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of North China
1
作者 魏文博 叶高峰 +3 位作者 李艳军 金胜 邓明 景建恩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Since the Xingtai (邢台) earthquake in 1966,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as carried out a survey campaign along more than thirty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profiles altogether about twenty thousand kilometer... Since the Xingtai (邢台) earthquake in 1966,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as carried out a survey campaign along more than thirty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profiles altogether about twenty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in North China to study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in this region, and has obtained 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 findings. However, these researches have not provided a 3D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crust of North China and cannot provide seismic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ep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 of the whole region. Henc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published data of the DSS profiles, we have chosen 14 profiles to obtain a 3D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of North China using the vectorization function of the GIS software (Arc/Info) and the Kriging data gridding method. With this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we have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P-wave velocity of the uppermost crust of North China changes dramatically, exhibiting a complicated velocity structure in plane view.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velocity zones mainly trending towards north-west. In the research area, the lowest-velocity zones lie in the Haihe (海河) plain and Bohai (渤海) Bay. Althoug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edimentary overburden in the study area is somewhat inherited by the upper crust,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2) Generally, the P-wave velocity of the crust increases with depth in the study area, but there still exists local velocity reversion. In the east, low-velocity anomalies of the Haihe plain gradually disappear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the Shanxi (山西) graben in the wes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velocity anomalies. Bounded by the Taihang (太行) Mountain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differ in structural trend of stratum above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structural trend of the Huanghuaihai (黄淮海) block in the east is mainly north-east, while that of the Shanxi block and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lock is mainly north-west. (3)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Moho, the crust of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blocks. In the Shanxi block, Moho apppears like a nearly south-north trending depression belt with a large crustal thickness.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Inner Mongolia block and the south of the Yanshan (燕山) block,the Moho exhibits a feature of fold belt, trending nearly towards east-west.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lock, the structure of Moho is relatively complex, presenting a pattern of fold trending nearly towards north-west with alternating convexes and concaves. Beneath the Huanghuaihai block,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North China rift zone, the Moho is the shallowest in the entire region, with alternating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in its shape. For the anteclise zone in the west of Shandong (山东) Province, the Moho is discontinuous for the fault depression extending in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along Zaozhuang (枣庄) -Qufu (曲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UST deep seismic sounding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下载PDF
The Single Particle Theory of Backward-Wave Amplifications Based on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with a Rectilinear Beam
2
作者 姜丽娜 王虹宇 孙鹏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The theory of slow backward-wave amplifications is developed based on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ECM) mechanism employing an initially rectilinear beam, A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elect... The theory of slow backward-wave amplifications is developed based on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ECM) mechanism employing an initially rectilinear beam, A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electron energy.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saturated interaction efficiency in this system may exceed 20~, and the saturated interaction length spans 3-6 centimeters. The distinc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promising for the design of compact backward microwave amplification devices, Numerical studies are also presented for the slow-wave ECM efficiency with inclusion of Gaussian beam electron velocity spread. It is shown that the velocity spread reduces the interaction e^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backward-wave amplification nonlinear energy evo-lution equation interaction efficiency velocity spread
下载PDF
超声波干涉及可视化实验装置研制
3
作者 王亚平 韩睿 +2 位作者 周志赋 宋哲 滕永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了丰富大学物理声学实验内容,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超声波干涉实验装置。基于空气介质设计了双振子干涉声速测量实验和半波损失验证实验。分别采用干涉声场测量法和干涉条纹移动法进行声速测量实验,并利用示波器实现了干涉声场声压分布的... 为了丰富大学物理声学实验内容,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超声波干涉实验装置。基于空气介质设计了双振子干涉声速测量实验和半波损失验证实验。分别采用干涉声场测量法和干涉条纹移动法进行声速测量实验,并利用示波器实现了干涉声场声压分布的可视化。分别以有机玻璃、橡胶和玻璃为反射面材料,利用干涉法验证掠入射条件下的半波损失现象,并估算出掠入射角的范围。该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获评北京市第十六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干涉 声速测量 可视化 半波损失 掠入射角
下载PDF
水平孔多参数综合测试仪器研发与应用
4
作者 房勇 钱锋 +1 位作者 周策 蔡网锁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引大济岷工程隧洞岩体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应力特征和地下水特征等,在泸定取水中线方案的引水线路中布置水平钻孔8个,共计2300 m。为满足对水平孔综合测试的需求,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水平钻孔的存储式综合测井仪器。本文分析了水... 为研究引大济岷工程隧洞岩体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应力特征和地下水特征等,在泸定取水中线方案的引水线路中布置水平钻孔8个,共计2300 m。为满足对水平孔综合测试的需求,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水平钻孔的存储式综合测井仪器。本文分析了水平孔多参数综合测试仪器各参数测量的基本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各功能单元的电路构成选型,主要采用DSP微处理器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结合传感器技术实现多种参数的综合测量,包括:水平钻孔的压力、温度、自然伽马、声波波速、孔内电视图像。综合测试仪器集成了模拟传感器、模拟调理电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存储、数据通讯、信息交换、测控软硬件、电脑显示等功能,是水平孔综合测试不可缺少的技术。在引大济岷工程的水平定向孔中成功应用,一趟起下钻解决了水平钻孔的井斜、方位角、压力、温度、自然伽马、孔内电视测试的难题,尽最大可能保证了钻孔的安全及降低了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钻孔 测试仪器 井斜 方位角 压力 温度 声波波速 自然伽马 孔内电视
下载PDF
60例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
5
作者 于健 董文健 +1 位作者 夏建新 彭仁聪 《肝脏》 2024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肝细胞癌的鉴别。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另外选择经病理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将其作为肝血管瘤组(n=60)和肝癌组(n=40)。比较两组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结果肝血管瘤组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22.4±3.5)m/s、(16.1±2.5)kPa、(2.7±0.3)m/s、(2.3±0.2)m/s,均低于肝癌组[(40.6±4.5)m/s、(33.5±2.5)kPa、(3.8±0.6)m/s、(3.4±0.4)m/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声速匹配值、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最大值、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声速匹配技术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声速匹配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充液管中的导波测量海底沉积物原位声速的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飞 张秀梅 +1 位作者 魏倩 朱友生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参数是标定海底地层声场环境、开展多种海洋工程应用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首先建立了充液管-地层物理模型中声波传播的有限差分算法,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管中接收声波的特征及其随沉积物速度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首波... 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参数是标定海底地层声场环境、开展多种海洋工程应用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首先建立了充液管-地层物理模型中声波传播的有限差分算法,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管中接收声波的特征及其随沉积物速度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首波的传播特性随距离的变化特征;其次,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可挂接于海底静力触探装置的实验样机及其核心部件,如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及功能电路板等,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相关的性能实验测试,对管外存在不同介质下管中激发产生的导波的声信号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理论和实测结果表明:充液管中导波的衰减特性受到沉积物声速的影响,该特性可用于反演测量地层的声速,实验测量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原位声速 导波 首波衰减 静力触探
下载PDF
基于海底沉积物重力柱状取样器的新型原位声学一体化系统研制
7
作者 叶玲婕 周建平 +1 位作者 王东 陶春辉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4期63-74,共1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海底沉积物重力柱状取样器的新型原位声学一体化系统,名为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与取样一体化系统(Sediment Acoustics and Sampling Integrated System,SASIS),该系统可以为海底区域地声模型研究和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等...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海底沉积物重力柱状取样器的新型原位声学一体化系统,名为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与取样一体化系统(Sediment Acoustics and Sampling Integrated System,SASIS),该系统可以为海底区域地声模型研究和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等提供重要数据和样品。SASIS水下结构主要包括声学测量单元和重力柱取样单元,其发射换能器、接收换能器与重力柱状取样器实现一体化集成。系统利用振动滑行纵波方式测量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声波主频为12 k Hz、28 kHz可选,采用1发4收测量模式,在原位声学测量时可同步采集同一深度位置的沉积物样品。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基金2023年度共享航次,SASIS在浙江舟山附近东海海域成功地进行了5站试验,试验站位水深约12.0 m,SASIS系统高效地同步采集了原位测量数据和沉积物样品。本文对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进行了初步数据分析,与前人测量数据、样品实验室声学测量结果对比表明,SASIS系统的原位声学数据可靠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原位声学测量 振动滑行波测量 声速 声衰减
下载PDF
声速测量实验原理讨论
8
作者 宿德志 张纪磊 +2 位作者 孙晓伟 段金鹏 马帅奇 《大学物理》 2024年第1期16-21,36,共7页
本文针对声速测量实验中接收端声压变化的理论推导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相位比较法的原理解释不清楚的问题,从振幅与声压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基于声压方程的多次反射模型.该模型利用平面简谐波函数、声压反射系数公式和波的叠加原理,推导... 本文针对声速测量实验中接收端声压变化的理论推导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相位比较法的原理解释不清楚的问题,从振幅与声压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基于声压方程的多次反射模型.该模型利用平面简谐波函数、声压反射系数公式和波的叠加原理,推导出了接收端的声压振幅和相位随距离的变化公式,并利用该公式解释了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的原理.仿真结果表明接收端的声压振幅和相位并不是严格的周期函数,其测量的精度与声吸收系数和声压反射系数等因素有关.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测量结果与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的研究为正确理解该实验的物理本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压 驻波 声速测量 超声波
下载PDF
华北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剖面S波资料的地质解释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宝峰 张先康 +2 位作者 张成科 宋松岩 周雪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8,共8页
通过对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解释 ,获得本区二维壳幔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该区的上、中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整体呈脆性 ,其速度比γ值为 1 72左右 ;下地壳的γ值一般为 1 78;上地幔顶部的γ值在 ... 通过对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解释 ,获得本区二维壳幔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该区的上、中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整体呈脆性 ,其速度比γ值为 1 72左右 ;下地壳的γ值一般为 1 78;上地幔顶部的γ值在 1 82左右 ,表明下地壳与上地幔顶部整体呈塑性的特征。根据波组及γ值横向变化特征 ,推断了该区的几条深大断裂 ,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 ,推测地震的孕育发生不仅与构造相关 ,而且与该区的岩石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波速比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S波资料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震转换波测深及其解释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家茹 邵学钟 范会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42,共9页
沿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库车—塔中—塔南测线,首次进行了地震转换波测深。探测结果表明,本区岩石圈具有明显的层状-块体结构,地壳厚度40~50km,隆起区约为40km,凹陷区约为50km。上地壳的厚度在盆地中部明显减薄,中地... 沿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库车—塔中—塔南测线,首次进行了地震转换波测深。探测结果表明,本区岩石圈具有明显的层状-块体结构,地壳厚度40~50km,隆起区约为40km,凹陷区约为50km。上地壳的厚度在盆地中部明显减薄,中地壳波速相对偏高(VP=6.4~6.5km/s),下地壳上部普遍存在低速薄层,结晶地壳的速度高于周围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波速,波速结构表明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地壳内存在具有逆冲性质的深部断裂。综合解释认为,自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欧亚板块边界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石圈内包括结晶基底面和莫霍面在内的各深部界面(岩层)的准同步挠曲变形和地壳刚性块体沿深部逆冲断裂的调整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中主要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波 深部探测 塔里木盆地 地震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被引量:63
11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2 位作者 范会吉 郑剑东 胥颐张华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6-346,共11页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造山带 地震转换波 测深 地壳构造
下载PDF
空气中声速测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涛 黄立波 +1 位作者 张永元 吴胜举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空气中声速测量实验是经典的近代物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是许多高等理工科院校必选的基础实验。虽然是比较普通的基础实验,但在实际教学或操作中暴露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少研究者做过专门研究,但一直没有统一意见... 空气中声速测量实验是经典的近代物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是许多高等理工科院校必选的基础实验。虽然是比较普通的基础实验,但在实际教学或操作中暴露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少研究者做过专门研究,但一直没有统一意见。文中综合各家之言,对声速的测量方法以及声速测量实验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测量 相位比较 驻波 空气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24
13
作者 魏文博 叶高峰 +2 位作者 金胜 邓明 景建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1968年邢台地震以后的30余年中,中国地震局系统先后在大华北地区布置30余条、近20000km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用以研究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以往的研究明显的不足是未能形成华北区... 1968年邢台地震以后的30余年中,中国地震局系统先后在大华北地区布置30余条、近20000km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用以研究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以往的研究明显的不足是未能形成华北区域性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从大区域的角度为研究华北地区地壳深部构造特征提供地震学方面的依据.因此,在现已发表的DSS剖面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14条测线的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的"矢量化"功能,以及克里格数据网格化技术构建华北区域性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从而对华北研究区内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特点得到如下认识:(1)华北地区地壳表层P波速度变化幅度大,平面结构较复杂,大体上划分为相间排列、走向趋势以北西向为主的3个速度区.海河平原和渤海湾的低速带是研究区范围内速度最低的低速区.资料的情况说明,研究区内沉积盖层的地质构造与上地壳构造之间虽有一定继承性,但也存在较大差别.(2)总体上看,在华北研究区内地壳的P波速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但局部地区出现速度倒转的现象,东区的海河平原低速异常逐渐消失,而西区的山西地堑则以相对低速异常特征为主.区内地壳以太行山脉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东部和西部,结晶基底以上地层的构造方向不完全一致;东部的黄淮海地块,区域构造以北东向为主,而西部包括山西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东缘,其构造方向则以北西向为主.(3)根据莫霍面的形态特征,研究区地壳可大致划分为6个区块;在山西地块范围内,莫霍面呈近南北向的凹陷带,地壳厚度大;内蒙古地块南缘和燕山地块南部,莫霍面表现出褶皱带的构造特征,其延展趋势为近东西方向;鄂尔多斯地块东缘,莫霍面构造相对复杂,呈近北西向凸、凹相伴的褶皱;黄淮海地块(华北裂谷带中、北部)为莫霍面隆坳区,隆、坳相间排列,构造较复杂,但从整体上看,这是全区莫霍面最浅的隆起区段;鲁西台背斜主要为莫霍面断陷区,其断陷带沿枣庄—曲阜一线向北西方向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壳 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三维P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地壳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椿镛 丁志峰 +3 位作者 宋建立 吴庆举 郑继才 张小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在大别造山带深地震测深剖面H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的基础上,从地震记录的水平分量得到S波地壳速度结构,并用P波和S波的资料共同约束地壳的组成.剖面上大多数炮点的记录均显示了清晰的Sg和SmS震相.在埠塔寺炮和金拱炮的记录上还较清晰地显... 在大别造山带深地震测深剖面H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的基础上,从地震记录的水平分量得到S波地壳速度结构,并用P波和S波的资料共同约束地壳的组成.剖面上大多数炮点的记录均显示了清晰的Sg和SmS震相.在埠塔寺炮和金拱炮的记录上还较清晰地显示出莫霍界面的反射转换震相PmS,表明在相应的范围内莫霍界面是一级间断面.在Pn和SmS震相都比较强的记录截面图上缺少相应的Sn震相,表示在上地幄顶部泊松比随深度急剧增大,在这一深度上物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状态.剖面的地壳泊松比模型表明,上地壳在深度10km以内泊松比为025左右,仅北淮阳弧后复理石带较低,为0.23;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下地壳泊松比为0.26-0.27;在大别选山带,上地壳下部泊松比为0.22-0.24,而下地壳泊松比为0.27-0.30,其中超高压变质带最高.P、S波速度和泪松比表明超高压变质带下地壳主要由基性麻粒岩组成.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组成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映了在三叠纪造山作用期间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存在与地慢物质相联系的岩浆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 S波速度结构 地震测深 地壳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地壳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杨卓欣 张先康 +3 位作者 赵金仁 杨健 段玉玲 王帅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和富尔河—红旗河断裂是本区两条主要的深部构造 ,尤其是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 ,北北东向穿越天池火山口 ,其两侧的地壳界面存在明显的错断 ,预示了该处地壳厚度陡变带或深大断裂带的存在 .速度成像结果显示在 10km深度 ,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周围 ;15km深度上它表现为一个近南北向的P波低速异常条带 ,其延展尺度南北向为 80~ 90km ,东西向 30~ 4 0km ;随着深度的增加 ,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西侧 ,其尺度有明显的缩小 ,分布范围更加集中 ,而且低速扰动幅度更大 .这种P波速度异常的变化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池火山口下方壳内岩浆系统的空间分布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地震测深 地壳厚度陡变带 P波低速异常条带 长白山天池火山
下载PDF
声波法检测软土地区灌注桩的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聚友 牟元存 +3 位作者 刘祖富 张新平 龚兴耀 刘志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4,97,共6页
研究目的:某软土地区新建铁路桥梁的灌注桩,其完整性采用声波法检测。据声波法检测的缺陷异常特征判断的不合格桩,对其进行钻芯及开挖验证,发现声波法检测缺陷性质特征分别为桩周严重缩径、桩半边夹泥、桩全断面夹泥,本文就声波缺陷异... 研究目的:某软土地区新建铁路桥梁的灌注桩,其完整性采用声波法检测。据声波法检测的缺陷异常特征判断的不合格桩,对其进行钻芯及开挖验证,发现声波法检测缺陷性质特征分别为桩周严重缩径、桩半边夹泥、桩全断面夹泥,本文就声波缺陷异常特征与缺陷性质特征的关系展开研究,为不合格桩进行工程处理确定方案,并分析原因改进施工措施,使所有灌注桩一次施工均达到Ⅰ类合格桩。研究结论:(1)软土地区桥梁灌注桩施工时受地下水影响,易塌孔、涌孔,桩底有沉渣,采用声波法的平测、斜测相结合进行完整性检测;(2)声波速度大于完整桩声波速度的85%的桩,为Ⅰ、Ⅱ类合格桩;(3)夹泥露筋桩声波速度仅为完整桩声波速度的70%~85%,且桩中心混凝土较致密,随着时间的推进,钢筋锈断,桩的有效截面积减小,耐久性、承载力、抗剪力均降低,为明显缺陷Ⅲ类不合格桩;(4)严重塌孔、严重水平涌孔、桩底沉渣使声测管有效时间内接受不到声波信号,为桩近全断面夹泥呈断桩,为严重缺陷Ⅳ类不合格桩;(5)上述缺陷如在桩浅部做接桩处理、在桩深部做重新施工或进行水泥注浆,达凝期后采用声波检测合格后,方可定为Ⅱ类合格桩;(6)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公路等领域软土地区声波法检测桥梁灌注桩的完整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 平测 斜测 速度 完整性 缺陷
下载PDF
利用VISAR测量LY12铝在冲击压缩下的声速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宇颖 谭华 +3 位作者 胡建波 戴诚达 马云 陈大年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介绍了利用VISAR技术测量受冲击压缩LY12铝的高压声速的方法。平板对称碰撞实验在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的二级轻气炮上进行,峰值应力约为20、32、55和71 GPa。每发实验中,VISAR同时使用三种条纹常数测量LY12铝和单晶LiF窗口的界... 介绍了利用VISAR技术测量受冲击压缩LY12铝的高压声速的方法。平板对称碰撞实验在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的二级轻气炮上进行,峰值应力约为20、32、55和71 GPa。每发实验中,VISAR同时使用三种条纹常数测量LY12铝和单晶LiF窗口的界面粒子速度剖面。从三种条纹常数计算的界面粒子速度剖面相互符合,完全一致。实验信号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表明样品与窗口之间的界面连结和处理技术非常成功。这种测量技术不仅能够得到初始加载应力下的纵波声速,而且能够得到声速沿着卸载路径的变化。将声速的塑性段外推到初始冲击加载压力即得到该压力下的体积声速。LY12铝的声速测量结果与假定ργ为常数条件下用Mie-Grüneisen状态方程计算的结果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AR 追赶稀疏波 声速 粒子速度剖面 LiF窗口 LY12铝
下载PDF
声速测量实验中界面反射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宝峰 刘裕光 张涛华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12,共3页
探讨在声速测量实验中 ,声波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两个端面之间反射形成极大值的位置和条件 ,以及声波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规律 .这有利于学生正确实验和理解声波特性 .
关键词 声速 声波反射 驻波 测量 实验
下载PDF
表层声速对多波束测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小辰 肖付民 +1 位作者 刘雁春 葛健 《海洋测绘》 2007年第2期23-25,29,共4页
在多波束测深系统中,表层声速是线型接收换能器基阵对接收波束进行束控的重要参数。表层声速误差会直接造成接收波束的指向误差,也通过归算导致多波束脚印位置误差和回波图像的失真。在分析多波束信号处理流程和接收波束束控原理基础上... 在多波束测深系统中,表层声速是线型接收换能器基阵对接收波束进行束控的重要参数。表层声速误差会直接造成接收波束的指向误差,也通过归算导致多波束脚印位置误差和回波图像的失真。在分析多波束信号处理流程和接收波束束控原理基础上,探讨表层声速对多波束指向和测深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量 表层声速仪 波束指向角
下载PDF
高声压级时多孔金属板的吸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锋 王晓林 +2 位作者 孙艳 常宝军 刘克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4,共9页
针对高声压级下有限厚度多孔金属板在线性阻抗背衬条件下(背衬表面声压与声质点速度为线性关系)的吸声问题,提出了一个描述不同声压级下材料层法向吸声性能的一维模型,并给出求解材料层内部声质点速度的线化与差分方法,以预测多孔金属... 针对高声压级下有限厚度多孔金属板在线性阻抗背衬条件下(背衬表面声压与声质点速度为线性关系)的吸声问题,提出了一个描述不同声压级下材料层法向吸声性能的一维模型,并给出求解材料层内部声质点速度的线化与差分方法,以预测多孔金属板在高声压级下的非线性吸声特性。在阻抗管中对两块多孔金属板进行了声学测试,得到了材料层法向表面阻抗和吸声系数随入射声压级变化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实验与理论预测符合良好,验证了模型与数值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所提原理和方法,可用于一般硬质多孔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吸声特性 声压级 金属板 质点速度 线性阻抗 一维模型 表面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