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Spirits” of Confucian Ethics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爱教 LI Man(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8年第5期518-531,共14页
At present, the value reveal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 under attack, and the consensus on human rights value is experiencing division globally,which asserts that "human rights can only be ... At present, the value reveal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 under attack, and the consensus on human rights value is experiencing division globally,which asserts that "human rights can only be provided by paradox". The root of this is that" reason ",the metaphysical nature of human rights proclaim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is infinitely magnified while the " spirit " is ignore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ow that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entails the Confucian ethical " spirit ".At this time,this potential factor is gradually emerging in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and became a force to bridge the global division of human rights valu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ethics " spirit " to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lies 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spirit ", its holistic view, bridging individual rights and collective rights; its relational view focuses on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ranscends the " paradox of human right; progressing from the value consensus to common action, so that in the process of judg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we consider not only the value consensus, but also the common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Confucian Ethnics reason "spirits"
下载PDF
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论略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岗 陈保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神";造"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之"境";统"知情意行"的美育教化于"一"。指出: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正是美学精神的作用使然,美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精神 国民精神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至善至美
下载PDF
物的社会生命:人情伦理与等级秩序——兼论《礼物的流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涛 吴国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礼物的流动不是盲目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物是礼的载体,礼是物的灵力,"物"之所以成为"礼物"就在于其"流动性",在流动中赋予物以社会生命。物的社会生命就是指礼物在流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 礼物的流动不是盲目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物是礼的载体,礼是物的灵力,"物"之所以成为"礼物"就在于其"流动性",在流动中赋予物以社会生命。物的社会生命就是指礼物在流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和文化及结成的社会关系。阎云翔在他的著作《礼物的流动》详细论述了"横向的关系流动——人情伦理"以及"纵向的关系流动——等级秩序",对于了解礼物流动的运行机制和物的社会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人情 灵力 科层制
下载PDF
论“情理沟通”的交往伦理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2,共5页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人情味,又摆脱了交往的任意性、随意性,有益于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情理 交往伦理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情怀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娟 赵志勇 +1 位作者 李晶 汤方霄 《中国轻工教育》 2014年第1期44-46,66,共4页
随着新思潮和思想不断涌入,传统的说理教育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注重人性化的人文情怀,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人文素养相对较高的人才。
关键词 说理教育 人文情怀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 被引量:13
6
作者 肖群忠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0,共6页
中庸之道是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某种形式化特点的实践理性方法论,也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中庸之道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是儒学或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情理精神",在实践中,这种中庸之道与情... 中庸之道是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某种形式化特点的实践理性方法论,也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中庸之道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是儒学或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情理精神",在实践中,这种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又是通过对经权关系的处理而得以实现的。揭示这一内在奥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真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情理精神 经权关系
下载PDF
宋代法意之殇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笃才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法意是古代法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宋代是法意这一概念特别受到重视的历史时期,它对于缓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人情的冲突,达到法律与人情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在宋代,法意概念本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却没有被后人所把握,其湮没无闻... 法意是古代法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宋代是法意这一概念特别受到重视的历史时期,它对于缓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人情的冲突,达到法律与人情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在宋代,法意概念本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却没有被后人所把握,其湮没无闻的原因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意 人情 情法
下载PDF
情理兼到,情智双修--论吴宓的诗歌精神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曹万生 徐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吴宓提出了情理兼到、情智双修的诗歌精神观。他的思想资源来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诗学经验。吴宓诗歌精神观潜藏的人性因素是他和新诗派在诗歌精神上的分歧所在,前者偏重道德约束,后者偏重欲望驱动。其实,诗歌本身就是人... 吴宓提出了情理兼到、情智双修的诗歌精神观。他的思想资源来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诗学经验。吴宓诗歌精神观潜藏的人性因素是他和新诗派在诗歌精神上的分歧所在,前者偏重道德约束,后者偏重欲望驱动。其实,诗歌本身就是人的体验,是人性通向美的过程的体现,是超越和弥合情与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诗歌精神 人性
下载PDF
基于差异的反思:从区别、分化到互动、互补——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维参照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3,33,共8页
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之间除了表现为统一性,还各自遵循不同的内在规定和发展路径,二者以往经常被忽略前提和条件而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研究旨在探寻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各自的规定和逻辑,为体育社会科学(广义)管理和发... 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之间除了表现为统一性,还各自遵循不同的内在规定和发展路径,二者以往经常被忽略前提和条件而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研究旨在探寻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各自的规定和逻辑,为体育社会科学(广义)管理和发展贡献理论资源。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为:①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体现在研究对象和领域及其把握方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价值、精神与事实、物质的参照等方面。②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分化的必要:对于体育人文科学来说,二者的分化可以摆脱对其"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恰当要求;对于体育社会科学来说,二者的分化则可以使其更好沿循科学化、规范化路径发展,从而为体育社会发展提供更具客观、规律性的理论知识。③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关联、依存并良性互动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科学 体育社会科学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价值理性 功利主义
下载PDF
试析日本诗话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文化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权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4-39,共6页
历代日本诗话是在中国文学思潮的影响之下流传和演变过来的。尤其是江户时代,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创作水平的提升,写诗话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在文体和格式上却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形成的多重身份的日本作家所创作的相关随笔性诗... 历代日本诗话是在中国文学思潮的影响之下流传和演变过来的。尤其是江户时代,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创作水平的提升,写诗话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在文体和格式上却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形成的多重身份的日本作家所创作的相关随笔性诗歌评论蔚然成风。其中也不乏一些新内容、新观点、新理论,推导出诸多富有特色的日本诗话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话 文化东渐 气运 和风 人情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的情理法之辨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文岚 《桂海论丛》 2005年第6期90-92,共3页
中国传统的法观念是情、理、法,把情、理置于法之上。而现代法治社会则要求法、理、情,法律至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追求法治的最高目标,即情、理、法的和谐相融。
关键词 情、理、法 和谐社会 法治
下载PDF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理、情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红 《图书馆学研究》 2005年第5期73-74,72,共3页
法、理、情的管理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与手段,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源泉;而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润滑剂。三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法、理、情的管理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与手段,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源泉;而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润滑剂。三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法、理、情,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人力资源 管理过程 相对独立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润滑剂
下载PDF
科学的人文传统及其精神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荣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科学的本义是作为实现人(性)理想的学问,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探求人生学问的精神。科学不是实用的知识学习和追求,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超越功利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的... 科学的本义是作为实现人(性)理想的学问,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探求人生学问的精神。科学不是实用的知识学习和追求,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超越功利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的自由探求和思考。因此,真正的科学精神,应是为实现人文理想的自由探索精神,它包括精密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历史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和批判的思想习惯或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传统 理性 自由 科学精神
下载PDF
论情理文化与人情世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红 杨威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人情世界作为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要表现形态,有其深刻的文化底蕴-情理文化。本文以文化学的视角概述的情理文化的确切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并由此印证了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人情世界 情理文化 情感至上 实用主义 文化学
下载PDF
论“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三生理性”教育——对“三生教育”的哲学考察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志坚 苗启明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教育 三生理性 人生哲学 社会公共人本主义 价值精神
下载PDF
生命之理:在“庄严”中“神”之再现——浅论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翔宇 《宜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3-56,共4页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理 沈从文 庄严 神性 浪漫情怀
下载PDF
试析周大新《安魂》的宗教情怀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周大新《安魂》这部对话录,实际上是一个灵魂的独语,在深情的人生回忆与奇异的天国想象中,流露出其浓郁的父爱和宗教情怀。周大新的宗教情怀富有终极关怀、救赎色彩和人文精神。从中西宗教文化传统来看,周大新的宗教情怀具有应激性和动... 周大新《安魂》这部对话录,实际上是一个灵魂的独语,在深情的人生回忆与奇异的天国想象中,流露出其浓郁的父爱和宗教情怀。周大新的宗教情怀富有终极关怀、救赎色彩和人文精神。从中西宗教文化传统来看,周大新的宗教情怀具有应激性和动态性,还不够深远澄穆,然而,在当下文学语境和新文学传统中,《安魂》都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魂》 周大新 宗教情怀 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无爱的显影:当代散文中的身份歧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宗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9,共6页
身份歧视源自封建等级意识,它在当代散文创作尤其是余秋雨、周涛、池莉、李国文、韩小蕙、张梅等的文本中,有着真实的传达。身份歧视是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缺乏人道情怀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创作主体对话语霸权的滥用。循此可以理解,正是... 身份歧视源自封建等级意识,它在当代散文创作尤其是余秋雨、周涛、池莉、李国文、韩小蕙、张梅等的文本中,有着真实的传达。身份歧视是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缺乏人道情怀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创作主体对话语霸权的滥用。循此可以理解,正是相对偏狭的精神器局,限制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散文 身份歧视 人道情怀 人文素质 精神器局
下载PDF
人文精神、历史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禹建湘 《娄底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4-46,共3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文学从“新现实主义”回归 ,到文学走向“边缘化” ,到“私人化”、“身体化”写作 ,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双重地缺失了。通过对这种缺失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进行考察 ,我们提出重构的可能 :即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文学从“新现实主义”回归 ,到文学走向“边缘化” ,到“私人化”、“身体化”写作 ,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双重地缺失了。通过对这种缺失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进行考察 ,我们提出重构的可能 :即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度 ,人文关怀要有历史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人文精神 缺失 重构 社会转型 文学
下载PDF
人类的精神栖息地——且论自然何以美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学凡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2X期18-20,共3页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和自然相依相存,自然和人的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自然和人的多重关系中,作者认为最本真的关系是自然给人类的精神存在提供了自由的栖息地,自然是人类的精神比德、移情、观道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因为人...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和自然相依相存,自然和人的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自然和人的多重关系中,作者认为最本真的关系是自然给人类的精神存在提供了自由的栖息地,自然是人类的精神比德、移情、观道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因为人类的精神栖息,而蕴含了丰富的意义,因而为之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类的精神 比德 移情 观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