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 |
丁文
|
《云梦学刊》
|
2006 |
3
|
|
2
|
“进化的”与“民族的”——《小说月报》(1920-1923)的文学翻译 |
石晓岩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3
|
|
3
|
清末民初翻译新剧与戏剧转型——以《小说月报》(1910-1920)为例 |
石晓岩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4
|
论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革及其意义 |
谢晓霞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5
|
编辑主张与改革前《小说月报》的风格 |
谢晓霞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4 |
3
|
|
6
|
重译:“失声”民族文学的“复活”——以《小说月报》翻译文学为例 |
刘庆元
刘柳
|
《云梦学刊》
|
2014 |
1
|
|
7
|
社会转型时期期刊翻译文学的社会性解读——以民国初期《小说月报》为例 |
刘庆元
刘柳
|
《云梦学刊》
|
2013 |
1
|
|
8
|
杂志空间与民初短篇小说的兴盛 |
谢晓霞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9
|
《小说月报》叶圣陶主编时期的内容特色分析 |
于春生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6 |
1
|
|
10
|
“兄弟作坊”与“夫妻档”:《小说月报》翻译行为解读 |
刘庆元
|
《云梦学刊》
|
2010 |
2
|
|
11
|
《小说月报》的“国故”研究与新文学刊物的重心转移 |
丁文
|
《学术探索》
|
2006 |
1
|
|
12
|
民国初期期刊翻译文学“短篇独尊”的历时性思辨——以《小说月报》为例 |
刘庆元
|
《云梦学刊》
|
2015 |
1
|
|
13
|
《小说月报》域外小说叙事模式异化翻译的现代性 |
刘庆元
|
《云梦学刊》
|
2017 |
1
|
|
14
|
论《小说月报》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谢晓霞
|
《云梦学刊》
|
2004 |
1
|
|
15
|
略论中国小说叙事范式在《小说月报》中的现代性转换 |
杨庆东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6
|
对传统的尝试性颠覆——析《小说时报》对近代小说变革的意义 |
王国伟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7
|
对历史涂抹的还原——以沈从文的演讲稿《短篇小说》为例 |
李宗刚
李国聪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8
|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读者对自然主义译介的接受研究 |
刘庆元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8 |
0 |
|
19
|
文学翻译策略的现代演变——以《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为例 |
李建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0 |
|
20
|
从创刊号和12卷1号看前后期《小说月报》的异同 |
王健
|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