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1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下载PDF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丽淼 吴丹 +3 位作者 丛慧芳 徐虹云 王丹凝 门佳囡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正虚邪恋 温散祛瘀 胞宫 临证经验 丛慧芳
下载PDF
《伤寒论》“正虚”内因观探析
3
作者 刘庚鑫 张格第 晏子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0,共4页
《伤寒论》一书的病因思想不同于现代狭义的“致病因素”,而是承自《黄帝内经》“正虚邪客”的发病通则,具有内外相参,整体联系的特点。该文从“正虚”角度,探析了张仲景的内因观及其在《伤寒论》六经病理体系的体现,首从阴阳、气血、... 《伤寒论》一书的病因思想不同于现代狭义的“致病因素”,而是承自《黄帝内经》“正虚邪客”的发病通则,具有内外相参,整体联系的特点。该文从“正虚”角度,探析了张仲景的内因观及其在《伤寒论》六经病理体系的体现,首从阴阳、气血、表里三端概述六经发病正气亏虚之大体,认为“正虚”是六经病传化、预后的主要内因,并阐明了经方论治中祛邪兼以护正原则,攻邪法之治禁原则等皆源于张仲景对“正虚”内因的注重。以期通过该文之研究,更全面地彰示《伤寒论》之病因与发病规律内涵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伤寒学之争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正气亏虚 病因 六经病
下载PDF
基于肿瘤外泌体探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机制
4
作者 王成磊 张广辉 +2 位作者 陈雪 杨冰炜 李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6-1062,共7页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肝转移 中医药 作用机制 正虚 邪实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论治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5
作者 段敏 胡平 +2 位作者 陆诗佳 王金灿 龙达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40-3443,共4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响视力。主要病因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多为本虚标实。此文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出发,分析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病机,探讨其在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星障 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邪相争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长阳”患者思路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新华 刘学 邱占军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09-112,122,共5页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核酸“长阳”特征,多无明显症状,总结其核心病机为正虚邪恋,与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湿邪、气郁、瘀血为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施治,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根据邪气偏盛的不...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核酸“长阳”特征,多无明显症状,总结其核心病机为正虚邪恋,与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湿邪、气郁、瘀血为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施治,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根据邪气偏盛的不同采用祛湿、活血、理气、清热、化痰等治法。同时应注意患者精神调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可采用针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防疫香囊等外治法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长阳” 中医药治疗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正虚邪恋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肺结节“炎-癌转化”与中医药防治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陆鑫熠 罗斌 +2 位作者 阙祖俊 蒋雷 田建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梳理肺结节发生机制,探讨肺结节“炎-癌转化”与中医药防治策略。“正虚伏毒”是肺结节发生“炎-癌转化”的关键,扶助正气、驱邪于外是预防肺癌发生的重要途径。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正虚伏毒 炎-癌转化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肺部结节病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金娥 王林洋 +4 位作者 蔡松 徐雨辰 宋仕群 蒋威 张立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析“虚气留滞”理论辨治肺部结节的核心病机观内涵,为肺部结节的预防和治疗拓展思路。[方法]基于王永炎院士根据其多年脑病学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虚气留滞”理论,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对于“虚气留滞... [目的]探析“虚气留滞”理论辨治肺部结节的核心病机观内涵,为肺部结节的预防和治疗拓展思路。[方法]基于王永炎院士根据其多年脑病学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虚气留滞”理论,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对于“虚气留滞”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肺部结节的核心病机。[结果]“虚气留滞”理论符合肺部结节起病隐匿、病程日久等临床发病特征及病机要点,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肺部结节的病机特点,正气亏虚(虚气)是肺部结节发病的内在病机基础,是发病之本;气机阻滞、痰瘀凝聚、毒邪损肺(留滞)是该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发病之标;“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致病。[结论]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肺部结节核心病机合理可靠。建立肺部结节辨证体系,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对肺部结节诊治体系的不足,可为今后中医药早期干预与治疗肺部结节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 留滞 肺部结节 病机 正虚 气滞 痰瘀 毒邪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有效组分调控NK细胞功能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转移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盼 田建辉 +2 位作者 陆鑫熠 罗斌 阙祖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7-964,共8页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采用金复康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25 mg/kg)联合重楼皂苷Ⅶ(2.5 mg/kg)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肺和肝转移情况,H-E染色观察肺和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和IFN-γ分泌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小鼠脾内的NK细胞,然后与黄芪甲苷Ⅳ(5μmol/L)、重楼皂苷Ⅶ(0.5μmol/L)及两药联合干预后的Lewis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NK细胞的脱颗粒水平,LDH法检测NK细胞对Lewis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干预后的小鼠肺转移和肝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减少(均P<0.05),且转移负荷也显著降低(均P<0.05);转移灶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增加,且IFN-γ从NK细胞的胞内释放至胞外。此外,模型小鼠脾组织中的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外周血中的NK细胞水平却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显著减少而TNF-α的水平却显著升高(均P<0.05)。体外研究发现,黄芪甲苷Ⅳ和重楼皂苷Ⅶ单药或联合干预后,NK细胞的脱颗粒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并未提高NK细胞对Lewis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金复康中的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可通过促进NK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和增强IFN-γ分泌以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研究结果为“正虚伏毒”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Lewis细胞 金复康 正虚伏毒 转移 NK细胞 重楼皂苷Ⅶ 黄芪甲苷Ⅳ
下载PDF
黄世敬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学术经验
10
作者 翟吴剑文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28-33,共6页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目前中老年人常患的一种慢性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对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该疾病,抑制病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白质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目前中老年人常患的一种慢性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对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该疾病,抑制病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白质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黄世敬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将缺血性脑白质病的核心病机归纳为“元气亏虚,气郁、血瘀、痰浊、毒聚”,将其分为“气虚血瘀”“阴虚火旺”“肾虚肝郁”和“肾虚痰瘀”四类主要证型,提出“培元通滞”的治则,并在辨证使用经典方和自拟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灵活运用“培元补虚”“化浊降脂”“息风通络”“解毒活血”四类中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文章总结了黄世敬教授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 元气亏虚 培元通滞
下载PDF
刘茂才治疗痴呆的方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11
作者 王梓霞 符珊珊 +1 位作者 刘文琛 卢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049-2058,共10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刘茂才教授诊治痴呆的用药规律、核心方药、中医辨证思路。【方法】筛选刘茂才教授治疗痴呆的有效验案,利用FangNet平台的数据挖掘模块和数据分析功能,对治疗痴呆处方的中药进行药物频...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刘茂才教授诊治痴呆的用药规律、核心方药、中医辨证思路。【方法】筛选刘茂才教授治疗痴呆的有效验案,利用FangNet平台的数据挖掘模块和数据分析功能,对治疗痴呆处方的中药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及归经统计,同时进行核心药物分析、药物的协同性分析、症状及药物的聚类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其核心方治疗痴呆的疗效机制。【结果】共纳入病案118则,涉及中药128味,药性以温、平的药物居多,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肝、肺、脾、心、肾、胃经为主;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得到19味核心药物,分别是黄芪、石菖蒲、党参、天麻、远志、山茱萸、肉苁蓉、川芎、茯苓、巴戟天、枸杞子、白术、益智、女贞子、法半夏、麦冬、知母、菟丝子、丹参;药物可聚类为6类,白术-茯苓、远志-石菖蒲等药对的协同性较高。共涉及症状64种,高频伴随症状共17种,伴随症状可聚类为4类。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核心方(黄芪、党参、石菖蒲、远志、天麻)中包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杨梅黄酮、油酸、芒柄花黄素等多种治疗痴呆的活性成分,其疗效机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有关,涉及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结论】刘茂才教授辨治痴呆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痰瘀阻滞清窍为标,以益气固本扶正、涤痰活血开窍为法;所研制的痴复康口服液对于痴呆的治疗也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痰瘀阻滞清窍 益气固本扶正 涤痰活血开窍 痴复康口服液 数据挖掘 刘茂才
下载PDF
中医从正气论治肺结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晶 赵家亮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2期2378-2381,共4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为肺结节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肺结节中医名为“肺积”,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因虚而出现痰结、血瘀,最后...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为肺结节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肺结节中医名为“肺积”,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因虚而出现痰结、血瘀,最后痰瘀虚互结成积,聚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肺结节的治疗应益气温阳以扶正气,化痰祛瘀以祛邪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积 正气理论 肺结节 医案
下载PDF
基于“体质”理论探讨益气扶正防治肺结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齐敏 曲妮妮 李桐 《山西中医》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体质虚弱与肺结节发病密切相关,肺结节的病机要点是以体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气虚体质是肺部结节发病的重要因素。从气虚体质特点出发,针对不同阶段肺结节予益气固表、补脾益肺、滋阴养血的治法,为肺结节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肺结节 气虚体质 益气扶正
下载PDF
心气虚证的血液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姚伟 丁光宏 +7 位作者 沈雪勇 杨静 陈尔瑜 党瑞山 承焕生 顾琪 王盛章 魏瑚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心气虚是中医的一类主要病证 ,但是心气虚的机理一直没研究清楚。我们通过对血液——组织液循环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研究心气虚的血液动力学模型 ,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中医心气虚证的表现相一致 ,并与近些年来中西医对心气虚的研究发现相... 心气虚是中医的一类主要病证 ,但是心气虚的机理一直没研究清楚。我们通过对血液——组织液循环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研究心气虚的血液动力学模型 ,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中医心气虚证的表现相一致 ,并与近些年来中西医对心气虚的研究发现相吻合 ,从而证明了模型的理论思想——气虚症状的产生是由于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进而影响了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运行 气虚证 心气虚 血液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扶正治癌”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7
15
作者 田建辉 席志超 +3 位作者 罗斌 阙祖俊 徐宏喜 刘嘉湘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48,共6页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致死原因,急需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融汇中西医学治疗肿瘤的优势,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扶正法"治癌的观点,经过长期系统研究,构建了"...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致死原因,急需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融汇中西医学治疗肿瘤的优势,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扶正法"治癌的观点,经过长期系统研究,构建了"道、法、术、理"完备的"扶正治癌"学术体系,推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从以"消瘤为主"向"以人为本,人瘤并重"转换,提高了晚期肺癌的疗效,5年生存率达到24.22%的国内领先水平。本文分别从机体免疫调控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角度揭示"扶正治癌"的科学内涵,并引入抑制静止期癌细胞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突破制约癌症防治效果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扶正治癌 正虚伏毒 静止期癌细胞
下载PDF
人参“大补元气”中医及生物学内涵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孙立伟 李香艳 赵大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969-1974,共6页
人参是"百草之王",能够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且作为治疗虚劳补益第一要药应用至今,然而其"大补元气"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虽然,现代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多糖等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 人参是"百草之王",能够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且作为治疗虚劳补益第一要药应用至今,然而其"大补元气"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虽然,现代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多糖等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内在联系还不清楚,且缺乏科学的阐释。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工作,对人参传统功效的中医学内涵及应用、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更深入研究人参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及诠释其临床药效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补气 气虚 元气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从“神、形、纳、眠、便”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峰 赖燕容 朱章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45-147,共3页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疗效评价 正气盛衰
下载PDF
中医脾虚证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舒 钱会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3-1435,共3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健旺与否不仅关系着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体的生命功能都至关重要,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脾虚证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胸...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健旺与否不仅关系着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体的生命功能都至关重要,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脾虚证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重量的减少及超微结构的改变;NK细胞杀伤能力、ADCC作用、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下降,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杀瘤能力、产生NO能力的下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下降;T细胞亚群的变化;红细胞免疫功能损伤;免疫活性分子水平降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免疫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下载PDF
肺癌“正虚伏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一)——基于免疫紊乱之肺癌“正虚”探要 被引量:25
19
作者 田建辉 罗斌 刘嘉湘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在继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基础上,融合现代肿瘤学进展进行中医肿瘤发病理论创新,提出"正虚伏毒"为肺癌发病和转移核心病机的观点。认为正气虚衰是肺癌发病、进展的根本因素,从免疫衰老、免疫编辑、神... 在继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基础上,融合现代肿瘤学进展进行中医肿瘤发病理论创新,提出"正虚伏毒"为肺癌发病和转移核心病机的观点。认为正气虚衰是肺癌发病、进展的根本因素,从免疫衰老、免疫编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等角度系统揭示肺癌"正虚"的本质,以期加深对肺癌发病的中医学认识,进而为中医药综合防治肺癌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正虚伏毒 免疫衰老 免疫编辑
下载PDF
“正虚伏毒”肺癌研究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阙祖俊 罗斌 +3 位作者 董昌盛 姜怡 朱丽华 田建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4期11-16,共6页
总结、分析近年来有关肺癌CTCs建系、类器官模型以及肺癌预防模型、肺癌原位模型、肺癌转移模型等体内外研究体系的现状,认为现有的肺癌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等不能模拟肺癌实际的发病病理过程,因此难以实现对干预因素的客观评价,更难以... 总结、分析近年来有关肺癌CTCs建系、类器官模型以及肺癌预防模型、肺癌原位模型、肺癌转移模型等体内外研究体系的现状,认为现有的肺癌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等不能模拟肺癌实际的发病病理过程,因此难以实现对干预因素的客观评价,更难以体现中医整体观及重视肿瘤生长环境的优势。基于"正虚伏毒"的学术观点,认为应通过建立和优化现有体内外研究平台,以尽量模拟肺癌发病的实际病理过程,体现肿瘤发病的系统性特点,进而优化肺癌的临床前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正虚伏毒 循环肿瘤细胞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