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氆氇在藏族僧衣“堆嘎”中的剪裁方式考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卫民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藏族特有毛织物氆氇制成的“堆嘎”(坎肩),是西藏僧侣的专有服饰之一。本文以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氆氇堆嘎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制结构分析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就氆氇剪裁的成型设计进行了复原。从中我们发... 以藏族特有毛织物氆氇制成的“堆嘎”(坎肩),是西藏僧侣的专有服饰之一。本文以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氆氇堆嘎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制结构分析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就氆氇剪裁的成型设计进行了复原。从中我们发现,堆嘎中的氆氇剪裁方式属于中华传统服饰剪裁术“十字型平面结构”的范畴,而堆嘎前胸部位的“割截叠压剪裁”则是佛教“如法制衣”的表现。其中“平面建构立体”与“腋下三角补片”的朴素制衣思想,是藏族僧众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氆氇在僧衣堆嘎中的剪裁方式成为藏传佛教僧服定型的标志性物证,是功能性与宗教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中华服饰裁剪宝库中的一个经典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氆氇 堆嘎 剪裁方式 如法制衣
下载PDF
晋唐时期中土僧人西行求律及贡献
2
作者 梁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0-47,共8页
佛法东传,经论先行传译,汉晋以来翻译出了大量佛经。但因对佛典翻译不善,佛典不齐备等因素,为广寻完备的佛教原典,汉地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道路。戒律是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但在中土戒律的传译相对滞后,律藏残阙,律典传译不足,维持... 佛法东传,经论先行传译,汉晋以来翻译出了大量佛经。但因对佛典翻译不善,佛典不齐备等因素,为广寻完备的佛教原典,汉地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道路。戒律是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但在中土戒律的传译相对滞后,律藏残阙,律典传译不足,维持僧团的制度不完备,对律藏的迫切需求下,从东晋法显西行专门求取律典开始,晋唐时期不少中土僧人西行求法,带回并翻译律典。从法显携归并翻译出《摩诃僧祇律》及其他戒本开始,到唐代求法僧义净远赴印度求取律典,翻译并完善中土的诸部律典,建立起了完整的有部律典,使得中土佛教得以建立并保存系统的说一切有部律典。中土僧人的西行求律,为唐代律宗的兴起,对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 佛教 僧人 西行求法 戒律
下载PDF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新判断: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 被引量:8
3
作者 齐卫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新形势的概括,是一个崭新判断。党中央提出从严治党至今已经近20年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的新判断,超越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新形势的概括,是一个崭新判断。党中央提出从严治党至今已经近20年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的新判断,超越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现象改观的表层认知,揭示了党的建设实践进程的新历史方位。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构成全面从严治党重要阶段新形势。"重要阶段"明确的是历史方位,"集中显现"明确的是阶段特征。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必须对集中显现的风险和考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全面从严治党重要阶段的新历史方位,决定了应对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必须形成新思路。做好全面从严治党重要阶段战胜风险和考验新试卷,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阶段 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 新判断
下载PDF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道教戒律 儒家礼教 社会伦理
下载PDF
鄯善国佛教戒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富学 《吐鲁番学研究》 2009年第1期59-76,共18页
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了大量佉卢文文书,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鄯善国的佛教。从这些出土文书可以看出,在鄯善国时期,佛教界普遍存在着“有信无戒”现象,僧人不守戒律,他们不仅娶妻生子、饮酒食肉,而且置产敛... 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了大量佉卢文文书,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鄯善国的佛教。从这些出土文书可以看出,在鄯善国时期,佛教界普遍存在着“有信无戒”现象,僧人不守戒律,他们不仅娶妻生子、饮酒食肉,而且置产敛财、役奴使婢。许多僧人虽然在寺院挂籍,却常年居住在俗家,与家人共同生活。鄯善国的僧侣虽名为出家人,但实际上过的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俗家生活。有些僧人还兼有户主身份,成为政府合法的纳税人。说明当时不管是世俗社会还是佛教界,都不以为这些现象是违戒的,而且是合法的。从佉卢文文书看,鄯善国也曾存在规范僧人行为的规章,但世俗味非常浓厚,与正统的佛教戒律大相径庭,而对违戒僧人的处罚方式,也多是俗家的经济手段,使僧人的行为融入到鄯善国的伦理道德之中,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鄯善国佛教的世俗化倾向。鄯善国凸显出的佛教戒律问题在中原早期佛教界同样存在,故而可将鄯善国佛教看作中原早期佛教的一个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戒律 佉卢文文献 历史 鄯善国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卓新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从这一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及其整体架构这两大层面展开探究,并从其涉及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领域的学科分类加以具体分析论说,旨在为当下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 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从这一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及其整体架构这两大层面展开探究,并从其涉及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领域的学科分类加以具体分析论说,旨在为当下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系之构建,提供相应思路、形成可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宗教学 学科体系 学科分类
下载PDF
雍乾时期天主教徒的宗教情结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9,81,共11页
教民信教有着多种原因及民间社会的因素。信仰缘由,一为深入了解教义,力图认识世界和人生奥秘,二系一般性地获知天主教对个人今生来世的影响,三是入教治病去灾,四是穷人为得到些许经济实惠,五为信仰成本低,六是神职人员传教士人品具有... 教民信教有着多种原因及民间社会的因素。信仰缘由,一为深入了解教义,力图认识世界和人生奥秘,二系一般性地获知天主教对个人今生来世的影响,三是入教治病去灾,四是穷人为得到些许经济实惠,五为信仰成本低,六是神职人员传教士人品具有吸引力,这六个方面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就会使人产生对天主的崇拜,步入教门,然以第二种原因为多。中国民间社会恰有为天主教传播利用的条件,如家族意识和父家长制,人们的从众心态,佛道早已传播的地狱观念,都是促成教民信仰天主教的社会因素。信徒由于对教义的了解和人生的寄托,宗教生活的习惯,对教会的依附心理,形成深厚的宗教情结,相当执著,以致宁死不改变信仰,对官方禁教采取面革心非态度,甚而接引西洋传教士。由此可知,政治强力的禁教,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改变、消除教徒从教的那些社会因素,才可能消解教民的宗教情怀,而这是清朝政府万难做到的,是以天主教传教活动和民间信教不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革心非 接引 三位一体 十戒 宗教情结
下载PDF
普遍伦理如何可能?——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吾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犹太教社会的伦理,通常称之为宗教伦理;与此对应,中国宋代以后社会的伦理,我们可以将其叫做宗族伦理。在犹太教中,伦理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种律法,比如摩西十诫;在中国宋代以后的社会,这种律法即体现为族训和族规。换言之,这样一种伦理... 犹太教社会的伦理,通常称之为宗教伦理;与此对应,中国宋代以后社会的伦理,我们可以将其叫做宗族伦理。在犹太教中,伦理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种律法,比如摩西十诫;在中国宋代以后的社会,这种律法即体现为族训和族规。换言之,这样一种伦理与法律密切相关,符合伦理的生活也就是符合法律的生活。同时,这样一种亦伦亦法的生活准则又通过教育得到落实。普遍伦理只有在法律和教育的担保下才能够实现或成为可能。这样一种伦理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已为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伦理 宗教伦理 宗族伦理 强制 律法 族规 教育 犹太民族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再论佛教对中国法治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知壮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3-75,共3页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着智慧的结晶,在历史上佛教就曾多次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法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佛教戒律的神圣性、慈悲思想和僧制世俗化问题都与当今的法治建设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对社会主义...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着智慧的结晶,在历史上佛教就曾多次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法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佛教戒律的神圣性、慈悲思想和僧制世俗化问题都与当今的法治建设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戒律 法治
下载PDF
论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
10
作者 熊坤新 常开霞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民族和宗教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二者之间却又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看起来很矛盾,却是事实。脱离开民族实体去看待宗教是不对的;完全从民族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亦是不对的。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不仅相互联... 民族和宗教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二者之间却又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看起来很矛盾,却是事实。脱离开民族实体去看待宗教是不对的;完全从民族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亦是不对的。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道德 宗教道德 自律 他律
下载PDF
《色·戒》狂:传媒导向的偏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辽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24,共5页
电影《色.戒》公映以后,传媒界出现了《色.戒》狂。其实,根据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色.戒》,其错误思想倾向,比小说变本加厉;对男女做爱的表现恶形恶状;是一部美化汉奸、歪曲爱国者形象的作品。传媒界多数热捧《色.戒》,反映了部分... 电影《色.戒》公映以后,传媒界出现了《色.戒》狂。其实,根据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色.戒》,其错误思想倾向,比小说变本加厉;对男女做爱的表现恶形恶状;是一部美化汉奸、歪曲爱国者形象的作品。传媒界多数热捧《色.戒》,反映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的不正常的文化心态。类似对《色.戒》的迷狂,对观众导向的偏差,我们希望传媒界今后不再重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狂 传媒导向的偏差
下载PDF
法国大革命的宗教外观
12
作者 马生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0-93,共4页
国内史学界普遍依据恩格斯的论断 ,认为法国大革命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指导思想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然而法国大革命是以宗教革命方式进行的政治革命 。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宗教外衣 宗教外观
下载PDF
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
13
作者 温金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7-92,共6页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在中土的翻版。头陀行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倡少欲知足,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规约。但忠实奉行头陀行的达摩禅系却一直受到正统僧团的排斥与打击。禅僧蓄徒聚众、游方乞食、行无轨迹的组织方式和生存形态,也一直遭到政府的打压。达摩头陀行思想与实践模式的意义在于,这种独处山林的修道方式,为以后道信、弘忍建立固定僧团与安居基地提出了课题和任务,同时也提供了可资吸取的教训和可避免的挫伤。特别是为丛林清规的产生找到了历史的必然性,更昭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现实是僧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摩 头陀行 戒律
下载PDF
传统“孝亲观”视域的佛教孝道思想探析
14
作者 耿静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6-31,共6页
佛教的孝道思想在早期佛典中即有明确表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传统儒家伦理的碰撞融合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孝道理论,并成为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佛教史料中关于"孝亲"思想的系统分析,及其与儒家&qu... 佛教的孝道思想在早期佛典中即有明确表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传统儒家伦理的碰撞融合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孝道理论,并成为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佛教史料中关于"孝亲"思想的系统分析,及其与儒家"孝亲观"的比较等,认为佛教之"孝"具有其宗教伦理特殊性,内涵更为深广,在丰富宗教学及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相关孝道理论的同时,亦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孝道 孝名为戒 儒家 五常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15
作者 宋珂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29-32,共4页
《西游记》从君臣如手足的角度,描写了文人心中理想化的政教关系;对君王以个人信仰主导国家宗教政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尖锐的批判。认为限制皇权和宗教自律是构成和谐政教关系的关键。吴承恩在小说中提出的"把三教归一,也... 《西游记》从君臣如手足的角度,描写了文人心中理想化的政教关系;对君王以个人信仰主导国家宗教政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尖锐的批判。认为限制皇权和宗教自律是构成和谐政教关系的关键。吴承恩在小说中提出的"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的建议,是明清时期文人对于政教关系问题的共识,也是经过历史经验证明的封建社会时期最完善的政教关系形态,对当今社会建立和谐的政教关系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政教关系 限制皇权 宗教自律 三教合一
下载PDF
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
16
作者 严耀中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佛教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是判别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在社会中强弱兴衰的重要依据。云南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的南诏,那时除了有被称之为阿吒力教的云南地方密教教派外,已经有汉传佛教的存在。遵从“斋戒”是云南汉传佛教的一个特... 佛教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是判别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在社会中强弱兴衰的重要依据。云南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的南诏,那时除了有被称之为阿吒力教的云南地方密教教派外,已经有汉传佛教的存在。遵从“斋戒”是云南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遵戒守律的强调和汉传佛教在云南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云南汉传佛教的发展又和朝廷在该地区政治控制力和中土文化影响的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律 云南佛教 汉传佛教
下载PDF
论宗教团体自律——从藏传佛教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热.多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国家治理背景下,政府管理宗教的尺度是目前宗教管理的一大难题,宗教团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又受到某些旧观念的制约而难以自拔,只有加强宗教行业自律才是破冰之举。宗教行业自律,首先要明确宗教团体的法律属性,解决宗教团体有无自治权,... 在国家治理背景下,政府管理宗教的尺度是目前宗教管理的一大难题,宗教团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又受到某些旧观念的制约而难以自拔,只有加强宗教行业自律才是破冰之举。宗教行业自律,首先要明确宗教团体的法律属性,解决宗教团体有无自治权,以及如何自治等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宗教自治或自律才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团体 内部事务 自治
下载PDF
试论希腊古典时期宗教的人本主义
18
作者 唐宏刚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希腊古典时期摆脱了早期的原始信仰,建立了完备的宗教体系。这一时期的希腊宗教由于其多神的特性,有着宽松的宗教生活环境,不压制人的自主性的发挥;在它的体系中神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诸神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凡人都相同。... 希腊古典时期摆脱了早期的原始信仰,建立了完备的宗教体系。这一时期的希腊宗教由于其多神的特性,有着宽松的宗教生活环境,不压制人的自主性的发挥;在它的体系中神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诸神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凡人都相同。在求助于神以后,很多事情的最终决定权还是由凡人自己来决定,体现了对人的作用的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掘为后来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的多神性 神人同型和同性 感性主义
下载PDF
试论《坛经》的人间品格
19
作者 焦自军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47-50,共4页
《坛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 《坛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由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顿教法门 无相戒 人间佛教
下载PDF
试析消费社会语境下的身体规训——对整形现象的价值透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翔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74-82,共9页
以消费社会中整形现象的激增和普及为切入点,试图解析该现象之下蕴含的哲学机制,尤其是哲学视野中的身体规训。消费社会通过媒体对每一位成员输出的,不仅仅是自我的范型,还有他者的目光。文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将整形分析为"自... 以消费社会中整形现象的激增和普及为切入点,试图解析该现象之下蕴含的哲学机制,尤其是哲学视野中的身体规训。消费社会通过媒体对每一位成员输出的,不仅仅是自我的范型,还有他者的目光。文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将整形分析为"自我"受到镜像蛊惑的后果,是在"他者"凝视下的异化行为。为了进一步分析消费社会对身体的规训,笔者对身体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嬗变进行了一番梳理:从对身体的贬抑,到对身体的发现,及至对身体的重塑,以解放为名,身体一步一步地进入了消费视野和符号结构,在其背后是一整个身体工业的运作和商业资本的操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身体规训 镜像 他者 外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