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bert Frost:A Poet Who Had a Lover's Quarrel with the World
1
作者 顾佳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Rober Frost, as one of American 20^(th) century leading poets, demostrates his paradoxical and contradictory views in his poetry——love and complaint. The paper proves that the lover's quarrel is an important the... Rober Frost, as one of American 20^(th) century leading poets, demostrates his paradoxical and contradictory views in his poetry——love and complaint. The paper proves that the lover's quarrel is an important theme in his peotry by analyzing Robert's love and quarrel with the world from three aspects in respect to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ocial background in his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Frost lover’s quarrel PARADOX conflct poetry
下载PDF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Our Time:A Diagnosis in the Light of Transformative Ethics
2
作者 Ralf Lüft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on is the attempt to touch upon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a reliable ethical diagnosis of what can be called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our epoch.For this purpose,we will consider a well-know...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on is the attempt to touch upon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a reliable ethical diagnosis of what can be called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our epoch.For this purpose,we will consider a well-known concept within the medieval economics in light of its modern reappropri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ransformative ethics:the meant concept is usury;the meant reappropriation is that of Ezra Pound.For reasons of space,the single steps will merely hint at ethical questions that require a much more careful investigation.Within these limits,the essay will therefore analyze certain traits of our current economic context while reconsidering its ethical dimension in the light of the concept of usury.The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is analysis will be conducted is that of transformative eth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ve ethics philosophy of economics hermeneutical phenomenology economics and poetry
下载PDF
诗与哲学之争: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总汇诗”思想
3
作者 妥建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43,160,共15页
肇始于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诸种异化进行了反思,在康德哲学、古典哲学的有关百科全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总汇诗”思想,并通过反讽和想象让“总汇诗”成为百科全... 肇始于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诸种异化进行了反思,在康德哲学、古典哲学的有关百科全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总汇诗”思想,并通过反讽和想象让“总汇诗”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统领性的学科,具有形而上的超验意味。“总汇诗”思想不仅统一了诗与哲学,弥合了由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而且对后世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反思现代性的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哲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与哲学之争 百科全书 总汇诗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反讽
下载PDF
诸神能否变形?——重审柏拉图的“诗哲之争”思想
4
作者 曾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荷马史诗》中的凡人因生存境况中遭遇自然与异族的双重他者,对“认识你自己”完全限于肉体层面并将他者投射到所幻想的诸神身上,使其外貌变来变去,难以辨识。随着古希腊人生存境况的逐渐改变与双重他者牢笼的解开,后起的哲人们推动“... 《荷马史诗》中的凡人因生存境况中遭遇自然与异族的双重他者,对“认识你自己”完全限于肉体层面并将他者投射到所幻想的诸神身上,使其外貌变来变去,难以辨识。随着古希腊人生存境况的逐渐改变与双重他者牢笼的解开,后起的哲人们推动“认识你自己”深入灵魂层面,诸神的绝妙变形本领自然遭到哲人柏拉图的不断批评。对诸神变形现象的探讨指出柏拉图“诗哲之争”思想在古希腊人“认识你自己”的思想史中的历史坐标与地位,从新的视角深化对“诗哲之争”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变形 他者 柏拉图 诗哲之争
下载PDF
论“理、事、情”:四部之文与文学分类体系的建构
5
作者 伏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三分法也存在着“变体”:强调“子史”的并立即议论与叙事的二元对立以及在乾嘉汉学的时代背景下,考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这一体系。诗歌既可能兼包“理、事、情”三者,又在整个文学分类体系中作为抒情文类的代表与“情”对应,故而诗歌与“理、事、情”具有双重关系,而加入以古文为主的这一分类体系,既符合诗歌源于六艺之一的学术史事实,亦有利于丰富这一体系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子史 考据 诗歌
下载PDF
卜兆多年文笔山,敢言笔力压瀛寰——陈衍诗歌的哲理性探析
6
作者 林东源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作为“同光派”的代表人物,陈衍的诗歌创作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他的社会历史题材诗歌体现了对变与不变、政治与经济、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主观顺应客观的历史辩证法。他的人生兴会题材诗歌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哲思,... 作为“同光派”的代表人物,陈衍的诗歌创作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他的社会历史题材诗歌体现了对变与不变、政治与经济、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主观顺应客观的历史辩证法。他的人生兴会题材诗歌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哲思,体现了忠于友、忠于事、忠于社稷的交友哲理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爱的哲理,以及对生死的哲学思考。他的文艺思想题材诗歌在山水之美中融入诗论之美,陈衍和“同光体”的“魁杰”们梳理了整部诗史的源流,考察了其中的高潮和低谷,认为波澜起伏是一种客观规律,低谷就是危机,但会迎来转机,这是诗史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衍 诗歌创作 哲理性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7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爱的哲学”与“五四”新女性——以冰心的诗歌为例
8
作者 孙晓娅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的疆域;其次,洋溢着纯净灵魂和天真气质的儿童情感与置身新旧“旋涡”中不断进取的青年的反抗精神丰盈了“爱的哲学”内涵;最后,大自然的神秘与宗教崇高的神性打开了“爱的哲学”维度。此外,因个人经验的局限,“爱的哲学”的虚无感伤倾向曾遭到社会的批判,作为最早一批登上文坛的“五四”新女性,冰心对此亦有警觉和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爱的哲学 诗歌 “五四”时期 新女性
下载PDF
“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与古代诗文创作、接受
9
作者 朱宏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作为第二次启蒙文化背景下的有机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态,体认语言学提出了“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和“像似性”语源学基本原则。在此理论视野下,文章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逐步形成“像似性... 作为第二次启蒙文化背景下的有机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态,体认语言学提出了“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和“像似性”语源学基本原则。在此理论视野下,文章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逐步形成“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此种现象在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尤为突出。从《诗经》的赋比兴、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到楚辞的比兴象征,从汉魏辞赋的“联边”辞修,到后代的“联边诗”甚至是“神智体”诗的出现,率皆为“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影响下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哲)学 “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 古代诗文 《诗经》 楚辞
下载PDF
柏拉图的诗与哲学之争——对《理想国》第十卷的诠释
10
作者 孙小省 吴凯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5-17,共3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十卷对诗与哲学之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诗人与诗歌的本质和哲学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阐释,他指出诗是模仿的一种影像,哲学才是对真实存在的追求,最后提出将诗人与诗歌逐出理想城邦,只留下那些能够为自己正名...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十卷对诗与哲学之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诗人与诗歌的本质和哲学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阐释,他指出诗是模仿的一种影像,哲学才是对真实存在的追求,最后提出将诗人与诗歌逐出理想城邦,只留下那些能够为自己正名的赞颂神明与赞颂善的诗歌。而其中的逻辑就是柏拉图灵魂论的自然延伸,追求真实存在对应着人的理性的部分,而诗人能够把握的仅仅是模仿真实的影像,对应的是人的非理性部分。顺着这样的论证逻辑,可以总结出柏拉图对哲学家主导教育的追求,运用哲学的理性来统御诗学感性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诗与哲学
下载PDF
从“叙人生”到“叙哲学”的现代新诗
11
作者 姜玉琴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16-23,共8页
在西方文学影响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现代新诗,头绪繁多。如果以现代新诗一直所崇尚和追寻的“新思想”为线索,那么从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的这段新诗创作,可以划分和总结成三大叙事传统范式,即“为人生”的叙事传统、以“理”为上的叙... 在西方文学影响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现代新诗,头绪繁多。如果以现代新诗一直所崇尚和追寻的“新思想”为线索,那么从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的这段新诗创作,可以划分和总结成三大叙事传统范式,即“为人生”的叙事传统、以“理”为上的叙事传统和在西方宗教、哲学框架下的叙事传统。这三个阶段反映了现代新诗由早期的叙人生、叙哲理到后来的叙宗教、叙哲学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叙人生 叙哲学 叙事范式
下载PDF
甘肃现代学者韩定山生平思想、诗文著述述论
12
作者 张海楠 张海龙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6期26-29,共4页
自明清以来,甘肃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大家,他们在文史哲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陇南籍现代学者韩定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著述尤其是诗歌作品不仅蕴含深厚学养,且灵气天成,才气逼人,是同时期陇上文人诗歌... 自明清以来,甘肃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大家,他们在文史哲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陇南籍现代学者韩定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著述尤其是诗歌作品不仅蕴含深厚学养,且灵气天成,才气逼人,是同时期陇上文人诗歌的杰出代表。文章以漆子扬教授《韩定山诗文校释》为研究底本,结合韩定山研究背景,对韩定山生平思想、诗文著述作一综述性介绍,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对甘肃地方学者、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韩定山 生平思想 诗文著述
下载PDF
“仍有一种至高无上”——论张枣诗歌中的宗教哲学
13
作者 姜雅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张枣是一位具有“化欧化古”独特诗艺的当代诗人。《圣经》和荷尔德林等西方现代诗人给予他诗艺生成的灵感,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纯诗”理念的融合开拓了他的诗歌之路。在张枣的诗艺路径中,隐含的宗教哲学促成其诗歌创作的内在... 张枣是一位具有“化欧化古”独特诗艺的当代诗人。《圣经》和荷尔德林等西方现代诗人给予他诗艺生成的灵感,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纯诗”理念的融合开拓了他的诗歌之路。在张枣的诗艺路径中,隐含的宗教哲学促成其诗歌创作的内在超越。张枣的独特诗艺和超越企图应置于20世纪80年代非典型流散状态中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宗教 哲学 诗歌 语言
下载PDF
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书写特征及生命意识
14
作者 李雪凤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8,共9页
美国自白诗派一反现代主义维多利亚诗风的感伤温婉,采用自我剖析、自我袒露的方式直面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抒写对生死哲学的理解。在对死亡意象的选取和狂欢化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诗人试图通过写作的方式反抗苦闷生活和精神创伤,完成对生命... 美国自白诗派一反现代主义维多利亚诗风的感伤温婉,采用自我剖析、自我袒露的方式直面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抒写对生死哲学的理解。在对死亡意象的选取和狂欢化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诗人试图通过写作的方式反抗苦闷生活和精神创伤,完成对生命意识的艺术表达。在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死亡情结背后,诗人对生命苦难的承担、对个体存在的关怀和对人生价值的认同亦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白诗 生命意识 生死哲学
下载PDF
鲁迅作品《野草》的艺术构思机制研究
15
作者 严小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95,共4页
鲁迅作品《野草》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探究和分析其在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机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深入挖掘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的文本思想及对艺术表现追求的基本倾向。从主题开掘、描写方式... 鲁迅作品《野草》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探究和分析其在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机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深入挖掘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的文本思想及对艺术表现追求的基本倾向。从主题开掘、描写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对《野草》的艺术构思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鲁迅在散文诗创作中的独创精神和宝贵经验;明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思想表达和艺术表现方式,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机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推动《野草》研究的继续深入及当代散文诗创作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散文诗 《野草》 艺术构思机制 描写个别 梦境抒写现实 诗哲融合
下载PDF
柏拉图论“诗与哲学之争”的政治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建东 《阅江学刊》 2013年第4期56-59,共4页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施了伤害。诗是对灵魂与国家统治的败坏。诗与哲学之争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争。诗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城邦中多数人过的宗法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哲学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是少数人过的追求智慧的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必然发生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苏格拉底 政治哲学 诗与哲学之争 《理想国》
下载PDF
加里·斯奈德诗中的中国文化意蕴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生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1,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影响 ,着重分析加里·斯奈德如何借鉴中国禅宗哲学和中国古典诗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中国禅宗哲学 中国古典诗歌 影响
下载PDF
《二十四诗品》与庄子哲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月珍 李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1,共6页
《二十四诗品》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论诗、品诗的诗学著作,多处运用传统道家哲学意象与哲学概念建构其诗歌美学。比照《二十四诗品》与《庄子》的关键字,可以得到两组相近的哲学美学概念,即以"风"与"人"为主的原始意... 《二十四诗品》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论诗、品诗的诗学著作,多处运用传统道家哲学意象与哲学概念建构其诗歌美学。比照《二十四诗品》与《庄子》的关键字,可以得到两组相近的哲学美学概念,即以"风"与"人"为主的原始意象和以"真"与"道"为主的哲学概念。《二十四诗品》吸纳与继承庄子所提倡的因循自然、万物齐一的道家哲学观,从而建立起来旨在追求自然、崇尚性情的诗歌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庄子》 道家哲学 诗歌美学
下载PDF
柏拉图:诗哲之争还是诗哲对话?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红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8-53,29,共7页
本文旨在对柏拉图笔下的诗哲之争这个古老的西方命题进行新的解读。尽管学界对诗哲之争一直视为理所当然,但是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指出,无论是从柏拉图自身的气质还是其对话来仔细判断,诗与哲学的争执都只是一种假象。正如哲学家柏拉图... 本文旨在对柏拉图笔下的诗哲之争这个古老的西方命题进行新的解读。尽管学界对诗哲之争一直视为理所当然,但是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指出,无论是从柏拉图自身的气质还是其对话来仔细判断,诗与哲学的争执都只是一种假象。正如哲学家柏拉图同时也是诗人柏拉图,诗与哲学不过是表述同一个世界的两种话语。它们之间真正的关系与其说是争执性的,不如说是对话性的。重估诗哲关系需要当代柏拉图研究者打破专业藩篱,相互借力。本文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学界对诗哲关系以及柏拉图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哲学 争执 对话
下载PDF
阿甘本文论视野中的诗与哲学之争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洪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长期以来,诗和哲学的分离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自然的事情,但阿甘本认为两者的分裂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是西方文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主体无法"完全拥有知识之客体",无法经验人性的完整性,从而导致了自我和文化的异化。为了处... 长期以来,诗和哲学的分离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自然的事情,但阿甘本认为两者的分裂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是西方文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主体无法"完全拥有知识之客体",无法经验人性的完整性,从而导致了自我和文化的异化。为了处理诗与哲学交恶的问题,阿甘本致力于倡导一种融批评与创造为一体的创造性批评,以此来重新恢复西方文化中碎片化语词的统一性。汇聚包括诗和哲学在内的所有人文科学,促成一种没有特定研究客体的"跨学科的学科",在阿甘本心中,是来临中的一代人的重要文化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本 诗与哲学之分 精神分裂症 界阈 创造性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