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指标分析的主流微量注射泵评价研究
1
作者 熊伟 袁鑫 +3 位作者 聂涛 潘瑾 郑骏 冯靖祎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82-86,共5页
目的建立科学的微量注射泵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价,为医护人员选择优质产品提供依据,为产品改进优化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方法通过专家小组讨论确定流量相对示值误差、流量示值重复性、输出精度、阻... 目的建立科学的微量注射泵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价,为医护人员选择优质产品提供依据,为产品改进优化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方法通过专家小组讨论确定流量相对示值误差、流量示值重复性、输出精度、阻塞压力报警相对示值误差、接地电阻、识别注射器容量完备程度、显示界面可用性、电池满电量工作时长、内部结构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10个参数作为微量注射泵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建立品牌A~D微量注射泵对应的决策方案集与决策矩阵,并构造评价目标模型对各品牌微量注射泵进行综合评价与优劣排序。结果在以上10个主要指标的综合对比评价下,各品牌微量注射泵的评价目标值矩阵d_(i)=(0.32,0.84,0.57,0.56),即产品优劣排序为品牌B>品牌C>品牌D>品牌A。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微量注射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有助于医疗机构选购最合适的产品,同时为医疗器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医疗器械评价 指标体系 主客观赋权法 多属性决策 流量相对示值误差 阻塞压力报警相对示值误差
下载PDF
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统权 郑伟 +1 位作者 舒华 杨亦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43,共19页
关系从句是语言中最复杂的句法结构之一,主、宾语提取的关系从句历来成为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句法复杂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两个失语者LY和YP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汉语主、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加工情况。结果发现:1)汉语主... 关系从句是语言中最复杂的句法结构之一,主、宾语提取的关系从句历来成为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句法复杂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两个失语者LY和YP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汉语主、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加工情况。结果发现:1)汉语主语关系从句比宾语关系从句的理解难度大,表明存在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现象,否定了"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普遍性假说;2)控制从句主语和/或宾语名词的语义特征可以改变主、宾语关系从句的难度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关键名词的生命性效应和人称代词效应,这两种效应都具有语言普遍性。针对现有失语症理解加工假说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基于句法复杂性的神经表征假说——论元跨越假说,以期对本文的实验结果和类似的理解加工问题作出更全面、更合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 宾语 关系从句 理解 失语症
下载PDF
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宝国 宁爱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自定步速的阅读任务,考察了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实验操纵了汉语关系从句修饰的中心词在主句中的句子成分和从句类型,记录被试每个词的阅读时间。结果表明,汉语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难于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 采用自定步速的阅读任务,考察了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实验操纵了汉语关系从句修饰的中心词在主句中的句子成分和从句类型,记录被试每个词的阅读时间。结果表明,汉语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难于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特别是当关系从句修饰的中心词做主句的宾语时,这种困难较为明显。本文从工作记忆负担和句子成分整合的难易程度方面分析了结果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主语关系从句 宾语关系从句 存储资源理论
下载PDF
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文广 陈宝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技术,考查了核心名词生命性取向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有着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生命性-非生命性&... 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技术,考查了核心名词生命性取向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有着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生命性-非生命性"格局时,在主句核心名词、核心动词位置,宾语关系从句加工较为容易;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非生命性-生命性"格局时,在上述位置,两种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差异不显著;(2)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主要发生在语义信息提取、论元关系建构阶段,体现出汉语语言的特异性。上述结果支持了题元切适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主语关系从句 宾语关系从句 生命性效应 题元角色
下载PDF
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文广 陈宝国 崔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994,共14页
句子加工领域内,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是诸多语种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对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①从成人语言、儿童语言和失语症患者三个领域并结合印欧语系和非印欧语系... 句子加工领域内,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是诸多语种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对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①从成人语言、儿童语言和失语症患者三个领域并结合印欧语系和非印欧语系的语言特征,详细分析了该效应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②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的理论解释:句法角色理论、"填充语-空位"依附理论、积极填充策略、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理论和干扰相似性理论;③与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不对称性效应有关的脑电成分及相应的脑区激活模式的分析。最后,在对已有理论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标记浮动"句子加工理论模型,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关系从句 宾语关系从句 加工不对称性效应
下载PDF
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晓霞 成晓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共5页
关系从句具有复杂的句法结构和丰富的类型学特征,它在认识人类语言能力及认知机制方面较其他句法结构相比具有更特殊的地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是唯一结合了SVO语序和中心词居后双重特点的语言,它的关系从句结构在句子加工的... 关系从句具有复杂的句法结构和丰富的类型学特征,它在认识人类语言能力及认知机制方面较其他句法结构相比具有更特殊的地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是唯一结合了SVO语序和中心词居后双重特点的语言,它的关系从句结构在句子加工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厘清了目前学界比较重要的句子加工理论以及国内外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汉语关系从句独特的类型学特征及研究意义,并对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关系从句 主/宾语关系从句 加工优势
下载PDF
非农就业与缓解相对贫困——基于主客观标准的二维视角 被引量:46
7
作者 周力 邵俊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32,共12页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期数据,运用Probit和Mlogit模型,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标准分析了农村居民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首先通过提高绝对收入改善农户客观相对贫困,同时也能通过改变客观相对贫困,...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期数据,运用Probit和Mlogit模型,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标准分析了农村居民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首先通过提高绝对收入改善农户客观相对贫困,同时也能通过改变客观相对贫困,间接改善主观相对贫困状态。非农就业主要带来了收入增长效应,但对于提升主观获得感没有直接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省内非农就业也存在类似的减贫作用,而省外非农就业没有产生作用。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非农就业都对主观非客观相对贫困无影响,参照系的变化影响着非农就业对主观相对贫困的减贫作用。此外,转变户籍可能致使非农就业农户陷入城市的客观相对贫困,而对主观非客观相对贫困群体没有影响。因此,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不仅要鼓励农户非农就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还要保障进城农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客观相对贫困 主观相对贫困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及多学科视域中的宾主关系从句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文广 陈宝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研究发现宾、主关系从句加工的不对称性具有跨语言间的通约性,究其原因是源自关系从句语法结构的特殊性,还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特点所限,学者们从行为层面、发展层面、神经认知科学层面、语料学层面进行了系列研究,不但发展出稳定的研究... 研究发现宾、主关系从句加工的不对称性具有跨语言间的通约性,究其原因是源自关系从句语法结构的特殊性,还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特点所限,学者们从行为层面、发展层面、神经认知科学层面、语料学层面进行了系列研究,不但发展出稳定的研究范式,而且建构了丰富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 主语 关系从句 行为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主客观权重模糊模式识别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旭华 陈守煜 陈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5243-5247,共5页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影响因素众多,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常采用各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但在应用中,很难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由专家凭经验给出权重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影响因素众多,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常采用各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但在应用中,很难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由专家凭经验给出权重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这类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考虑到以上不足,提出了边坡稳定性主客观权重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的客观方法确定权重的初始解,然后视需要按二元比较模糊决策简捷方法对初始解作必要的主观调整,使专家经验的重要性和数值计算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后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其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相对隶属函数 主客观综合法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个人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卫民 韩培培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劳动者就业质量提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人就业质量,包括客观就业质量和主观就业满意度两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个人就业质... 劳动者就业质量提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人就业质量,包括客观就业质量和主观就业满意度两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个人就业质量,但对客观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大于主观就业满意度;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来看,发展目的的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效果最强,社交目的的使用效果次之,娱乐目的的使用对客观就业质量无显著影响,却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低受教育程度者使用互联网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大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城镇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对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农村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增强了个人就业能力,也提升了就业的职业层次,进而提高了客观就业质量;但对主观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互联网使用既因改善客观就业质量而提升主观就业满意度,也会因社会比较范围扩大易导致低估自己的相对收入水平而对就业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客观就业质量 主观就业满意度 相对收入评价
下载PDF
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价值论诠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淑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客观性的相对性
下载PDF
论应该、善和价值的存在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1,58,共7页
应该、善、价值的存在既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主观随意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特殊性、相对性、... 应该、善、价值的存在既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主观随意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特殊的、相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它们是依主体的意志而转移的,是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的,因而是特殊的、相对的、主观的应该、善和价值。另一方面,应该、善、价值的存在被主体的普遍的、绝对的、客观必然的需要、欲望、目的和客体的普遍的、绝对的事实所决定,因而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是对于任何主体都因其有相同的需要而同样是善的、应该的、有价值的,因而是普遍的、绝对的、客观的应该、善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性 相对性 主观性 普遍性 绝对性 客观性 应该 价值 存在性质 伦理学
下载PDF
审美价值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连秀丽 《北方论丛》 2004年第5期53-56,共4页
价值论角度研究美学是对美学的一种丰富和深刻认识,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性一直是美学界关注的焦点,审美评价和审美价值的区分是判定审美价值客观性的起点,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否认审美价值创造主体的自主性,审美价值绝对性中有相... 价值论角度研究美学是对美学的一种丰富和深刻认识,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性一直是美学界关注的焦点,审美评价和审美价值的区分是判定审美价值客观性的起点,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否认审美价值创造主体的自主性,审美价值绝对性中有相对性,审美价值具有超功利性和精神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 创造主体的自主性 精神功利性
下载PDF
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反差的矛盾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建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公平包括了公正、公道、公开、公心、平等、正义等的多重涵义,不同的个人、阶层、利益集团对公平的理解和期望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公平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所希望获得的理想的公平,但是,理想的公平与现实之间... 公平包括了公正、公道、公开、公心、平等、正义等的多重涵义,不同的个人、阶层、利益集团对公平的理解和期望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公平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所希望获得的理想的公平,但是,理想的公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要想顺利获得理想的公平,就需要明确公平的相对与绝对、客观与主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相对与绝对 客观与主观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谈谈词的模糊语义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社养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79-82,共4页
任伺语言都具有精确和模糊两大属性。而语言的模糊性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的研究,而模糊语义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上。一切自然语言的模糊语义都具有如下特征:主现性、客观性、自身模糊性、不可消除性、... 任伺语言都具有精确和模糊两大属性。而语言的模糊性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的研究,而模糊语义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上。一切自然语言的模糊语义都具有如下特征:主现性、客观性、自身模糊性、不可消除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义 主观性 客观性 自身模糊性 不可消除性 相对性 传递性
下载PDF
刘勰《物色》篇心物交融说与马利坦主客体关系理论之比较
16
作者 任晓燕 董惠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5-88,共4页
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对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 ,刘勰和马利坦所持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二人都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艺术家自我和外物之间应当互相制衡、融... 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对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 ,刘勰和马利坦所持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二人都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艺术家自我和外物之间应当互相制衡、融和统一 ;二人的理论分歧主要源于他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不相同 ,仔细辨析两位文论家观点的异同 ,对于我们开阔研究视野、多角度地把握艺术本质、全面揭开艺术创造精神活动的奥秘 ,都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艺术创造 文学本质 文论家 文艺理论 马利坦 《物色》 主客体关系 观点 奥秘
下载PDF
教育均衡问题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丽萍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用库兹涅茨曲线及相对剥夺理论分析与解读教育均衡问题所呈现的复杂现象,并提出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平等是教育均衡与公平的根本。
关键词 教育均衡 客观性 主观性 库兹涅茨曲线 相对剥夺
下载PDF
时间之属性——与汪天文同志商榷
18
作者 盛华根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4,76,共3页
本文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 4期汪天文同志的《时间之属性》一文中“哲学思辨和逻辑论证”的深入思考 ,得出的结论与该文不同。笔者认为有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之分 ,两者是统一的 ,同时又是相对的 ,不可逆的 ,单向的。
关键词 主观时间 客观时间 相对 不可逆 单向 属性 时空论
下载PDF
论相对的“绝对”——从康德的“本体”谈起
19
作者 高家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 ,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 ;“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 ;“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 ,也不是绝对的相对 ,而是相对的绝对 ;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所谓“绝对”...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 ,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 ;“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 ;“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 ,也不是绝对的相对 ,而是相对的绝对 ;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所谓“绝对”的东西 ,其实都是相对的“绝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主体 客体 相对 绝对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与城市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20
作者 李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98,共7页
当前中国已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后扶贫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对城市相对贫困有着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理论上,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收入超额增长,缓解客观相对贫困,通过文化精神与社会资本效应减弱被剥夺感,降低主观相对贫... 当前中国已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后扶贫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对城市相对贫困有着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理论上,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收入超额增长,缓解客观相对贫困,通过文化精神与社会资本效应减弱被剥夺感,降低主观相对贫困程度。基于重庆市437份调查问卷的实证显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人力资本机制、文化精神与社会资本机制,有力地减缓了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且对主观相对贫困的传导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主观相对贫困 客观相对贫困 传导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