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volution of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Ms6.4 Menyuan earthquake
1
作者 Duxin Cui Shanlan Qin Wenping W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53-260,共8页
An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enyuan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on Jan 21, 2016.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distinguish precursory deformation anomalies, we obtained coo... An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enyuan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on Jan 21, 2016.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distinguish precursory deformation anomalies, we obtained coordinates time series, velocity and strain model around the seismic zones from processing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from 2010 and 6 times of survey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since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eastern segmentation of the Qilian tectonic zone where the Lenglongling Fault located is in strong crustal shortening and compressional strain state with dilatational rates of -15 to -25 ppb. The Lenglongling Fault has a strike-slip rate of 3.1 mm/a and a far-field differential orthogonal rate of 7 mm/a, while differential rate is only 1.2 mm/a near the fault, which reflects its locking feature with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high seismic risks. Dynamic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model shows that preevent dilatational rates around the seismic zones increases from 15 ppb/a to -20 ppb/a with its center moving to the source areas. Time series of N components of G337 station, which is 13.7 km away from the Lenglongling Fault, exhibit a 5 mm/a acceleration anomaly. Time series of base-station QHME (in Menyuan) displays a reverse acceleration from the end of Sep. to Dec., 2016 when it comes to a largest deviation, and the accumulative displacement is more than 4 mm and the value reverse till the earthquake. In our results, coseismic displacement of N, E, U components in QHME site are 3.0 mm, 3.0 mm, -5.4 mm, respectively. If we profile these values onto the Lenglongling Fault, we can achieve a 1.1 mm of strike slip and 4.1 mm updip slip relative to the hanging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6.4 Menyuan earthquak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rustal horizontal motion Earthquake anomaly Coseismic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strain Slip rates of Lenglongling fault Hexi-Qilianshan area
下载PDF
Registration of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CR): Part I: Rationale
2
作者 Frank E. Cordray Vito Caponigro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3年第9期271-291,共2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rationale for registration of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Centric Relation (CR) position of the condyles.
关键词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DAD) Condylar displacement (CD)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 maximum Intercuspation (MIC)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TMD) Common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CMCH)
下载PDF
Registration of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CR): Part II: Technique: The Two-Piece Wax Bite Registration
3
作者 Frank E. Cordray Vito Caponigro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3年第9期292-308,共1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technique for registration of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Centric Relation (CR) position of the condyles: a two-piece wax bite registration with deprogramming and no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technique for registration of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Centric Relation (CR) position of the condyles: a two-piece wax bite registration with deprogramming and no mandibular mani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DAD) Condylar displacement (CD)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 maximum Intercuspation (MIC)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TMD) Common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CMCH)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Analysis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of Subway St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Longyu Zhang Jiming Zhu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2年第4期397-416,共20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structure, a subway stationin the city of Jinan was selected as a project, and a FLAC3D-based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was deve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structure, a subway stationin the city of Jinan was selected as a project, and a FLAC3D-based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the axial force of the support, and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column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llected data from the field. The findingsindicate that when the foundation pit is excavated,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progressivelydecreases from the top, the distortion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gradually rises, and the final maximumdeformation is around 17 meters deep. In each layer of support, the largest axial force support is located in thefirst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the uplift of the pit bottom caused by soil unloading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column, and the column exhibits an upward trend under all construction conditions.When compared to the measured data, the generated findings are comparable and the fluctuation trend is extremelyconsistent. The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may give technical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way stationswith a comparable engineering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way station deep foundations pit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monitoring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ion and TMD
5
作者 Frank E. Cordray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7年第1期35-80,共4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ion and occlusal factors and TM dysfunc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why the link between occlus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ion and occlusal factors and TM dysfunc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why the link between occlusal factors, which have historically been implicated in producing TMD, and dysfunction has not been clearly evident from the dental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DAD) Condylar displacement (CD)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 maximum Intercuspation (MIC)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TMD) Common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CMCH)
下载PDF
双排桩护岸在高边坡航道“三改二”工程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智海 王曙光 +1 位作者 张楠 郑子涵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0期176-181,199,共7页
双排桩具有施工方便、受力条件好、变形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类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中。本文以某高边坡航道“三改二”工程为例,基于施工过程对双排桩护岸进行有限元分析,探求合理的桩长和桩距,并以此分析航道开挖过程中双排桩位移和弯... 双排桩具有施工方便、受力条件好、变形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类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中。本文以某高边坡航道“三改二”工程为例,基于施工过程对双排桩护岸进行有限元分析,探求合理的桩长和桩距,并以此分析航道开挖过程中双排桩位移和弯矩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1)桩长的增加会明显降低双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但对双排桩最大正、负弯矩影响较小。2)桩距的增加将略微增大双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但显著增大双排桩最大正、负弯矩。3)综合考虑结构位移、结构内力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该工程前、后排桩的桩长均为22.0 m,前、后排桩的桩距分别为1.0和3.0 m。4)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前、后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正、负弯矩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 高边坡航道 桩长 桩距 最大水平位移 最大正、负弯矩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滑移特征、最大滑移量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海兵 司家亮 +7 位作者 付小方 邱祝礼 李宁 J.Van der Woerd 裴军令 王宗秀 侯立玮 吴富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7-402,共16页
2008年汶川地震(M_s8.0)形成了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沿约275km长的地表破裂带的同震滑移及其最大滑移量的确定,对认识和理解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及其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沿地表破裂带... 2008年汶川地震(M_s8.0)形成了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沿约275km长的地表破裂带的同震滑移及其最大滑移量的确定,对认识和理解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及其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沿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滑移特征考察及其同震位移测量,发现沿映秀-北川破裂带分布南北两个滑移峰值区段,南段以深溪沟-虹口破裂段为中心,以逆冲为主伴随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为6.0~6.7m,北段以北川破裂段为中心,以右旋走滑为主伴随逆冲运动为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为11~12m,南北两滑移峰值区段所代表的两次地表破裂事件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通过对北川段破裂带的精细地形剖面测量,以及地震前后对比,在北川县曲山镇沙坝村一组获得该破裂段的最大右旋水平位移为12~15m,最大垂直位移为11~12m,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地震产生的最大同震垂直位移,最大斜向滑移量为14~17m,为整个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最大滑移量,是汶川地震的宏观震中。北川破裂段高角度的地震断裂、逆冲断裂面的倒转作用以及具最大滑移量的强烈变形作用是北川县城遭受到最强的地表破坏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具有走滑量和逆冲量近一致(走滑水平位移/逆冲垂直位移比值为1)的斜向逆冲作用可能是山脉快速隆升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最大同震滑移量 宏观震中 走滑水平位移/逆冲垂直位移比值快速隆升
下载PDF
汶川地震白沙河段最大地表水平位移量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翔 何宏林 +1 位作者 魏占玉 董绍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4-1011,共8页
最大同震位移量是活动构造研究、断层活动特性判定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地震危险区最大震级、地震复发间隔的确定等定量评估。地震地表破裂的同震位移分布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汶川8.0级地震是一个以逆冲... 最大同震位移量是活动构造研究、断层活动特性判定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地震危险区最大震级、地震复发间隔的确定等定量评估。地震地表破裂的同震位移分布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汶川8.0级地震是一个以逆冲型为主的破裂事件,同震位移多表现为垂直位错,同时也存在右旋走滑位移,这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以及破裂面上擦痕所显示的运动方式基本一致。此次地震的最大同震水平位移量为4.5m,附近还有高达5m的垂直位移量。破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表明,最大水平位移量可能是逆冲量沿不同方向破裂带分解以及断裂倾角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分解
下载PDF
华北北部GPS观测(195~1996)及其结果解释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立人 郭良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利用1995和1996年华北地区两期GPS复测资料,计算研究了该区现阶段的构造块体运动。结果说明,该区现阶段的构造运动可用鄂尔多斯块体、晋冀鲁块体、胶辽块体和阴山燕山块体4块体运动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鄂尔多斯块体与... 利用1995和1996年华北地区两期GPS复测资料,计算研究了该区现阶段的构造块体运动。结果说明,该区现阶段的构造运动可用鄂尔多斯块体、晋冀鲁块体、胶辽块体和阴山燕山块体4块体运动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鄂尔多斯块体与晋冀鲁块体之间差异活动较强烈,阴山燕山块体与晋冀鲁块体之间较弱,郯庐断裂带居中。结果还表明渤海可能仍有一定的扩张活动。若以鄂尔多斯块体为本区参照,其东部各块体均向东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水平运动 构造块体位移 GPS
下载PDF
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优选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匡晓 魏士军 +2 位作者 郭金爱 兰凯 李文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川东北地区海相气藏埋藏深,水平井垂深6 700 m,井底温度高(超过160℃),对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平,中国石化在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进行先导攻关。针对五开裸眼水平井的实际,文中从高温对定向工... 川东北地区海相气藏埋藏深,水平井垂深6 700 m,井底温度高(超过160℃),对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平,中国石化在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进行先导攻关。针对五开裸眼水平井的实际,文中从高温对定向工具的影响、超深对轨迹控制和钻具的限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川东北水平井钻井施工的难点,并针对性地从工具优选、剖面优化及控制方法确定等方面对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进行探索,提出了在川东北超深水平井侧钻施工应用1.75°大弯角螺杆钻具、定向造斜段应用1.25°高温螺杆钻具、水平段使用抗175℃高温MWD及旋转导向技术的轨迹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气藏 超深水平井 螺杆造斜 旋转导向 轨迹控制技术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加翼掏挖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强 鲁先龙 冯自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7-463,共7页
基于"m"法,对加翼掏挖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出水平荷载作用下加翼掏挖基础水平位移及基础内力弯矩计算公式;通过对翼板设置位置、翼板尺寸等参数相对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敏感性分析,提出可使加翼掏... 基于"m"法,对加翼掏挖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出水平荷载作用下加翼掏挖基础水平位移及基础内力弯矩计算公式;通过对翼板设置位置、翼板尺寸等参数相对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敏感性分析,提出可使加翼掏挖基础水平承载特性最好的翼板最优设置深度;以某220kV线路工程某塔位加翼掏挖基础为例,分析了翼板设置深度、翼板尺寸对基础顶部水平位移、内力弯矩影响规律,并对基础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础顶部水平位移随翼板设置深度、翼板尺寸呈非线性变化规律,翼板的设置减小了基础内力弯矩设计值,相同设计条件下,加翼掏挖基础比普通掏挖基础节省工程造价20%左右,经济效益明显。该研究工作不仅对加翼掏挖基础承载机理及翼板设计参数对水平承载力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提出的翼板优化设计方法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翼掏挖基础 水平位移 弯矩 翼板最优深度
下载PDF
正密度差对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松杰 薛亮 +1 位作者 汪志明 张文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1015,共5页
在地层压力许可的条件下,固井顶替流体之间的密度差可以提高水平井顶替效率。基于计算流体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水平井偏心环空浆体顶替模型。数值模拟正密度差对水平井顶替的影响规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正密度差顶替条件下,重力作用使... 在地层压力许可的条件下,固井顶替流体之间的密度差可以提高水平井顶替效率。基于计算流体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水平井偏心环空浆体顶替模型。数值模拟正密度差对水平井顶替的影响规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正密度差顶替条件下,重力作用使宽边高密度流体在顶替界面附近向下方低速的窄边流动,提高了窄边的流量,克服了水平井偏心度的影响,提高了窄边的顶替效率。重力作用超过宽窄边效应的影响,形成分层的顶替界面,顶替界面长度随顶替时间增加而增长,但增长的越来越缓慢,有利于提高水平井的顶替效率。顶替界面长度随密度差增大而增大,适当降低顶替流体与被顶替流体之间的正密度差,有利于减小顶替界面长度提高顶替效率。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正密度差顶替克服水平井偏心度影响,提高水平井顶替效率的机理与规律,对提高水平井固井顶替效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偏心度 正密度差 固井顶替 顶替界面长度
下载PDF
被动桩水平位移荷载施加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上官士青 杨敏 李卫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2938,共5页
被动桩是指一种由于土体水平位移而发生挠曲变形的桩。目前不论是室内试验还是数值计算,常在模型边界对土体施加水平位移荷载(位移边界条件)形成土体的位移场,用来研究被动桩的变形特征,但不同研究者采用的水平位移施加位置(边界... 被动桩是指一种由于土体水平位移而发生挠曲变形的桩。目前不论是室内试验还是数值计算,常在模型边界对土体施加水平位移荷载(位移边界条件)形成土体的位移场,用来研究被动桩的变形特征,但不同研究者采用的水平位移施加位置(边界位置)与被动桩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一个工程案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平位移加载位置进行了单变量参数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水平位移加载位置与被动桩距离的增加,桩身变形显著减小。这表明了施加位移边界后地基中存在明显的应力扩散。当该距离小于5.5倍桩径时,在模型边界施加同等大小的水平位移所需应力显著增加。同时讨论了水平荷载加载位置与被动桩距离的合理范围,认为应在5~8倍桩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路堤 水平位移加载位置 位移边界条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塞平—1井所用单弯螺杆动力钻具自锁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军 张绍槐 狄勤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6,共5页
塞平—1并用1.25°单弯螺杆动力钻具造斜时,发生钻头加不上钻压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是扶正器自锁造成的。所谓扶正器自锁,就是扶正器相对的上下缘同时接触井壁,使所加的钻石完全被摩阻所抵消。扶正器在井眼内是否会发生... 塞平—1并用1.25°单弯螺杆动力钻具造斜时,发生钻头加不上钻压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是扶正器自锁造成的。所谓扶正器自锁,就是扶正器相对的上下缘同时接触井壁,使所加的钻石完全被摩阻所抵消。扶正器在井眼内是否会发生自锁,主要取决于扶正器母线与井眼轴线的夹角是否大于自锁角。自锁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井眼直径、扶正器直径和长度。根据分析,缩短了扶正器长度,使扶正器外径以球状小斜角向本体过渡,结果克服了自锁,消除了钻头加不上钻压的现象,使塞平—1井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动力钻具 弯接头 钻井 钻具
下载PDF
位场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57-2270,共14页
通过对位场总水平导数函数性质的研究表明,位场总水平导数不是位函数,因而利用位场总水平导数构造新的边缘识别方法时会出现"奇点",使得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下降.对单一边界、双边界、多边界模型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和重力异常垂... 通过对位场总水平导数函数性质的研究表明,位场总水平导数不是位函数,因而利用位场总水平导数构造新的边缘识别方法时会出现"奇点",使得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下降.对单一边界、双边界、多边界模型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和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和化极磁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极值位置相同,与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相似.利用位场总水平导数极大值位置能够准确识别单一直立边界地质体的边缘位置,但不能准确识别其它任何形体的边缘位置,其识别结果的偏移量大小随地质体的埋深、水平尺寸以及倾斜程度等变化,但能收敛于某一固定值;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比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峰值更加尖锐、横向识别能力更强,其极大值位置更靠近地质体上顶面边缘位置,但存在"次极大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水平导数 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 极值位置 空间变化规律 位函数性质 边缘位置 次极大值
下载PDF
悬臂排桩支护结构桩顶最大水平位移计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文爱 钱德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3-756,共4页
文章以矩形基坑悬臂式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个支护系统的能量表达式,推导了基坑中部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支护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得出了开挖中各个参数对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和各个参数... 文章以矩形基坑悬臂式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个支护系统的能量表达式,推导了基坑中部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支护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得出了开挖中各个参数对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和各个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坡顶超载和比例系数“m”是控制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主要参数,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悬臂排桩支护结构 桩顶最大水平位移
下载PDF
四参数坐标系转换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青 李朝柱 +1 位作者 吕金辉 易君 《工程勘察》 2013年第3期78-80,共3页
自由设站法已成为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外业工作中往往使用后方交会设站实现,作业效率低,而采用四参数坐标系转换法可以在一个测回中将基准点与监测点同时一次性观测完,大大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关键词 自由设站 四参数 基坑监测 水平位移
下载PDF
弯外壳动力钻具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建红 施太和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1,27,共5页
弯外壳动力钻具能提高增斜率,但钻具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本文用有限元基本理论,分析了弯外壳动力钻具的力学材性,着重讨论了弯外壳动力钻具的结构弯角、井斜角、稳定器间隙及钻铤刚度对弯外壳动力钻具增斜特性的影响。认为弯外壳动... 弯外壳动力钻具能提高增斜率,但钻具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本文用有限元基本理论,分析了弯外壳动力钻具的力学材性,着重讨论了弯外壳动力钻具的结构弯角、井斜角、稳定器间隙及钻铤刚度对弯外壳动力钻具增斜特性的影响。认为弯外壳动力钻具的增斜率随结构弯角增大而明显增加;工况相同时,双弯动力钻具增斜率比单弯动力钻具高约50%。井斜角小于60°时,随井斜角增加弯外壳动力钻具的增斜率明显增加;大于60°时,增斜率增加趋势减弱,甚至下降。稳定器间隙增加,弯外壳动力钻具的增斜率下降。动力钻具上面钻铤的刚度越小,增斜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动力钻具 井眼轨迹 钻具组合 水平井
下载PDF
天津某基坑工程开挖变形与受力特性实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婷 王磊 《工程勘察》 2015年第11期19-25,共7页
天津某基坑工程深度14.5-16m,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期间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与内力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 天津某基坑工程深度14.5-16m,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期间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与内力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出现于坑底以上2.5-6m,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曲线呈现马鞍形,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范围约为2倍基坑深度。对本工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的准确性。该工程各项监测数据均在允许值范围之内,验证了相关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实测分析 数值模拟 最大侧移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PDV技术的惯性滑块式振动位移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映成 郭弦 +2 位作者 陈荣 邢园丁 黎小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系数的滑动套衬与光轴滑块,减小了位移测量误差。冲击实验的测量结果证明,该传感器测量范围达±2 cm,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振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多普勒测速 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 相干 时频分析 模极大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