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流动法测定浓香型大曲制曲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惠波 李丹宇 +2 位作者 杨晓东 叶光斌 卫春会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5-628,575,共5页
本试验首次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大曲的淀粉含量,并对大曲样品中淀粉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对制曲全过程(包括发酵期和储藏期)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以期为大曲其他生化、理化指标的分析,及微生物动态变化... 本试验首次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大曲的淀粉含量,并对大曲样品中淀粉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对制曲全过程(包括发酵期和储藏期)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以期为大曲其他生化、理化指标的分析,及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教据支持。结果显示:此法精密度在1.169~5.280%之间,标品平均回收率为101.9465%;发酵期样品采用高氯酸与乙醇的比例为0.5进行淀粉萃取,其它阶段样品处理均采用0.4的比例,搅拌时间为10min,为:优选条件;同时发现,大曲发酵期淀粉含量变化剧烈,达18.84%,而储藏阶段的淀粉含量持续减小但变化不大,储藏后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含量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精密度 高氯酸、乙醇比例
下载PDF
PDB-18C6对TI(Ⅰ),An(Ⅲ),Cu(Ⅱ)的吸附及从α轰击的金靶中分离^(199)TI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德海 周继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用冠醚树脂二苯并-18-冠-6甲醛聚合物(简称PDB-18C6)对T1(Ⅰ),Au(Ⅲ),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冠醚树脂的吸附效率顺序为Au(Ⅲ)>T1(Ⅰ)>Cu(Ⅱ)。用高氯酸和乙二醇乙醚淋洗T1(Ⅰ),Au(Ⅲ),它们的回收率... 本文研究了用冠醚树脂二苯并-18-冠-6甲醛聚合物(简称PDB-18C6)对T1(Ⅰ),Au(Ⅲ),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冠醚树脂的吸附效率顺序为Au(Ⅲ)>T1(Ⅰ)>Cu(Ⅱ)。用高氯酸和乙二醇乙醚淋洗T1(Ⅰ),Au(Ⅲ),它们的回收率一般在82-98.9%和98-100%。还在1.2m回旋加速器的外靶装置上,用25-27MeV的α粒子轰击金靶,累计束流强度为27μA·h,经处理分离后得到仅含0.50%^(200)T1的较高纯度的^(199)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PDB-18C6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不同乳酸乙醇反应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雨 曾新安 林志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67,共4页
研究不同处理时间、醇酸比条件下脉冲电场(PEF)处理对乳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PEF处理高电导率反应体系的热效应和非热PEF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场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条件下,随着流速的逐渐增大,单次PEF处理时间缩短,乳酸乙... 研究不同处理时间、醇酸比条件下脉冲电场(PEF)处理对乳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PEF处理高电导率反应体系的热效应和非热PEF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场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条件下,随着流速的逐渐增大,单次PEF处理时间缩短,乳酸乙酯的生成量逐渐减少。同一电导率条件下,PEF处理醇酸比由物质的量的比0.5:1增大至2:1的4个反应体系中,随着醇酸比的增大,乳酸乙酯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加。反应10h内,PEF处理高电导率反应体系对反应的促进效果中非热效应促进效果最高可达总反应效果的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乳酸乙酯 酯化反应 醇酸比 电导率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甜菊叶绿原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智 田景振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菊叶中绿原酸含量,正交试验法优选甜菊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甜菊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 目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菊叶中绿原酸含量,正交试验法优选甜菊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甜菊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12,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绿原酸的提取率是4.03%。结论: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的甜菊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甜菊叶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醇浓度 超声时间 料液比
下载PDF
乙醇脱水对聚丙烯酸水凝胶pH敏感性的影响
5
作者 鲁勖琳 鲍文雅 方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2-45,共4页
以丙烯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聚丙烯酸水凝胶,并研究了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对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胀度比在碱性条件下大,pH值为4时的... 以丙烯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聚丙烯酸水凝胶,并研究了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对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胀度比在碱性条件下大,pH值为4时的溶胀度最大,可达40倍。乙醇脱水干燥水凝胶的溶胀度和溶胀速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且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脱水 聚丙烯酸 水凝胶 PH敏感性 溶胀度
下载PDF
白酒醇酸酯比率对小鼠酒后乙醇代谢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斌 张敬媛 +2 位作者 何松贵 刘幼强 吴振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控制白酒中醇、酸、酯的含量是白酒生产企业的关键技术。该研究模拟白酒中主要醇类、酸类和酯类的含量及比例配制成实验酒样,测定小鼠酒后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乙醇含量,计算小鼠的乙醇代谢能力;同时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相应的... 控制白酒中醇、酸、酯的含量是白酒生产企业的关键技术。该研究模拟白酒中主要醇类、酸类和酯类的含量及比例配制成实验酒样,测定小鼠酒后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乙醇含量,计算小鼠的乙醇代谢能力;同时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相应的行为能力,并测定小鼠酒后2 h时体内乙醇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情况。结果表明,杂醇对小鼠的乙醇代谢及行为记忆能力有较大影响;过高的杂醇(尤其是异戊醇)含量,会抑制乙醇在体内代谢,主要原因是抑制了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同时降低小鼠记忆能力,显著延长潜伏逃脱时间(P<0.05)。乙酸能较好的促进乙醇代谢,减缓其他组分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会刺激小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潜伏逃脱时间(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醇酸酯比率 酒后行为能力 乙醇代谢 小鼠模型
下载PDF
饲料磷酸氢钙生产过程中快速测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殷俊 《中国井矿盐》 CAS 2016年第3期40-42,共3页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与蒸馏法测定磷酸氢钙生产时一段中和液中的磷氟比,研究导致两种测氟分析方法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一段中和脱氟液中悬浮极细的氟化钙,导致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产生偏低的误差。并研究通过试...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与蒸馏法测定磷酸氢钙生产时一段中和液中的磷氟比,研究导致两种测氟分析方法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一段中和脱氟液中悬浮极细的氟化钙,导致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产生偏低的误差。并研究通过试样加入高氯酸处理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快速测量氟含量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氟比 高氯酸 电极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贝母多酚的工艺 被引量:8
8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2 位作者 王珊 刘艳红 许海燕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贝母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贝母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为自变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以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贝母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贝母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为自变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以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结果实验表明:料液比对贝母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比较显著。结论最终优选的超声波提取贝母多酚工艺为:62%乙醇、料液比为1∶27、提取温度61℃,在此条件下贝母多酚的实际提取率为7.36%,与理论值7.43%相差0.07%。说明该工艺可用于贝母中多酚的提取,且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多酚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工艺研究 没食子酸 乙醇浓度 料液比 提取温度
原文传递
果蔬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江南 刘春梅 +2 位作者 黄振兴 缪恒锋 阮文权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240,共9页
利用厌氧菌群生物合成己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但是其合成效能的提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实际果蔬废弃物为原料,对两相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效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优化接种比以提高酸化相的水解转... 利用厌氧菌群生物合成己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但是其合成效能的提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实际果蔬废弃物为原料,对两相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效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优化接种比以提高酸化相的水解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醇酸比和pH以强化产己酸相的发酵效能。结果显示,果蔬废弃物厌氧产酸的最佳接种比为2∶1,此时水解率和酸化率分别可达到98.1%和83.2%,乙酸和丁酸产量分别达到5.4 g/L和3.3 g/L。合理控制醇酸比和pH对提高产己酸相的发酵效能非常关键。当醇酸比和pH控制为4∶1和7.5时,己酸生成量可达14.9 g/L,约占液相总COD的80.84%;而低醇酸比和低pH易造成丁酸的累积,从而降低了己酸产量。己酸发酵过程属于非生长偶联型,己酸菌(Clostridium kluyveri)指数增长期伴随着丁酸的生成,而己酸合成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此外,己酸菌对于pH变化较为敏感,适当提高pH有助于减轻有机酸毒性,提高生物量;但是碱性环境会严重抑制己酸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通过分别对酸化相和产己酸相进行优化和调控,两相发酵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己酸合成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发酵 醇酸比 己酸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