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八达岭林场残长城域风景林经营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威 郑小贤 杜丽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内残长城风景林为研究区域,探索改善该风景林季节性景观质量的经营措施。根据研究区地理特点提出了划分该区域风景林的方法。依托GIS作为平台,划分出研究区风景林范围及类型(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林...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内残长城风景林为研究区域,探索改善该风景林季节性景观质量的经营措施。根据研究区地理特点提出了划分该区域风景林的方法。依托GIS作为平台,划分出研究区风景林范围及类型(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林型风景林)。选取色彩丰富度和色彩均匀度作为经营指标,经计算得到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林型风景林的色彩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38、0.24和0;色彩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4、0.26和0。对灌木型风景林以封育措施为主;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型风景林的经营措施以抚育间伐为主,合理选择树种提高风景林景观美景度的同时稳定林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残长城域 经营技术
下载PDF
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旅游: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潇文 杨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机制。研究发现,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主张是最重要的旅游感知对象,目的地品牌感知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性别气质。在边塞诗与长城多重勾连的时空观照下产生6种游客类型;包括个人素养、出游准备、信息敏感性、学习动机、信息丰度、原真性在内的游客个人认知和包括卷入度、自恋与共情、怀旧、猎奇等情感对游后记忆、重游与宣传意愿、自我地位感知、人生启迪和多元认同起到先验与调节作用。研究为旅游与文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长城旅游 意蕴耦合 多元认同 认知—情感—意向结构
下载PDF
元朝的两都巡幸及长城边塞诗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繁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了适应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两都巡幸制确立之后,众多文人学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创造了大量的边塞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途中纪行诗和上都风情诗,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留下了... 为了适应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两都巡幸制确立之后,众多文人学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创造了大量的边塞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途中纪行诗和上都风情诗,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两都 边塞诗
下载PDF
塞外元代驿道及其当代旅游开发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默书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4期45-49,共5页
元朝的上都和大都之间交通便捷,大元皇帝每年都往返于两都之间,使此前的边陲变成腹地。两都之间处于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交接地带,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同时,由于地处政治中心地带,历史遗迹众多,名胜古迹遍布,文人墨客题咏丰富。如果我... 元朝的上都和大都之间交通便捷,大元皇帝每年都往返于两都之间,使此前的边陲变成腹地。两都之间处于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交接地带,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同时,由于地处政治中心地带,历史遗迹众多,名胜古迹遍布,文人墨客题咏丰富。如果我们把文化研究、发掘与旅游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驿路 元上都 边塞风物 人文内蕴
下载PDF
元初北方诗人的塞外景物民俗诗——以刘秉忠、郝经、王恽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辛昕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刘秉忠、郝经、王恽是元好问之后元初北方代表性诗人,有关于塞外景物、民俗的诗作。他们将塞外自然风光写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开拓了诗歌的境界。在描写塞外民俗的作品中,他们着重突出了北方少数民族勇猛、彪悍的民族性格,展示出... 刘秉忠、郝经、王恽是元好问之后元初北方代表性诗人,有关于塞外景物、民俗的诗作。他们将塞外自然风光写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开拓了诗歌的境界。在描写塞外民俗的作品中,他们着重突出了北方少数民族勇猛、彪悍的民族性格,展示出与中原民族迥然有别的民风民俗。这些内容在元代之前少有涉及,而刘秉忠等人的创作,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为元代塞外题材诗歌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秉忠 郝经 王恽 景物诗 民俗诗
下载PDF
长城诗歌反映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象的重构——以嘉峪关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海军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嘉峪关建关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官宦使臣、过往旅人途经此关创作了大量的长城诗歌。通过梳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长城诗歌,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描绘的意象可以看出,在朝代更替和时代变迁过程中,嘉峪关在诗歌中的意象主体经历... 嘉峪关建关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官宦使臣、过往旅人途经此关创作了大量的长城诗歌。通过梳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长城诗歌,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描绘的意象可以看出,在朝代更替和时代变迁过程中,嘉峪关在诗歌中的意象主体经历了从“边关”—“雄关”—“废垒”—“雄关钢城”直至“民族脊梁”的转变。诗人们在不同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以嘉峪关为抒情基点,寄托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思想情感,认识和理解这些情感体验,有助于理解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长城精神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诗歌 嘉峪关 意象主体
下载PDF
《饮马长城窟行》本辞及魏文帝拟作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庄亮亮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8年第6期49-52,共4页
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创新和完备了汉乐府诗歌的分类,是目前为止乐府诗歌整理较为完备的一部书籍。不过在其整理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在后世的研究中被发现,其中《饮马长城窟行》一组所载本辞实际上是错误的,托名陈琳的拟作应是其真正... 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创新和完备了汉乐府诗歌的分类,是目前为止乐府诗歌整理较为完备的一部书籍。不过在其整理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在后世的研究中被发现,其中《饮马长城窟行》一组所载本辞实际上是错误的,托名陈琳的拟作应是其真正本辞。而且所载本辞也非正常诗歌,有明显的拼凑痕迹,疑似三篇合成;再则魏文帝对《饮马长城窟行》的拟作与整组拟作从内容和体式上都显得格格不入。这些问题宜通过联系诸多拟作及其拟作具体变化考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歌 饮马长城窟行 魏文帝 乐府本辞
下载PDF
秉承塞外风 再现江南情——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在西宁湟水森林公园主题园区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靳萌 《中外建筑》 2008年第9期118-119,共2页
文章就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在西宁这样的西北主题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江南园林及古典园林建筑特征的分析,认为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园林的性格和面貌。据此,在西宁湟水森林公园主题园区的"塞外江南"... 文章就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在西宁这样的西北主题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江南园林及古典园林建筑特征的分析,认为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园林的性格和面貌。据此,在西宁湟水森林公园主题园区的"塞外江南"组景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考虑实际景观需要,以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体现独具特色的塞外江南景色,在理论探讨和具体景观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 塞外江南景色 西宁 建筑设计
下载PDF
论唐代长城诗的类型与内容
9
作者 刘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万里长城最初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出现的,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唐代长城诗最为典型。唐代不以修长城为意,但却因诗歌的发达和戍守边疆的社会现实,兴起了以长城为主题的大量边塞诗篇。唐... 万里长城最初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出现的,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唐代长城诗最为典型。唐代不以修长城为意,但却因诗歌的发达和戍守边疆的社会现实,兴起了以长城为主题的大量边塞诗篇。唐代长城诗的种类繁多,艺术成就很高,根据其内容来说,主要有对秦筑长城的批判,对恶劣战争环境的诅咒,对良将“长城”的赞颂,表达征夫与思妇的思念和对长城周边壮美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画。唐代长城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城 诗歌 战争
下载PDF
论唐代长城诗中的意象特色
10
作者 刘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58-63,共6页
作为唐代边塞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城诗所采用的意象特色非常鲜明,与长城这一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及其历史息息相关,其地域性意象特色有玉门关、雁门关、蓟门关(居庸关)、榆关、塞垣、紫塞等长城关隘,其他与长城相关联的意象... 作为唐代边塞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城诗所采用的意象特色非常鲜明,与长城这一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及其历史息息相关,其地域性意象特色有玉门关、雁门关、蓟门关(居庸关)、榆关、塞垣、紫塞等长城关隘,其他与长城相关联的意象特色主要有“明月”“风雪”“黄沙”和“白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城 诗歌 意象特色
下载PDF
河北长城诗歌的历时演进及其文学价值
11
作者 唐萌 焦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河北长城诗歌是长城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地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河北长城诗歌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萌芽期(唐前)、兴起期(唐代)、低落期(宋、辽、金)、转折期(元代)和繁荣期(明、清)五个阶段。河北长城诗歌由... 河北长城诗歌是长城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地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河北长城诗歌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萌芽期(唐前)、兴起期(唐代)、低落期(宋、辽、金)、转折期(元代)和繁荣期(明、清)五个阶段。河北长城诗歌由来自南北各地的汉族诗人、满族诗人、西域诗人共同创造,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使臣、士子,还有佛子、道士,显示出作者群的多样性,并形成了以"山""海""关"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内容特色。河北长城诗歌既记录了长城沿线农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也体现了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等文明形态的多元融汇。研究河北长城诗歌,对于推进河北地域文化研究,呈现古代长城内外的民族文化交融,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渊源,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长城 诗歌 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交融
下载PDF
袁朗《饮马长城窟行》创作时间考
12
作者 侍光浩 《湘南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0-65,79,共7页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朗 《饮马长城窟行》 全唐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