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
作者 钟贞山 吴东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生动力、时代价值、现实依据和实践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形成学习和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下载PDF
加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表达
2
作者 桑明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阐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置的一项重大理论任务,我们要站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增长点、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方向指引的理论和实践高度来... 研究阐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置的一项重大理论任务,我们要站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迫切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增长点、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方向指引的理论和实践高度来把握其重要意义,并以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表达来高质量完成。加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学理化阐释,必须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西方人文经济学的根本差异以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基础、社会现实根源、传统文化基因等一系列前提性、基础性问题展开深度追问和解答。加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体系化表达,关键在于构建与之相应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表达,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意义,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理化阐释 体系化表达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
3
作者 冯菊香 张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对于其坚定政治信仰、站稳人民立场,拓宽理论视野、确立工作方向,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三个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首先要构建“学、思、用”三位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对于其坚定政治信仰、站稳人民立场,拓宽理论视野、确立工作方向,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三个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首先要构建“学、思、用”三位一体的学习要求,基于研读理论、培养思维和指导实践三方面,学习、领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阅读经典和领悟原理相统一,拓展理论学习的存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心”里走;采用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提升理论学习的质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深”里走;运用线下督导和线上引导相补充,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实”里走,以全方位提升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领导干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语境、理论贡献和研究范式
4
作者 张云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所以迅速成为各界共识和自觉行动,是因为其出场语境抓住了对当前发展命题的破解。实践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短期内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突破口,中期内是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所以迅速成为各界共识和自觉行动,是因为其出场语境抓住了对当前发展命题的破解。实践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短期内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突破口,中期内是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长期内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就理论贡献而言,新质生产力这一开拓性、独创性范畴带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又一次术语革命,为生产力经济学的复兴带来了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将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识别和测度方向。新质生产力作为对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属性的概括,包含数字生产力、生态生产力等重要子集,它指明了新时代再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及新路径,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系统化和深化。将新质生产力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尝试推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与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相互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出场语境 理论贡献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历史工作坊运动与英国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
5
作者 杨祥银 李佳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作为一场由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发起的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以其再现底层声音、挖掘史料来源和研究大众记忆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受到学界关注。这场运动在继承“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基础上,利用口述资料呈现社会底层的日... 作为一场由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发起的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以其再现底层声音、挖掘史料来源和研究大众记忆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受到学界关注。这场运动在继承“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基础上,利用口述资料呈现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为恢复和拯救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隐藏的历史”,口述史被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广泛应用于英国地方史、社区史、劳工史和女性史等领域,进而呈现出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工作坊运动日益关注记忆问题,尝试从记忆和意识的角度考察口述史背后的社会脉络及其意义,进而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记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历史工作坊运动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社会史取向 记忆转向
下载PDF
“去欧美化”:新中国史学早期转向的另一种解读
6
作者 刘永祥 庄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5-161,216,共8页
“去欧美化”是新中国史学早期转向的主要路径和基本原则之一,对此后的史学变化具有原生意义。这一转向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完成,既通过重建史学机制来完成史学主体力量的权力转换,又采取“大批判”加“大讨论”双管齐下的方式,清除以自由... “去欧美化”是新中国史学早期转向的主要路径和基本原则之一,对此后的史学变化具有原生意义。这一转向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完成,既通过重建史学机制来完成史学主体力量的权力转换,又采取“大批判”加“大讨论”双管齐下的方式,清除以自由主义为根基的“学术独立”意识。在当时的史学话语体系中,“去欧美化”和“反帝”“批判资产阶级史学”之间存在语义上的一致性。贯穿其间的,则是更具普遍意义的阶级斗争话语。史学“去欧美化”又被赋予世界意义,表现为追随苏联史学界与欧美史学界展开话语权的争夺。这次史学转向服务于社会主义理想,其性质因超出学术范畴而产生简单化、过度化等弊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的破坏效果极其明显,但破坏之后的建设也卓有成效,成功扭转了重考证轻理论、重微观轻宏观、重学术轻致用、重事实轻规律等学风,并把理论原则落脚到中国历史本身,从而把中国史学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史学 “去欧美化” 马克思主义史学 本土化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分析视角
7
作者 吴美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指引和行动指南。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指引和行动指南。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历史观基础和价值论基础,即从本体论维度昭示其生成的本源性根据,从认识论维度阐明其发展的革命性指向,从历史观维度彰显其内在的历史主动精神,从价值论维度揭示其人民性的价值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 学理阐释
下载PDF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8
作者 肖伟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1,共9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以时代课题为中心的问题树,将时代问题分为老问题和新问题两大类,辨证施治、精准发力,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在理论问题与理论作答交相为用、相互激发的辩证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
9
作者 宋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5-410,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在保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在当前阶段,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在保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在当前阶段,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一系列困境,表现在思政工作者理论素养、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载体支撑及文化环境等层面。为此,高校应充分研究各类阻碍出现的原因,从多角度入手提升思政工作者理论素养,引领理论研究正确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信息技术创新研究载体、拓展研究范围,优化校内外文化环境,全方位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增强新时代基层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10
作者 王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25-29,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是进一步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巩固团结统一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劲动力。党校,是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是进一步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巩固团结统一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劲动力。党校,是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它不仅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创新能力提供学习途径,更是保障社会基层治理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依托。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战略作用。通过深入探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我们将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时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基于此,本文将充分分析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意义,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方略,研究提高基层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及实践性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党员干部的成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基层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探索
11
作者 曹子墨 《成才之路》 2023年第9期57-59,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沿着历史回顾、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条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获得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性、马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沿着历史回顾、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条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获得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实际相结合三方面,对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探讨,以促进新闻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媒体 理论创新 践行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到郭沫若所代表的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尝试和实践 ,再到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的出版 ,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 5 0到 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广泛普及和曲折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年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方法论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总结百年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给新世纪史学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 新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综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民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14,共10页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普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在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框架下,从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学派发展的国际思潮背景着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普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在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框架下,从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学派发展的国际思潮背景着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的大体脉络。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学术前提,在于西方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动机制,而学派奠立及其学术创新的背景层级,则依赖于当时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和学术文化机制等重要社会环境资源。另外,英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 西方新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社会变革 学术流派
下载PDF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梅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5,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向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史学话语体系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20世纪初期,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揭示历史进化进程及其原理为撰述旨趣、以民史为撰述中心、以救亡图强为目标的新... 20世纪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向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史学话语体系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20世纪初期,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揭示历史进化进程及其原理为撰述旨趣、以民史为撰述中心、以救亡图强为目标的新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了以反映朝代更替、探讨皇朝盛衰兴亡之故、为帝王提供资治的古代史学话语体系。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形态理论考察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阶段、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经济为骨干、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了新史学话语体系,并在以后的发展中经历了曲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史学研究者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史学话语体系。在构建新时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时,如何认识中国历史、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话语体系等,是应予以特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史学话语体系 新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其泰 屈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9,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新史学”流派 新历史考证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冰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6-18,22,共4页
在当前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原因,除了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反... 在当前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原因,除了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服务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而西方经济学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服务,是具有辩护性的、非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云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3,41,共10页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工作者 史学危机 历史学 新学 学科特性 实事求是 新时期 解放思想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条重大理论主线--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与丰硕成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金海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1期14-22,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方面论述,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战略布局、根本途径、重要方法等,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认真总结、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思想,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下载PDF
郑天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晓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0-476,共7页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进规律和时代特征。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延续了言必有据的优良传统,又兼具科学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历史考据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天挺 新历史考据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嵇文甫史学教育思想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百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7,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史学研究开始从多流派共存向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术争鸣转变。为构建和完善新史学理论体系并运用新范式研究中国历史,嵇文甫等老一辈史学家围绕传统文化及历史观的批判和继承、新史学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普及、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史学研究开始从多流派共存向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术争鸣转变。为构建和完善新史学理论体系并运用新范式研究中国历史,嵇文甫等老一辈史学家围绕传统文化及历史观的批判和继承、新史学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普及、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以及历史和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嵇文甫 史学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