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越壮族和岱族传统节日的稻作文化研究
1
作者 覃肖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岱族 传统节日 食俗 祭俗 稻作文化
下载PDF
荣耀的背后:广西龙背壮族丧葬仪式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立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背壮族丧葬仪礼的分析,揭示广西龙背壮族举办风光和体面的丧葬仪礼的目的在于荣耀死者,并重新展演、平衡和整合死者与生者、被继者与继嗣者、丧家与家门、给偶者与讨偶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壮族 丧葬仪礼 死者 生者 关系整合
下载PDF
壮、泰、老、傣族的渊源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宏贵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8,共6页
从语言的相同和相近、地名的相同、民歌旋律的基本相同、部分民间信仰的相似相近和体质人类学的相似等方面来看 ,可以确认壮族、泰族、老龙族、傣族在古代是同一人们共同体 ,后来才迁徙、分化成不同民族。大约至公元 8 9世纪 ,这 4个民... 从语言的相同和相近、地名的相同、民歌旋律的基本相同、部分民间信仰的相似相近和体质人类学的相似等方面来看 ,可以确认壮族、泰族、老龙族、傣族在古代是同一人们共同体 ,后来才迁徙、分化成不同民族。大约至公元 8 9世纪 ,这 4个民族尚未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泰族 老龙族 傣族 迁徙 分化
下载PDF
论壮族“汉化”与汉族“壮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祥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
"汉化"与"壮化"是壮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深刻影响到这一现象的,除了文化因素外,亦有明显的地理因素。自宋以来,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生的"汉化"与"壮化"现象,背后都有人地关系因... "汉化"与"壮化"是壮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深刻影响到这一现象的,除了文化因素外,亦有明显的地理因素。自宋以来,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生的"汉化"与"壮化"现象,背后都有人地关系因素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民族地理 人地关系 汉化 壮化
下载PDF
主题、韵律、传承——傣族与壮族民间歌谣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1-58,64,共9页
傣族和壮族源出百越,共享早期的越族文化基因,在歌谣中表现出浓厚的越巫文化、稻作文化特征。随着族群的独立发展,他们接纳了不同的宗教并独立发展了各自的文化,二者的歌谣亦呈现个性鲜明的面貌。在此就傣族和壮族歌谣的主题与内容、韵... 傣族和壮族源出百越,共享早期的越族文化基因,在歌谣中表现出浓厚的越巫文化、稻作文化特征。随着族群的独立发展,他们接纳了不同的宗教并独立发展了各自的文化,二者的歌谣亦呈现个性鲜明的面貌。在此就傣族和壮族歌谣的主题与内容、韵律及传承方式进行比较,以期再现二者歌谣"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壮族 歌谣比较
下载PDF
从滇越东段边界走廊考察壮族与岱侬族的跨境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2-46,共5页
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麻栗坡县、富宁县,是中国和越南两国人民长期互相交往的通道之一,也是中南半岛上民族迁徙的走廊之一,边境线上居住着苗族、壮族、彝族、瑶族等跨境民族。文章通过这条长期的中越通道,揭示中国云南文山壮族与越南岱... 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麻栗坡县、富宁县,是中国和越南两国人民长期互相交往的通道之一,也是中南半岛上民族迁徙的走廊之一,边境线上居住着苗族、壮族、彝族、瑶族等跨境民族。文章通过这条长期的中越通道,揭示中国云南文山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的跨境历史、跨境关系表现及跨境特征,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同仁参与讨论,从而为构建一种良好的跨境关系,为边疆的繁荣与和谐尽心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 中越通道 壮族 岱侬族 跨境关系
下载PDF
壮族及傣族饮茶习俗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蔡世保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77-178,192,共3页
饮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饮茶习俗在饮食文化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茶的祖国"之称便可发现,茶文化史在我国的传承极为久远,是茶文化的起源地。然而现行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多集中在汉族茶文化方... 饮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饮茶习俗在饮食文化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茶的祖国"之称便可发现,茶文化史在我国的传承极为久远,是茶文化的起源地。然而现行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多集中在汉族茶文化方面,忽视茶文化形成中少数民族做出的贡献。对此,本文将从壮族与傣族两个少数民族出发,对其饮茶习俗进行探析,并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整体特征做出总结,提出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特征 壮族饮茶习俗 傣族饮茶习俗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田坝心小组壮、傣语文活态现状及成因
8
作者 张洁 刘丽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5-60,共6页
田坝心小组是一个壮、傣杂居村寨,这个小组的壮族稳定使用母语,母语文活力非常强,而傣族有接近一半的人将壮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使用处于衰退的状态,母语文活力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壮族人口占优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且存在普遍的... 田坝心小组是一个壮、傣杂居村寨,这个小组的壮族稳定使用母语,母语文活力非常强,而傣族有接近一半的人将壮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使用处于衰退的状态,母语文活力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壮族人口占优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且存在普遍的同族婚姻和境外壮语;而傣族人口少,对壮语的有着高度认同感,且对本民族文化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傣族 杂居村寨 语文活态
下载PDF
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与壮族的族群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敏珍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广西罗城县,居住着壮族和仫佬族人民,他们世代和平相处,发展成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从他们的族群结构与历史渊源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来看,他们具有同根同源的关系。
关键词 仫佬族 壮族 地缘关系 习俗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民初中央和地方关系探析(1911-1916)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祥 申志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民初的央地关系一方面处在国家转型的大环境下,另一方面也深刻制约着国家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由于对抗性的央地关系,中央政府始终没有获得充分合法的权威,积聚起强大的国家能力,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完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任务。近代... 民初的央地关系一方面处在国家转型的大环境下,另一方面也深刻制约着国家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由于对抗性的央地关系,中央政府始终没有获得充分合法的权威,积聚起强大的国家能力,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完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任务。近代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主导力量,这支力量必须能打破央地权力的既有格局,有效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整合、动员和治理,唯其如此,才能把中国引入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理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构建 中央与地方关系 民国初期
下载PDF
试论广东壮族与汉族的历史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练铭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3,共5页
文章就历史上广东壮族与汉族的关系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历史上,广东壮、汉民族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两族经济联系紧密,商品交换频繁。在语言、风俗习惯方面,两族相互影响和交融。壮汉两族互通婚姻,互相往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关键词 广东 壮族 汉族 民族关系 和平友好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三月三扫墓节习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肖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21期95-96,共2页
扫墓节在中越民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共有的特色节日,节日习俗有同有异,通过比较三个民族的节日时间、节日祭品、扫墓仪式过程、娱乐习俗等四方面,揭示三个民族在传承其文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同源节日文化习... 扫墓节在中越民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共有的特色节日,节日习俗有同有异,通过比较三个民族的节日时间、节日祭品、扫墓仪式过程、娱乐习俗等四方面,揭示三个民族在传承其文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同源节日文化习俗以及所出现的差异,增强民族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岱、侬族 扫墓节 习俗 比较
下载PDF
从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探寻壮傣民族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1-87,共7页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于公元 1 0 5 5年起义失败后 ,率部退聚滇南 ,落籍元江。其后裔由侬氏改为那氏 ,其部众亦由壮族 (侬人和沙人 )改称傣族 (傣仲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南迁到老挝、缅甸和泰国 ,成为老人、掸人和泰人的重要...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于公元 1 0 5 5年起义失败后 ,率部退聚滇南 ,落籍元江。其后裔由侬氏改为那氏 ,其部众亦由壮族 (侬人和沙人 )改称傣族 (傣仲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南迁到老挝、缅甸和泰国 ,成为老人、掸人和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充分说明 :元江作为壮、傣民族融通过渡的地方 ,或者作为壮、泰、老、掸诸民族历史衔接的枢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侬智高 元江 壮傣民族关系
下载PDF
句町国与傣泰民族南迁的关系
14
作者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自春秋至汉晋时代,壮族先民创建了句町古国。句町国王毋波和承,因功勋卓著,对后世造成了极深的影响。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位并对句町发动长达15年的战争,迫使大量句町军民南迁。这些句町军民的后裔,后来发展成了傣、老、泰族。至今,壮... 自春秋至汉晋时代,壮族先民创建了句町古国。句町国王毋波和承,因功勋卓著,对后世造成了极深的影响。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位并对句町发动长达15年的战争,迫使大量句町军民南迁。这些句町军民的后裔,后来发展成了傣、老、泰族。至今,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中均有诸多的句町基因,泰族群体记忆中的先王—陶宏、陶真,极可能就是句町国王毋波(布宏)和承。壮泰族群是"同根生的民族",应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共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町国 傣泰民族 南迁 关系
下载PDF
中越壮、岱、侬族节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15
作者 覃肖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1-151,153,共2页
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巨大的精神感染力,若是可以正确利用必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中越壮、岱、侬族的节日文化在长时间的生活及劳作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可以引起各族人们的心理共鸣。对此,本文分别从维护社会秩序、... 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巨大的精神感染力,若是可以正确利用必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中越壮、岱、侬族的节日文化在长时间的生活及劳作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可以引起各族人们的心理共鸣。对此,本文分别从维护社会秩序、提高青年素养、增强民族认同三个维度,深入探究了中越壮、岱、侬族节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旨在进一步了解中越壮、岱、侬族节日文化的重要价值,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壮、岱、侬族 节日文化 社会教育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