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on the growth of 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seedlings on aeolian sandy soil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伏生 陈广生 +1 位作者 曾德慧 梁超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4,共4页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Ganqika Sandy Land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抏rqinzuoyihouqi County, Inner Mongolia, in a growing season from April 28 to October 28, 2001.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were added to the ...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Ganqika Sandy Land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抏rqinzuoyihouqi County, Inner Mongolia, in a growing season from April 28 to October 28, 2001.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were added to the aeolian sandy soil in different ratios. Two-year-old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and plastic po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eolian sandy soil, and thu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2) the effect of peat on seedling growth, including height, base diameter, root length and biomass, presented an order of 8%>10%>5%>2%>0 in terms of peat contents, and the effect of weathered coal on seedling growth presented an order of 5%>8%>10%>2%>0 in terms of weathered coal contents for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5%>8%>2% >10%>0 for root length, and 5%>2%>8% >10%>0 for biomass; 3) the effects of peat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weathered coal. Meanwhile, 8% peat was the best treatment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T weathered coal Aeolian sandy soil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GROWTH
下载PDF
Effects of indigenous woody plantations on total nutrients of mine spoil in Singrauli Coalfield,India
2
作者 A. N. Singh 曾德慧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high-density young plantations of three native trees (Albizia lebbeck, Albizia. procera and Tectona grandis) and one native woody grass species (Dendrocalamus strictus) to examine their in...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high-density young plantations of three native trees (Albizia lebbeck, Albizia. procera and Tectona grandis) and one native woody grass species (Dendrocalamus strictus) to examine their influence on total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coal mine spoil during early phase of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SOC), Kjeldahl nitrogen (TKN) and phosphorus (TP) at spoil depths of 0-10 and 10-20 cm under 4- and 5-year-old plantations of all specie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OC, TKN and TP were observed due to plantation age, species and soil depth. However, corresponding con- centrations (SOC, TKN and TP) were substantially lower at spoil profile of 10-20 cm. In comparison, plantation ofA. lebbeck showed greater SOC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followed by D. strictus, A. procera and T. grandi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present study clearly indicates attributing qualities of plantation towards improving redeveloping soil of mine spoil varied with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spoil coal mine rehabilitation soil restoration
下载PDF
^(15)N NM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Nitrogen Forms in Humic Substances of Soils 被引量:2
3
作者 WEN QIXIAO, ZHUO SUNENG and CHENG LILI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821,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Nitrogen forms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a subalpine meadow soil, a latentic red soil and a weathered coal and the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on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15N cross-pola... Nitrogen forms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a subalpine meadow soil, a latentic red soil and a weathered coal and the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on N structures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15N cross-polarization 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PMAS NMR) spectroscopy. Of the detectable 15N-signal intensity in the spectra of soil humic substances 71%-79% may be attributed to amide groups, 10%-18% to aromatic/aliphatic amines and 6%~11% to indole- and pyrrole-like N. Whereas in the spectrum of the fulvic acid from weathered coal 46%, at least, of the total 15N-signal intensity might be assigned to pyrrole-like N, 14% to aromatic/aliphatic ammes, and the remaining intensities could not be assigned with certainty. Data on nonhydrolyzable residue of protein-sugar mixture and a 15N-labelled soil fulvic acid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nonhydrolyzable heterocyclic N during acid hydrolysis. Project (No. 39790100)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s of N humic substances mineral soils 15N CPMAS NMR weathered coal
下载PDF
Coal mine spoil-water interaction: Ⅱ. Weathering concentrated metals in surface coal mine spoils 被引量:1
4
作者 党志 万国江 李德忍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6期610-617,共8页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are lower in coal shales collected from recently exposed surface mine wastes than in shales collected from spoils exposed to surface weathering for 45 a. In this period, the character of the s...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are lower in coal shales collected from recently exposed surface mine wastes than in shales collected from spoils exposed to surface weathering for 45 a. In this period, the character of the spoils changes dramatically as a result of the accelerated breakdown of the freshly exposed minestones. Since the metals are held as unstable sulfides, it is suggested that enrichment may be caused by absorption of metals by colloid of iron or formation of organic complex compound with organic carbon existing in the remnant structure of coal mine spoil. This process may contribute to the triggering of soil contamination thresholds on coal-lands already heavily loaded with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WEAtheRING coal mine spoil-water INTERACTION heavy metal mineRALOGY reclamation of SURFACE disturbed lands.
原文传递
两类典型重金属土壤污染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尚爱安 党志 +1 位作者 漆亮 文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1-503,共3页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污染土壤和Pb、Zn冶炼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 :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 ,污染程度取决于煤矸石的组成 .Pb、Zn土法冶炼造成土地严重污染 ,在污染土壤上...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污染土壤和Pb、Zn冶炼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 :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 ,污染程度取决于煤矸石的组成 .Pb、Zn土法冶炼造成土地严重污染 ,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重金属在土豆不同部位富集程度各不相同 ,而且Pb Cd、Pb Zn、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铅锌 土壤 污染 重金属 土壤监测
下载PDF
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玉荣 党志 尚爱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含量较低,多以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存在,受雨季影响,形态分布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植物可利用性高,实验植物吸收的重金属特别是Zn、Cd的量均已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风化土壤 环境效应 重金属污染 植物可利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贵州水城煤矸石风化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文 何天容 潘鲁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26-1332,共7页
通过冷原子荧光方法测定了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和那罗煤矿不同年限的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农作物中总Hg含量和甲基汞含量,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煤矸石风化土壤中汞的不同赋存形态,系统地对此矿区煤矸石风化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规... 通过冷原子荧光方法测定了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和那罗煤矿不同年限的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农作物中总Hg含量和甲基汞含量,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煤矸石风化土壤中汞的不同赋存形态,系统地对此矿区煤矸石风化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土壤样中汞含量范围在0.07~1.06 mg.kg-1之间,和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68,P<0.01)。风化年限较长的煤矸石土壤汞浓度接近对照点自然土壤汞含量,而在风化年限较短的煤矸石风化土壤中,大部分样品汞浓度超过了国家Ⅱ类土壤环境标准,不宜在上面种植食用的农作物。煤矸石风化土壤中甲基汞含量在0.52~2.68μg.kg-1之间,和总汞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P<0.05)。煤矸石风化土壤中汞主要以有机/硫化态和残渣态存在,风化年限较短的煤矸石山土壤中酸交换态汞浓度及比例都明显高于老煤矸石山。虽然汪家寨煤矿风化年限较短的煤矸石山土壤存在着较高的汞含量,但其上种植的马铃薯、玉米、菜豆的汞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食品中Hg限量值,然而高于风化年限较长的煤矸石山中同类植株的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赋存形态 煤矸石风化土壤 农作物
下载PDF
煤基混合物对复垦土壤的改良及苜蓿增产效果 被引量:33
8
作者 胡振琪 康惊涛 +2 位作者 魏秀菊 纪晶晶 王婉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以煤基材料综合利用为目的,根据风化煤、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理化性质,按照特定质量比混合,比例为:风化煤∶煤矸石∶粉煤灰=5∶1∶4,并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肥料,用于矿区复垦土壤的改良。煤基混合物含有丰富的养分。通过盆栽试验确定,复垦土... 以煤基材料综合利用为目的,根据风化煤、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理化性质,按照特定质量比混合,比例为:风化煤∶煤矸石∶粉煤灰=5∶1∶4,并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肥料,用于矿区复垦土壤的改良。煤基混合物含有丰富的养分。通过盆栽试验确定,复垦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煤基混合物后,养分含量有了显著提高,盆栽试验表明苜蓿生物量比对照提高约一倍,粗蛋白含量亦显著提高。利用煤基混合物改良土壤可以避免单纯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问题,提高了矿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粉煤灰 煤矸石 土壤改良 紫花苜蓿
下载PDF
风化煤施用对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华 李永青 +2 位作者 沈成斌 尹建平 贺振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52-1756,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存在的土体构造不良、土壤养分极度贫乏等问题,通过野外分区试验,以风化煤为修复介质,研究刺槐种植后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量风化煤施用后,各土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水稳性... 针对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存在的土体构造不良、土壤养分极度贫乏等问题,通过野外分区试验,以风化煤为修复介质,研究刺槐种植后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量风化煤施用后,各土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20~40cm土层;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无显著改善。风化煤施用使土壤pH有所降低,但效果不显著。随着改良时间延长,0~20cm土层各理化指标均有改善;20~40cm土层除有机质、腐殖质无显著变化外其他指标均有改善。总体来看,风化煤施加量为27000kg·hm-2时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矿区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风化煤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新构土体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任志胜 齐瑞鹏 +3 位作者 王彤彤 解倩 郑纪勇 张兴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0-237,共8页
为探讨风化煤添加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沙黄土及砒砂岩掺混沙黄土等新构土体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该文设置沙黄土、沙黄土+风化煤、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掺混、沙黄土+砒砂岩掺混的4种新构土体,采用Li-8100土壤呼吸测量系统测定田间土壤呼... 为探讨风化煤添加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沙黄土及砒砂岩掺混沙黄土等新构土体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该文设置沙黄土、沙黄土+风化煤、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掺混、沙黄土+砒砂岩掺混的4种新构土体,采用Li-8100土壤呼吸测量系统测定田间土壤呼吸,分析了不同土体重构方式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风化煤添加后沙黄土+砒砂岩土体与沙黄土土体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35.2%(P<0.05)和17.1%,沙黄土土壤呼吸日变化为单峰曲线,风化煤添加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2)各土体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vant’Huff模型可用来模拟各土体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3)监测期内土壤含水率整体较高,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不显著。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水分多元线性分析结果也表明,监测期内新构土体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煤促进了新构土体土壤呼吸,提高了碳释放速率,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呼吸日变化格局。研究阐明了添加风化煤对矿区新构土体碳通量释放的影响,对评估风化煤添加土体优缺点,估算未来局部碳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温度 风化煤 砒砂岩 沙黄土 新构土体 土壤呼吸
下载PDF
风沙土改良剂对白菜生理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2 位作者 陈广生 王桂荣 张春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选用泥炭和风化煤作为风沙土改良剂,分析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白菜生理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8%泥炭明显有利于改良风沙土理化性质,表现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pH值、全N、碱解N、... 通过盆栽试验,选用泥炭和风化煤作为风沙土改良剂,分析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白菜生理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8%泥炭明显有利于改良风沙土理化性质,表现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pH值、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明显改善;促进了白菜的生长,表现为白菜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高生长和生物量明显优于对照。尽管施入8%风化煤对风沙土的大部分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白菜的生理和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8%泥炭处理中,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同微干旱相比,表现为有利于白菜生理和生长的改善和提高,但8%风化煤处理却表现为土壤微干旱优于水分充足。因此,认为泥炭是风沙土的优良改良剂,施用泥炭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维持较高的土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改良剂 白菜 生理特性 生长状况 泥炭 风化煤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改良 产量 土地生产力
下载PDF
煤矸石堆积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白建峰 史永红 +1 位作者 崔龙鹏 唐修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B05期10-15,共6页
以开采历史达百年煤炭城市-淮南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选择7条土壤采样线,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 以开采历史达百年煤炭城市-淮南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选择7条土壤采样线,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并用沉积物标样(LKSD-1)控制分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堆边土壤中重金属发生累积性污染;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煤矸石堆积和风化时间长短呈递减趋势,且Cu、Co、Zn、Ni、Pb相对较易迁移,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均未超过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的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堆积 土壤 重金属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煤矸石中有害元素汞迁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龙鹏 白建峰 +4 位作者 史永红 黄文辉 唐修义 李洪伟 沈卫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89-92,共4页
通过对淮南矿区井下原始煤矸石、地面风化煤矸石、煤矸石堆附近土壤和塌陷区水塘底泥中Hg分析,调查煤矸石中Hg迁移性,结果表明,风化煤矸石对Hg有吸附作用,煤矸石中淋溶出Hg量较少,但已表现向周围环境(土壤和水体)迁移和污染,迁... 通过对淮南矿区井下原始煤矸石、地面风化煤矸石、煤矸石堆附近土壤和塌陷区水塘底泥中Hg分析,调查煤矸石中Hg迁移性,结果表明,风化煤矸石对Hg有吸附作用,煤矸石中淋溶出Hg量较少,但已表现向周围环境(土壤和水体)迁移和污染,迁移过程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土壤 沉积物 迁移性
下载PDF
煤矸石堆存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及主要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治国 胡友彪 +1 位作者 郑永红 陈孝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8-1126,共9页
以潘一矿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煤矸石堆存过程中对周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模拟雨水酸度进行煤矸石风化物静态浸泡实验,分析研究影响煤矸石风化物盐分溶解释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的盐分含... 以潘一矿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煤矸石堆存过程中对周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模拟雨水酸度进行煤矸石风化物静态浸泡实验,分析研究影响煤矸石风化物盐分溶解释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的盐分含量均值略高于土壤背景值,水平分布上在煤矸石山周边4 m范围内,土壤的盐分含量受煤矸石山淋溶运移等作用的影响较大,且距离煤矸石山脚处1和2 m处土壤盐分呈轻度盐渍化水平。土壤盐分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上,土壤盐分含量均值在垂直方向上呈V字型分布,不同深度土壤的盐分含量均值略高于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主要为K++Na+,阴离子主要为HCO-3,土壤盐分组成特征以NaHCO3为主,不同深度之间同一盐基离子含量显著性差异不大。煤矸石风化物静态浸泡实验表明,粒度越小,TDS的溶解释放速率越快,浸泡液中盐分含量值越大;不同固液比浸泡液中TDS值变化幅度比较大,呈现出TDS1∶5>TDS1∶3>TDS1∶15>TDS1∶10的变化规律;在不同酸度浸泡下,煤矸石风化物呈现出TDS5.6>TDS6.8>TDS6.0>TDS6.4的变化规律;随着浸泡液温度的逐渐升高,煤矸石风化物粒径越小受温度影响越大。最后,探讨了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风化物 土壤盐分 土壤盐渍化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超声波活化风化煤腐植酸对小白菜吸收Pb、Cd和土壤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世霞 徐玉新 +2 位作者 骆洪义 赵越 李家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89,193,共6页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声波活化风化煤腐植酸添加量0,10,20,40,60g/kg(以风化煤计)对小白菜吸收重金属铅、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风化煤量40g/kg条件下,有效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可移动性,使小白菜中铅、镉含量明显...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声波活化风化煤腐植酸添加量0,10,20,40,60g/kg(以风化煤计)对小白菜吸收重金属铅、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风化煤量40g/kg条件下,有效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可移动性,使小白菜中铅、镉含量明显降低;在加风化煤量20~40g/kg条件下,明显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生物毒性,提高了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故施适量的超声波活化风化煤(20~40g/kg)可有效减轻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单一污染对小白菜的毒害,从而为铅、镉单一污染的小白菜区域增施腐植酸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PB CD 土壤酶活性 超声波 风化煤
下载PDF
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党建友 王秀斌 +4 位作者 裴雪霞 杨峰 程麦凤 王姣爱 张定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6-119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植株干重及养分和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小麦产量均较不施肥(CK)和氮磷钾配施(NPK)的升高,结构改善。与NPK相比成穗数降低,千粒...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植株干重及养分和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小麦产量均较不施肥(CK)和氮磷钾配施(NPK)的升高,结构改善。与NPK相比成穗数降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提高;等养分量控释肥增产6.69%~16.92%。控释肥使冬小麦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全N和全K含量提高;等养分量控释肥较NPK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与NPK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低、中后期高,同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小麦养分吸收与运转,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供试控释肥中以水玻璃控释材料包裹的控释肥(WCRF)效果最好,明显激活了土壤酶活性,使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叶片Pn、干重及养分含量及子粒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泥炭和风化煤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王桂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以作为水稻为例,对泥炭和风化煤改良盐碱土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风化煤的盐碱土,由于改良剂具有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 pH 值、激活离子、增加养分和增强酶生物学活性等作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 结实期的... 利用盆栽试验,以作为水稻为例,对泥炭和风化煤改良盐碱土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风化煤的盐碱土,由于改良剂具有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 pH 值、激活离子、增加养分和增强酶生物学活性等作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 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出穗期和出穗 2 周时茎液流速度显著增大;收获时分蘖数,饱满率、千粒重、株高、穗长、稻草重、谷粒重和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泥炭和风化煤作为盐碱地改良剂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盐碱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泥炭 风化煤 环境治理 资源利用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化学固定修复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丽洁 张瑜 刘德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4,共5页
本文研究糠醛渣、磷矿粉、风化煤3种修复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固定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糠醛渣、磷矿粉、风化煤3种修复剂都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u、Zn、Pb、Cd含量,其中以风化煤降低土壤有效态Zn、Cu的效果较好,... 本文研究糠醛渣、磷矿粉、风化煤3种修复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固定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糠醛渣、磷矿粉、风化煤3种修复剂都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u、Zn、Pb、Cd含量,其中以风化煤降低土壤有效态Zn、Cu的效果较好,在风化煤添加量为80g/kg时土壤有效态Zn的含量降低了37.22%,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降低了31.22%;磷矿粉处理修复Pb的效果比糠醛渣、风化煤好,在磷矿粉添加量为80g/kg时,土壤有效态Pb的含量降低了23.79%;3种修复剂都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在磷矿粉添加量为40g/kg时,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降低最显著,较对照降低了83.09%。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修复剂对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Cd较好,其次是Zn,对Pb的修复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糠醛渣 磷矿粉 风化煤
下载PDF
晋陕蒙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新构土体土壤蒸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志胜 解倩 +4 位作者 王彤彤 王晓琳 郭艳亮 郑纪勇 张兴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4-830,共7页
为研究不同新构土体改良模式下的土壤蒸发特征,采用微型蒸发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定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分析了不同土体重构模式的日蒸发量、累积蒸发量上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沙黄土,沙黄土、砒砂岩掺混(7︰3,w/w)的新构土体土壤蒸发降低... 为研究不同新构土体改良模式下的土壤蒸发特征,采用微型蒸发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定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分析了不同土体重构模式的日蒸发量、累积蒸发量上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沙黄土,沙黄土、砒砂岩掺混(7︰3,w/w)的新构土体土壤蒸发降低了14.81%(P<0.05),风化煤对沙黄土蒸发特征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沙黄土、砒砂岩掺混的新构土体蒸发10.3%(P<0.05),而砒砂岩防渗层和工业防水布等不同防渗措施土体之间蒸发差异不显著,但防渗层可以有效截留水分在蒸发过程中较长时间供给土体。试验表明砒砂岩、防渗层等措施下的新构土体土壤蒸发较小,并较长时间内保证土壤水分供给,在旱区矿区排土场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黄土 砒砂岩 风化煤 新构土体 土壤蒸发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水溶性氟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开勇 杨乐 +4 位作者 赵天一 黎成厚 张凤华 杨斌 降巧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882,共4页
土壤是固、液、气三相共存体,氟在土-水-植物、动物界面的转化可通过土壤水溶性氟含量表征。试验选用典型贵州黄壤和石灰土,运用有机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机理,通过向模拟高氟污染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泥炭和风化煤,采用两因素最优设计,... 土壤是固、液、气三相共存体,氟在土-水-植物、动物界面的转化可通过土壤水溶性氟含量表征。试验选用典型贵州黄壤和石灰土,运用有机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机理,通过向模拟高氟污染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泥炭和风化煤,采用两因素最优设计,研究两种有机物料对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和风化煤都能降低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且泥炭的处理效果更好,最佳添加量是1.258g·kg-1。同时表明,黄壤和石灰土环境下氟形态转化的化学机理不同,运用有机质修复氟污染黄壤添加适量就可达到理想效果,而氟污染石灰土还存在其它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变氟在石灰土环境下的形态及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溶性氟 泥炭 风化煤 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