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法”之间:作为法的前提的形名问题——以《黄帝四经》为例
1
作者 黄真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部关于黄老之学的著作《黄帝四经》,是现存最早的黄老政论著作。《黄帝四经》中蕴含着丰富的黄老道学思想,其中尤其涉及对“无为”“形名”等思想的阐释。本文以《黄帝四经》思想为资源,阐述其“形名”思...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部关于黄老之学的著作《黄帝四经》,是现存最早的黄老政论著作。《黄帝四经》中蕴含着丰富的黄老道学思想,其中尤其涉及对“无为”“形名”等思想的阐释。本文以《黄帝四经》思想为资源,阐述其“形名”思想的基本内涵,并对比《黄帝四经》和《管子》四篇中有关“形名”的问题,讨论形名思想作为法的前提的可能性。黄老之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援名法入道,着眼于建构现实价值和政治秩序,从而确立形名思想之于法的前提性地位,有利于推动先秦政治哲学,尤其是道家政治哲学方向上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黄老思想 形名 法家
下载PDF
基于文献探讨不同时代阳明病的概念演变
2
作者 余小乔 赖慈爱 +5 位作者 方枫琪 张琳琳 郑颖 张霞 陈芯莹 杜淑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49-1354,共6页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文献探讨 学术思想 传承与演变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黄老治国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蓝光喜 魏佐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4,121,共6页
黄老治国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理论中的宝贵财富。其清静无为、以法而治、文武并行思想对西汉前期的统治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当代公共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黄老思想 公共管理 当代中国 借鉴意义
下载PDF
三才思想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渗透 被引量:15
4
作者 姜青松 王庆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地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其整体观念的形成与三才思想联系密切。试从气通三才、道贯三才两个...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地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其整体观念的形成与三才思想联系密切。试从气通三才、道贯三才两个方面对三才思想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渗透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思想 整体观念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扶阳思想阐微 被引量:7
5
作者 邹澍宣 罗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6,共2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宝库,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奠定了扶阳思想的理论基础,从理论探析、与六气的关系、养生调摄以及临床治疗4个方面对《内经》中的扶阳思想进行了阐释,试从中发现对现代临证有指导价值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扶阳思想 阐微
下载PDF
论慎到对老子思想的修正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健 张彦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8-161,共14页
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慎到在根本上"修正"了老子的思想,这种"修正"突出体现在慎到对"法度"和"因循"的强调上。慎到认为"法度"体现的是"公利",而战国时期"公利"的... 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慎到在根本上"修正"了老子的思想,这种"修正"突出体现在慎到对"法度"和"因循"的强调上。慎到认为"法度"体现的是"公利",而战国时期"公利"的本质实际就是"富国强兵"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重法尊君",这种"公利"恰恰否定了芸芸众生的"私利",其本质是使芸芸众生都成为君王实现"富国强兵"目的的工具与手段。慎到重视"法"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注重"因循"人性中的"人欲",并通过体现君王意志的"法度"将"人欲"引向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上去。为了有效地落实"法",慎到还特别注重以"尊君"为核心的等级制及以巨大权力为支撑的"势位"。慎到的这些思想回归了时代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而老子则是以"自然→无为→自为"这样具有永恒普遍性质的价值为依据,以实现人的本真自我为目标,来对抗当时具有主流地位的广土众民、富国强兵的价值追求,来构建自己思想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到 老子 修正 黄老 因循 法度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56,共3页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哲学 医学思想史 医学哲学思想史
下载PDF
黄老学三才思想考论 被引量:3
8
作者 葛志毅 《古代文明》 CSSCI 2021年第1期64-80,M0004,M0005,共19页
《黄老帛书》内多称三才,考三才之道本出《周易》,乃蕴于易卦体系中的义理精义。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义理体系代表,其初亦曾潜在发端于《周易》之内,易数五行化在此过程中起到较大沟通作用。战国末,以《月令》为标志,阴阳五行思想... 《黄老帛书》内多称三才,考三才之道本出《周易》,乃蕴于易卦体系中的义理精义。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义理体系代表,其初亦曾潜在发端于《周易》之内,易数五行化在此过程中起到较大沟通作用。战国末,以《月令》为标志,阴阳五行思想已形成,汉儒欲因此使本以阴阳为思想主导的《周易》五行化,这反映出阴阳五行思想体系影响之大,由此使较早产生的三才世界模式被五行体系所吸纳整合。经汉魏晋以来的长期酝酿发展,最终使阴阳五行思想体系,在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得到较完善表达。通过对三才模式被五行体系吸纳整合的分析考求,可以断言《黄老帛书》之成不会晚于战国末以迄秦汉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三才之道 《周易》 易数五行化 阴阳五行
下载PDF
论《内经》“五变主五输”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晓天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87-388,共2页
探讨了《内经》针刺理论中颇具特色的“五变主五输”的含义及指导意义 ,揭示了“五变主五输”动态调治思想中后世较少论及的“子行母气”和“预先刺之”的五输穴运用方法 ,阐明了其中所反映的五输穴因时取穴的内容 。
关键词 针刺理论 穴位 五输 内经
下载PDF
《淮南子》所见“齐桓公”形象及思想内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旭 《唐都学刊》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淮南子》着眼于"治身"与"治国",给予深刻批评,并试图以之为鉴,警醒西汉统治者。《淮南子》论"齐桓公",具有思想内涵的多元性,既体现黄老本位立场,也反映儒家、法家的思想因素,这在西汉前期的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齐桓公 黄老道家 儒家 治身 治国
下载PDF
黄老思想在汉乐府诗歌中的反映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黄老思想的产生、发展、兴盛集中于战国中期到两汉初二百多年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思想作为两汉官方思想虽然为儒家思想所替代,其影响却并未消失。特别是黄老思想在两汉之交和东汉末的再度复燃,更对两汉间... 黄老思想的产生、发展、兴盛集中于战国中期到两汉初二百多年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思想作为两汉官方思想虽然为儒家思想所替代,其影响却并未消失。特别是黄老思想在两汉之交和东汉末的再度复燃,更对两汉间人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点常常被人们忽视。汉乐府诗歌除却一些来自庙堂之外,均来自民间,因而它具有极大的思想包容性。如果仔细分析汉乐府诗歌的题材内容和美学艺术,就可发现黄老思想在其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思想 汉乐府 诗歌
下载PDF
苏颖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举要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金娜 苏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研究总结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苏颖教授遵《黄帝内经》之旨,重视整体辨治,应时气病证之需,活用三因司天方;承方证相应之义,善用经方加减;秉气机升降之理,调治临床杂证。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经典指导临床的... 研究总结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苏颖教授遵《黄帝内经》之旨,重视整体辨治,应时气病证之需,活用三因司天方;承方证相应之义,善用经方加减;秉气机升降之理,调治临床杂证。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经典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颖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司马迁称“黄老言”之用意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国保 Peng Ping 《孔学堂》 2020年第4期45-51,J0038-J0045,共15页
司马迁《史记》所称“黄老言”“黄老之言”,固然虚指黄帝、老子本人的言论与学说,但亦实指流行于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刑名法术之学”,更是特指汉初,尤其是文(帝)景(帝)前后之所有的在理论上归本于《老子》、主张持“清静”(清净)、“无... 司马迁《史记》所称“黄老言”“黄老之言”,固然虚指黄帝、老子本人的言论与学说,但亦实指流行于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刑名法术之学”,更是特指汉初,尤其是文(帝)景(帝)前后之所有的在理论上归本于《老子》、主张持“清静”(清净)、“无为”、“因顺”原则以处事乃至治世的黄老学——托名黄老的政治哲学。汉初的“黄老言”(黄老学),以形式论,是对《老子》解释与发挥的产物。解释《老子》而产生的“黄老言”(新道学),当以《老子河上公章句》为代表作;发挥《老子》而产生的“黄老言”(新道学),则当以《黄帝四经》为代表作。就《黄帝四经》来看,由发挥《老子》而产生的“新老学”(新道学),又有托名(托名黄帝)与不托名(既不托名黄帝亦不托名老子)之别。可见,汉初的“新道学”其实可分为三种形式:托名老子的“新老言”、托名黄帝的“新老言”、无任何托名的“新老言”。这三类“新老言”,就本质讲都是对原始老子学说作合乎汉初社会、政治需要之解释与发挥的产物,可名曰“新老学”或“新道学”。它之在汉初被习称为“黄老言”“黄老之言”,想必是因为它(汉初之政治哲学)托名黄帝、老子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黄帝 老子 黄老 政治哲学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庆其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经典。学习研究《内经》不仅仅是背诵几条经文,或者领会经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核心理念。《内经》的核心理念,即"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观、"形神一体"的心身观、人与自...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经典。学习研究《内经》不仅仅是背诵几条经文,或者领会经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核心理念。《内经》的核心理念,即"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观、"形神一体"的心身观、人与自然变化的基本原理"气化论"、人与自然的自稳调节机制"亢害承制"论和"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核心理念 天人合一 形神一体 气化 亢害承制 人本思想
下载PDF
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
15
作者 李库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余财的繁荣富足局面。黄老"无为"政治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能从消极处世的黄老思想中找到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思想 与民休息 墨守成规 反对革新 安于现状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心”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菁婧 孔婧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其中不乏对藏象的论述。五脏与人体形神之美有密切联系,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更与美容关系密切。本文从心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美容的联系,病理情况对美容的影响,以及心与传统美学范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其中不乏对藏象的论述。五脏与人体形神之美有密切联系,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更与美容关系密切。本文从心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美容的联系,病理情况对美容的影响,以及心与传统美学范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总结研究《黄帝内经》中与心相关的美学思想,使中医美容在理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美容 中和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先秦道家“贵生”思想探微中医养生之道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哲源 黄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贵生”内涵可分为“气... [目的]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道德经 黄帝内经 “贵生”思想 中医养生 养生理论 养生方法
下载PDF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上)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邓小平传统文化观初探--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例
19
作者 张晓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7,53,共5页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借鉴和运用黄帝精神、民本思想、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决现实问题,客观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他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如何借鉴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实现优秀传统...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借鉴和运用黄帝精神、民本思想、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决现实问题,客观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他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如何借鉴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传统文化 黄帝精神 民本思想 精忠报国
下载PDF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下)
20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25-1230,共6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