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陆虎 谢子强 +5 位作者 孙浩 蓝军南 覃业曼 谢勇琪 廖宝林 肖宝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鹏半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略高于大鹏半岛东侧海域,大鹏半岛东南侧海域为东西侧海域春季渔业资源密度变化的过渡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历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春季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西侧和南侧海域的群落(Group1)资源密度最高,为553.59 kg·km^(-2);位于东侧(Group 2)和东北侧(Group 3)的群落资源密度相近,分别为278.61 kg·km^(-2)和273.33 kg·km^(-2);均较低。总体看来,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优势种演替,应针对各群落特点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大鹏半岛附近海域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涛 张秀梅 +1 位作者 张沛东 黄国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50,共10页
根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2种。2006年夏、冬,2007年春、秋4个航次的单位网... 根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2种。2006年夏、冬,2007年春、秋4个航次的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8.1、6.9、1.3、10.3 kg/h。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鳀(Thryssakammalensis)、长蛇鲻(Sauridaelongate)、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及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鹰爪虾(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等。根据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了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通过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 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 MPER),以及对该海域游泳动物资源结构现状与历史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衰退现象。本研究为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黄海典型断面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单秀娟 孙鹏飞 +1 位作者 金显仕 戴芳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为了解黄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实验基于2006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07年3月和5月(春季)对黄海南部三个典型断面(S1断面位于南黄海南部北部水域,S2断面位于黄海和东海交界处,S3断面位于黄海南部中部水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 为了解黄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实验基于2006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07年3月和5月(春季)对黄海南部三个典型断面(S1断面位于南黄海南部北部水域,S2断面位于黄海和东海交界处,S3断面位于黄海南部中部水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断面的渔业种类更替、生物量变动、多样性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156种,其中鱼类109种,底层鱼类占89.0%。各季节前10位渔业种类的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60%以上,且主要渔业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以小黄鱼、黄、细纹狮子鱼、鳀和脊腹褐虾等为主。各季节S2断面的主要渔业种类组成有显著变化,而S1和S3断面的主要渔业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各种类渔获量在总渔获量中的比例变化很大;各断面渔业生物个体体质量一般都小于40 g。黄海南部海域从南向北各断面渔业种类多样性递减;各季节的渔业种类数与群落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研究表明,黄海各断面渔业资源结构从北向南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量谱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 被引量:27
4
作者 蔡研聪 徐姗楠 +3 位作者 陈作志 许友伟 江艳娥 杨长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8,共9页
根据2014—2015年4个季节南海北部近海底拖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当前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根据2014—2015年4个季节南海北部近海底拖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当前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了解群落结构动态。全海域共渔获574种游泳生物,以鱼类占比为最高,超过81%。IRI指数结果表明优势种是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竹鰈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而发光鲷是唯一的四季共同优势种,传统经济鱼类比重降低。从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分布上看,D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夏低秋高的特点;然而H'和J'均未表现季节性。从空间分布看,D高值区主要位于40 m以浅水区,而H'和J'分布格局类似,呈现均质的格局。受禁渔期和捕捞活动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在秋季时期最为稳定,而冬季波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袁梦 汤勇 +3 位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杨玉滔 江艳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类16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可用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优势度,秋季优势种类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锐齿(Charybdis acuta)2种(IRI≥1 000)。该区域内各站位质量渔获率为0.63~11.15 kg·h^(-1),平均为4.23 kg·h^(-1);尾数渔获率为84~885尾·h^(-1),平均为433尾·h^(-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64,Pei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分析表明,该海域渔获物以小型经济甲壳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总体上多样性空间差异不大。与该区域2002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目前渔获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秋季 珠江口南沙海域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2 位作者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6,共9页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5)0.0,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刘晓荣 张鹭鹭 +2 位作者 王志红 张艳玲 傅凯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部分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况的调研 ,依据卫生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通过专家调查、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分析及护理项目的分级研究 ,提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微观配置结构比例标准。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部分军... 目的 通过对部分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况的调研 ,依据卫生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通过专家调查、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分析及护理项目的分级研究 ,提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微观配置结构比例标准。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部分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利用情况 ,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 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的科室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并不完全相同 ,忙闲不均 ,各级护理人员在多数操作项目中没有层次差别 ,因而人力资源的能级浪费与不适宜服务并存。结论 对护理项目进行分级研究 ,从而配置护理人员内部结构 ,将护理人员按照完成的护理项目合理组合 ,形成最佳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临床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有效护理项目
下载PDF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被引量:27
8
作者 林群 金显仕 +1 位作者 张波 郭学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13-3620,共8页
根据1982年和1992年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应用EwE建模软件,构建了两个时期的营养通道模型,并比较分析了10a间渤海生态系统结构以及渔业资源的变化。模型包含鳀、黄鲫、蓝点马鲛、其它中上层鱼类、小黄鱼、花鲈、其它底层鱼... 根据1982年和1992年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应用EwE建模软件,构建了两个时期的营养通道模型,并比较分析了10a间渤海生态系统结构以及渔业资源的变化。模型包含鳀、黄鲫、蓝点马鲛、其它中上层鱼类、小黄鱼、花鲈、其它底层鱼类、底栖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群,基本覆盖了渤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比1982年有所下降;小型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其生物量较1982年明显增加;由于低营养级层次渔获物数量的增加,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有所下降。从系统规模看1982年大于1992年。1982年到1992年的十年间,引起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捕捞因素。1982年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均处于不成熟的发育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因此渔业资源恢复的物质基础是有保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营养通道模型 生态系统结构 渔业资源
下载PDF
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任一平 徐宾铎 +1 位作者 叶振江 刘元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2-798,共7页
根据2004年5月和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2个航次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6种。春、秋季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2.9kg/h和6.1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 根据2004年5月和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2个航次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6种。春、秋季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2.9kg/h和6.1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Thrissa kammal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以及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等无脊椎动物。分别计算了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以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该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青岛近海渔业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和低质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渔业资源 种类多样性 青岛近海
下载PDF
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海域渔获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新萌 唐衍力 +2 位作者 孙晓梅 盛化香 万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人工鱼礁投放对威海小石岛附近海域渔获物种类组成、渔获量变化、渔获物结构特征的影响,作者于2012~2013年对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渔获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对... 为探究人工鱼礁投放对威海小石岛附近海域渔获物种类组成、渔获量变化、渔获物结构特征的影响,作者于2012~2013年对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渔获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对渔获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礁区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北礁区地笼网调查到渔获物种类数量高于对照区,分别为24、31和18种。南、北礁区鱼类和甲壳类生物资源量高于对照区。南、北礁区全年资源量占优势的种类为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对照区为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和大泷六线鱼。聚类分析和单因子相似性分析表明,渔获物组成结构在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在春季和夏季,人工鱼礁区渔获物组成结构和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和溶解氧是影响礁区主要渔获物种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投放人工鱼礁改善了威海小石岛礁区水域的渔获物群落结构,并增加主要鱼类、甲壳类经济物种的渔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CCA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张网渔业休渔前后的黄茅海河口渔业资源群落比较 被引量:15
11
作者 晏磊 谭永光 +3 位作者 杨炳忠 张鹏 李杰 杨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2015年休渔前后(春季和夏季)利用张网在黄茅海河口获得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和生物量谱方法分析了其渔业资源群落状况。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渔获56种,其中鱼类47种,隶属于12目27科38属;甲壳类9种,隶属于2目5科... 根据2015年休渔前后(春季和夏季)利用张网在黄茅海河口获得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和生物量谱方法分析了其渔业资源群落状况。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渔获56种,其中鱼类47种,隶属于12目27科38属;甲壳类9种,隶属于2目5科7属。休渔前(春季)渔获种类大于休渔后(夏季),春季优势种为凤鲚(Coilia mystus)、红狼牙■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夏季优势种为凤鲚、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i)和红狼牙■虎鱼。春季渔业资源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相交,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季其数量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春夏两季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中生物量和丰度的相对关系统计量W分别为-0.015和-0.046。从渔业资源群落的生物量谱来看,春季标准化生物量谱线性回归的斜率大于-1,生物量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夏季其线性回归的斜率小于-1,生物量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捕捞能够影响生物量谱,生物量谱斜率下降反映了休渔在过度捕捞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加大管理力度,增加捕捞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网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ABC曲线 生物量谱 黄茅海河口
下载PDF
基于渔获物统计的中国近海鱼类营养级结构变换及其与捕捞作业的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继龙 曹坤 +3 位作者 丁放 杨文波 沈公铭 李应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级 鱼类生态结构 渔业资源 捕捞作业方式 东部海域 南海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峰华 李磊 +1 位作者 廖勇 王云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96-702,共7页
根据2010年春、夏两季对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渔场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示范区海域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调查中共有渔获物63种,其中鱼类29种、虾类19种、蟹类12种、头足类3种.无论在种类数、重量和尾数渔获量以... 根据2010年春、夏两季对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渔场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示范区海域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调查中共有渔获物63种,其中鱼类29种、虾类19种、蟹类12种、头足类3种.无论在种类数、重量和尾数渔获量以及在重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夏季都明显高于春季.春、夏两季度,渔业资源平均品种重量和资源密度蟹类最高,为78.864kg·km-2,其次是虾类、鱼类、头足类;平均品种尾数资源密度虾类最高,为2.976 5×104 ind·km-2,其次是鱼类、蟹类、头足类.渔获物中出现了大黄鱼、鳀、海鳗等高经济鱼种,但数量和比例相对较低,而低经济价值的虾虎鱼科比重较大,渔业资源总体偏向个体小型化.港湾内渔业资源的种类和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其地形及水文特征有密切关系.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海域生态重量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且有呈严重趋势,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是人为活动扰动有关.建议适当控制捕捞强度或捕捞时间,加强对渔民政策法规教育、加大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的投放力度,这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渔业资源 时空分布 群落结构 资源密度
下载PDF
海洲湾北部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亮 王尽文 +5 位作者 任荣珠 张乃星 宿凯 屈文 陶卉卉 吕振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在海洲湾北部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1种(鱼类33种、甲壳类14种、头足类4种),平均渔获量为24.59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尖海龙(Syn...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在海洲湾北部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1种(鱼类33种、甲壳类14种、头足类4种),平均渔获量为24.59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尖海龙(Syngnathus acus)、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D在1.400–3.255之间,平均为2.471;多样性指数H′在0.492–2.309之间,平均为1.857;均匀度指数J′在0.182–0.713之间,平均为0.596。本次调查出现鱼类种数比20世纪80年代记载的鱼类150种大幅降低;甲壳类、头足类比相关调查显示甲壳类19种、头足类6种的结果也有所降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质量和数量减少,小型低价值鱼类及戴氏赤虾逐渐成为优势种,且未发现经济鱼类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其他人为活动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北部海域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图结构的工作流技术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窦万春 李东波 张世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05-910,共6页
通过对工作流基本组成元素和工作流运作特点的分析 ,利用工作流开展的时间差和人力资源的复用性 ,从并行工程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逻辑结构的柔性工作流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 ,结合产品形成过程的逻辑关系 ,利用有关图论的知识 ... 通过对工作流基本组成元素和工作流运作特点的分析 ,利用工作流开展的时间差和人力资源的复用性 ,从并行工程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逻辑结构的柔性工作流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 ,结合产品形成过程的逻辑关系 ,利用有关图论的知识 ,构造了一个基于全息树结构的柔性工作流模型 ,实现了逻辑信息、工作流程的有机融合 ,同时也给出了支持这种柔性工作流模型的后台关系数据库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产品形成过程 人力资源 图结构 并行工程
下载PDF
黄、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戴芳群 朱玲 陈云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解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2013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黄、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量空间分布、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渔业种类185种,其中底层鱼... 为了解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2013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黄、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量空间分布、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渔业种类185种,其中底层鱼类93种、中上层鱼类31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12种和贝类1种。在鱼类中,鲈形目种类最多,27科47属56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45.2%。夏季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鳀和带鱼,优势种季节波动不大。秋季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为46.60 kg/h,高于夏季(39.35 kg/h)。秋季航次调查中渔业资源较夏季更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附近,其他断面渔获量较低。夏季航次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航次。CLUSTER聚类分析表明,黄、东海渔业生物群落可分为2组,夏、秋季2组界线变动不大,2组聚类的形成可能受水温和长江径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优势种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镜泊湖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聃 都雪 +6 位作者 金星 刘辉 明坤 王乐 王慧博 赵晨 霍堂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95-2104,共10页
2020年5、7和10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调查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镜泊湖鱼类群落时空动态和资源量进行调查.渔获物调查共采集鱼类4目6科2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主要经济鱼类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 2020年5、7和10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调查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镜泊湖鱼类群落时空动态和资源量进行调查.渔获物调查共采集鱼类4目6科2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主要经济鱼类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镜泊湖鱼类密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36、7216和2724 ind./hm^(2),其中夏季鱼类密度最高且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区域,春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则呈现从南至北递减的趋势.春、夏、秋季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为-43.4、-50.0和-46.5 dB,估算的平均全长分别为34.0、18.0和25.2 cm,推算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72.7、43.7和135.2 g.结合各季节平均密度,估算出春、夏、秋季镜泊湖鱼类资源量分别为2052、2835和3313 t.镜泊湖鱼类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总悬浮物、叶绿素a、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从水声学探测和刺网调查的结果来看,镜泊湖渔获物小型化问题突出,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镜泊湖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对自然捕捞的管理,严格控制捕捞数量和规格,保障鱼类资源自然增殖,结合牡丹江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 渔业水声学 时空分布 鱼类资源量评估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中国明对虾放流前后渔业资源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凤勤 邱盛尧 +2 位作者 张金浩 李增 耿宝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1-656,共6页
根据2010年在山东南部各海湾分别就中国明对虾放流前、后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种类72种,对虾放流前、后渔业资源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3.4、14.2kg/h。一些生命周期短、个体小、资源更新快的小型低质鱼类或无脊椎动物,成... 根据2010年在山东南部各海湾分别就中国明对虾放流前、后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种类72种,对虾放流前、后渔业资源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3.4、14.2kg/h。一些生命周期短、个体小、资源更新快的小型低质鱼类或无脊椎动物,成为目前山东半岛海湾内渔业资源的主体。通过聚类分析、多维排序尺度、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渔业资源种类若以20%的相似性来划分,可划分为2个组群,生物群落处于中度及以上程度干扰。中国明对虾放流后渔业资源丰富度指数较放流前有所降低,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却高于放流前。该海域对虾放流后吸引了大量花鲈洄游至此索饵,对放流幼对虾成活造成一定威胁,且部分渔业资源优势种与对虾存在着食物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中国明对虾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三疣梭子蟹放流前后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增 邱盛尧 +1 位作者 张金浩 耿宝龙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4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根据2012年三疣梭子蟹放流前后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聚类分析、多维排序尺度、相似性分析以及生物量丰度曲线分析功能,对山东半岛南部各放流海湾渔业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时间段内,山东... 根据2012年三疣梭子蟹放流前后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聚类分析、多维排序尺度、相似性分析以及生物量丰度曲线分析功能,对山东半岛南部各放流海湾渔业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时间段内,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R=0.073,P>0.05),各放流海湾的群落优势种在放流以后发生改变,以甲壳类为优势种主体,并成为组群划分的决定性因素,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变;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的变化表明,增殖放流以及鱼群洄游虽然对群落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 群落结构 渔业资源 三疣梭子蟹
下载PDF
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与滨海人群的生计 被引量:15
20
作者 鲁西奇 宋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80,169-170,共14页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多集中于交通便利之区,得与全国性的交通、贸易网络相联系。渔业经济与盐业经济都是不能自给自足的、结构性短缺的经济,必须通过贸易等手段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粮食等生活生产必需品,才能补充其经济的结构性短缺。滨海地域经济的不自足性,促成了滨海地域经济的外向性。同时,渔盐业生产,均需要较强的技术条件、特定的生产工具和不同行业的配合,从而强化了滨海人群间的相互依存。滨海地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贸易的必要性,乃是滨海地域经济形态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域 鱼盐之利 结构性短缺 中古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