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明清学术四杰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提供本土资源的突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转型
启蒙思潮
明清学术四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物"的琴,属于咏物文学;一类是描写弹琴、听琴等表演或欣赏之类的艺术活动。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内涵,属于重要的艺术文献。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来看,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涉及设计艺术学、文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从艺术学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文人是如何认识古琴与古琴艺术的,可以看出时代生活与艺术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琴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琴文学
艺术文献
汉魏六朝
造物思想
情感表达
音乐思想
琴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焕卿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33-136,140,共5页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清初遗民词
主题取向
艺术风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朝遗老群体中的柯劭忞之思想与学术
4
作者
时培磊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8-83,共6页
遗民是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特殊产物。在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作为一群不侍民国的晚清遗老群体,他们选择旧体制,抗拒新时代、新思潮,从而使他们往往被打上保守与落后的烙印,也使其思想与学术更容易为人们所漠视,为时代所淘汰。透析晚清遗...
遗民是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特殊产物。在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作为一群不侍民国的晚清遗老群体,他们选择旧体制,抗拒新时代、新思潮,从而使他们往往被打上保守与落后的烙印,也使其思想与学术更容易为人们所漠视,为时代所淘汰。透析晚清遗老群体的精神世界,可以发现柯劭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无论其在立身行事中所表现的爱国精神,还是秉承传统儒家信仰以致热衷于忠君复辟这一"伟业",以及对王国维晚年治学之微妙影响所折射出的治史态度,这些都凸显了柯劭忞在遗老群体中所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劭忞
晚清遗老
忠君爱国
思想学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遗民词与佛教思想
5
作者
梁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91-92,共2页
遗民词人群体形成于宋末元初。由于与僧侣的密切交往,对佛教思想的接受和深入研究,他们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悲苦情怀体验和"四大皆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显地体现出佛教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
南宋
遗民词
佛教思想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俊明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探微
6
作者
于金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主张"诗必盛唐",终落入重模拟无创新的窠臼。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一批先觉之士迫切要求改变此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金俊明作为风气转变中心之一的江浙地区遗民诗人,在清初...
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主张"诗必盛唐",终落入重模拟无创新的窠臼。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一批先觉之士迫切要求改变此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金俊明作为风气转变中心之一的江浙地区遗民诗人,在清初便有意识地在诗歌中抒发个人真情实感,其诗学风尚与诗歌风格为清初江南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风
遗民诗人
金俊明
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散曲作品题材评析
7
作者
周颖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
题材
社会价值
思想价值
元代
选官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诗人遗民情结的文化反思
8
作者
王若诗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4-79,共6页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士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生存困境与遗民情结构成他们共有的生命体验。易代之际的诗人感慨身世,怀念故国,文人复杂幽微的心绪,与其内外交困的人生境况交织熔铸,体现在清初诗人对生死两难、出处行藏、人伦范式与...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士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生存困境与遗民情结构成他们共有的生命体验。易代之际的诗人感慨身世,怀念故国,文人复杂幽微的心绪,与其内外交困的人生境况交织熔铸,体现在清初诗人对生死两难、出处行藏、人伦范式与时代困局等问题的文化反思和诗学主题之中。而儒道"逸"的思想和佛教禅宗"空"的境界,当是这种遗民情结主要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人
遗民情结
诗作主题
文化根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续牡丹亭》看清初遗民文人心态
9
作者
张小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清初,很多遗民文人通过诗文、戏曲来表现其遗民情结,陈轼的《续牡丹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者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反思晚明的政治生态;通过人物形象的正反对照、文武映衬寄托了他的人格理想。陈轼的剧作对深入探讨清初遗民文人复杂的...
清初,很多遗民文人通过诗文、戏曲来表现其遗民情结,陈轼的《续牡丹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者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反思晚明的政治生态;通过人物形象的正反对照、文武映衬寄托了他的人格理想。陈轼的剧作对深入探讨清初遗民文人复杂的心路历程与精神风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陈轼
《续牡丹亭》
遗民心态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天瑜
机构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摘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明清学术四杰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提供本土资源的突出代表。
关键词
社会文化转型
启蒙思潮
明清学术四杰
Keywords
social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enlightenment
thought
four academic elites in
the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自然
机构
河南大学宋代艺术研究所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文摘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物"的琴,属于咏物文学;一类是描写弹琴、听琴等表演或欣赏之类的艺术活动。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内涵,属于重要的艺术文献。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来看,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涉及设计艺术学、文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从艺术学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文人是如何认识古琴与古琴艺术的,可以看出时代生活与艺术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琴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咏琴文学
艺术文献
汉魏六朝
造物思想
情感表达
音乐思想
琴德
Keywords
Guqin -
the
med literature, arts literature,
the
Han -Wei Period and Six Dynasties, ideology material mak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musical
thought
, zi
the
r ethics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焕卿
机构
常州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33-136,140,共5页
文摘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清初遗民词
主题取向
艺术风貌
Keywords
adherents
' Ci in early Ch' ing
dynasty
main
the
mes
artistic styl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朝遗老群体中的柯劭忞之思想与学术
4
作者
时培磊
金久红
机构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8-83,共6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史学史视野下的柯劭忞与<新元史>研究"(HB16LS020)
文摘
遗民是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特殊产物。在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作为一群不侍民国的晚清遗老群体,他们选择旧体制,抗拒新时代、新思潮,从而使他们往往被打上保守与落后的烙印,也使其思想与学术更容易为人们所漠视,为时代所淘汰。透析晚清遗老群体的精神世界,可以发现柯劭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无论其在立身行事中所表现的爱国精神,还是秉承传统儒家信仰以致热衷于忠君复辟这一"伟业",以及对王国维晚年治学之微妙影响所折射出的治史态度,这些都凸显了柯劭忞在遗老群体中所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
关键词
柯劭忞
晚清遗老
忠君爱国
思想学术
Keywords
Ke Shaomin
adherents
of
the
Qing
dynasty
loyalty and patriotism
thought
and learning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遗民词与佛教思想
5
作者
梁健
机构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91-92,共2页
文摘
遗民词人群体形成于宋末元初。由于与僧侣的密切交往,对佛教思想的接受和深入研究,他们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悲苦情怀体验和"四大皆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显地体现出佛教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
南宋
遗民词
佛教思想意蕴
Keywords
Sou
the
rn Song
dynasty
adherents
word
Buddhist
thought
implication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俊明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探微
6
作者
于金苗
机构
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项目编号:14ZDB07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主张"诗必盛唐",终落入重模拟无创新的窠臼。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一批先觉之士迫切要求改变此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金俊明作为风气转变中心之一的江浙地区遗民诗人,在清初便有意识地在诗歌中抒发个人真情实感,其诗学风尚与诗歌风格为清初江南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清初诗风
遗民诗人
金俊明
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
Keywords
sty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dherent poets
Jin Junming
poetic
thought
s
poetry writing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散曲作品题材评析
7
作者
周颖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出处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文摘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散曲
题材
社会价值
思想价值
元代
选官制度
Keywords
detached songs in Yuan
dynasty
the
me
the
value
of
society
the
value
of
thought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诗人遗民情结的文化反思
8
作者
王若诗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摘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士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生存困境与遗民情结构成他们共有的生命体验。易代之际的诗人感慨身世,怀念故国,文人复杂幽微的心绪,与其内外交困的人生境况交织熔铸,体现在清初诗人对生死两难、出处行藏、人伦范式与时代困局等问题的文化反思和诗学主题之中。而儒道"逸"的思想和佛教禅宗"空"的境界,当是这种遗民情结主要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清初诗人
遗民情结
诗作主题
文化根源
Keywords
Poet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 Adherent complex, Poetic
the
me, Cultural root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续牡丹亭》看清初遗民文人心态
9
作者
张小琴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FJ2015C214)
文摘
清初,很多遗民文人通过诗文、戏曲来表现其遗民情结,陈轼的《续牡丹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者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反思晚明的政治生态;通过人物形象的正反对照、文武映衬寄托了他的人格理想。陈轼的剧作对深入探讨清初遗民文人复杂的心路历程与精神风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清初
陈轼
《续牡丹亭》
遗民心态
Keywords
early Qing
dynasty
Chen Shi
the
Legend
of
the
Sequel Peony Pavilion
the thought of theming dynasty adherents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
周焕卿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朝遗老群体中的柯劭忞之思想与学术
时培磊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宋遗民词与佛教思想
梁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金俊明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探微
于金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元散曲作品题材评析
周颖
《青海师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清初诗人遗民情结的文化反思
王若诗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续牡丹亭》看清初遗民文人心态
张小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