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建设的基本规律探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籍庆利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29,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科学发展观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研究”(项目号:08ZZB006)
教育部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责任政府建设研究”(项目号:10YJCT6003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合法性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或者政治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法性的关键在于执政党通过合法性资源来获取民众的支持。执政合法性资源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巩固、开发和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合法性资源内在特点和演变特征,遵循执政合法性资源建设的基本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
合法性资源
科学发展观
基本规律
-
Keyword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ing
legitimacy resource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basic principle.
-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关于近年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综述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顾华详
-
机构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党建处
-
出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10,共10页
-
文摘
近年来,学术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对策、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安全、执政规律、执政理念、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和新经验还缺乏科学总结和概括。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还缺乏深入剖析,对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如何使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能力形成班子集体合力、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整合执政资源等重要的实质性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党的执政理论、执政规律的研究还缺乏深度,操作层面的研究成果还较少。
-
关键词
党的执政能力
执政资源
执政规律
执政安全
执政理论
科学总结
执政方式
建设
操作层面
合力
-
Keywords
ruling ability development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unterplan
Way
ruling resources
ruling safety
ruling regulation
ruling principle
ruling legitimacy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党的执政资源之现状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红霞
-
机构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
文摘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为了提高执政效能所调动和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包括群众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理论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就要努力研究当前党的执政资源的现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资源
-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ing resources party "s ruling resources "situation at
-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胡锦涛与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开发
- 4
-
-
作者
张书林
周浩集
-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
中共中央党校
-
出处
《学术探索》
2007年第6期11-15,共5页
-
文摘
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是党执政的合法性得以维持的条件,旧的合法性资源流失以后,我们党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从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建立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对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开发,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维持补充开发了新的资源。
-
关键词
胡锦涛
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
开发
-
Keywords
Hu Jintao
the resources for the party's ruling legitimacy
exploitation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代中国政府回应性的逻辑: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
被引量:25
- 5
-
-
作者
王军洋
胡洁人
-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3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的运作机制及其演进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7CZZ01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西方政治理论认为,政府的回应性源自于普选式的民主,赢得选票的压力促使政府致力于回应至少是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各种诉求,循此逻辑,选举效能不足的体制并不具有回应公民意见的充足动力。然而,来自中国的政治经验表明,在非西方的体制下,政府在发展经济和回应民众诉求方面也可以有很强的动力,甚至回应的效率并不逊色于西方政治体制。此种看似吊诡的政治现象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政治与社会根源,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后四个方面的政治变化促成了非西方体制下的政府回应性,即意识形态的世俗化转向、执政党执政基础的扩大、地方官员绩效考核体制的变化以及层级制带来的圈层治理结构。虽然上述政治性变化促成了政府的回应性,保证了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弹性与活力,但也存在明显的效用边界。
-
关键词
回应性
合法性
执政基础
绩效考核
圈层治理结构
-
Keywords
Responsiveness
legitimacy
ruling party' s Foundation
Performance Apprais-al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