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e Records as Medical Stories: A Song-dynasty Doctor’s Narration of His Own Medicine-Xu Shuwei (1080-1154)
1
作者 Asaf Goldschmidt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The key point in studying or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on the doctrines underlying it and on its perception of the body,physiology,pathology,and its treatment.Namely,there is often a tendency to focu... The key point in studying or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on the doctrines underlying it and on its perception of the body,physiology,pathology,and its treatment.Namely,there is often a tendency to focus on reading and analysing the classical canons and therapy-related texts including formularies and materia medica collections.However,focusing on these sources provides us with a one-sided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These primary sources lack the clinical down-to-earth know-how that encompasses medical treatment,which are represented,for instance,in the clinical rounds of modern medical schools.Our traditional focus on the medical canons and formularies provides almost no clinical knowledge,leaving us with a one-sided narrative that ignores how medicine and healing are actually practiced in the fiel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atter aspect of medicin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Using written and visual sources dating to the Song dynasty,clinical encounter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cluding their families are depicted based on case records recorded by a physician,members of the patient’s family,and bystanders.This array of case records or case stories will enable us to narr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both from the clinical perspective and from the social interaction.This paper will also discuss visual depictions of the medical encounter to provide another perspective for narrating medicine during the Song dynasty.Medical case records and paintings depicting medical encounters are exemplary of the potential of Chinese primary sources for narrativ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encounter Medical practice song dynasty Xu Shuwei Case records
下载PDF
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对校法校勘记探析
2
作者 潘锋 李楠 +1 位作者 李文飞 曾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取舍的标准有待研究;宋校本部分校勘记与新雕本内容相合,推测宋臣校书时参考了该版本;宋臣整理该书时未确定具体的底本与校本,而是汇集多种唐写本,参考唐及唐以前多部医籍重编而成。结合校正医书局以文士儒臣主导校书工作的特殊性,认为宋校本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文本内容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宋校本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以期为正确认识其版本特点、有效利用其文献资料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急千金要方》 北宋校正医书局 宋校本 对校法 校勘记 异文
下载PDF
军户家族的历史书写、身份变迁与地方志的文本形塑——以明清洮州宋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李勇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军户是明代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军户家族,明初,宋氏先祖通过建立军功从旗军进入到世袭武官行列,至成化十九年(1483)擢升洮州卫指挥佥事而成为当地的顶级军户家族,并以嫡子继承制承袭世职直至明末。被... 军户是明代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军户家族,明初,宋氏先祖通过建立军功从旗军进入到世袭武官行列,至成化十九年(1483)擢升洮州卫指挥佥事而成为当地的顶级军户家族,并以嫡子继承制承袭世职直至明末。被宋氏后人纳入家谱的“武职世次”应是其家族武职袭替记录的手抄副本,即《武职选簿》缺载的《洮州卫选簿》的组成部分。明清易代,宋氏因武职停袭而转型走上读书修文之路,数百年间产生过生员、士绅、贡生与举人等人物,并与当地其他文化世家联系密切,转变成为区域文化精英家族,家族中重要人物更是被塑造为“城隍神”,到光绪年间地方官员编修志书时将其家谱的“武职世次”和“宋城隍”传说故事尽收其中。审视其书写逻辑,家谱的主体部分作为一种文本,经历了从官府档案到民间文献,再由民间家族事迹的书写回归到官方书写体系的转变,而这种民间私人文献与地方口头历史最终通过志书文本得以形塑,使宋氏的家族史在更大范围内客体化,成为区域内的社会共识与公共知识,影响了区域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户 洮州 《宋氏家簿》 家族转型
下载PDF
宋代休宁吴氏园亭空间复原及造园特征研究
4
作者 夏舒婷 严敏 +2 位作者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代徽州园林 文人园 竹洲吴氏园亭 《竹洲记》 复原研究
下载PDF
宋代方志在《宋诗话全编》补遗中的文献价值——以《会稽续志》为中心
5
作者 王东峰 丁俊丽 《史志学刊》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吴文治先生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宋代诗话最为全面的大型图书,其中不仅汇集了一些原已单独编纂成书的宋代诗话,还整理了宋代各种著述中零散的论诗记载。然而,由于该书搜集资料不全,导致许多宋代诗话被遗漏。特别是在宋代... 吴文治先生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宋代诗话最为全面的大型图书,其中不仅汇集了一些原已单独编纂成书的宋代诗话,还整理了宋代各种著述中零散的论诗记载。然而,由于该书搜集资料不全,导致许多宋代诗话被遗漏。特别是在宋代方志类著作中,蕴含了大量宝贵的诗话史料,编者却普遍忽略了这一部分文献。如《张淏诗话》仅有三十条,系从张淏《云谷杂记》中辑录,而实际上,还可以从张淏《会稽续志》中辑录诗话九十余条,是原书的三倍,如此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张淏诗话》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话全编》 张淏 《张淏诗话》 《会稽续志》
下载PDF
周以诗乐化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赛 《音乐探索》 2023年第2期82-93,共12页
周以诗乐化性,实现了礼乐由崇德向治心的重大转变,注重通过乐歌对表演者、接受者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乐教化,使人和敬、和顺、和亲,最终达到万民亲附,天下大治的效果。诗乐可以明心见性,使人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再实施积极的干预、... 周以诗乐化性,实现了礼乐由崇德向治心的重大转变,注重通过乐歌对表演者、接受者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乐教化,使人和敬、和顺、和亲,最终达到万民亲附,天下大治的效果。诗乐可以明心见性,使人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再实施积极的干预、调节与提升,培植百姓的善心,快速、大量养成人们和平、中庸、稳定的德性。周诗乐的表演者必须自觉优化情性,不断提升德性,以与歌诗相适用。周诗乐对接受者进行化性,实现深入、持久的教化功能,维护核心价值观。《周颂》化性以中和,《商颂》《齐颂》化性以勇义,培养君子之德,提倡君子之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大雅》铺张事业。《小雅》维系着君臣、兄弟、朋友间的和谐关系,弘扬忠信、孝友、廉耻等人伦价值。《乐记》将以风化性分为六种情况,好的风教化人民养成康乐、刚毅、肃静、慈爱的德性,差的风则使人民养成忧虑、淫乱的德性。周以诗乐化性,进而化俗,构建立体的教化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德性 教化 《乐记》
下载PDF
《宋会要辑稿·食货·茶法杂录(一)》校正
7
作者 刘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宋会要辑稿·食货·茶法杂录》记载了大量仅见于该书的宋代茶史文献,是研究宋代茶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但现存《宋会要辑稿》已非宋诸《会要》原本,且经过了多次传抄,误、脱、衍、倒之处颇多。本文以刘琳等学者整理、2014年... 《宋会要辑稿·食货·茶法杂录》记载了大量仅见于该书的宋代茶史文献,是研究宋代茶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但现存《宋会要辑稿》已非宋诸《会要》原本,且经过了多次传抄,误、脱、衍、倒之处颇多。本文以刘琳等学者整理、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整理本《宋会要辑稿》为底本,对《茶法杂录(一)》逐条校正,凡指出和订正讹误十七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茶法杂录(一)》 校正
下载PDF
由《松漠纪闻》看洪皓的思想与学术进退
8
作者 刘师健 《天中学刊》 202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松漠纪闻》乃洪皓为记录羁留金国期间见闻所著。该书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宋金关系,记录了金国内部的种种形状,在史鉴的写作自觉中表达了洪皓的政治见解。洪皓一方面对儒者的历史世界进行学术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又义无反顾地投身政治,在... 《松漠纪闻》乃洪皓为记录羁留金国期间见闻所著。该书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宋金关系,记录了金国内部的种种形状,在史鉴的写作自觉中表达了洪皓的政治见解。洪皓一方面对儒者的历史世界进行学术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又义无反顾地投身政治,在任职实务中贯彻自己的历史主张,表达自己唯兴致和实用取舍并力图通过实学功夫追求历史社会之理与建立新儒学的志向。较之一般的宋学家,洪皓史学的实体化展现的是一个深入实践领域的、更为开阔具体的历史世界。相较洪皓的其他文字,《松漠纪闻》杂家化的写作方式对于认识其思想、学术具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皓 《松漠纪闻》 史鉴特色 实学求理
下载PDF
基于《南康县志·艺文志》补正《全宋文》《全元文》三则
9
作者 路成文 史悦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嘉靖以来纂修各《南康县志》之《艺文志》所收录的宋、元文章,颇可补正《全宋文》《全元文》之疏失。其中,《度宗皇帝颁南康县<字民铭>》,《全宋文》在宋理宗、度宗名下两收,不妥。赵若潨《符颁御制<字民铭>谢表》及跋,陈... 嘉靖以来纂修各《南康县志》之《艺文志》所收录的宋、元文章,颇可补正《全宋文》《全元文》之疏失。其中,《度宗皇帝颁南康县<字民铭>》,《全宋文》在宋理宗、度宗名下两收,不妥。赵若潨《符颁御制<字民铭>谢表》及跋,陈廷杰《南康县官题名记》等3篇文章,《全宋文》失收,应据补。各本《南康县志》所录元王元渤《南康鼓楼上梁文》,实为宋王洋所撰,《全元文》据以收录,误。王洋另有《州治重建鼓楼上梁文》,《全宋文》漏收,应据《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补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康县志》 《全宋文》 《全元文》 重出 漏收 误收
下载PDF
论夏目漱石与汉诗文的渊源
10
作者 张彦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3期161-165,共5页
夏目漱石与汉文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渊源。在汉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再加上东方哲学和外国文学的造诣,创造性的诗情、诗意融合在一起,使夏目漱石的汉诗,产生了个性丰富的独特诗风。该文以夏目漱石与汉诗作为视点,具体通过其与正冈子规的汉诗... 夏目漱石与汉文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渊源。在汉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再加上东方哲学和外国文学的造诣,创造性的诗情、诗意融合在一起,使夏目漱石的汉诗,产生了个性丰富的独特诗风。该文以夏目漱石与汉诗作为视点,具体通过其与正冈子规的汉诗交流、汉诗文的学习过程及与唐宋古文的关系三方面论证,诠释夏目漱石与汉诗的渊源及从汉文学中汲取的素养。夏目漱石与汉诗的渊源始于青少年时代创作的《木屑录》,终于生命弥留之时倾心创作的大量汉诗,从其过程中可以窥视汉诗不但是漱石自我表现的原点,也是其自我治愈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夏目漱石的文学是“始于汉诗,终于汉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木屑录》 汉文学 汉诗 唐宋古文 渊源
下载PDF
享先代帝王礼与北宋帝王观——以太祖时期祭祀对象的调整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纪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享先代帝王礼为中国古代吉礼之一,其享祭对象之选择,彰显礼制建构者对帝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宋太祖时期此享礼经历调整,至开宝四年定型。礼仪根据帝王的身份和功德,对祭祀对象进行选择和分级。这反映了宋朝的立国背景,同时体现了... 享先代帝王礼为中国古代吉礼之一,其享祭对象之选择,彰显礼制建构者对帝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宋太祖时期此享礼经历调整,至开宝四年定型。礼仪根据帝王的身份和功德,对祭祀对象进行选择和分级。这反映了宋朝的立国背景,同时体现了统治者对“大一统”“开国创业”“长久统治”帝王功德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先代帝王 祭祀 帝王观
下载PDF
汉代郊庙歌辞禳灾谫识
12
作者 钟昱彬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55,共12页
禳灾即通过特殊的仪式祛除灾祸。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代表样式,郊庙歌辞作为其中歌颂祖先、赞飨神灵的部分,还承担了禳灾表达的功能。汉代郊庙歌辞以天人感应、经学、谶纬与农本观念为文化基础,针对天文、气候、地质和生物等灾... 禳灾即通过特殊的仪式祛除灾祸。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代表样式,郊庙歌辞作为其中歌颂祖先、赞飨神灵的部分,还承担了禳灾表达的功能。汉代郊庙歌辞以天人感应、经学、谶纬与农本观念为文化基础,针对天文、气候、地质和生物等灾害类型表达禳灾意愿。在审美价值上,汉代郊庙歌辞继承诗乐舞结合的演绎传统,拥有绮丽的意象,晦涩的歌辞背后是巫术与宗教的内在需要,充当禳灾时统治者与神灵沟通的文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禳灾 汉代郊庙歌辞 乐府诗 祭祀
下载PDF
效验观念与宋代儒、医互动探析
13
作者 杨小敏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中国古代效验观念的萌发,滞后于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宋代以前,医方效验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萌发晚且不连续,社会上秘而不验的先验论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基层民众极少参与验证活动。入宋以后,儒、医之间在思想观念方面的认识愈发契合,是效... 中国古代效验观念的萌发,滞后于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宋代以前,医方效验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萌发晚且不连续,社会上秘而不验的先验论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基层民众极少参与验证活动。入宋以后,儒、医之间在思想观念方面的认识愈发契合,是效验观念走向成熟的关键人文条件。北宋时期,士人积极介入医药事业发展,打破了以往巫术疗法和宗教“秘方”的认知垄断,与医者共同推动了社会医药事业发展。南宋以后,医家愈发认可验证性实践的过程价值,强调方、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看方三年,无病可治,治病三年,无药可疗”一语为例,此语在宋代以前极少被提及,直到南宋宁宗以后,首先在医家的著述中被冠以“古语”实现了其内涵的拓展和丰富,然后以“谚语”之称在元代加速传播。随着宋元以后医家观念愈发理性,传统医方方论开始向医案方向发展。儒、医互动改变了医方文本书写方式,是明代以后的医案既具有鲜明的医方实用性经验,又重视对病情病机与治疗信息分析的关键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医方 效验 医案
下载PDF
《续资治通鉴长编》注引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考述
14
作者 齐德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代笔记 吐蕃文献 官修史书
下载PDF
南宋科举与社会流动的量化考察——以两份登科录为中心
15
作者 贾灿灿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0-128,共9页
对《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的统计发现:一方面,从绍兴十八年到宝祐四年,家世背景对登科举数、登科年龄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平民家庭出身者在两份登科录中始终占半数以上,表现出科举带来的社会流动性。但不可否认的... 对《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的统计发现:一方面,从绍兴十八年到宝祐四年,家世背景对登科举数、登科年龄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平民家庭出身者在两份登科录中始终占半数以上,表现出科举带来的社会流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家世背景能为登科者在上行道路上赢得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与南宋宰辅登科年龄的对比,可见宰辅在平均登科年龄上较两榜进士年轻化,官员家庭与平民家庭的平均登科年龄相差不大,显示出家世背景在平均登科年龄上的减弱。一言以蔽之,家庭因素在科举考试中的助力作用正在逐步降低,换言之,科举确实为南宋社会流动的加速起到推动作用,并促使南宋社会逐渐走向流动性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科举 社会流动 登科录
下载PDF
北宋应天府书院史志研究发微
16
作者 王树林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2,共6页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著名四大书院之一,近世以来,其史志研究比其他书院相对滞后。“书院”之名起于唐,但五代以后才真正成为文人士子肄业之所。戚同文五代、宋初的私人学堂,成就斐然,享誉朝野。“书院”至升为国子监学有34年历史。史志研...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著名四大书院之一,近世以来,其史志研究比其他书院相对滞后。“书院”之名起于唐,但五代以后才真正成为文人士子肄业之所。戚同文五代、宋初的私人学堂,成就斐然,享誉朝野。“书院”至升为国子监学有34年历史。史志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书院发展过程中大量历史事实的澄清问题,北宋中期以后一些地志、笔记等文献记载中史实抵牾的辨伪考证问题,当今学界存在的认知偏颇问题等,亟待学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应天府书院 史志
下载PDF
《毛诗序》之“风”义原始与承变
17
作者 郑舒蕾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50-55,95,共7页
“风”字起源甚古,是研读《毛诗序》的要旨之一。但“风”义繁芜含混,历来解说诗序之“风”冗杂聚讼,未有定论。通过对“风”义原始的考证以及研判“风化”“风刺”等相关概念的嬗变历程,体认“风”的内涵从自然乐律之义渐次演化为巫术... “风”字起源甚古,是研读《毛诗序》的要旨之一。但“风”义繁芜含混,历来解说诗序之“风”冗杂聚讼,未有定论。通过对“风”义原始的考证以及研判“风化”“风刺”等相关概念的嬗变历程,体认“风”的内涵从自然乐律之义渐次演化为巫术祭祀之助,最终融入政治教化体制的脉络,并明晰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时期,“六义”之名成为“风”的一个更具感召力的新义项,丰富了诗学体系的内涵,其也奠定了影响后世千载的诗教传统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教化 音乐 祭祀
下载PDF
北宋前期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的政务关系及运作方式研究
18
作者 冯盛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院官提前在状纸上列署众衔并加盖官印,由太常寺官在空白印状上书填具体处理意见。这一“礼院故事”在减化公务运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将礼院官手中的权力转移到判寺官手中,为后者的擅权创造了条件。在制定温成皇后丧礼仪制的过程中,得到仁宗授意的判太常寺王洙借此实现“钩摭非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太常寺 太常礼院 温成皇后
下载PDF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的文学记述与地理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铁松 任德有 +1 位作者 张晓霞 李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2,共7页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以王禹偁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记述中可以提取古代灾害的准确信息。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南宋京都在杭州,由于史料对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省份的记述颇为翔实,两宋自然灾害的省区分布,以河南、浙江灾害次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自然灾害 文学记述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宋史·道学传》在清代的论争及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涛 任利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3,共5页
清初学者围绕《宋史.道学传》进行的争论,实乃宗奉程朱理学与崇尚阳明心学之间的学术思想之争。乾嘉时期的相关讨论,既体现了汉学发展和繁盛的大势,又显露出汉学与宋学趋向合流的征兆。道咸以后,宋学欲借相关讨论来实现重振,却最终与汉... 清初学者围绕《宋史.道学传》进行的争论,实乃宗奉程朱理学与崇尚阳明心学之间的学术思想之争。乾嘉时期的相关讨论,既体现了汉学发展和繁盛的大势,又显露出汉学与宋学趋向合流的征兆。道咸以后,宋学欲借相关讨论来实现重振,却最终与汉学一样陷入困局。这些都折射出清代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宋史 道学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