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抗战史观”看华侨与抗日战争研究——基于《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秀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39-43,共5页
论文从"大抗战史观"的视角出发,以《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刊文及其学术导向为基础,梳理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华侨与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些特点和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论文认为,为了支持祖国抗战,海外侨胞以空前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了... 论文从"大抗战史观"的视角出发,以《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刊文及其学术导向为基础,梳理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华侨与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些特点和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论文认为,为了支持祖国抗战,海外侨胞以空前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关于华侨与抗战的研究只占整个抗战史研究的极小部分,在华侨华人研究中也属薄弱环节。华侨与抗战研究宏观成果多,专题研究和实证研究较少。借鉴"大抗战史观",可以拓宽华侨与抗战研究的视野,开创研究的新领域。从时段上看,华侨与抗战研究要向前追溯、向后延展;从研究视野上看,应加强华侨在侨居地的抗日活动与反法西斯活动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则需要进行新史料的挖掘、口述史的抢救以及社会史研究的扩充与深入,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研究 抗战史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藏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洪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抗战时期华西坝聚集了五所教会大学,形成了一支多学科学者参与的边疆研究队伍。华西坝边疆学人在川西北和康藏地区做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基于相关史料,对华西坝教会五大学藏学研究的学术传统、相关机构与人物及研... 抗战时期华西坝聚集了五所教会大学,形成了一支多学科学者参与的边疆研究队伍。华西坝边疆学人在川西北和康藏地区做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基于相关史料,对华西坝教会五大学藏学研究的学术传统、相关机构与人物及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坝 教会五大学 藏学研究 抗战时期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东北抗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琦伟 邹圣婴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56-62,共7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及其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对日斗争活动是中国抗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坚定意志的体现。长期以来,对于东北抗联的研究是中国学界有关抗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近二十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及其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对日斗争活动是中国抗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坚定意志的体现。长期以来,对于东北抗联的研究是中国学界有关抗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拓宽和深入,形成了多个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佐证了中国共产党从组织策划,宣传动员到武装斗争等方面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作了有力注脚;同时,东北抗联及广大爱国民众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 抗日战争 国内学界 研究动态
下载PDF
抗战的另类文化收获——试论云南呈贡魁阁精神及其成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南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云南魁阁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关乎民俗信仰的三层小楼,因为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一大批著名的社会学家汇聚于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深度、最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团。论述了他们在当时所应用的方法以及理论,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所具... 云南魁阁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关乎民俗信仰的三层小楼,因为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一大批著名的社会学家汇聚于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深度、最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团。论述了他们在当时所应用的方法以及理论,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所具备的精神及对现在的学术研究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魁阁精神 席明纳 实地社区研究 类型比较法
下载PDF
杜埃的菲华抗日题材创作——兼谈菲华文学研究资源的拓展
5
作者 尹康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中国作家杜埃 194 0年至 194 7年在菲律宾从事抗日文化工作 ,于此期间也开始了他菲华抗日题材的文学创作 ;他的一些作品虽然成于以后的年代 ,却是以以往亲历的事件与真实的人物为基础的 ,因此仍可被视为菲华抗日题材的作品。诸如杜埃的... 中国作家杜埃 194 0年至 194 7年在菲律宾从事抗日文化工作 ,于此期间也开始了他菲华抗日题材的文学创作 ;他的一些作品虽然成于以后的年代 ,却是以以往亲历的事件与真实的人物为基础的 ,因此仍可被视为菲华抗日题材的作品。诸如杜埃的该类题材创作 ,不仅重现了当年菲华两国人民并肩抗日的战斗历程 ,也显示着这些作家担负的时代责任 ,还使得菲华文学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 ;显然 ,将它们纳入当前菲华文学研究的视野 ,不仅是资源的拓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埃 菲华抗日题材创作 菲华文学研究 资源拓展
下载PDF
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系统化
6
作者 李晋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系统化的时期。为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他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调查研究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为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使调查者收到好的调查效果,他系统阐述了调查研...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系统化的时期。为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他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调查研究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为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使调查者收到好的调查效果,他系统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技巧以及在调查研究中应持的正确态度;为提高党的战斗力,扭转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作风,毛泽东把调查研究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使调查研究成为转变党的作风的重要环节。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的发展,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调查研究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 系统化
下载PDF
选本、“以诗存史”与伟大抗战诗篇——闻一多《现代诗抄》的选本学意义及其批评价值
7
作者 程国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 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方式”,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新诗发展三十年变迁轨迹与面貌的诗歌选本;其次,遵循“选有事之诗”的选本原则,闻一多选出了最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救亡主题的伟大抗战爱国诗篇,体现了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诗学思想与美学趣味;第三,它的“以诗取人”和选优为原则的文学经典意识及选编意识,不仅对现代新诗的经典化与现代新诗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为现代选学及其现代选本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现代诗抄》作为闻一多“诗学实践”及诗学研究的成果,既有“选学”及选本学批评价值,也体现出闻一多对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现代诗抄》 “以诗存史” 抗战诗篇 选本学 新诗三十年 现代学术史
下载PDF
公众史学视野中的遗址博物馆: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钱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遗址博物馆对于中国目前的公众史学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文中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分析公众史学在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基础和途径时,便凸显出其独有的研究优势:从历史遗址环境中易于追寻历史人物的心理,在历史文物中获得更... 遗址博物馆对于中国目前的公众史学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文中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分析公众史学在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基础和途径时,便凸显出其独有的研究优势:从历史遗址环境中易于追寻历史人物的心理,在历史文物中获得更多的史料价值,公众参与更便捷可取,以及独特环境更易梳理口述史料等。遗址博物馆研究与实践公众史学主要通过复原与考证历史场景,辨伪与研究历史文物,推导与衡量历史表述这几个主要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公众史学 传统史学 口述史料 文物辨伪
下载PDF
创伤记忆与自我困境的言说——论战后归国留日学生的“被动自传”
9
作者 黄立斌 《现代传记研究》 2021年第2期167-179,共13页
1947年7月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抗战期间留日学生甄审办法》,规定战时赴日留学业已回国的学生和战后召回的留日学生,应于规定时间内上交自传和思想报告。这些由抗战时期留日学生所写成的自传,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战时的形势... 1947年7月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抗战期间留日学生甄审办法》,规定战时赴日留学业已回国的学生和战后召回的留日学生,应于规定时间内上交自传和思想报告。这些由抗战时期留日学生所写成的自传,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战时的形势急变,让青年学生无所适从,在战争环境下留学敌国是一个艰难而无奈的决定。从文本可见,留日学生自传以自我的人生遭遇为素材,主要是对留日经历的回忆和反思。自传以个性化的叙事视角,带有自白、辩解和诉求的心理描写,他们渴望寻求自我认同和他人理解,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留日学生 自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