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选择国号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同时"汉"、"赵"国号的确定,真实反映了内迁民族自我认同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政权 汉国号 赵国号 内迁民族认同
下载PDF
政治神话与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祥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是一个非理性主义思潮颇为盛行的政治统治集团。崇信鬼神、相信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各种政治活动中,其中尤以渲染、强调"休征"和"咎征"两方面最具特色。汉赵统治集团的这...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汉赵政权是一个非理性主义思潮颇为盛行的政治统治集团。崇信鬼神、相信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各种政治活动中,其中尤以渲染、强调"休征"和"咎征"两方面最具特色。汉赵统治集团的这种信仰倾向是匈奴文化与中原传统汉文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事实也为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传统说法增添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神话 十六国 匈奴汉赵政权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汉-赵皇族刘氏汉文化程度略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静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根据《晋书》"载记"的记载,阐述4世纪初期,匈奴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由此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历史。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刘氏一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并且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指出汉文化的习得与实践需要经历一个... 根据《晋书》"载记"的记载,阐述4世纪初期,匈奴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由此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历史。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刘氏一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并且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指出汉文化的习得与实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对刘氏学习汉文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赵政权 匈奴 汉文化
下载PDF
知识视域下的胡汉融合——以汉赵政权创建与存续为中心
4
作者 潘尧 《史志学刊》 2021年第4期17-26,共10页
南匈奴刘渊家族在建立皇帝式政权中遇到了来自中原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挑战:"胡人不可为君"说和天命说。凭借高度的汉化水平,刘渊在中原文化中寻找到支撑政权合法性的知识破解了这个阻碍,即"帝王无常"说和"天命在... 南匈奴刘渊家族在建立皇帝式政权中遇到了来自中原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挑战:"胡人不可为君"说和天命说。凭借高度的汉化水平,刘渊在中原文化中寻找到支撑政权合法性的知识破解了这个阻碍,即"帝王无常"说和"天命在己"论。借助中原文化知识赋予合法性的汉赵政权同时给这些来自南匈奴的君主戴上了中原文化衍生出的"紧箍咒":礼制规则与门阀观念,与晋升为皇帝的汉赵君主之间产生了冲突,典型代表就是刘聪的"立后"事件。通过勾勒、分析中原知识在汉赵政权创建与存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胡族君主之间的冲突,可以看出胡汉融合进程中的复杂性与曲折性,所谓胡汉融合并非两种异质文化、不同种群之间机械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赵政权 胡汉融合 知识 合法性
下载PDF
汉匈角力拓出中华历史新篇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炳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6期52-57,M0005,共7页
本文以作者在新疆60余年的考古实践为基础,以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60年的岁月为时间轴,列举西汉王朝与匈奴政权在百余年的政治角力中,曾经在亚洲东部的西域大地上转动、翻腾过的岁月风云,以及在罗布淖尔大地、昆仑山北麓投射过的让人无... 本文以作者在新疆60余年的考古实践为基础,以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60年的岁月为时间轴,列举西汉王朝与匈奴政权在百余年的政治角力中,曾经在亚洲东部的西域大地上转动、翻腾过的岁月风云,以及在罗布淖尔大地、昆仑山北麓投射过的让人无法忘怀的光影。弃绝在这戈壁荒漠中的历史碎片,至今仍有太多值得吸收的文化营养。论说古代西域的历史,不能疏忽、淡忘了楼兰、鄯善大地上曾经展开过的历史篇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西汉王朝 匈奴政权 汉匈角力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