写的25首诗独立成章,置于篇尾,并与整部小说有机地融合。本文从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五首诗,进行分析,以揭示这部长篇小说的多重意蕴。
关键词 日瓦戈的诗 长篇小说 多重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