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i Yan Zhi: From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Moral Education
1
作者 GUO Changba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1期47-76,共30页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shi yan zhi(poetry expressing aspirations)was not a poetic concept.It primarily served to shape Confucian ideology,carrying significant discourse implications.The practices of shi yan zhi and...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shi yan zhi(poetry expressing aspirations)was not a poetic concept.It primarily served to shape Confucian ideology,carrying significant discourse implications.The practices of shi yan zhi and bi zhi in religious rituals hel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em reciting,a prevalent activity during the banquet ceremonie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its various forms.Together,they established the rites and music tradition characterized by yanshuo(speeches).This tradition further established the status of The Book of Odes as a classic,furnishing high-ranking officials and Confucian scholars with legitimacy and rich discourse resources to develop new ideologies.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shi yan zhi resulted in diverse discourse models,such as duanzhang-quyi(to interpret out of context),xin’er youzheng(being reliable and borne out by evidence),wenwang yinyan(no word,no expression of thoughts)and yiyi-nizhi(interpreting a writing from one’s perspective).Through thes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applications,the scholarly-official class established multiple values and objectives,such as liyan buxiu(advocating lasting noble ideas untouched by time),xing-guan-qun yuan(stimulation,contemplation,communication,and criticism),shang you(befriending those superior to oneself),fa hu qing,zhi hu li yi(starting with feelings and control with propriety).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unified ideology in the Han Dynasty,the“Introduction to Mao’s Version of The Book of Odes”advocated the unity of qing(sentiment)and zhi(aspiration),infusing shi yan zhi with connotations of enlightenment as well as extolment and satirical criticism.This advocacy redefined the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discourse models of the scholar-official class,objectively unveiling the literary features of poetry,such as evoking an emotional response and commencing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through poetry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expressing aspirations reciting poems to express aspirations “no poetry no expression of aspirations ”interpreting a writing from one’s perspective discourse models
原文传递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立辉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时间主题是英国诗歌的传统主题 ,折射出诗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认知事物的方法。本文叙述了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三个嬗变时期。由于家庭宗教背景的原因 ,艾略特年少时期的诗歌追求时间带来的快乐 ,同时体验欢乐的永恒意义 ,充满乐观情... 时间主题是英国诗歌的传统主题 ,折射出诗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认知事物的方法。本文叙述了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三个嬗变时期。由于家庭宗教背景的原因 ,艾略特年少时期的诗歌追求时间带来的快乐 ,同时体验欢乐的永恒意义 ,充满乐观情绪。哈佛的求学生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 2 0世纪的现实世界改变了诗人对时间意义的看法。《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呈现一种地狱般的时间 ,《圣灰星期三》是诗人从地狱时间走向天堂时间的过渡 ,成为诗人的炼狱时间 ;《玛丽娜》是诗人的天堂时间的前奏曲 ,《四个四重奏》则演奏出完美的天堂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诗歌 时间
下载PDF
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兼论“亭亭复一纪”之年代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邓小军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江抵达江州需时22日,可... 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江抵达江州需时22日,可知颜延之自京贬始安郡路过江州,是在宋永初三年八月八日左右;《饮酒》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指近来秋分八月初十以后夜比昼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与延之"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日期、事实相合;《饮酒》当作于永初三年秋分之后。"比夜已长"与《述酒》"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皆以黑夜象征刘宋政治黑暗。以饮酒象征政治不合作,来自竹林七贤;象征政治不合作以及隐逸躬耕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则是来自陶渊明的新玄学实践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年代 刘宋
下载PDF
明清别集的著述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何诗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9,206,共15页
明清别集编纂中,有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打破只录单篇辞章和以诗赋为中心的编纂传统,在别集命名、内容收录和编次体例上,都呈现出显著的著述化趋势,甚至涌现出大量以述学为主、完全无涉诗赋辞章的“学人文集”,并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自觉。... 明清别集编纂中,有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打破只录单篇辞章和以诗赋为中心的编纂传统,在别集命名、内容收录和编次体例上,都呈现出显著的著述化趋势,甚至涌现出大量以述学为主、完全无涉诗赋辞章的“学人文集”,并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自觉。这种变化,体现了明清士人对别集起源、性质、功用及文学观念的独特理解,也透露出诗赋辞章地位的日渐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集 诗赋 著述 学人文集 理论自觉
下载PDF
蒲松龄《代王玉斧呈宋观察》一诗的本事与作期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宗良 杨括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蒲松龄的《代王玉斧呈宋观察》一诗,路编、盛编《聊斋诗集》俱系康熙四十九年庚寅,赵蔚芝先生《聊斋诗集笺注》则云作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今从诗作本事与收录此诗的蒲松龄手稿《聊斋草》的版本现象考察,论证《代王玉斧呈宋观察》为康... 蒲松龄的《代王玉斧呈宋观察》一诗,路编、盛编《聊斋诗集》俱系康熙四十九年庚寅,赵蔚芝先生《聊斋诗集笺注》则云作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今从诗作本事与收录此诗的蒲松龄手稿《聊斋草》的版本现象考察,论证《代王玉斧呈宋观察》为康熙四十六年丁丑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诗作 本事 作期 考辨
下载PDF
敦煌汉简《风雨诗》试论 被引量:4
6
作者 许云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2,共9页
本文重新释读并注解了斯坦因1913—1915年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敦煌汉简《风雨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形式、作者、题名、抄写者、创作年代、抄写时间以及风俗地理诸问题。认为《风雨诗》是八言八句的骚体诗,其中所缺"兮"字为... 本文重新释读并注解了斯坦因1913—1915年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敦煌汉简《风雨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形式、作者、题名、抄写者、创作年代、抄写时间以及风俗地理诸问题。认为《风雨诗》是八言八句的骚体诗,其中所缺"兮"字为抄者所省。作者应是汉陇西、天水或安定郡的郡守,按后来制题的惯例,诗当题作《陇西太守××歌》、《天水太守××歌》或者《安定太守××歌》,其抄写者为T.ⅩⅫ.d中的烽率。《风雨诗》应创作于东汉时期,抄写则当在汉光武帝建武廿三年至汉明帝永平十年这廿年的时间内。《风雨诗》写的是一场大风雨给陇西、天水、安定三郡地区人民带来的洪水灾难,考其风俗地理,更可了解当地自然状况和水患背景,而知此次水患人民受灾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汉简《风雨诗》 形式 作者、题名及抄写者 创作年代和抄写时间 风俗地理
下载PDF
杨万里各诗集创作时间考证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功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杨万里一生共有诗集九部,这些诗集先后作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七月至开禧二年(1206)五月之间,依次体现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对各诗集的创作时间做具体考证,可更清晰地把握"诚斋体"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观照出杨万里文... 杨万里一生共有诗集九部,这些诗集先后作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七月至开禧二年(1206)五月之间,依次体现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对各诗集的创作时间做具体考证,可更清晰地把握"诚斋体"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观照出杨万里文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诗集 创作时间
下载PDF
颜延之诗文四篇写作年代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0-92,共3页
颜延之是南朝宋重要的文学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文,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由于他的一些作品写作时间不详,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诗文本身以及对颜延之的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各个方面材料,就其中四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进行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颜延之 诗文 写作时间
下载PDF
陈维崧中州四载词作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55-60,共6页
自康熙七年春陈维崧北游京师,至康熙十一年春末离商丘,四年中陈雏崧虽曾北游京师、数次往 返江南,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这四年在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应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阶段。结 合陈维崧的诗文及其他文献,可为该期部分... 自康熙七年春陈维崧北游京师,至康熙十一年春末离商丘,四年中陈雏崧虽曾北游京师、数次往 返江南,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这四年在陈维崧的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应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阶段。结 合陈维崧的诗文及其他文献,可为该期部分词作系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系年 中州四载
下载PDF
微信时代的图文诗学——九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00,190,共12页
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要回应时代,发展出一套新论述。现今恰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缘,正是有了现代新技术、新媒体这样的手段,使得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文化传统在普通中国人当代生活中重新复苏、回转其生命的时代。在信息获取方便、... 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要回应时代,发展出一套新论述。现今恰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缘,正是有了现代新技术、新媒体这样的手段,使得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文化传统在普通中国人当代生活中重新复苏、回转其生命的时代。在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灵活等值得珍惜的技术赋予的优点之外,要尽量避免浅、碎、滑、外重内轻等的弊端,要用文学给它一个深度,以古典给它一个细腻、风雅、温柔与敦厚。从古典诗创作来说,直到现在仍看不到机器人写出的好诗,因为诗人是集想象力、判断力、同情心、人道主义、人文精神、格局、见识于一体的,永远是中文人的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时代 图文诗学 AI作诗 中国文论
下载PDF
“诗哲之争”视域中的《伊索寓言》翻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定安 王晓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是将西方反逻各斯思潮以反文以载道的形式在中国语境下展开。这些译者无论是执着于道,还是执着于文,其翻译实践及效果恰恰与其主张相背离。文章通过这些不同译本,浅析译者受限的主体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伊索寓言》 诗哲之争 文以载道 周作人
下载PDF
吴梅村部分七言歌行作期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君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0-74,共5页
作者依据近年来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考证了清初大诗人吴梅村部分七言歌行如《永和宫词》、《东莱行》等的作期,纠正了旧说的谬误。
关键词 吴梅村 七言歌行 作期
下载PDF
才思无穷寄载笔——论任昉笔体作品的思想和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4-69,共6页
南朝学者任昉擅长表奏等笔体文章,和当时文坛领袖沈约齐名,有"任笔沈诗"之称。任昉的笔体作品中有大量的属于代人创作的代言体。即使是代言体作品,任昉也能设身处地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的艺术表达出自己的褒贬,表现了有为而作... 南朝学者任昉擅长表奏等笔体文章,和当时文坛领袖沈约齐名,有"任笔沈诗"之称。任昉的笔体作品中有大量的属于代人创作的代言体。即使是代言体作品,任昉也能设身处地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的艺术表达出自己的褒贬,表现了有为而作的精神。任?的笔体作品用典恰当、笔端含情,其艺术价值得到当时人的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昉 任笔沈诗 思想 艺术
下载PDF
在率性与快意中升华——论李骞诗集《快意时空》的艺术追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人与非诗人之间、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李骞诗集 《快意时空》 艺术追求
下载PDF
《为顾彦先赠妇》李注辨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力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下篇‘答’"的士衡组诗与"并是‘妇答’"的士龙组诗并"云‘赠妇’"为"误",未为得。此盖因其没有注意到这里之"赠"可纳"答"所致;"往返"二字盖后人据诗意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顾彦先赠妇》 李注
下载PDF
二百年来《水经注》案的症结——谈谈胡适关于《御题诗》题写时间的发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应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0,共5页
乾隆皇帝题诗《水经注》在前(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戴震完成《水经注》校订在后(乾隆三十九年十月)。但是,由于乾隆题诗没有注明题写的时间,又置于殿本《水经注》之卷首,后世便误认为《御题诗》是对戴震的"褒嘉"。《御题诗》之... 乾隆皇帝题诗《水经注》在前(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戴震完成《水经注》校订在后(乾隆三十九年十月)。但是,由于乾隆题诗没有注明题写的时间,又置于殿本《水经注》之卷首,后世便误认为《御题诗》是对戴震的"褒嘉"。《御题诗》之《序》,贬低"自明至今"的《水经注》版本,又竭力美化《大典》本。四库馆命戴震再校订那个据《大典》钞校的二手《水经注》时,处于极为棘手而尴尬的境地。因为遵照《御题诗》之《序》的旨意,要把一切胜处都归之于《大典》本,而把一切讹误都归之于"近刻"。从而也致使"《水经注》案"的争论,持续了两百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胡适 《水经注》案 《御题诗》 题写时间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国大陆新诗论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寒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歌唱在解放区的诗人、生活在国统区的诗人及建国后正式进入诗坛的年轻诗人构成了建国初期大陆诗人群体。国家解放带来了全新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活中普遍弥漫着对民族前程充满乐观信念的理想主义情调,与之相应的是浪漫主义成为诗歌主流,... 歌唱在解放区的诗人、生活在国统区的诗人及建国后正式进入诗坛的年轻诗人构成了建国初期大陆诗人群体。国家解放带来了全新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活中普遍弥漫着对民族前程充满乐观信念的理想主义情调,与之相应的是浪漫主义成为诗歌主流,诗篇透露出昂扬、亢奋的时代精神气概,这构成了建国初期中国大陆诗歌的基本风貌。但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无视社会实际甚至掩盖生活真相,把创作引向粉饰现实的境地,出现虚幻性、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等倾向。积极反思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利于确保当代新诗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中国大陆新诗 浪漫主义 时代精神 问题
下载PDF
谢脁诗歌系年考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辉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文章对《谢宣城集校注》中已系年与未系年的部分诗歌进行了作年考订,订正了若干错误。并对《校注》于有关作品的误注进行了辨证,如《校注》认为《酬王晋安》中的王晋安为王德元,实则为晋安王萧子懋,等等。同时,还对谢集者中的有关诗作... 文章对《谢宣城集校注》中已系年与未系年的部分诗歌进行了作年考订,订正了若干错误。并对《校注》于有关作品的误注进行了辨证,如《校注》认为《酬王晋安》中的王晋安为王德元,实则为晋安王萧子懋,等等。同时,还对谢集者中的有关诗作进行了清理,认为其乃为他人之作混入谢集者。所有这一切,皆可供使用《谢宣城集校注》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宣城集 系年考补 校注辩误 诗歌辨伪
下载PDF
苏轼的“平生功业”与“忧困书写”--兼论苏轼“和陶”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Liu Huawen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3期71-79,I0087-I0095,共18页
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 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文格”与“人格”上的自我救赎和最终完成。苏轼一生最大的人格偶像,一是孔子,一是陶渊明。“经学三书”的撰写是为了向“圣人”孔子致敬,而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的“和陶诗”一百数十首,则是向“贤人”陶渊明看齐。故苏轼所谓“平生功业”,绝非仕途功名之功业,而是人格生命之功业。这种对“世俗功业”和“体制荣宠”的排拒和否定,与其生平一以贯之的圣贤志向密不可分,尤其在他晚年的颠沛困顿中,苏轼更为自觉地表现出对“势统”的疏离与对“道统”的皈依,也即从“外王”走向“内圣”。苏轼临终前的种种表现,足可见其一生虽出入佛、老二氏,但其思想之源头和人格之根柢,依旧与儒家圣贤之道未曾须臾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忧困书写 平生功业 和陶诗 晚年心境
下载PDF
90年代诗歌中的“知识分子写作”
20
作者 魏天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10,116,共6页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 ,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 ,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 ,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 ,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 ;重提“知识分子性”的...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 ,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 ,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 ,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 ,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 ;重提“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 ,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 ,以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写作 民间写作 90年代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