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ought of the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1
作者 田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登 中国 传统哲学 发展现状
下载PDF
A graph theory model using human nature structure
2
作者 Liu Jia Hu Haimiao +2 位作者 Duan Miyi Li Wenfa Yuan Jiazhe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7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A graph theory model of the human nature structure( GMH) for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graphics processing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ndependent from th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contours,the human nature structure(... A graph theory model of the human nature structure( GMH) for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graphics processing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ndependent from th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contours,the human nature structure( HNS) embodies the most basic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The human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units like head,torso,and limbs. Using these basic units,a graph theory model for the HNS can be constructed. GMH provides a basic model for human posture processing,and the outline in the perspective projection plane is the body contour of an image. In addition,the GMH can be applied to articulated motion and deformable objects,e. g.,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body posture,by modifying mapping parameters of the G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culated motion and deformable objects(AMDO) human nature structure(HNS) graph theory machine vision image/graphics processing
下载PDF
The "Dark Self" in "The Secret Sharer" and "Heart of Darkness"
3
作者 游学军 《海外英语》 2012年第7X期220-221,共2页
Human n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thoroughly studied topics in human history.Even today the argument continues in all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and by studying Conrad's two stories:Heart of Darkness and The Secret S... Human n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thoroughly studied topics in human history.Even today the argument continues in all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and by studying Conrad's two stories:Heart of Darkness and The Secret Sharer,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two sides of the nature,both good and evil,which are inherent in us humans.In the essa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two heroes in the stories and tries to prove that only when we realize and admit our capability for the evil,can we make the good and kind side of nature to flour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nature GOOD EVIL BRIGHT DARK
下载PDF
Human Capital or Humane Talent?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4
作者 Limin Bai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0年第1期104-129,共26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this paper first draws a conceptual outline of how this theory was introduced and interpreted to suit the Chinese quest for mod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this paper first draws a conceptual outline of how this theory was introduced and interpreted to suit the Chinese quest for modernization.The study then adopts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pproach to the points of similarity between Neo-Confucian educational ideas and those of British humanism in an earlier transitional period that has some parallels.The aim of this comparison is to connect the ideas of Neo-Confucians and humanist educators to Ronald Dore’s concept of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his insights on the diploma disease.Within this core framework,this paper expose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come from a melding of the examination tradition and the notion of human capital.It suggests that a revival of another aspect of Chinese tradition-education for fostering one’s humanity-may help bal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 and restore it to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apital theory human talent examination system NEO-CONFUCIANISM diploma disease nature of education British humanism
原文传递
“Wuthering Heights”的人性论建构
5
作者 王昕 王永春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英国近代小说《呼啸山庄》是一部以探索人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堕落和复苏的三重结构,它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批判现... 英国近代小说《呼啸山庄》是一部以探索人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堕落和复苏的三重结构,它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呼啸山庄 人性论建构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母性论思想论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大威 李金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建人心的秩序。然而,老子母性论并非仅在话语的表层区分于父权,而在于彰显母性“大爱”的品格,其既不同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也不同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博爱。老子母性论有三个思想特质:一是母性是人对自身的完全舍弃与对存在的绝对给予;二是母性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三是母性意味着个体对于家国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研究老子母性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人心的现代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体现在社会制度与人心两个层面上,后者则是现代性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母性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性三元结构 现代性
下载PDF
为什么是义务论?——揭开菲尼斯自然法理论的面纱
7
作者 陆幸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2,157,共13页
学界对菲尼斯自然法理论性质之判定存在较大争论,需要分析该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得出恰当结论。作为菲尼斯自然法理论的第一原则,基本善虽然是一种实体目的,但因为其自身各种特性而呈现出形式性。实践理智性方法论的基本要求是菲尼斯自然... 学界对菲尼斯自然法理论性质之判定存在较大争论,需要分析该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得出恰当结论。作为菲尼斯自然法理论的第一原则,基本善虽然是一种实体目的,但因为其自身各种特性而呈现出形式性。实践理智性方法论的基本要求是菲尼斯自然法理论的另一核心组成部分,是正当参与基本善的途径。不过,基本善在其中出现了虚化的情形,因此,这些基本要求构成了人类正当行为的形式性内容。而形式性是义务论的重要表征,菲尼斯自然法理论与之相合。同时,菲尼斯自然法理论也符合义务论的三重结构:道德要求是行动者相关的、道德要求有时是非最大化的、行动者行为的所有后果并非都和道德评价有关。因此,菲尼斯自然法理论总体上是义务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尼斯自然法理论 基本善 形式性 实体目的 义务论
下载PDF
“天命之性”的现代解读——兼及戴震对朱子的辩驳
8
作者 谢遐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天命之性是程朱理学核心概念之一。意思是,人的存在即性,与生俱来。性有二重,一曰气质之性,一曰天命之性,天命之性即理。按现代观念,人的社会存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之总和。每个人一出生即落入某些社会关系之中。说社会存在与生俱来,或... 天命之性是程朱理学核心概念之一。意思是,人的存在即性,与生俱来。性有二重,一曰气质之性,一曰天命之性,天命之性即理。按现代观念,人的社会存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之总和。每个人一出生即落入某些社会关系之中。说社会存在与生俱来,或许成立。但是,朱子所说的天命之性,指的是天理(仁义礼智),落在人身,实为文化存在。此学说的涵义是:人生来就是高贵的,具备尊严。这为现代人人平等的观念奠定了基础。但仁义礼智是否与生俱来,却是个要研讨的问题。本文的解决思路是:将“天命之性”之“天”解读为意义世界,即属于第三世界;而将“天命”解读为来源于意义世界,因其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得其教化。于是,工夫论要作调整,由朱子的复性论改变为充实完满论。自我,即本己存在。自我建构不仅有文化存在维度,还有社会存在维度。社会存在维度可以设计;文化存在维度目的唯一,即朱子所论。戴震深刻剖析了朱子的天命之性,恢复天命之性乃是气禀(血气心知)的古代学说,否定性即理,解构理义、气质二本,破性本善,开启了现代解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之性 性本善 文化存在
下载PDF
课程美学论纲
9
作者 张俊列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4,共13页
课程美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课程研究领域,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既缺乏整体的理论框架,也未能观照中国美育传统与课程改革的现实。基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美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以“心理本体”来考察课... 课程美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课程研究领域,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既缺乏整体的理论框架,也未能观照中国美育传统与课程改革的现实。基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美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以“心理本体”来考察课程与美学的关系,阐明课程美学是将课程本身视为美的存在,以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建构课程理论及探究课程问题。以“和合人性”作为课程美学建构的理想参照,课程结构要依据人性结构来设置。以“审美认识”的辨明为前提,课程教学实践是一种认识型艺术,与审美认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课程美学的价值旨趣在于追寻“成人之美”的人格理想,确立“反观自身”的方法论立场,恢复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感性联系。课程美学要以课程审美化建构开展实践,而圆满性、融合性、动态性是课程的审美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美学 和合人性论 审美认识论
下载PDF
性善说的强化与弱化:从荀子到董仲舒
10
作者 廖晓炜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孟子性善说旨在说明人性中先天具足为善的能力,理论旨趣上颇合乎康德伦理学“应当蕴含能够”这一基本原则。思想史上,该说往往被强化为这样一种观点:人于现实中必然会为善,因而礼义、王教乃至一切后天努力均为多余。荀、董二子都是基于... 孟子性善说旨在说明人性中先天具足为善的能力,理论旨趣上颇合乎康德伦理学“应当蕴含能够”这一基本原则。思想史上,该说往往被强化为这样一种观点:人于现实中必然会为善,因而礼义、王教乃至一切后天努力均为多余。荀、董二子都是基于对孟子性善说的这一“强化”解读而对其予以批评;为说明后天教化的可能性条件,二家又不得不肯定人性中包含某些有待后天进一步培养和发展的善质,清代以降的不少学者即循此思路理解孟子的性善说,但这本质上是对孟子之说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性善说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主观利己抑或有限利他:罗尔斯的人性观及其伦理反思
11
作者 敦鹏 张仕斌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人性问题不是罗尔斯《正义论》重点论述的内容,但对人性的界定与使用,却为其整个正义理论的走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下的人性预设为两个特征:一是人性冷漠而理性利己;二是人性有限利他。这看似矛盾的人性... 人性问题不是罗尔斯《正义论》重点论述的内容,但对人性的界定与使用,却为其整个正义理论的走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下的人性预设为两个特征:一是人性冷漠而理性利己;二是人性有限利他。这看似矛盾的人性观,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理想契约环境之下的论证需要。从西方人性传统和文本逻辑上看,罗尔斯的人性论依然倾向于自利目的的利己性而非利他性。虽然罗尔斯的利己人性观在满足分配正义的论证上有其合理性,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差别原则在现实中难以落实。因此,反思罗尔斯自利与利他两种人性设计的本义,也为研究罗尔斯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正义论》 人性 自利 利他
下载PDF
论儒家人性学说的卵茧之喻
12
作者 牛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 为了对人性问题做出描述、论证,儒家学者发明了大批“妙喻取譬”“辞喻横生”的譬喻。其中,以卵、茧对人性做出比喻,在先秦两汉时期得到学者的广泛使用。学者用其阐明恶之来源、论证政教秩序的合理性、标著归复善性的路径,使得卵茧之喻成为与儒家人性论关系密切、体系完备的譬喻。持此说者既有儒家经生,也有道家哲人。两汉之后,这一譬喻消沉千余年,在明清时期重新得到儒家士绅、学者的热烈讨论。卵茧之喻的隐显起伏,蕴藏着学者对人性论关注重点的转移轨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卵茧之喻 人性论 董仲舒
下载PDF
濂溪中和论性思想及其对儒家人性论的独特贡献——兼论其对湖湘学派的影响
13
作者 周接兵 李晓莹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濂溪以“中正”“中和”“太和”为核心范畴、主要特征和终极依归,并以此为基点,做了上下打通的工作,其人性论上通既存有又活动的太极“太和”原初本体,下通未发已发中和中节的德性修...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濂溪以“中正”“中和”“太和”为核心范畴、主要特征和终极依归,并以此为基点,做了上下打通的工作,其人性论上通既存有又活动的太极“太和”原初本体,下通未发已发中和中节的德性修养工夫,并由此扩充为“中正仁义”的伦理政治制度安排,可谓天人相合、内外相通、本末兼赅、有体有用.濂溪中和论性思想对儒家人性论有着独特的贡献,尤其深刻影响了湖湘学派,使得湖湘学具备了独具一格的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濂溪 周敦颐 人性论 中和 湖湘学
下载PDF
Teaching Systems Theory/Thinking/Behavior: Systemic Behavior Instead of One-Sidedness: Making Bridges Among Specialists
14
作者 Matjaz MULEJ Zdenka zENKO Tadeja Jere JAKULI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CSCD 2019年第4期390-398,共9页
In the current real life, systems theory is an abstract background of systems thinking,which is a part of systemic behavior. The systemic behavior is the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ly prevailing one-sidedness that puts... In the current real life, systems theory is an abstract background of systems thinking,which is a part of systemic behavior. The systemic behavior is the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ly prevailing one-sidedness that puts all of humankind in danger of self-destruction due to the crucial over-sights(all the way to world wars) that unavoidably result from the current over-specialization(along with crucial, but partial insights), if the specialists fail to practice creativ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This contribution is a next phase of research after the contributions by Matja? Mulej, Zdenka ?enko and Viktor ?akelj(2017) and by Matja? Mulej, et al.(2013). Although the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thinking that the systemic behavior applies, are very necessary, theory and thinking are no longer enough for systems science to be a relevant science and practice helping humankind find the way out from the current blind alley and survive as a healthy civilization with a healthy so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uggestion in this contribution therefore reads: Let us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scientists make/enable the transition to systemic behavior, which applies all the many theories, which are compon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systemic behavior in practice, next to each other and/or in synergy. Analysis, i.e., studying per isolated parts is too overlooking and one-sided to be enough. So is teaching on a single one out of several systems theories. Reality is too complex. Teaching is a part of this necessary effort, which must lead to a global peace and survival of humankind of today instead of the current hating the human descend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S theory SYSTEMIC THINKING SYSTEMIC BEHAVIOR SYSTEMS science humankind survival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ci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从许渊冲“三化论”角度评析美剧《摩登家庭》字幕翻译
15
作者 杨静 吴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欣赏影视作品,而且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语言既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欣赏影视作品,而且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语言既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以“三化论”为理论基础,评析美剧《摩登家庭》的字幕翻译,从等化、浅化和深化三方面探究影视翻译中运用的翻译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论 字幕翻译 《摩登家庭》 翻译技巧
下载PDF
宋明理学的性说
16
作者 申绪璐(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大学》“身有所忿懥”的身、心理解反映了道学家不同的思想特色。有关性本善与无善无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反映了理学家不同的思想重点。尤其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对立的思想史叙事不断地再生产,直至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可为代表,这样的叙事非常稳妥,但也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容易忽略不同学者思想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即使强调“朱陆和会”的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朱陆对立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无善无恶 朱熹 王阳明 陆九渊
下载PDF
再论“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新思考”——兼论“人性善”和“人性恶”
17
作者 黄金枝 窦琳琳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 “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和精髓,从伏羲《易》是“己”以及“天人合一”,皆可窥见“人”的分量。尽管传统文化在字面上未提“人性假设”,但“人”贯穿于儒、释、道、易。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梳理管理学文献,得出大凡涉及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时,将人性假设研究归于且止于“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从本体上讲,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研究仅止步于此,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人”的误读和错读。本文借由王阳明之见来破解“人性善”和“人性恶”之辩之惑。发掘出儒、释、道、易中的“人性假设”之宏阔,并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人性假设与当代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善与人性恶 人性假设 “一”
下载PDF
方以智说“邹均”解读
18
作者 蒋国保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的“养气”与“践形”两者统一说,彰显出其解释的浓厚思辨哲学色彩;(4)将人的自发的学习能力定义为人的“习性”亦即“独性”,并将“独性”归根于“公性”。“公性”在宇宙形成之前即存在(逻辑在先),则“独性”归根于“公性”即意味着人天生具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方以智以人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与孟子侧重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人性 善恶
下载PDF
儒家气性论的出场及其理论旨归——任鹏程著《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评介
19
作者 李富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话题。任鹏程的《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以哲学史的方式展现中国哲学家的人性论,论述重点聚焦先秦两汉儒家并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模式——气性论。此书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先秦两汉儒...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话题。任鹏程的《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以哲学史的方式展现中国哲学家的人性论,论述重点聚焦先秦两汉儒家并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模式——气性论。此书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先秦两汉儒家存在一个脉络清晰的气性论传统,将气性论的理论源头追溯至孔孟,并从历史脉络和逻辑自洽相结合的思想视角,深度还原了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及理论旨归,为我们全面理解儒家人性学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同时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性论 气性论 教化 哲学思辨
下载PDF
朱子人性“恶”的思想逻辑与管理警示
20
作者 林秀芳 黄永锋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3-81,271,共10页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使至善的天理落实到人身上时,为人欲所蒙蔽,不能充分地展现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影响因素,但禀气不必然导致恶的产生;另外,“欲”是“恶”牵引机制,但“欲”也并不绝对导致“恶”,“欲”不等于“人欲”,“人欲”是做坏的“欲”,这“人欲”便是“恶”。深入分析可知,朱子哲学的人性论对人性“恶”的形成机制有过细致剖析,结合现代管理学来看,它有助于从源头上对治理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难题,进而促成管理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至善 禀气 恶欲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