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n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Major
1
作者 Ying W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53-58,共6页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major.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relics and 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literacy,which wi...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major.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relics and 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literacy,which will help them in restoring cultural relics.At present,there are numerous challenges in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n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major.These challenges necess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This paper outlines these challenge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Seeking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Mak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Jiang GANG Mingm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ure history cours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 stages,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grasping the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e history can be strengthened. Then,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physical composi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e, structural system, detailed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to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as discuss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ositive significance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Pi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14-33,共20页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ata platforms have been built to facilitat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display,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In such a contex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begins to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ts contribution is highlighted in nine areas: historical climate, fluvial landforms, town economies, rural settlements, hydraulic societi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cient cities, ancient maps and HGIS-enabled research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nitiates a reform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at the same time upgrades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studies, facilitating the utilization of a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data(documents, ancient maps, remote-sensing images, archaeological information, etc.) for dynamic tracing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t present, restricted by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HGIS platforms remains slow and insufficient, making it difficult to extensively apply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GIS)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下载PDF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4
作者 Lu Guoyao 《宏观语言学》 2007年第1期46-59,共14页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further developed. It will certainly do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f any of the two methods is given unreasonable priority.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best or one of the best methodologies of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enc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uble-proof Method”. Meanwhile, this essay is also an 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in 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not advisable to either treat Gui-mei as Quan-ma or vice versa in linguistic research.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respect always th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very soul of lingu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methodology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Double-proof metho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下载PDF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5
作者 赵元斌 熊静 何官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景式梳理,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整理”及“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两个维度,按照“提出问题→梳理史料→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中国目录学史重要理论问题,搭建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框架;其次,全面展开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收集,编撰《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最后,根据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分期,分阶段开展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 古代目录学 近代目录学 现当代目录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稿述评
6
作者 邵华 陈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在上古史重建上,陆懋德倡导以考古器物证史的治学路径。陆懋德从评判求真立场出发,对经学文献的考订,不主一说,务求真实。在考订方法上,对古史材料做“地、时、人”的三层考证。陆懋德的治史路径与史料考订理路,对于当下的上古史研究不乏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懋德 《中国上古史》 古器物证史 史料考订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陈艳秋 孙文怡 王欣昕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音乐史 课程思政 行动研究法
下载PDF
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梳理与展望
8
作者 王冬冬 吕一昂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武举发源于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百年中国武举研究经历了再启重构、迟滞迁转、承起跚行、兴盛合回四个时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群体... 武举发源于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百年中国武举研究经历了再启重构、迟滞迁转、承起跚行、兴盛合回四个时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群体薄弱,后继支持不力;研究方法简单移植,史料考证不实;研究视域聚焦国内,国际眼光不足;研究成果脱离时代,应用价值不大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在群体上需涵养队伍,潜心治学;在方法上需考辨史料,学科融合;在视域上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成果上,需经世致用,服务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国武举 科举制度 百年学术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构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述论--以内容体系为对象
9
作者 陈业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5,共14页
研究内容是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的确定,需有明确的学理性支撑,也就是从环境学关于环境概念的界定出发,厘清环境的内涵、外延,并以环境分类为基础,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将中国环境史研究分为环境变迁史、环境... 研究内容是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的确定,需有明确的学理性支撑,也就是从环境学关于环境概念的界定出发,厘清环境的内涵、外延,并以环境分类为基础,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将中国环境史研究分为环境变迁史、环境思想史、环境保护史三大方面内容。研究内容体系的建构,仅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构建的一个部分。学界在建构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过程中,需力求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学理、回归中国、回归历史,进而实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史研究三大体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体系建构 研究内容 中国环境史
下载PDF
在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之间——《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法谈
10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结构拼图式”“切片式”“阐释式”“设计方法推理式”“源头追问式”“过程式”,基本能够代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之间达成的路径。由于原论文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因此这种评述有利于了解国际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对建筑史学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系统
下载PDF
传承先贤海外访求珍稀汉籍精神的表率——读吴存存教授《〈三才福〉校注》
11
作者 冯尔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4-72,共9页
近得吴存存教授惠赠《〈三才福〉校注》,《三才福》乃自俄国莫斯科“淘”回来的清代中期吴语昆曲传奇《三才福》孤本。2016年吴存存“出于好奇”,向莫斯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三才福》全部照片。此后吴存存付出大量精力校注梓刻出版,还... 近得吴存存教授惠赠《〈三才福〉校注》,《三才福》乃自俄国莫斯科“淘”回来的清代中期吴语昆曲传奇《三才福》孤本。2016年吴存存“出于好奇”,向莫斯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三才福》全部照片。此后吴存存付出大量精力校注梓刻出版,还多方考证《三才福》作者并探索其背后的平民意识。吴存存对《三才福》的整理与研究是学者海外访书的一个缩影,赓续先贤海外访书的传统。学人海外访书历史,可以粗浅地划分为两大阶段,就是20世纪20、3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前一阶段以向达在英国、法国查抄敦煌文书和清代天主教史书为代表,后一阶段学者的访书脚步,踏遍西欧诸国、越南、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研究者海外搜寻珍稀汉籍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开创中国学者的敦煌学研究,还令海洋史研讨别开生面,同时继续推进中国基督教史研治的进展,更能促进文学艺术史中民歌、戏曲研究深入开展。这些领域的研讨都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是全球史(世界史)不可忽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福》 海外汉籍 海外访书历程
下载PDF
《刘赜评传》:在中国语言学星空中寻找那颗璀璨的星
12
作者 孙玉文 《长江学术》 2024年第4期89-97,共9页
刘赜是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汉语音韵学、文字学、训学及方言学等领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卢烈红、谢艳红合著的《刘赜评传》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刘赜生平履历和学术贡献的著作。本文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刘赜评传》一书所取得... 刘赜是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汉语音韵学、文字学、训学及方言学等领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卢烈红、谢艳红合著的《刘赜评传》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刘赜生平履历和学术贡献的著作。本文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刘赜评传》一书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也指出了《刘赜评传》的若干不足,分析了该书在中国语言学史和发展当今中国语言学中的价值。文章还连带探讨了评传这一文体的来龙去脉以及撰写理想的评传的基本要求,并对当下社会评传撰写中的不正之风提出批评意见,旨在完善评传这一文体的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传体 中国语言学史 古音学 刘博平 卢烈红
下载PDF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改革探析
13
作者 梁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97-100,共4页
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当前高校“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等。因此,对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改革探析是当下亟待解决的... 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当前高校“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等。因此,对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改革探析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古代舞蹈史当前教学现状,在注重文化内涵、创新多样、学生参与、艺术鉴赏和课程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以期为“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舞蹈史 教学改革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梁家勉抢救性搜藏中国古农书的事迹及其贡献述略
14
作者 徐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典藏、尽心保护和热心利用中国农史古书的具体事迹,阐述了其抢救性搜藏和整理保护中国古农书的非凡贡献,探析了其所作所为的历史文献学内涵和意义。并据史料揭示,1946年夏,梁先生应广东省立图书馆之邀,为其广东文献室整理有关古籍和地方文献三个月。竣工后,为该室撰写有多副联语,是为馆史之佚闻,可补人文之掌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勉 中国古农书 华南农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下载PDF
中国区域音乐史研究四十年
15
作者 李莉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区域音乐史”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至今已四十年许。区域音乐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历史学、人类学等学术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当代新史学观念... “区域音乐史”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至今已四十年许。区域音乐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历史学、人类学等学术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当代新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区域音乐史的研究逐步在中国音乐史研究成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研究已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史学纵深发展的代表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学史 研究历程 新史学
下载PDF
山高水长路修远,继往开来日月长——重庆大学西南民居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陈蔚 刘婷 李月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研讨活动契机,文章以中国营造学社等开创的西南民居研究成果为肇始,从“开创与奠基”“继承与发展”和“多维与多元”三个阶段,回溯了以重庆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的西南民居研究路径与阶段成果,并以此致敬前辈学者耕耘奋进的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重庆大学 研究史 在地性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古代摔跤运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娜娜 杨世勇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在中华传统体育史中占据着重要位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支,其发展脉络及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关注。通过对近40年相关的文献回顾和梳理发现:(1)中国古代摔跤历史久远、称谓颇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在中华传统体育史中占据着重要位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支,其发展脉络及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关注。通过对近40年相关的文献回顾和梳理发现:(1)中国古代摔跤历史久远、称谓颇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概念解释呈现多元化态势,还需进一步梳理与考证;(2)中国古代摔跤功能主要包括强身健体、军事练兵、礼仪功能、政治功能和娱乐功能等,但社会调节、教育等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3)关于中国古代摔跤规则、组织机构和参与情况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但未见摔跤规则流变专题研究;(4)关于中国古代摔跤技术演变与发展的探索仍停留在表象描述上,未回归特定历史语境下解读中国古代摔跤技术和民间传播发展路径,且忽视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在多元化的社会学视角和民族学视角之下,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发展中的各种社会样态;重点关注中国古代摔跤研究的薄弱方面;结合出土文物和最新考古发现,并结合特定历史背景和传统儒家思想来解读特定历史阶段的体育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古代体育 摔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以西安文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彦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也是高校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蕴含诸多育人元素,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饮水思源等。课程教学可以...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也是高校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蕴含诸多育人元素,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饮水思源等。课程教学可以挖掘文字、音韵、训诂等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互联网+”手段,采用“学生为中心,从实践中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内化为优秀品格,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古代汉语》 “互联网+” 教学探究
下载PDF
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词语研究
19
作者 宋莉 何山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及词语同形机制等研究较为薄弱。以古代墓志同形涉典词语和典故词为对象,探析其典源、典义错位对应现象背后的机制和动因,从而弥补汉语同形典故词语本体研究之不足,旨在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材料实例,亦为辞书修订与编纂、碑刻文献校释等实际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志 同形典故词语 汉语词汇史
下载PDF
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科普展览设计的启示
20
作者 王恒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本文对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只有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框架下考察,才会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建议在展览中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一起展出,才能够... 本文对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只有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框架下考察,才会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建议在展览中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一起展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针 中国古代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史 科技馆展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