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珑 李冬杰 +2 位作者 王翠娟 张迪 孙忠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论治的传统,理清从肺论郁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病机 七情 五运六气
下载PDF
指尖上的学习:触屏学习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和平 周宗奎 +2 位作者 黄勖喆 朱晓伟 范翠英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触屏学习是通过触屏软硬件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以手势触屏交互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前触屏学习基础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有效性上,研究发现触屏学习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在相对优势上结果具有较大异质性;在学习后效上,触屏学习... 触屏学习是通过触屏软硬件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以手势触屏交互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前触屏学习基础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有效性上,研究发现触屏学习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在相对优势上结果具有较大异质性;在学习后效上,触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但没有稳定地促进知识保持、知识理解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学习迁移。针对触屏学习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以往研究分别从具身认知或认知负荷等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可能是影响触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广泛地将触屏设备应用于学习或课堂场景为时尚早,呼吁未来研究从理论建构、影响因素、特点分析及行为/神经机制角度考察触屏学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屏 学习 教育类app 数字时代
下载PDF
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6
3
作者 席斌 程延安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 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并就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结果:中医心身相关思想在其理论构成及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对心身关系的独特认识强调将心理现象置于心身整体联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论:中医心身相关思想贯穿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医心身思想正不断地从大量临床新经验的积累中进行总结与升华,进而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关系 形神合一论 天人合一论 心身一元论 五脏情志论 体质气质学说 心身疾病
下载PDF
“性不可以善恶言”——试论王安石对儒家人性论传统的超越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4,共11页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论、性三品说以及性善情恶论皆有所不同,这首先表现为思维模式的差异,王安石以本体论思维模式超越了儒家传统人性论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其次在思想内容上,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儒家传统的人性论也存在根本差异,王安石以性无善恶论超越了儒家历来视善或恶为先天人性的人性论传统。王安石的人性论既是对以往儒家人性论的批判总结,也对后来人性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安石的人性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在中国人性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性论 性无善恶 性情一也 善恶由习 超越
下载PDF
“至情至性”与“情”本体论——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文学观念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晓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倡导的"情"及其本土性与民族性被重新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性与世界性内涵。"情"作为一个变异性呈现的范式,构筑了更具张力的深层表现空间,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三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情"本体论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情至性” “情”本体 世界性 本土性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曲“丽”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在戏曲"本色论"视野中,褒扬"藻丽"者视"丽藻"为曲文之根本;而非议"藻丽"者反对曲词过分文饰,认为修辞太甚,会掩盖自然本色。戏曲是否应... "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在戏曲"本色论"视野中,褒扬"藻丽"者视"丽藻"为曲文之根本;而非议"藻丽"者反对曲词过分文饰,认为修辞太甚,会掩盖自然本色。戏曲是否应该"藻丽",关键在于能否"自然而然""天然入妙"。在戏曲"才情论"视野中,高扬"丽情"者重视文才,认为文才有助于语言修辞,从而生成和表现戏曲的形式美。他们体味了"辨丽本乎情性"的内涵,认识到没有充沛的情感和审美诉求,则不能创作出丽曲,"丽情"的关键在于"适度"。在戏曲"南北论"视野中,曲论家以"清丽""流丽"和"雄丽""爽丽"等区分南戏、北曲的不同风格,揭示了其形成的不同原因,把握了受众欣赏时的不同美感,体认了两种"丽"美质性的不同,并比较了其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戏曲理论批评 “丽”范畴 本色论 才情论 南北论
下载PDF
国外教师情感研究演进及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可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8年第4期68-78,共11页
随着人本主义教师发展理念的更新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教师心灵与精神层面的发展。教师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社会个体,其情感与职业幸福感密不可分。教学是"情感实践"与"情感劳动",教师... 随着人本主义教师发展理念的更新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教师心灵与精神层面的发展。教师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社会个体,其情感与职业幸福感密不可分。教学是"情感实践"与"情感劳动",教师情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情感不仅关系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同时,对于学生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情感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情感的结构、功能、类型、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揭示了教师情感的本质。在研究视角上,教师情感从个体心理层面走向人际层面与社会历史文化层面并进入到复杂动态的生态学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教师情感从单一、静态、横向的研究逐步走向多元、动态、纵向的多元混合式研究。未来教师情感研究应聚焦于教师情感能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重视教师情感的跨文化研究以及新手与熟手教师情感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情感的本质 理论与方法 趋势
下载PDF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和基本情绪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积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2-70,共9页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主张,在自然语言中具有语义原词。语义原词在各种语言中都具有相同的意义,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对应形式。采用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观点来研究基本情绪,为基本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 基本情绪
下载PDF
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窥其对“性灵说”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赵庆元 余丹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19,共3页
张问陶的爱情诗,“情”极为真挚深厚,而丝毫不涉及“欲”,体现了他既重真情又重气骨的诗歌理论主张,对“性灵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关键词 张问陶 性灵说 爱情诗 诗歌理论 清代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何良俊的戏曲学理论——以其《曲论》为研究中心
10
作者 王辉斌 《阅江学刊》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何良俊的《曲论》是明代17种"戏曲论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戏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戏曲文辞的"本色说";二为提倡"情意独至"的"情辞说";三即追求艺术精细度的"声律论"。
关键词 何良俊 《曲论》 本色说 情辞说 声律论
下载PDF
重情则重乐——兼论先秦儒家乐教与人性论的关系
11
作者 代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6,共7页
儒家重视情感,这一传统是由孔子奠定的。重视情感则必然重视乐教,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就先秦而言,并不是凡儒家都重情。子思和孟子一系的儒家,相比孔子、《性自命出》、荀子到《乐记》的儒家,对于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及。这应... 儒家重视情感,这一传统是由孔子奠定的。重视情感则必然重视乐教,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就先秦而言,并不是凡儒家都重情。子思和孟子一系的儒家,相比孔子、《性自命出》、荀子到《乐记》的儒家,对于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及。这应该与其人性论的不同有关:经验主义人性论都重视情,先验主义人性论则不重视情。从乐教角度看,先验主义人性论不重乐,经验主义人性论都重乐。在先秦,儒家以理言性的先验主义人性论不是主流,以生言性的经验主义人性论是主流。相应地,教化论也以外部教化为主流,思孟的内在超越路径不是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重情 乐教 人性论
下载PDF
程颢的定性说及其与道家之关系
12
作者 张二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111-114,154,共5页
中唐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直持续到宋代理学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学者一直企图重构儒学本体论与心性论,以走出千年困境,取得对佛、道的胜利。程颢的《定性书》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定性说以外在的天、人、物及内在的心、性、情为... 中唐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直持续到宋代理学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学者一直企图重构儒学本体论与心性论,以走出千年困境,取得对佛、道的胜利。程颢的《定性书》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定性说以外在的天、人、物及内在的心、性、情为讨论框架,重构了贯通本体论与心性论的本性论。更深层次地看,程颢定性说援道入儒,其“循理顺情”的方法论与道家以理化情学说关系甚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说 循理顺情 援道入儒 本性论
下载PDF
论亲权的私权属性——对权利义务统一说的驳斥
13
作者 巩姗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9-64,共6页
通常认为亲权性质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通说违反了权利和义务范畴的基本关系,直接违背亲权的私权属性。亲权的私权属性是由亲权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对抗专制政权的现实共同决定。亲权是父母特有的民事权利,客体为父母对后代的自然情感利益... 通常认为亲权性质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通说违反了权利和义务范畴的基本关系,直接违背亲权的私权属性。亲权的私权属性是由亲权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对抗专制政权的现实共同决定。亲权是父母特有的民事权利,客体为父母对后代的自然情感利益。滥用亲权会引起相关公法后果,表现为父母须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一定责任,责任性质不是民事责任,责任本身也不改变亲权私权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权 私权属性 情感利益 权利义务统一说
下载PDF
《性自命出》的成德进路
14
作者 张卫红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从经验的心性论出发,阐明在形下层面的"性"为"情气",在性、心、志、习、物的互动关系中"情气"被提取为或善或恶,表达了一种自然人性论的立场。心志是提取善恶的关键,故需通过礼乐教...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从经验的心性论出发,阐明在形下层面的"性"为"情气",在性、心、志、习、物的互动关系中"情气"被提取为或善或恶,表达了一种自然人性论的立场。心志是提取善恶的关键,故需通过礼乐教化的修身手段确立心志,以心志导引化正情气,以原发之真情为出发点,将其不断提升,达到"闻道反己""生德于中"的目的。对"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等重大命题做出了不同于时贤的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自然人性论 儒家思想 心性论 唯情主义 成德论
下载PDF
论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15
作者 卫立浩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7-39,共3页
天是董仲舒哲学的信念本体,天道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感应说等,是一个有机组成系统,天、人都有性情,可以相互沟通,能够彼此感应,天道可向人道渗透。天道论、阴阳五行说、性情说、感应说奠定了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天道论 阴阳五行说 性情说 天人感应论
下载PDF
“心动”与“摹仿”——中西文论的一个比较
16
作者 周春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心动”说与“摹仿”说是中西古代文学创作论的最为重要的学说,它们对中西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这两种学说立足于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土壤,因而其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价值标准便是根本对立的;但作为文学创作论,它们也包含某种... “心动”说与“摹仿”说是中西古代文学创作论的最为重要的学说,它们对中西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这两种学说立足于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土壤,因而其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价值标准便是根本对立的;但作为文学创作论,它们也包含某种同一性。它们的对立延续于现代文论,便体现为表现论与再现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而它们的同一则体现为对创作过程中主客体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强调。所以可以肯定,随着人类文学实践和审美情趣的日益丰富多样,这两种学说必将在新的文学经验中得以不断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 摹仿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下载PDF
刘辰翁文学思想中的理学观念
17
作者 焦印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7-91,共5页
刘辰翁是宋元之交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丰富而又深刻,主要体现在诗文序跋和大量的评点批语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再联系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其文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理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刘辰翁是宋元之交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丰富而又深刻,主要体现在诗文序跋和大量的评点批语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再联系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其文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理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与综合,其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体现了对儒学基本观念的认同,但又做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指向心性的批评视界,其对作品的批评视点由客体转向主体,重视内心生活的感悟,注重情感体验;推崇合乎"理"的真情抒发,他继承了传统理学诗学中的"情性说",但赋予"情性说"以新的内涵,他不满江西诗派的雕饰奇拗,追求质朴天成,在传统上要继承汉魏六朝,崇尚高古淳朴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辰翁 理学 文学思想 情性说 江西诗派 传统儒家思想
下载PDF
《齐诗》情性论新探
18
作者 李征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汉代儒家学者接续先秦学者对情性的关注,运用情性论《诗》,在汉代经学视野下对于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汉代四家诗中,《齐诗》学者的情性论颇有特色。同出一脉的匡衡与翼奉对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翼奉以阴阳五行、天人感... 汉代儒家学者接续先秦学者对情性的关注,运用情性论《诗》,在汉代经学视野下对于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汉代四家诗中,《齐诗》学者的情性论颇有特色。同出一脉的匡衡与翼奉对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翼奉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情性,体现出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对于诗学的渗透。作为同受儒家正统文艺思想牢笼的汉代各家诗学,不管"匡氏"学与"翼氏"学,还是《齐诗》学与《毛诗》学,其最终目的都是干预现实,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诗》 情性论 阴阳五行 经世致用
下载PDF
朱熹理学与佛学心性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世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在心性论上,朱熹理学与佛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儒佛在心性论上的根本不同是儒家以"善恶"论人性,而佛教以"清净"论佛性。朱熹丙戌之悟期间的观点是"性体心用"说,佛教在理论上的错误... 在心性论上,朱熹理学与佛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儒佛在心性论上的根本不同是儒家以"善恶"论人性,而佛教以"清净"论佛性。朱熹丙戌之悟期间的观点是"性体心用"说,佛教在理论上的错误主要在于误心为性,导致"作用是性"。在心性情关系上,朱熹主张性体情用,而佛教最终走向是去情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理学 佛学 心性论 性体心用 性体情用
下载PDF
论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的自然主义偏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晏萌芳 裴香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突破了儒家传统情感理论的藩篱,特别是脱离了宋明以来的理学思想的桎梏,而走向了注重个体自然情感的抒发,对传统文学功利主义是一次有力的反拨。这种理论偏向原因颇为复杂。
关键词 袁枚 性灵说 自然情感 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