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s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Oleg Elshin Andrew A. Tronin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1年第2期17-29,共13页
Earthquakes and the tsunamis they produce are the world’s most devastating natural disasters, affecting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Not surprisingly, the problem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has occupied scientists’ minds ... Earthquakes and the tsunamis they produce are the world’s most devastating natural disasters, affecting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Not surprisingly, the problem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has occupied scientists’ minds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rguments regarding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strong and major earthquakes worldwide. Many strong and major earthquakes can be predicted at least two to five months in advance, based on identifying stressed areas that begin to behave abnormally before strong events, with the size of these areas corr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onding to Dobrovolsky’s formula. We make predictions by combini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knowledge from many different disciplines: physics, geophysics, seismology, geology, and earth science, among other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s used to identify anomalies and make predictions, includ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nd data from ground-based instruments. Terabytes of information are currently processed every day with many different multi-parametric prediction systems applied thereto. Alerts are issued if anomalies are confirmed by a few different system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geophysical pattern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stress accumulation are similar for all key seismic regions. The same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ologies and system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global practice since 2013, with the technology successfully used to retrospectively test against more than 700 strong and major earthquakes since 1970. In other words, the earthquake prediction problem has largely been solved. Throughout 2017-2021, results were presented to more than 160 professors from 63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s GEOPHYSICS Big Data Remote Sensing Seismic Analysis Terra Seismic future Technologies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变形成的历史探察
2
作者 陈天驰 姜思雨 王冰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1期18-26,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中心,对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捍卫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创、共有、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中心,对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捍卫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有机统一。从先秦时期传统的“华夷之辨”、到秦汉开创的“大一统”格局、到近现代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联合,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诸多探索,都贯穿着我国各民族之间在长期交往中进行的民族融合和制度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可以相互巩固促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深厚的理论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发展
3
作者 李佳 袁蓉 +1 位作者 郭永超 魏鸿宇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4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美学思潮,起源于英美西方国家。在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概念中,主张回看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想。这种美学思潮逐步涉及至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析...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4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美学思潮,起源于英美西方国家。在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概念中,主张回看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想。这种美学思潮逐步涉及至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其理念提倡在设计中将早期复古的设计手法融进当代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应用于超前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独特的科技幻想中,进行艺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 创新应用 科技感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未雨绸缪:美国IFTF《面向未来全球青年能力报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李静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5期27-31,18,共6页
能否以适当超前的理念研究并规划基础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美国IFTF以全球6个城市60名16~30岁优秀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探究适应2030年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能... 能否以适当超前的理念研究并规划基础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美国IFTF以全球6个城市60名16~30岁优秀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探究适应2030年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能力及其习得路径。本研究重点介绍研究报告中5个最高能力表现域和15种核心能力,结合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本质,阐述了IFTF《面向未来全球青年能力报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把现代精神全方位融入基础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学生塑造成为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核心能力 未来能力框架 人机协同 意义建构 基础教育
下载PDF
建筑与空间的未来感表达——以金寨阿尔卡迪亚酒店为例
5
作者 朱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76-278,共3页
文章探寻了未来主义建筑的历史沿革和设计实践,总结了当代大众认知中未来建筑的表达倾向,并以金寨县阿尔卡迪亚酒店设计为基础,探索在酒店设计中未来感的场景表达和空间体验的超现实营造。设计突破了传统酒店设计的固定模式,总结出未来... 文章探寻了未来主义建筑的历史沿革和设计实践,总结了当代大众认知中未来建筑的表达倾向,并以金寨县阿尔卡迪亚酒店设计为基础,探索在酒店设计中未来感的场景表达和空间体验的超现实营造。设计突破了传统酒店设计的固定模式,总结出未来视觉语言、建筑科幻隐喻、超现实建筑体验和节奏感时空叙事等设计方法,并提出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建筑未来感营造的终极追求,为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设计 未来主义 超现实 科技感 空间体验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样态与当代启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考察
6
作者 周金鑫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44-52,110,共1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阐述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发现构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基于科学理论对未来趋势的分析呈现了这一思想生成的逻辑规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阐述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发现构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基于科学理论对未来趋势的分析呈现了这一思想生成的逻辑规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则表明了该思想的最终逻辑指向。同时,《形态》显示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以“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价值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为特征的理论样态。重新考察和认识这一文本,对于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在共同富裕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幸福感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和控制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晓靓 盖笑松 +2 位作者 李晓天 顾婷玉 王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7-886,共10页
为探讨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当下、未来取向幸福感的关系及歧视知觉和控制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经济压力问卷、歧视知觉问卷、控制感问卷和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对8374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4.31岁,46.9%男生,53.1%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为探讨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当下、未来取向幸福感的关系及歧视知觉和控制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经济压力问卷、歧视知觉问卷、控制感问卷和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对8374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4.31岁,46.9%男生,53.1%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经济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2)家庭经济压力越大,初中生的歧视知觉水平越高,当下和未来取向的幸福感水平越低;(3)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受到控制感的调节,与控制感高的学生相比,控制感低的学生的歧视知觉对其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经济压力对初中生幸福感产生预测作用的机制,并提示降低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和提升初中生的控制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济压力 幸福感 未来取向 歧视知觉 控制感 初中生
下载PDF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学科阐释及教学启示
8
作者 欧阳子豪 孙美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138,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合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类关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释了应从协调观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要素、区际、代际维度,强调基于区域联系认识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多样性、必然性和合理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合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类关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释了应从协调观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要素、区际、代际维度,强调基于区域联系认识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多样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指明义务教育阶段侧重培养学生依循利益—责任—命运逻辑形成人与自然要素命运共同体意识,理解不同层级尺度“复合世界”中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教学时要以“共生”视角促进核心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整体生长、全面有序创生教学内容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条件生长、依循学科思想方法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然生长,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从学科附加走向学科内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课程标准 中学地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科德育
下载PDF
深入学习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
9
作者 更桑卓玛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入学习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产党 文化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Firmly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10
作者 Liu Jianwu Lu Kaiwu 《Peace》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socialism of peaceful development,and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ause for all-win cooperation with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o-ordi...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socialism of peaceful development,and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ause for all-win cooperation with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o-ordinate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verall situations,both peace and development issues,promote mutually benefit and all-win outcomes and the sou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mly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原文传递
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美萍 张坤 +1 位作者 张文新 Andrew J Fuligni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39,共6页
本研究采用家庭义务感问卷对 711名高一和高三的城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考察当前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1)青少年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家庭义务感 ;(2 )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更为重视“未来对家庭的支持” ;女青少年比... 本研究采用家庭义务感问卷对 711名高一和高三的城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考察当前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1)青少年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家庭义务感 ;(2 )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更为重视“未来对家庭的支持” ;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更重视当前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 ,以及对家人的尊敬 ;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无显著差异 ;(3)在“当前对家庭的支持”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方面 ,青少年的义务感高于他所感知到的父母的期望 ,但在“对家人的尊敬”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感 家庭 显著差异 城市青少年 农村青少年 基本特征 尊敬 家人 期望 父母
下载PDF
职业使命感研究的回顾梳理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丽 谢立新 丁世青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60,共9页
唤醒、促进个体的职业使命感对于个体和组织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其相关研究已经受到组织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职业使命感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使命感的内涵与外延、职业使命感的维度与测量、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职... 唤醒、促进个体的职业使命感对于个体和组织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其相关研究已经受到组织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职业使命感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使命感的内涵与外延、职业使命感的维度与测量、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使命感的作用效应四方面的内容。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针对职业使命感内涵存在争议之处进行辨析与明确,结合不同社会文化因素解决职业使命感测量工具的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增强对职业使命感产生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并且要以纵向追踪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讨职业使命感的产生过程,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后果进行拓展性研究,尤其是聚焦于职业使命感在工作情景之中的"双刃剑"正负效应以及不同职业使命感状态的影响结果差异;从涉及到的样本看,可以将职业使命感的分析群体延伸至一般化、普适性的工作群体,同时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采用个案纵向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不同职业使命感状态之间的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使命感 跨文化比较 回顾梳理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新冠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杨 杨志群 张木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2,92,共11页
2019年至2020年初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和持久的防疫、抗疫、战疫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中... 2019年至2020年初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和持久的防疫、抗疫、战疫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意识得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的作用下辐射汇聚,形成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向心力、聚合力、凝聚力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党和国家在这场防疫、抗疫、战疫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健康和美世界的实践中向全世界提供了"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强音,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的民族特征赋予了全球化时代的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中华民族 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基于FCS及EPIC模型的未来情境下作物空间竞争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英彬 高明杰 +4 位作者 周振亚 张晴 韦文珊 陈学渊 刘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1-177,共7页
该文模拟了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情景下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空间竞争情况,并将竞争结果空间化,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农业区域布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该文设置A2C1D1(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 该文模拟了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情景下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空间竞争情况,并将竞争结果空间化,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农业区域布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该文设置A2C1D1(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收购价格翻一番)、A2C1D2(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价格翻二番)、B2C2D1(IPCC B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收购价格翻一番)和B2C2D2(IPCC B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价格翻二番)等4种IPCC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混合情景,与2009年3种作物空间竞争结果比较,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在A2C1D1情景下,玉米面积所占粮食作物农田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77.36%,大豆由7.7%上涨至8.93%,水稻则由10%上涨到13.71%,空间上,玉米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及辽宁省腹地水系较为发达地区的周边地区有所减少,而大豆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水稻在辽宁省腹地辽河平原面积相应有所增加;2)在A2C1D2情景下,玉米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75.56%,而大豆由7.7%上涨至9.52%,水稻则由10%上涨至14.92%,空间上,这一情景的变化与A2C1D1非常相似;3)在B2C2D1情景下,玉米所占面积比例由82.3%上升到84.16%,而大豆由7.7%下降至7.27%,水稻由10%则下降到8.57%,空间上,玉米面积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和辽宁水系较为丰富的腹地地区,大豆种植区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出现萎缩,而水稻在辽宁腹地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与A2C1D1和A2C1D2相反;4)在B2收购价格翻两番的情景下,玉米所占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80.06%,而大豆由7.7%上升至9.01%,而水稻由10%则上涨到10.93%,空间上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从指导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特征的情况下,2030年B2C2D1和B2C2D2的情景预测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农产品相对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收购价格无差别化提高2倍对于优化农产品布局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模型 粮食作物 空间竞争 FCS模型 EPIC模型 未来情景
下载PDF
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阳 程先富 《四川环境》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对其进行科学的监测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在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介绍基础上,着重对中分辨率、高时相、微波、高精度DEM、多源数据遥感洪水监测原理及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比... 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对其进行科学的监测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在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介绍基础上,着重对中分辨率、高时相、微波、高精度DEM、多源数据遥感洪水监测原理及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各种数据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水遥感监测向高分辨率、高时相性方向,遥感影像相互订正和利用3S技术是洪涝灾害动态监测发展的方向,为洪水灾害的快速反应和防洪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遥感监测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下载PDF
中国航天光学遥感技术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岳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8年第3期10-19,共10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已发射的航天光学遥感卫星及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展示了中国在航天光学遥感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航天光学遥感系列卫星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学遥感卫星 光学遥感器 成就 展望
下载PDF
描绘电影新概念之下的未来电影新版图——前瞻中国影视的体裁与样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敏 陈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4,12,共7页
在对电影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广义电影作品的分类原则及分类体系。这种分类理论全面考虑了创作、观赏和检索的共同需要,坚持理论、创作与使用兼顾的原则。文章将广义电影分为五大类,分别为故事片、资料片、节目片、论述片、虚... 在对电影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广义电影作品的分类原则及分类体系。这种分类理论全面考虑了创作、观赏和检索的共同需要,坚持理论、创作与使用兼顾的原则。文章将广义电影分为五大类,分别为故事片、资料片、节目片、论述片、虚拟片。其中,不仅甄别了长久被误用的"纪录片"等概念,更是对电影未来发展和其更强大的表现手段作了一次大胆的前瞻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电影作品 分类 资料片 论述片 虚拟片 未来电影
下载PDF
群智感知中激励机制实验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驰 《中兴通讯技术》 2015年第6期10-13,共4页
通过对激励机制的讨论,认为激励机制是群智感知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保证参与者数量和提高感知数据准确性、覆盖率和及时性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激励机制与群智感知中其他主要研究问题密切关联,如参与者选择、能耗优化、所... 通过对激励机制的讨论,认为激励机制是群智感知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保证参与者数量和提高感知数据准确性、覆盖率和及时性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激励机制与群智感知中其他主要研究问题密切关联,如参与者选择、能耗优化、所收集数据质量优化等,所以此方面近来从实验到理论方案的研究,都是为了提供更综合、全面的激励步骤和保障各方利益。同时,还指出了激励机制在未来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感知 激励机制 实验研究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式下城乡文化共融的逻辑重塑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小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170,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文化支撑,然而当下城乡文化冲突与文化鸿沟显著存在,重点表现为对乡土文化认同的衰落、对城市文化的向往。造成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解体。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文化支撑,然而当下城乡文化冲突与文化鸿沟显著存在,重点表现为对乡土文化认同的衰落、对城市文化的向往。造成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解体。对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式指向下,提出城乡"文化共融"的发展机制,主要从"文化观念、文化符号、文化记忆"三大层面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中心议题是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最终形成一个"精神共同体",促进文化自信与内发秩序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城乡文化冲突 农民工归属认同 消费主义文化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通向未来的“星舰舰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BIM智慧城市科研实训室项目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微 陈斌卿 +2 位作者 张鸿 张雄 张喆雯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4期70-73,共4页
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市场上出现了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于2020年6月启动BIM实训室建设项目,于同年9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经过短暂数月已在学术交流、科研、参赛获奖等方面积攒下累累硕果。作... 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市场上出现了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于2020年6月启动BIM实训室建设项目,于同年9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经过短暂数月已在学术交流、科研、参赛获奖等方面积攒下累累硕果。作为新技术的载体,实训室的设计风格需要吻合未来感,同时保持理性主义功能至上的特点。项目以"星舰舰桥"作为设计主题,隐喻建筑学院的学生将在新时代乘上BIM这艘技术的大船,乘风破浪、航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技术(BIM) 实训室 星舰舰桥 未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