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发展期的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评价——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兰 陈晓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利用榆林市多年的卫星影像数据提取建成区信息,采用多个城市空间动态衡量指数对榆林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形态特征变化、扩展模式与结构变化、规模与结构的扩展合理性等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20多年来榆林市建成区高速扩展,且具... 利用榆林市多年的卫星影像数据提取建成区信息,采用多个城市空间动态衡量指数对榆林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形态特征变化、扩展模式与结构变化、规模与结构的扩展合理性等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20多年来榆林市建成区高速扩展,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空间形态变化剧烈,各指数的变化特征在前后两个扩展期内具有明显的差异;前一扩展期内的空间规模基本是合理的,而后一时期内不理性的过度扩展现象较为严重,两者间出现的扩展停滞有利于缓冲高速扩展的负面惯性;"扩展—缓冲—扩展"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有利于城市内部空间填充和调整,缓解快速扩展带来的负向效应;不协调因素加剧了空间扩展的低效。并据此提出改善榆林市空间扩展状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空间扩展 量化 扩展模式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泸州市空间扩展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勇 陈阳 +2 位作者 李胜 甘泉 应国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7期57-60,共4页
基于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历史遥感影像,对2010~2014年泸州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中心城区由2010年的68.86 km2扩展到2014年的88.51 km2,年均扩展速度为7.31%;中心城区几何重心整体约向北偏西移动0.24 km,扩... 基于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历史遥感影像,对2010~2014年泸州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中心城区由2010年的68.86 km2扩展到2014年的88.51 km2,年均扩展速度为7.31%;中心城区几何重心整体约向北偏西移动0.24 km,扩展模式总体上属于填充型,土地来源以人工堆掘地为主;中心城区紧凑度相对提高约20%,城市几何形状越来越规整;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16、人口-城市扩展指数为1.31,表明中心城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泸州市在今后的城镇化过程中,应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中心城区 扩展模式 城市扩展弹性系数 人口-城市扩展指数
下载PDF
同城化中辅城空间拓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潮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同城化中的辅城而言,充分发挥城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既能有效地承接主城部分外溢的功能,又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其关键是选择合理的空间拓展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同城化中的辅城而言,充分发挥城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既能有效地承接主城部分外溢的功能,又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其关键是选择合理的空间拓展模式。在研究同城化中辅城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辅城空间拓展的四种模式及其选用范围,为同城化中的辅城空间拓展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化 辅城 空间拓展 模式
下载PDF
近30年来绵阳市城市用地扩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董廷旭 秦其明 王建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675,共9页
城市用地扩展不仅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以多时相、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RS专题信息提取与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 城市用地扩展不仅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以多时相、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RS专题信息提取与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扩展方位指数等5个景观结构与变化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市用地扩展模式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绵阳城市扩展总面积达110.11km^2,年平均扩展速度为3.8km^2,平均扩展强度指数为0.65,呈快速增长态势;其扩展方向的空间分异十分明显,呈一中心、多组团、三轴向、“Y”字型扩展模式,用地扩展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时空分异 扩展模式 绵阳市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跨黄浦江扩展的空间组织过程及模式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峰 高凌宇 焦华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1,共8页
借助于RS和GI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跨黄浦江扩展空间组织过程及特征,探讨了上海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模式,揭示出影响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上海城市跨江扩展开始于上海开埠,主要集中... 借助于RS和GI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跨黄浦江扩展空间组织过程及特征,探讨了上海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模式,揭示出影响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上海城市跨江扩展开始于上海开埠,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以后。2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经历离散型、带状集中型、弱扩散型、强扩散型、均衡型和重构型等6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扩展方式、空间形态、城市功能均呈现出较大差异。3空间组织模式上,从整个上海市的角度,采取东西互动、两岸一体化构架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组织、城市发展轴线的布局以及两岸交通的构架等方面。从浦东视角,呈多心组团开敞式空间组织模式,主要围绕四大国家级开发区和主要城镇进行扩展和组织。4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为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作用的过程。跨江扩展的前期,为自组织结果,路径依赖性强;在强扩散型空间组织阶段,制度创新、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空间组织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均衡型空间组织阶段,市场机制影响巨大。本研究可为其他滨江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扩展 空间组织过程 空间组织模式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