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Social Behavior”of Zen Poetry Culture:A Case Stud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
作者 ZHANG Pei REN Siyi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Buddhism and Zen poetry underwent great development.Zen poetry is diverse in form,strong in personality,and high in achievement.Among the types of Zen poetry are poems,lyrics,and pros...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Buddhism and Zen poetry underwent great development.Zen poetry is diverse in form,strong in personality,and high in achievement.Among the types of Zen poetry are poems,lyrics,and prose,some of which have social attribut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A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viewpoints and information conveyed in these poems,lyrics,and pros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ttitudes of the emperors towards Buddhism.When the attitude of the emperor towards Buddhism reached its peak of positivi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re was a change toward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iewpoints expressed in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 poetry social behavior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下载PDF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2
作者 YE La-m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1年第1期48-64,共17页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focuses upon the schema type of its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physica...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focuses upon the schema type of its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physical form; the second aspect, explores the text's/poetry's functions of anchorage and relay while appreciating those images/paintings; the third aspect, traces the semiosis process of image, exploring how image and text as 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epistemological world mediates with the phenomenologic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the semiosis process
下载PDF
夏目漱石汉诗中的禅宗审美意蕴呈现及其原因研究
3
作者 周晓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93-195,共3页
夏目漱石在创作汉诗时巧妙融入人生品味理念,自然天成禅宗美学意蕴,创造出日本本土化汉诗文的样态,借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语境转换。本稿在分析了夏目漱石汉诗文中的禅宗理念基础上,然后以具体示例重点阐释了其汉诗文中所蕴含的... 夏目漱石在创作汉诗时巧妙融入人生品味理念,自然天成禅宗美学意蕴,创造出日本本土化汉诗文的样态,借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语境转换。本稿在分析了夏目漱石汉诗文中的禅宗理念基础上,然后以具体示例重点阐释了其汉诗文中所蕴含的“物哀、幽玄”之禅宗意境、“动静”合璧之禅画意境、“道”之禅宗神韵等审美内涵。最后,从夏目漱石深厚的汉文学修养功底、艰辛坎坷的个人经历以及日本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夏目漱石汉诗文中所蕴含的禅宗审美思想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汉诗文 禅宗审美意蕴 呈现 原因
下载PDF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接受中的语图关系变化
4
作者 吴昊 赵诗语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所写诗词的内容;再次将两者放在一起去欣赏,书法与诗歌在迭代中达到更高的融合,欣赏者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 语象 书像 接受过程 语图关系
下载PDF
明清册封使与琉球诗僧的交游及唱和
5
作者 黄晓星 黄竹胜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明清时期,琉球诗坛和禅林受到中国和日本的双重影响。中国册封使的使琉体验与琉球经历,带来了中国文人与琉球禅僧的交流与碰撞,包含着册封使对琉球的感知。从册封使留下的诸多使琉球录中,可以看出琉球文坛亦历经多个阶段。琉球诗僧既有... 明清时期,琉球诗坛和禅林受到中国和日本的双重影响。中国册封使的使琉体验与琉球经历,带来了中国文人与琉球禅僧的交流与碰撞,包含着册封使对琉球的感知。从册封使留下的诸多使琉球录中,可以看出琉球文坛亦历经多个阶段。琉球诗僧既有“能诗”的时期,也有对中国唐体的效仿,还透露出来自日本禅林的影响,但最终走向了清末汉文的衰落局面。这一持续而漫长的记录,为了解琉球文坛发展变迁提供了精致的异域视角,也为深入东亚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明清 禅僧 册封使 诗歌
下载PDF
论翻案诗的发展与“翻案法”的形成
6
作者 王小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翻案”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至唐代已有较多翻案诗歌的创作,为宋诗翻案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禅宗亦有“翻案法”,其虽祖慧能,然慧能的翻案亦源自对传统佛经语言的模仿。宋人在继承前代翻案诗歌传统的同时,又援引禅宗语言和... “翻案”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至唐代已有较多翻案诗歌的创作,为宋诗翻案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禅宗亦有“翻案法”,其虽祖慧能,然慧能的翻案亦源自对传统佛经语言的模仿。宋人在继承前代翻案诗歌传统的同时,又援引禅宗语言和思想进入诗学,凝练出独特的诗家“翻案法”,将翻案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案 禅宗 “翻案法” 诗论
下载PDF
论谢灵运“顺从性情、会性通神”的诗赋思想与创作实践
7
作者 王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同时提出具有现实内涵的性情论,性情抒发成为言志的重要内容,这种性情与言志相合的诗赋思想,既是对传统言志内涵的发展,也是其性情论的独特之处。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思想,“会性通神”将晋宋之际具有本体意义的“神”引入文学批评,突破了东晋玄言诗人泯除主体精神的“凝神”观,注重主体感知与当下体验的传达,同时蕴含着谢灵运对言意问题的思考。“言志”“性情”与“会性通神”包含着谢灵运在诗赋本体论上的观点,体现出他对文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与他的诗赋创作互为表里,显示出自觉回归文学本质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性情 诗赋思想 言意关系
下载PDF
朱熹诗教与礼乐关系疏考
8
作者 王丽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先秦以六经为教,《诗经》居首。朱熹既是儒家诗教传统的传承者也是诗教理论的创新者。朱熹以“性体情用”的哲学思想,重新解读和确认了儒家诗教的意义。这种理学式的思路也成为朱熹阐释礼乐关系的逻辑基础。他明确提出“诗本乐末”“礼... 先秦以六经为教,《诗经》居首。朱熹既是儒家诗教传统的传承者也是诗教理论的创新者。朱熹以“性体情用”的哲学思想,重新解读和确认了儒家诗教的意义。这种理学式的思路也成为朱熹阐释礼乐关系的逻辑基础。他明确提出“诗本乐末”“礼乐同体”,从形而上的层面解决了诗教思想中的礼乐关系问题。他从礼乐的价值指向出发,明确了“敬”先“和”后的次第,使“礼”“乐”作为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有了主从先后的分别,并进一步以“敬体和用”的理论讨论儒家诗教核心价值观“仁”的实现路径。立足朱熹诗教思想,深入考释其对礼乐关系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朱熹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教 礼乐关系
下载PDF
书籍设计中的意境营造:从写意画中借鉴
9
作者 秦志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不仅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创作手段,还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精神内涵,后者是意境营造的本质,前者是后者的外在表现。写意画的精神内涵包含有中庸,诗意,禅意,师法自然。创作手段包含有:留白、形象、线、笔墨、虚实。精神内涵提纲挈领,创作手段服务于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意境营造 写意画 中庸 诗意 师法自然
下载PDF
两种“异域”——论兰波与高更在同代人笔下的相遇
10
作者 王洪羽嘉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兰波与高更在米尔波艺术评论和谢阁兰美学理论中的两次相遇,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展现了兰波与高更“异域”思考的演变。1891年,米尔波在艺术评论中称高更为“图像艺术的兰波”,暗示了两位创作者跨越不同艺术壁垒的特点;1904年,谢阁兰发... 兰波与高更在米尔波艺术评论和谢阁兰美学理论中的两次相遇,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展现了兰波与高更“异域”思考的演变。1891年,米尔波在艺术评论中称高更为“图像艺术的兰波”,暗示了两位创作者跨越不同艺术壁垒的特点;1904年,谢阁兰发表《两个兰波》与《高更在他最后的布景里》,并在两人离开欧洲的行为中受到启发,提出“多异美学”。从米尔波的评论出发,诗歌与绘画互为艺术的“异域”。兰波与高更从探索“姐妹艺术”及“姐妹艺术”的语言开始,以跨艺术的理念创作,促进主体在对话中实现自我更新。从谢阁兰的评论入手,对话的态度进一步促使他们离开欧洲,从时空的“异域”反观欧洲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寻找两种文明的对话互利性。兰波与高更利用艺术“异域”和时空“异域”的多元性警惕同质化,至今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波 高更 诗画关系 “异域”
下载PDF
文与诗的合而分:论唐代写真赞之文体承变
11
作者 陈文芝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4期102-114,共13页
唐代写真赞遵守赞文四言韵语之体制,延续前代像赞赋笔颂美的传统,亦有所创变:以比兴手法引入物象,使礼仪性、功能性的赞体文具备审美性;创造人物风神品德的隐喻空间,具有“以象照像”的意趣,与诗歌接近。此外,唐代写真赞写到了观画的感... 唐代写真赞遵守赞文四言韵语之体制,延续前代像赞赋笔颂美的传统,亦有所创变:以比兴手法引入物象,使礼仪性、功能性的赞体文具备审美性;创造人物风神品德的隐喻空间,具有“以象照像”的意趣,与诗歌接近。此外,唐代写真赞写到了观画的感受,使之有别于人物赞;抒发像主功业美德不朽的希冀,而非写真诗中成住坏空的感叹。这都使得这一文体具有了独立的意义。写真赞在唐代的文体承变,折射出画史转捩时期文学文本的复杂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写真赞 人物画 诗赞关系 语图关系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12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汤显祖《南柯记·情著》中的古代诗词禅意研究
13
作者 刘洋 周鑫琴 彭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本文对汤显祖《南柯记》中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研究,挖掘诗词在作品中的禅意韵味;以第八出《情著》中的代表性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禅宗与诗学的关系,窥探诗词中的禅意。汤显祖善于化用情景交融、具有禅意的诗词来表达他的禅宗思想,传递以... 本文对汤显祖《南柯记》中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研究,挖掘诗词在作品中的禅意韵味;以第八出《情著》中的代表性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禅宗与诗学的关系,窥探诗词中的禅意。汤显祖善于化用情景交融、具有禅意的诗词来表达他的禅宗思想,传递以“心”为根本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柯记》 诗词 禅意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乐府诗集》
14
作者 王小盾 郑大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乐府诗集》是一部特殊的文学典籍。从“入乐”的角度看,它的编纂目的是保存清乐时代的乐府诗及其在唐代的回响,因而其中收藏了音乐与文学的多样关系。从“乖调”的角度看,它表明中国古代作家的文学创造是在音乐激励下进行的;通过同音... 《乐府诗集》是一部特殊的文学典籍。从“入乐”的角度看,它的编纂目的是保存清乐时代的乐府诗及其在唐代的回响,因而其中收藏了音乐与文学的多样关系。从“乖调”的角度看,它表明中国古代作家的文学创造是在音乐激励下进行的;通过同音乐相互作用,拟乐府诗完成了它的独立。《乐府诗集》研究今已采用区别于一般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诸如:注意文学形态的丰富性,考察乐府诗作为诗、作为歌、作为吟诵辞的存在;用新的模式书写中国文学史,既重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过程,又重视两者相疏离的过程;从体性、体制、体式等不同角度分析诗体,将文体学引入较深的层次。这种以《乐府诗集》的立场为立场、以《乐府诗集》的结构为思想路线的研究工作,使作为对象的《乐府诗集》呈现出作为方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方法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下载PDF
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与精神分裂症
15
作者 陈智民 肖世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8-51,共4页
诗歌创作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诗人荷尔德林身上,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即“部分共轨关系”。诗人在提升诗艺中强化了“共轨部分”,使得精神分裂症病理过程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有着精神分裂症病理的人,... 诗歌创作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诗人荷尔德林身上,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即“部分共轨关系”。诗人在提升诗艺中强化了“共轨部分”,使得精神分裂症病理过程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有着精神分裂症病理的人,其“共轨部分”也比较强大,有助于诗歌创作。“共轨部分”包括不循常规的精神追求、打破日常概念的指代作用、对世界的独特体验、精神世界和现实之间的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精神分裂症 部分共轨关系 荷尔德林
下载PDF
“诗本位”并非“诗画高低论”——中国古典诗画关系再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俊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85-94,I0004,共11页
中国古典诗画关系有一种“诗本位”现象,即以诗为中心探讨诗画关系。从文化层面而言,诗是中国艺术的文化高位乃历史实然,“诗性”成为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依归和标准,有时“诗性”甚至惯用为“情性”代名词,于是“诗性”就是主体维度的... 中国古典诗画关系有一种“诗本位”现象,即以诗为中心探讨诗画关系。从文化层面而言,诗是中国艺术的文化高位乃历史实然,“诗性”成为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依归和标准,有时“诗性”甚至惯用为“情性”代名词,于是“诗性”就是主体维度的艺术本体论概念。从艺术层面而言,中国古典诗画关系是平等的,诗画艺术都在各自功能层面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走向诗画融合,所以好的诗画作品兼具“写意和写实”“写景和抒情”等功能,无有遮蔽。“诗画一律”是中国古典诗画关系的核心观念,“诗本位”现象并不妨碍诗画在艺术层面的平等,并且自觉走向“诗画融合”的中国艺术史发展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关系 诗本位 出位 媒介功能
下载PDF
诗画共建共享:唐寅“女几山图”的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燕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诗画同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大特点。明中叶,文人文化的泛化与世俗文化的兴盛同步,使得这一时期的诗画同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唐寅诗、书、画兼善,绘画作品多有题诗,具备“诗画一律”的自觉。分析“女几山图”的诗画关系,可以发现唐... 诗画同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大特点。明中叶,文人文化的泛化与世俗文化的兴盛同步,使得这一时期的诗画同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唐寅诗、书、画兼善,绘画作品多有题诗,具备“诗画一律”的自觉。分析“女几山图”的诗画关系,可以发现唐寅绘画创作过程中借助诗画互补以完成画面构建,同时通过诗意物象和诗意人物的选取与运用丰富画面形象。在传播学视域下,作为传播者的唐寅虽具文人画家素养却以鬻文卖画为生,故其绘画实践又带有职业性,诗画同体有助于其画作的传播与接受,诗画关系在接受过程中因观者全身心的参与而达至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寅 诗画关系 女几山图 《春游女几山图》 《山路松声图》
下载PDF
为汉语新诗带来新质--王家新的翻译与互文写作
18
作者 方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家新一边写诗一边进行诗歌翻译,开启诗人译者生涯,思考诗人、诗歌与语言的三重关系问题,以诗歌承担当代汉语发展的使命。他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外国文化资源,通过翻译构建共时性的互译空间,倡导...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家新一边写诗一边进行诗歌翻译,开启诗人译者生涯,思考诗人、诗歌与语言的三重关系问题,以诗歌承担当代汉语发展的使命。他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外国文化资源,通过翻译构建共时性的互译空间,倡导中外诗歌以跨文化互译方式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互文性写作构建当代诗歌与西方诗歌之间相互生成、相互指涉的新型关系,重塑汉语形象。王家新以诗歌关注中国的时代问题,突出中国特征,他的诗歌翻译和互文写作推动了汉语的自我激活,为中国当代新诗语言体系带来新质,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为汉语新诗赋能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新 互译空间 中国问题 互文写作 中外诗歌新型关系
下载PDF
诗画关系视角下“饮中八仙”的文图转释
19
作者 洪鑫 程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1期6-10,共5页
唐代题画诗的发展在杜甫之上达到了高潮,杜甫所创作的《饮中八仙歌》是其诸多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它在体裁上往往被人怀疑为题画诗。该文通过对杜甫题画诗的罗列,认为《饮中八仙歌》在题材上并不一定属于题画诗,但在内容上极具其... 唐代题画诗的发展在杜甫之上达到了高潮,杜甫所创作的《饮中八仙歌》是其诸多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它在体裁上往往被人怀疑为题画诗。该文通过对杜甫题画诗的罗列,认为《饮中八仙歌》在题材上并不一定属于题画诗,但在内容上极具其他诗体所不具备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更加接近于空间艺术的呈现,在多个层面促进了后世大量相关诗意画的转释。宋代之后,尤其李公麟以来的画家,唐寅、任仁发、张翀等以各自的独到理解打破了诗画壁垒,书写了《饮中八仙歌》的接受史长卷,也在多个方面加速了“饮中八仙”形象由语言到图像的超文本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饮中八仙 题画诗 诗意画 文图关系 诗画壁垒
下载PDF
论京都长安的社会现象与杜牧的诗歌创作
20
作者 张玮航 张喜贵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映了京都的时局及政治问题、讽刺了京都的腐朽政权、鞭挞了贵族统治阶级、观照了封建统治下的普通民众,呈现了晚唐时期京都长安的种种社会现象,指摘着社会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长安 杜牧 晚唐社会 诗歌创作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