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2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研究
1
作者 付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在语境中表现出具有回应位置偏好和回应语境偏好。在话语功能方面,其负面事理立场功能在语境中有四种表现:“质疑”“反驳”“指责”“拒绝”。“质疑”是典型表现,反映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的主要目的通常并不是改正对方的言行或观点,而是宣泄否定性情感。四种表现具有语境偏好。在交际动因方面,四种表现的差异性源于会话参与者平等关系中亲近关系的限定,说话人选用“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表达负面事理立场源于交际的明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负面事理立场 会话序列
下载PDF
河北孟村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2
作者 董淑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与普通话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相比,孟村方言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有自己的特色。表全指时,孟村方言采用三种方式:直接用疑问代词、疑问代词重叠和加不定性标记“任”。它们与表示无条件意义的连词(称为前项关联词)、副词“都”和“也”... 与普通话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相比,孟村方言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有自己的特色。表全指时,孟村方言采用三种方式:直接用疑问代词、疑问代词重叠和加不定性标记“任”。它们与表示无条件意义的连词(称为前项关联词)、副词“都”和“也”(称为后项关联词)共现情况不一样:第一种表达方式能构成A、B、C三种句式,第二、三种方式能构成C、D两种句式。第二、三种方式限于“谁”“哪”“嘛(儿)”三个单音节疑问代词,组合能力受限。表借指时,孟村方言“总=么”出现在列举项之前,总括所有的同类项。表虚指和独用的“总=么着”“总=着”有一些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总=么着”表示用于指称当前的某种情状,强调该情状符合自己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村方言 非疑问用法 疑问代词重叠 不定性标记“任” 全指
下载PDF
湖南方言的“个”及其近类成分
3
作者 王毅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湖南方言的“个”一般可用作个体量词、结构助词和指示代词,和方言内部的通用量词“隻”、结构助词“的”及其他指示代词处于竞争状态。量词“隻”虽然使用广泛,但在非量词功能上不如“个”活跃。定中关系的结构助词“的”正在不断抢占... 湖南方言的“个”一般可用作个体量词、结构助词和指示代词,和方言内部的通用量词“隻”、结构助词“的”及其他指示代词处于竞争状态。量词“隻”虽然使用广泛,但在非量词功能上不如“个”活跃。定中关系的结构助词“的”正在不断抢占固有结构助词“个”的位置。代词“个”主要用来表示近指,在一些地区正在或已经被另一近指代词“以”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方言 “个” 量词 结构助词 指示代词
下载PDF
“V+他+NP”的句法结构及其生成研究
4
作者 丁玉琴 张孝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现有的分析将“V+他+NP”结构中的“他”普遍定义为“虚化”,不能准确而又统一地揭示语言事实。本文借助生成语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V+他+NP”结构中的三种典型结构做出了统一的分析,得出结论是“他”所在的句法... 现有的分析将“V+他+NP”结构中的“他”普遍定义为“虚化”,不能准确而又统一地揭示语言事实。本文借助生成语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V+他+NP”结构中的三种典型结构做出了统一的分析,得出结论是“他”所在的句法位置不同,导致了歧义的产生。通过引入“轻代词”这一概念,进而成功地解释了“V+他+NP”结构之典型第三种类型与数量成分共现以及结构动词排斥动态助词与补语助词“得”“了”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他+NP 轻代词 特征核查
下载PDF
连城姑田方言的复指代词“伊”
5
作者 蒋瑶 陈瑶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对连城姑田方言的“伊”字句的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进行考察,并从祈使句类、非祈使句类以及较为特殊的无宾语的“伊”字句角度分析“伊”的性质与功用。“伊”由于语义上的羡余,指代意义大为弱化,其在“伊”字句中的作用总体上相当于句... 对连城姑田方言的“伊”字句的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进行考察,并从祈使句类、非祈使句类以及较为特殊的无宾语的“伊”字句角度分析“伊”的性质与功用。“伊”由于语义上的羡余,指代意义大为弱化,其在“伊”字句中的作用总体上相当于句末语气词,且在无宾语条件下增加了表达主观情感、转移焦点、礼貌调节等功能。姑田话“伊”字句的适用范围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类型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城方言 姑田话 复指代词 “伊” 处置句
下载PDF
“吾”“我”差异新解及其对先秦自我演变的启示
6
作者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及古汉语领域关于“吾”“我”差异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相对于后者离个体经验自我的心理距离更近。“吾”“我”差异在先秦文献中的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以“我”为主可为中国人自我在先秦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演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我差异 心理距离 自我 第一人称代词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7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下载PD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aphoric Pronou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8
作者 赵丹丹 袁福 张涵 《海外英语》 2014年第7X期255-256,共2页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nouns are used with great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numerous usages of pronoun anaphor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comparison of pronoun anaphors in Engli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nouns are used with great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numerous usages of pronoun anaphor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comparison of pronoun an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oun ANAPHORA pronoun anaphors SIMILARITY DIFFERENCE
下载PDF
复数分裂与人称代词复数的类型
9
作者 刘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5,共14页
赣语宜春话中能用在人称代词后的复数标记有“俚”和“几个”两个,二者有一系列语义差异且共现时只有“代词+俚+几个”的语序。考察后发现,“俚”的语义是“最大化算子”,作用于语境中符合描述的最大个体,构成有定的复数个体。“几个”... 赣语宜春话中能用在人称代词后的复数标记有“俚”和“几个”两个,二者有一系列语义差异且共现时只有“代词+俚+几个”的语序。考察后发现,“俚”的语义是“最大化算子”,作用于语境中符合描述的最大个体,构成有定的复数个体。“几个”是“群体算子”,作用是将有定的复数个体再次“打包”成一个整体。在复数分裂理论下,“俚”和“几个”代表了复数标记两种新的不同类型,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复数 复数分裂 语义类型
下载PDF
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基于吴语历史文献与共时方言“大家”的考察
10
作者 盛益民 黄之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统称代词在多数汉语方言中往往功能单一,但吴语的统称代词“大家”发展出多种功能,本文据此探讨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问题。考察苏州、上海、宁波、金华、温州等地的历史文献及共时表现可知,“大家”具有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 统称代词在多数汉语方言中往往功能单一,但吴语的统称代词“大家”发展出多种功能,本文据此探讨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问题。考察苏州、上海、宁波、金华、温州等地的历史文献及共时表现可知,“大家”具有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等多种功能。本文认为,吴语“大家”存在两大类语法化路径:第一类是“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和“统称代词>协同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另一类是统称代词发展出人称代词复数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称代词 “大家” 多重语法化 吴语
下载PDF
沁水县城东柿庄方言的指示代词研究
11
作者 宋妍妍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9,15,共4页
沁水县城东柿庄方言的指示代词为“这/那”二分系统,可以指代人、物、处所、方位、时间、数量、方式和程度,在构词特征上往往通过增加后缀成分来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在柿庄方言中还存在指示代词叠置的现象,其形式为“这_(1)个这_(2)”... 沁水县城东柿庄方言的指示代词为“这/那”二分系统,可以指代人、物、处所、方位、时间、数量、方式和程度,在构词特征上往往通过增加后缀成分来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在柿庄方言中还存在指示代词叠置的现象,其形式为“这_(1)个这_(2)”“那_(1)个那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城东杮庄方言 指示代词 语法功能 叠置
下载PDF
苗瑶语人称代词的“数”范畴
12
作者 丁玮明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95,共15页
苗瑶语人称代词‚数‛范畴至少区分单、复数,苗语支部分语言有双数,但未必所有人称都有,这符合蕴含共性规律,湘西、黔东苗语的双数还受韵律因素的制约。‚数‛范畴的标记手段有异根法、内部屈折法和附加法,三者分别最多见于第一、第二、第... 苗瑶语人称代词‚数‛范畴至少区分单、复数,苗语支部分语言有双数,但未必所有人称都有,这符合蕴含共性规律,湘西、黔东苗语的双数还受韵律因素的制约。‚数‛范畴的标记手段有异根法、内部屈折法和附加法,三者分别最多见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内部屈折法可归为部分异根法(partialsuppletion),前两者都属词汇性手段,后者为形态性手段。苗语支语言‚数‛标记词汇性手段占优势,形态性手段也有所发展。瑶语支语言‚数‛标记词汇性和形态性手段兼备,何种手段占优势因方言土语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语 人称代词 数范畴 双数 形态
下载PDF
中国学术新手学术文本中we的使用探究
13
作者 姜镕博 陈念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8,共11页
自称语we常见于多人合著的论文中,也见于以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学术新手的学术文本中。自称语的运用可以建构作者身份,体现作者的语用能力,但前人研究对学术新手自称语使用的身份建构意识未进行充分概括。鉴于此,本研究自建学术新手和专... 自称语we常见于多人合著的论文中,也见于以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学术新手的学术文本中。自称语的运用可以建构作者身份,体现作者的语用能力,但前人研究对学术新手自称语使用的身份建构意识未进行充分概括。鉴于此,本研究自建学术新手和专家的英语学术语篇语料库,基于词汇认知变化理论框架对比分析学术新手和专家这两个群体对we的使用异同。结果显示,学术新手和专家在we的指代意义和功能意义的使用上均存在不同偏好,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指代意义模糊和功能意义重叠现象。学术新手和专家对we的使用差异体现了读者意识和身份建构意识对自称语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称语 身份建构 学术写作 学术新手 专家
下载PDF
山东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研究
14
作者 杨雅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39-43,共5页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三身代词使用了三种复数表示法,即同字法、换字法和增标法。同字法即“俺”和“恁”既可以用于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换字法即用“咱”表示第一人称复数。增标法,即增添合音词和数量短语。发现在增标法中,增添的复数标记“班儿”应该是和“帮儿”在音节儿化时合流成一个音“班儿”,且在东明方言中“帮儿”已经消失了。这些发现对理解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语言特点和语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明方言 人称代词 班儿
下载PDF
藏语人称代词kho mo的词义探究
15
作者 多吉洛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以《三十颂》(sum cu pa)、《音势论》(rtags’jug)、《正字法》(dag yig)为主的传统藏语语法理论当中,对人称代词等若干藏语语法上的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清晰的诠释,致使在当下藏语写作实践中出现了不规范现象。因而,面对此类问题,需要善... 以《三十颂》(sum cu pa)、《音势论》(rtags’jug)、《正字法》(dag yig)为主的传统藏语语法理论当中,对人称代词等若干藏语语法上的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清晰的诠释,致使在当下藏语写作实践中出现了不规范现象。因而,面对此类问题,需要善于参考和借鉴先辈们的语法使用习惯和文风语境,从而力求寻找语法疑难的答案。文章指出,在传统和现当代藏语文实践过程中对其人称代词kho mo出现了不同用法,比如,诸多传统藏文文献中kho mo一词以第一人称代词的形式出现,但在现当代不少藏文文艺作品、学术著作、媒体文稿(报刊、新闻、人物简介等)以及译文等文本当中kho mo一词以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使用。文章借助语法学、文献学等理论思维,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青史》以及丽江版《甘珠尔》和《智游列国漫记》等大量传统藏文文献语法的考察和分析,得出20世纪中叶以前的藏文语法习惯中kho mo一词被当作女性第一人称使用,很难看到其用作女性第三人称的情形,且传统藏文典籍中,专指女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用mo或mo rang来代替文中的“女性”或“她”。因此,文章进一步指出,现当代很多藏文文本中kho mo一词视为第三人称代词而频繁使用的现象是语法上的错误,且不符合传统藏语语法的习惯表达,在日常的写作实践中,应规范使用kho mo等人称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kho mo 语法实践 第一人称
下载PDF
Early Practice of Chinese Europeanized Grammar-Take the Plural of the First-Person Pronoun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in Mandari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2
16
作者 MA Yong-c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The Pilgrim’s Progress in Mandarin translated by the British missionary William Chalmers Burns in the 1860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arly Europeanized vernacular texts.Compared with t... The Pilgrim’s Progress in Mandarin translated by the British missionary William Chalmers Burns in the 1860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arly Europeanized vernacular texts.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 vernacular,the frequency of the inclusive usage of“wǒmen”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i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plural usage of first-person pronoun in English.Tracking back the origin of Chinese Europeanized gramma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which not only is helpfu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the pre-development stage of modern Chinese,but also can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different periods.In addition,this study can also provide linguistic basis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issionaries’Chinese transl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new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ilgrim’s PROGRESS in MANDARIN the PLURAL of the first-person pronoun Europeanized grammar
下载PDF
Relative pronoun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elative clause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被引量:1
17
作者 ZHANG Xiao-rong Virginia Yip LI Li-x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lative pronouns in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Based on the NPAH (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some aspe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lative pronouns in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Based on the NPAH (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some aspect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relative pronoun, the paper conducts two experiments, and has proved the hypotheses that students' performance generally follows the hierarchy of NPAH and students do have problems with relative pronoun involving prepositions. Besides, som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pronoun NPAH relative clause
下载PDF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ive Pronouns in Relative Clauses
18
作者 黄立进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342-343,共2页
This paper,in two installments,attempts to clarify the finer points 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age of relative pronouns,who,that and which,while they are in relative clauses.They are illustrated and ... This paper,in two installments,attempts to clarify the finer points 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age of relative pronouns,who,that and which,while they are in relative clauses.They are illustrated and justified with examples.The paper,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usages of who,that and which,has shown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one another.It will enable us to master their usages and help us in studying relative cl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pronoun SIMILARITY DIFFERENCE USAGE RELATIVE CLAUSE
下载PDF
A Feminist Stylistic Analysis of Gender-free Pronouns in Sula
19
作者 张璇 《艺术科技》 2013年第9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艺术 艺术研究 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
下载PDF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Reflexives and Pronouns by Adult Speakers of Chinese: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transfers 被引量:1
20
作者 Adam Zhi-Ren Zheng 《宏观语言学》 2018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关键词 母语 英语 代词 语言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