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1
作者 Alimtohte Shih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29-337,共9页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e then,the research field of Islam and Muslim in China has been expanding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published,forming a new trend.In this field,scholars such as Jin Yijiu,Li Xinghua,Qin Huibin,Zhou Guoli,Sha Qiuzhen,Zhou Xiefan,Wu Yungui,and Yang Huaizhong have made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Especially in the coll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in the past 20 years,The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Islam,The Chinese Encyclopedia of Islam have emerged,and the Chinese and World Encyclopedia of Islamic Law and other important historical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divided into academic research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fields such as general history,special history,national history,and region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studies China the field of history chinese Islam world Islam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Pi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14-33,共20页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ata platforms have been built to facilitat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display,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In such a contex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begins to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ts contribution is highlighted in nine areas: historical climate, fluvial landforms, town economies, rural settlements, hydraulic societi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cient cities, ancient maps and HGIS-enabled research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nitiates a reform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at the same time upgrades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studies, facilitating the utilization of a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data(documents, ancient maps, remote-sensing images, archaeological information, etc.) for dynamic tracing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t present, restricted by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HGIS platforms remains slow and insufficient, making it difficult to extensively apply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GIS)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下载PDF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3
作者 Lu Guoyao 《宏观语言学》 2007年第1期46-59,共14页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further developed. It will certainly do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f any of the two methods is given unreasonable priority.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best or one of the best methodologies of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enc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uble-proof Method”. Meanwhile, this essay is also an 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in 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not advisable to either treat Gui-mei as Quan-ma or vice versa in linguistic research.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respect always th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very soul of lingu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methodology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Double-proof metho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下载PDF
Study Tour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4
作者 By staff reporter FU ZHIBIN 《China Today》 1999年第10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study Tour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下载PD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Scholars of World History: Zhongguo Shehui Kexue and th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New Era
5
作者 Yu Pe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3期38-46,共9页
Modem Chines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that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 Its chie... Modem Chines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that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 Its chief feature was that it was attuned to the pulse of the times; in all historical periods, the main current of its research has never deviated from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showing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societ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reflected in fundamental adherence to the direct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f world history in China chinese historiography Zhongguo ShehuiKexue
原文传递
Actively Exploring New Field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6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Actively Exploring New Field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原文传递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Commentaries on the '95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7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年第1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mmentaries on the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8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热点,主要包括新革命生活史,全球史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借鉴社会史、社会经济史研究撰写某行业专业史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史研究理论探索明显滞后、研究“同质化“”碎片化”状态仍比较普遍等问题。期待未来社会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理论,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视野和解释能力的深度拓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新革命生活史 全球史 行业史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9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集 日本写本 东亚汉文写本学 书籍史 抄物
下载PDF
汉英双语幼儿早期多语码词汇发展个案研究
10
作者 吕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儿童早期词汇的获得和发展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儿童词汇量增长是早期语言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追踪了一名汉英双语多语码儿童出生后到两岁之间的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早期词汇获得,从最初词汇、五十个词的里程碑、词汇爆发... 儿童早期词汇的获得和发展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儿童词汇量增长是早期语言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追踪了一名汉英双语多语码儿童出生后到两岁之间的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早期词汇获得,从最初词汇、五十个词的里程碑、词汇爆发和非常规意义匹配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名儿童的普通话词汇发展与汉语儿童的相似,且词汇语义快速发展的标志为泛化现象明显增加,与情感因素挂钩;粤语和英语词汇发展缓慢,有日趋停止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双语儿童 多语码词汇发展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1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和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石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从风格分析、图像阐释、原境分析到艺术社会史,生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21世纪以来,跨文化、空间转向、全球艺术史与多元文化的新趋势出现。本文回溯了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发展分期和方法论的演变,旨在从学理层面宏观把握其脉络走向,为当下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本土艺术史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海外中国艺术史 知识谱系 方法论
下载PDF
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词语研究
13
作者 宋莉 何山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及词语同形机制等研究较为薄弱。以古代墓志同形涉典词语和典故词为对象,探析其典源、典义错位对应现象背后的机制和动因,从而弥补汉语同形典故词语本体研究之不足,旨在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材料实例,亦为辞书修订与编纂、碑刻文献校释等实际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志 同形典故词语 汉语词汇史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14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尼泊尔汉学的传统与演进
15
作者 樊子琪 徐宝锋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38-45,156,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尼两国有关尼泊尔汉学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对中尼交流史以及尼泊尔汉学发展脉络展开详细论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尼泊尔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演进。得益于两国的历史渊源, 尼泊尔在早期双边关系以及佛教文化往来方面拥有... 本文通过对中尼两国有关尼泊尔汉学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对中尼交流史以及尼泊尔汉学发展脉络展开详细论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尼泊尔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演进。得益于两国的历史渊源, 尼泊尔在早期双边关系以及佛教文化往来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这使尼泊尔汉学在萌芽阶段就有了优秀的学 术成果,形成了以历史考察为中心的研究传统。步入 21 世纪后,尼泊尔汉学开始高速发展,关注领域从两 国关系史延伸至中国社会、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更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汉学 中尼关系史 尼泊尔中国研究
下载PDF
《蒙古秘史》记载“答闌 脫^(中)豁斡_(惕) 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词汇的解析
16
作者 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学界对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赤那孫可兀的答闌脫^(中)豁斡_(惕)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句子,统一认为“‘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_(惕)’为‘锅’(“_(惕)”表示复数),‘不察_(勒)^(中)合周’为‘教滚着’”。该... 学界对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赤那孫可兀的答闌脫^(中)豁斡_(惕)不察_(勒)^(中)合周”之汉音句子,统一认为“‘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_(惕)’为‘锅’(“_(惕)”表示复数),‘不察_(勒)^(中)合周’为‘教滚着’”。该文结合中古蒙古语汉字音写规则,提出了与前期研究有所不同的看法,把该段话解释为“答闌”为表示数量多的意思,“脫^(中)豁斡_(惕)”为“凹”形地的形容词,“不察_(勒)^(中)合周”为动词,表示为“击退”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秘史》 “答闌脫^(中)豁斡_(惕)” 汉音词汇
下载PDF
语篇学的根本问题及汉语语篇衔接研究的历时考察
17
作者 高万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语篇是交际主体借助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它既是由语素、词、短语和句子递相构成的最大的语言单位,更是由主体、语境、逻辑和修辞共同生成的最“杂”的言语单位。因此,语篇学并非纯净的语言学下位门类,而更接... 语篇是交际主体借助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它既是由语素、词、短语和句子递相构成的最大的语言单位,更是由主体、语境、逻辑和修辞共同生成的最“杂”的言语单位。因此,语篇学并非纯净的语言学下位门类,而更接近具有综合性的修辞学科。其中语篇学的核心概念“衔接”,贯穿了整个中国的修辞学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篇衔接理念。而语篇学的未来走向,必须且必然是继承传统成果,吸纳国外新知,进而建立科学的语篇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学 汉语语篇 衔接 研究简史
下载PDF
在“主体”与“间性”之间——2023年度中国设计学学术思想研究报告
18
作者 祝帅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是对2023年度中国设计学界学术思想方面基础理论研究的批判性回顾、解读与反思。研究发现,尽管新工科、交叉学科建设对设计学学术体系和学科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传统的设计史论研究作为设计学的重要基础,仍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本文是对2023年度中国设计学界学术思想方面基础理论研究的批判性回顾、解读与反思。研究发现,尽管新工科、交叉学科建设对设计学学术体系和学科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传统的设计史论研究作为设计学的重要基础,仍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甚至可以看作是交叉学科设计学中“艺术学”这一部分的主导学术范式。然而,受学科发展阶段、从业者规模以及学术共同体建设不完善等掣肘,设计学研究与蓬勃发展的中国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相比,仍然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学科间性 三大体系 中国设计学 设计史论
下载PDF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9
作者 刘宽红 张愿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引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性、革命性与人民性等...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引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性、革命性与人民性等理论特质,体现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在兴党强党中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精神品格,并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理想信念上的教育引导价值、责任担当上的政治教育价值、保持顽强斗志的激励实践价值,以及无私奉献的道德育人价值,对于夯实大学生的信仰之基,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下载PDF
论国史哲学与发展新时代中国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4,共7页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近代中国历经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而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青春之中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在历史中国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上,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开辟、坚持和发...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近代中国历经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而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青春之中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在历史中国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上,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国家不断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与不竭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于是,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认识和传播中国,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学术风气,中国学也成为一种国际“显学”,并促使其由过去“他塑”的“汉学”“海外中国学”“国外中国学”发展而为“自塑”“他塑”交流互鉴的“世界中国学”,特别是观照历史、观照时代,呼唤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推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史研究特别是国史哲学,赋予新时代中国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自主知识体系。发展新时代中国学,就是要在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中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同时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认知“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为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推进新时代中国学理论与方法建设,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一起策划组织了本组专题讨论,结合新时代中国学发展建设中的若干历史、理论与学术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学 中国学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