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胆系病症证治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瑶 曹晓丁 +1 位作者 曹蒙 李卫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结合胆腑的生理功能:清净之腑,藏泄胆汁;中正之官,主司决断,分析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对现代医学胆系病症的中医核心病机认识,总结临床中胆腑功能失调的相关临床症状,列举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胆心综合征等胆腑常见病变证治验案,... 结合胆腑的生理功能:清净之腑,藏泄胆汁;中正之官,主司决断,分析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对现代医学胆系病症的中医核心病机认识,总结临床中胆腑功能失调的相关临床症状,列举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胆心综合征等胆腑常见病变证治验案,为临床中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思维开展现代医学诊断胆系疾病提供较好的证治思维与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石症 胆囊息肉 胆心综合征 中医经典理论
下载PDF
谢晶日基于“胆胃相关论”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思邈 孙志文 +1 位作者 李孟 谢晶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慢性胆囊炎是我国高发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研究表明,慢性胆囊炎与胆汁返流性胃炎重叠发病率较高,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谢师提出“胆胃相关论”,认为胆胃生理上互用为荣,病理上损则俱损,故需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胆胃同治。本病... 慢性胆囊炎是我国高发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研究表明,慢性胆囊炎与胆汁返流性胃炎重叠发病率较高,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谢师提出“胆胃相关论”,认为胆胃生理上互用为荣,病理上损则俱损,故需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胆胃同治。本病核心病机为邪犯肝胆,郁而化火;胆腑气逆,胆邪逆胃;脾胃素虚,胆胃失和;即始动环节期、加速环节期,形成环节期三个病理阶段。三者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故提出以疏肝利胆通腑兼以健脾和胃为治疗本病的总纲,在治疗上采用分期辨治,始动环节期,治宜清肝利胆以解少阳之邪;加速环节期,治宜通腑降逆以和胆胃之气;形成环节期,治宜健脾和胃以复中焦之衡,其疗效确切,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相关论 慢性胆囊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下载PDF
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冠心病中医治疗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育楷 陈文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140-142,147,共4页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预后较差,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中医学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依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胸痹”“心痛”等范畴...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预后较差,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中医学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依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胸痹”“心痛”等范畴。该病源于心脉,根在肾脏,与机体的五脏邪气间存在联系。本文基于心肾相关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对冠心病的诊治做出深入探讨,以期拓展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思路,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肾相关理论 中医治疗 经验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升降理论探析肿瘤相关性抑郁的辨治
4
作者 南鹏 刘津婧 +1 位作者 宋钰凡 郝淑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3期8-11,7,共5页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由于癌症确诊、治疗及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产生情绪障碍的病理反应,属于中医学的“郁证”范畴。它的发生是由于癌毒产生的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本文从肝左...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由于癌症确诊、治疗及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产生情绪障碍的病理反应,属于中医学的“郁证”范畴。它的发生是由于癌毒产生的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本文从肝左升肺右降、脾升胃降及心肾相交三方面探讨肿瘤相关性抑郁的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抑郁 升降理论 肝左升肺右降 脾升胃降 心肾相交
下载PDF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探讨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5
作者 顾庆龙 钱海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天王补心丹作为中医学滋养安神方之代表,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积累与拓宽,发现天王补心丹在消化系疾病的治疗中同样能发挥优良效用。本文从中医经典心脾理论出发,着重探讨天王补心丹在神经、心... 天王补心丹作为中医学滋养安神方之代表,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积累与拓宽,发现天王补心丹在消化系疾病的治疗中同样能发挥优良效用。本文从中医经典心脾理论出发,着重探讨天王补心丹在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天王补心丹打开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王补心丹 心脾相关理论 基础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符文彬运用针灸从心胆论治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贤斌 葛小苏 符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4-1136,共3页
符文彬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善于脑病及痛症的诊治,临证时着重从心胆论治疾病,喜用背腧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井穴等各种特定穴位,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 符文彬 心胆论治 针灸治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子宁 黄象安 +2 位作者 李安德 陈燕力 李文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3-35,4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胆囊异常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的病理基础和内涵。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肝胆脏超声检查,记录其胆囊的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病年限之间胆囊异常...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胆囊异常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的病理基础和内涵。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肝胆脏超声检查,记录其胆囊的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病年限之间胆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1)胆囊异常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胆囊疾病的出现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增加的趋势(P<0.05);(3)胆囊疾病的出现率与病程年限呈线性变化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病毒感染时间越长,胆囊异常的发生率越高;慢乙肝病患者胆囊病变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肝与胆互为表里,久病相互传变的密切关系,符合"肝胆相照"理论。提示治疗慢乙肝除了疏肝法之外给予利胆药物可能会取得更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相照”理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胆囊异常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论痰瘀伏邪在冠心病心衰中的致病作用及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石锐 孟文宜 +3 位作者 王国强 常立萍 田宇丹 邓悦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4期28-29,共2页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易反复、难治愈、预后差,其中医证候、证型变化具有多样性,难于辨证论治。通过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证候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冠心病心衰证候与心功能变化、NT-proBNP、心脏超声指标...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易反复、难治愈、预后差,其中医证候、证型变化具有多样性,难于辨证论治。通过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证候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冠心病心衰证候与心功能变化、NT-proBNP、心脏超声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合伏邪致病理论,本文将对"痰瘀伏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重要致病作用和规律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力衰竭 伏邪理论 痰瘀伏邪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五心”护理结合Watson关怀理论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佳 郝飞 周慧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32-2535,共4页
[目的]探讨"五心"护理结合Watson人文关怀理论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乳腺甲状腺诊疗中心的乳腺癌病人320例,将2014年3月—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人... [目的]探讨"五心"护理结合Watson人文关怀理论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乳腺甲状腺诊疗中心的乳腺癌病人320例,将2014年3月—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2015年5月—2016年4月入院的160例乳腺癌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五心"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两组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满意度各条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心"护理结合Watson人文关怀理论可以改善乳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五心”护理 Watson关怀理论 生活质量 满意度 癌因性疲乏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子法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同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9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抗炎抗菌、解痉镇痛、稳定心率、改善循环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子午...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抗炎抗菌、解痉镇痛、稳定心率、改善循环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磷脂酶A_(2)(Lp-PLA2)]和心肌酶谱水平、主要症状缓解起效时间,并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起效时间、炎症因子(IL-6、hs-CRP、Lp-PLA2)和心肌酶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子午流注纳子法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心肌代谢,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胆心综合征 子午流注纳子法 俞募配穴
下载PDF
神思论中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11
作者 王先霈 《云梦学刊》 2005年第5期75-79,91,共6页
神思,就是神化之思,入神之思,神来之思。神思作为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动作,主要表现为三层涵义,即:神思的过程,就是处理心物关系的过程;虚构性;强烈的情绪性。文艺创作中艺术想象的最佳境界,是在随意与不随意之间的游移。
关键词 神思论 艺术心理学 心物关系 虚构性 情绪性
下载PDF
从“心肾相关”角度探讨心力衰竭理论内涵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涛 胡志希 +2 位作者 钟森杰 杨梦 周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6-738,827,共4页
“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五脏相关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明确心力衰竭是以心为主的多脏腑综合病变,病性主要表现为心气阳虚衰,水饮内停。“心肾相关”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精血同源、相互资生,水火既济、升降相依,经络互联、坎离互济三个方面... “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五脏相关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明确心力衰竭是以心为主的多脏腑综合病变,病性主要表现为心气阳虚衰,水饮内停。“心肾相关”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精血同源、相互资生,水火既济、升降相依,经络互联、坎离互济三个方面,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论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本文还从交通心肾、温阳利水、补益精血、滋肾宁心、疏经通脉等5个角度阐述了心力衰竭的治法方向,以期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为心力衰竭的论治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相关 心力衰竭 理论内涵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中西心物观简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娜娜 裴常山 《湖南农机》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心物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西艺术的分析来比较中西心物观念的差异。中国艺术的传统是心物感应说,在心物关系上强调的是心物感应、相互融合、物我合一,提倡天地人三个纬度的和谐对应。西方艺术的心物关系是建立在反映... 心物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西艺术的分析来比较中西心物观念的差异。中国艺术的传统是心物感应说,在心物关系上强调的是心物感应、相互融合、物我合一,提倡天地人三个纬度的和谐对应。西方艺术的心物关系是建立在反映论、摹仿说基础上的,主张物我分离、主客观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关系 心物感应 摹仿说
下载PDF
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疾病知识认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倪四峰 代选慧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知识教育,观察组接受给予六西格玛理论下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教育后其疾病相关知识得分中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情绪控制、遵医用药得分分别为(5.39±1.05)分、(5.88±1.13)分、(6.03±1.30)分、(5.59±1.42)分和(5.57±1.3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8±1.05)分、(3.36±0.88)分、(3.37±0.9)分、(45.02±1.09)分和(3.64±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得分为(112.94±12.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69±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概念、自护责任、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得分分别为(29.15±4.98)分、(29.86±5.54)分、(40.25±3.95)分、(46.34±6.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37±4.54)分、(19.32±6.42)分、(29.27±4.11)分、(37.33±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教育后的生活质量中健康感觉、躯体感觉、工作能力、生活满足感、睡眠情况、社会参与能力得分分别为(81.75±10.28)分、(71.07±10.25)分、(68.97±7.33)分、(80.29±12.98)分、(81.28±18.32)分、(70.25±8.9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6±8.65)分、(61.03±9.01)分、(52.96±6.43)分、(62.36±9.67)分、(59.44±11.27)分、(60.25±8.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理论 健康教育 冠心病 自护能力 疾病知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略论阳郁在胸痹心痛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古一 贾琳琳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阳郁是人体阳气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常见状态,阳气的升降出入大多受寒湿痰瘀等影响,在胸痹心痛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是辨治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一个重点。作为病机,阳郁是导致阳虚诸多疾病的机制,作为证型,阳郁的出现与胆... 阳郁是人体阳气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常见状态,阳气的升降出入大多受寒湿痰瘀等影响,在胸痹心痛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是辨治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一个重点。作为病机,阳郁是导致阳虚诸多疾病的机制,作为证型,阳郁的出现与胆府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胆为中正之官,亦为中清之腑,所以当胆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出现阳郁化火。阳郁化火(相火上炎)是除血瘀、气滞、痰饮、阳虚之外导致心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胆囊疾病与心脏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并将这种疾病定义为胆心病。不管是从病机的角度还是证型的角度,阳郁在胸痹心痛病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防治胸痹心痛病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郁 胸痹心痛 心脏疾病 心胆病
下载PDF
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阎路达 周鹏 +8 位作者 赖美琪 吴苗 张瑜 唐润东 孙锐 罗依 李美 孙继岭 符文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78,400,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针... 目的:观察针刺对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等,留针30 min,揿针穴取心俞、胆俞,留针2 d;针刺后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R-DLPFC)行1 Hz、80%运动阈值(MT)rTMS刺激,每次30 min.对照组予假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取穴、操作同观察组.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每周3次;rTMS每日1次,每周连续5次,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除对照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GABA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GABA含量,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抑郁障碍 失眠 针刺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胆论治
原文传递
从“因虚致郁,因郁化毒,因毒损心”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舒扬 王丽颖 朱爱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5-1610,共6页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的“双心”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其核心病机要素可以概括为“虚、郁、毒”,即因虚致郁、因郁化毒、因毒损心。其中,“虚”主要责之于心胆气虚,为发病的根本内因;“郁”既包含广...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的“双心”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其核心病机要素可以概括为“虚、郁、毒”,即因虚致郁、因郁化毒、因毒损心。其中,“虚”主要责之于心胆气虚,为发病的根本内因;“郁”既包含广义的气机郁滞,又包含狭义的情志三郁(怒郁、思郁、忧郁),为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毒”为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蕴久化生的“伏毒”,并在情志之郁的影响下暴发,继而损伤心脉、败坏形质,造成不可逆的心功能损伤,为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最终结局,并以益气强心、调神壮胆,理气解郁、加强意疗,痰瘀毒同治、透达血脉为主要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发抑郁状态 心胆气虚 情志三郁 内生毒邪 毒损心脉
原文传递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汪磊 陈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4-149,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抗炎和抗心室重构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研究期间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共完成6... 目的:观察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抗炎和抗心室重构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研究期间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共完成64例。观察组研究期间脱落、失访6例,剔除0例,共完成6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次,1次/d;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00 mg/次,1次/d;和螺内酯片,20~40 mg/次,1次/d;对照组采用景参益气颗粒,1袋/次,3次/d。观察组内服调脾护心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记录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进行治疗前后Lee氏心衰、气虚血瘀兼痰饮证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价;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Dd和LVED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SV,CO和E/A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ee氏心衰和气虚血瘀兼痰饮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6 MWT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IL-17,IL-6,TNF-α,TGF-β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疗效好于对照组(Z=2.191,P<0.05)。结论: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调脾护心方治疗CHF(气虚血瘀兼痰饮证)患者,能进一步改善心衰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具有抗炎和改善心室重构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痰饮证 心脾相关理论 调脾护心方 实脾饮 保元汤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肾阳虚证”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灵修 任路 张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920,共2页
"肾阳虚证"是中医学脏腑辨证的重要证型之一,为此从理论到临床上的研究层出不穷,一直深受中医界的广泛重视。从"心肾相关"理论研究肾阳虚证,认为"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与心之生理功能异常有关,并可将"... "肾阳虚证"是中医学脏腑辨证的重要证型之一,为此从理论到临床上的研究层出不穷,一直深受中医界的广泛重视。从"心肾相关"理论研究肾阳虚证,认为"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与心之生理功能异常有关,并可将"肾阳虚证"分为肾阳虚心火旺证和肾阳虚心阳虚证两种证型,根据证型特点采用以交通心肾为基础的清心降火和温养心阳两种治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心肾相关 肾阳虚证
原文传递
从心胃相关理论辨治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育仪 吴波 傅诗书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之一,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失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心神失常、脾胃功能不和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机。心胃相关理论强调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之一,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失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心神失常、脾胃功能不和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机。心胃相关理论强调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心与胃肠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可以心胃相关理论为指导,若因脾胃生化不足,心神失养发病,治宜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选调元散加减;若因脾胃虚弱,痰湿蕴积,痰浊扰心发病,治宜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方选涤痰汤加减;若因喂养不当,食积生热发病,治宜清泻胃热、泻心安神,方选竹茹汤加减。此外,毫针针刺及灸法对治疗本病亦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胃相关理论 调元散 涤痰汤 竹茹汤 毫针针刺 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