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直接液化航空煤油自着火特性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武颖韬 孔祥东 +5 位作者 王新辉 梁金虎 汤成龙 黄佐华 汪必耀 曾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1,共8页
煤直接液化(DCL)航空煤油含有大量的环烷烃,与传统航空煤油成分差异较大,研究DCL煤油的着火特性及反应动力学对于深入认识其燃烧性能及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使用快速压缩机测量了DCL煤油,RP-3煤油及其混合物在不同当量比... 煤直接液化(DCL)航空煤油含有大量的环烷烃,与传统航空煤油成分差异较大,研究DCL煤油的着火特性及反应动力学对于深入认识其燃烧性能及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使用快速压缩机测量了DCL煤油,RP-3煤油及其混合物在不同当量比和压力下的着火延迟期,对比了DCL与RP-3煤油的燃烧放热及相对反应活性,分析了二者低温反应活性差异的动力学机制。使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文献中DCL煤油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构建替代物组分中正戊基环己烷的化学反应机理,提高了模型对DCL煤油着火延迟和高温裂解产物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CL煤油的着火放热量更高,其着火延迟期在高温下(>1000 K)与RP-3接近,而在低温下(<750 K)则略高于RP-3。DCL煤油中大量的环烷烃成分阻碍了燃料分子低温链分支反应的进行,抑制了其低温反应活性,有利于降低燃料进入主燃区前发生自燃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航空煤油 着火延迟期 正戊基环己烷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Flam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Firing Ammonia with Pulverized Coal on a Flat Flame Burner
2
作者 WANG Shengye CUI Mingshuang +2 位作者 LIU Pengzhong DI Yi NIU F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935-1945,共11页
Ammonia as a new green carbon free fuel co-combustion with coa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_(2)emission,but the research of flam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are not enough.In this work,... Ammonia as a new green carbon free fuel co-combustion with coa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_(2)emission,but the research of flam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are not enough.In this work,we studied the co-combustion flame of NH_(3)and pulverized coal on flat flame burner under different oxygen mole fraction(X_(i,O_(2)))and NH_(3)co-firing energy ratios(E_(NH_(3))).We initially observ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mmonia resulted in stratification within the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flame,featuring a transparent flame at the root identified as the ammonia combustion zone.Due to challenges in visually observing the ignition of coal particles in the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flame,we utilized Matlab software to analyze flame images across varying E_(NH_(3))and X_(i,O_(2)).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compared to pure coal combustion,the addition of ammonia advances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by 4.21 ms to 5.94 ms.As E_(NH_(3))increases,the ignition delay time initial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Simultaneously,an increase in X_(i,O_(2))results in an earlier ignition delay time.The burn-off time and the flame divergence angle of pulverized coal demonstrated linear decreases and increases,respectively,with the growing ammonia ratio.The addition of ammonia facilitates the release of volatile matter from coal particles.However,in high-ammonia environments,oxygen consumption also impedes the surface reaction of coal particles.Finally,measurements of gas composition in the ammonia-coal flame flow field unveiled that the generated water-rich atmosphere intensified coal particle gasification,resulting in an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CO.Simultaneously,nitrogen-containing substances and coke produced during coal particle gasification underwent reduction reactions with NO_(x),leading to reduced NO_(x)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iring ammonia with coal flame characteristic gas component ignition delay time burn-off time flame divergence angle flat flame burner flame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影响煤堆氧化升温自燃因素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蔡国忠 冯庭有 +4 位作者 唐超平 严聪 江永 丁柏中 唐强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70-75,80,共7页
阐述了露天煤场煤堆出现自燃现象会给电厂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探究相关因素对煤堆自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煤堆缓慢氧化反应模型,研究煤种、孔隙率和煤堆体积因素的影响,得到煤堆内部的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 阐述了露天煤场煤堆出现自燃现象会给电厂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探究相关因素对煤堆自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煤堆缓慢氧化反应模型,研究煤种、孔隙率和煤堆体积因素的影响,得到煤堆内部的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煤种发热量越高,活化能越低,到达临界自燃温度的时间越短,自燃风险越大。相比发热量,活化能对煤自燃的影响更大;孔隙率越小的煤堆,到达临界自燃温度的时间更长,但是其具有自燃风险的区域也随之增大;体积更大的煤堆,内部高温区域面积更大,自燃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场 自然堆存 多孔介质模型 温度分布 临界自燃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30203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黄旭 何伟 +2 位作者 蒋彦兵 张庆龙 许海涛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130203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所采2#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为预防在回采期间工作面出现自燃发火的现象,结合130203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采用预测、治理及效果监测的全过程研究方法,确定了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封堵采空区漏... 130203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所采2#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为预防在回采期间工作面出现自燃发火的现象,结合130203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采用预测、治理及效果监测的全过程研究方法,确定了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封堵采空区漏风,工作面上、下段采空区灌注防灭火材料,采空区灌浆、注惰性气体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方案,并制定了近距离、远距离、小面积、大面积应急灭火方案。经实践证明130203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煤层未出现自燃迹象及险情,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煤层自燃发火 封堵采空区 灌浆 注惰性气体
下载PDF
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圣烨 崔名双 牛芳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阐述氨煤混燃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火焰形态、煤粉着火和点火延迟时间、火焰传播机理及NO_(x)的排放等研究,总结不同燃烧策略和燃烧器下氨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分析全球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突破以及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氨煤混燃的反应路径和机理模型类型复杂,在不同条件下的过程不尽相同,需进一步明确中间体物质的多重作用,且有待深入研究气体组分对煤粉和NO_(x)的生成影响规律。目前氨煤混燃点火及减少NO_(x)排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规律,部分研究着手分析氨煤混燃过程中间产物,但基础研究较少,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燃烧器设计困难,技术仍不成熟,需对其进一步优化。未来可进一步针对提高掺氨比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氨煤混燃在火电厂等大型工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技术 氨燃料 火焰形态 点火延迟时间 排放特性 反应路径 机理模型
下载PDF
不同点火时刻下天然气掺氢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金华 黄佐华 +3 位作者 刘兵 曾科 余金荣 蒋德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401,共8页
在缸内直喷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开展了天然气掺混0%-18%氢气的混合燃料不同点火时刻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喷射时刻和喷射持续期,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燃烧和排放有较大影响,喷射结束时刻与点火时刻的间隔对直喷天然气发... 在缸内直喷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开展了天然气掺混0%-18%氢气的混合燃料不同点火时刻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喷射时刻和喷射持续期,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燃烧和排放有较大影响,喷射结束时刻与点火时刻的间隔对直喷天然气发动机极为重要,喷射结束时刻与点火时刻的间隔缩短时,混合气分层程度高,燃烧速率快,热效率高。最大放热率等燃烧特征参数随点火时刻的提前而增加。HC排放随点火时刻的提前而下降,CO2和NOx排放随点火时刻的提前而增加,NOx排放的增加在大点火提前角下更明显。掺氧可降低HC排放,对CO和CO2排放影响不大。掺氢量大于10%时可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氢气 点火时刻 燃烧 排放 缸内直喷
下载PDF
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最大爆炸压力测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袁旌杰 伍毅 +2 位作者 陈瑜 吉华 黄卫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根据粉尘云形成时颗粒分散及沉降的时间效应,指出目前国际通行的球型爆炸装置采用固定点火延迟时间测定粉尘最大爆炸压力的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并以煤粉为介质在20 L标准爆炸球装置上进行系列爆炸实验,研究装置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 根据粉尘云形成时颗粒分散及沉降的时间效应,指出目前国际通行的球型爆炸装置采用固定点火延迟时间测定粉尘最大爆炸压力的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并以煤粉为介质在20 L标准爆炸球装置上进行系列爆炸实验,研究装置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测定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不同粒径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有不同点火延迟时间,目前仅以气相湍流度所确定的固定点火延迟时间下,所测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可能严重偏离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点火延迟时间 粉尘爆炸 爆炸压力 测试技术
下载PDF
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点火驱动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君花 冒晓建 +3 位作者 王都 唐航波 王俊席 卓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8,共5页
介绍了基于电控调压器技术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为了实现点火正时和点火能量的精确控制,设计了单缸高能点火驱动系统。基于电路仿真的方法,采用智能IGBT元件简化了点火驱动硬件电路设计。基于32位微控制器的TPU时间处理单元,可... 介绍了基于电控调压器技术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为了实现点火正时和点火能量的精确控制,设计了单缸高能点火驱动系统。基于电路仿真的方法,采用智能IGBT元件简化了点火驱动硬件电路设计。基于32位微控制器的TPU时间处理单元,可以精确实现点火正时的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及点火能量的控制,软件设计了点火正时和能量的修正方法。另外设计了用点火提前角进行调速的方法。开发的CNG发动机ECU及相应的点火驱动模块,已经成功应用于CNG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点火驱动硬件工作正常可靠,可以精确控制点火正时和点火能量,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怠速中调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电控单元 点火驱动 电路仿真 点火能量 点火正时
下载PDF
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火期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精彩 许满贵 +1 位作者 邓军 葛岭梅 《火灾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21-27,共7页
国内外对煤炭自然发火期的几种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点介绍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火期的定义 ,根据自然发火模型 ,提出了煤层自然发火期预测方法。该技术在兖州矿区东滩煤矿 4 30 8沿空轨顺等得到验证。得出的结论给煤自然发火期... 国内外对煤炭自然发火期的几种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点介绍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火期的定义 ,根据自然发火模型 ,提出了煤层自然发火期预测方法。该技术在兖州矿区东滩煤矿 4 30 8沿空轨顺等得到验证。得出的结论给煤自然发火期的定义、计算及煤自然发火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氧复合过程分析 煤自然发火期 预测 模型
下载PDF
煤尘爆炸最大压力随点火延迟时间的时序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雨成 刘天奇 周西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研究煤尘爆炸最大压力随点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通过采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下煤尘爆炸最大压力数据,建立最大压力-点火延迟时间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差分法消除最大压力数据的上... 为研究煤尘爆炸最大压力随点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通过采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下煤尘爆炸最大压力数据,建立最大压力-点火延迟时间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差分法消除最大压力数据的上升趋势性。通过计算自相关、偏相关系数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函数值、贝叶斯信息量准则(BIC)函数值,确定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阶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运用模型预测20组不同点火延迟时间下的最大压力。结果表明,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与实测情况基本吻合,同时实现了对最大压力数据波动特征的合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最大压力 点火延迟时间 时间序列分析 20 L球
下载PDF
石嘴山二矿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精彩 余锋 +1 位作者 李树刚 张得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利用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实验装置,模拟煤自燃发火过程。通过考察煤样的煤温变化、氧气消耗量、一氧化碳产生量及其他气体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煤的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放热强度和极限参数,研究石嘴山二矿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石嘴山... 利用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实验装置,模拟煤自燃发火过程。通过考察煤样的煤温变化、氧气消耗量、一氧化碳产生量及其他气体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煤的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放热强度和极限参数,研究石嘴山二矿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石嘴山二矿安全生产、自燃火灾的预测以及防灭火,提供依据。该实验数据精度在90%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嘴山二矿 煤自燃 程序升温自燃性 自燃发火 耗氧速度 放热强度 极限参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以杭锦旗探区为例 被引量:29
12
作者 薛会 王毅 +4 位作者 毛小平 徐波 聂海宽 殷毅 郭华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2,共4页
杭锦旗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重点区块,油气生、储、盖条件良好,目前对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的认识存在分歧。通过生烃时间法、圈闭形成期法、流体包裹体法以及储层致密化时间和煤热解模拟结... 杭锦旗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重点区块,油气生、储、盖条件良好,目前对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的认识存在分歧。通过生烃时间法、圈闭形成期法、流体包裹体法以及储层致密化时间和煤热解模拟结果等方法对该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展开研究。结论认为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存在2期大规模油气运聚;结合生烃高峰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果,明确了该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时间,分别对应于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至今,前者为油气兼生期,后者为大规模天然气生成期。研究过程中结合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判识油气成藏期次,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结论及认识的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探区 晚古生代 天然气 成藏期次 生烃时间 圈闭形成期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的抑爆特性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裴蓓 康亚祥 +3 位作者 余明高 郭佳琪 韦双明 陈立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72-5684,共13页
利用20 L球爆炸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抑爆,在CO_(2)-超细水雾作用下,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延长和水雾浓度增大,瓦斯/煤尘爆炸强度削弱,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利用20 L球爆炸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抑爆,在CO_(2)-超细水雾作用下,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延长和水雾浓度增大,瓦斯/煤尘爆炸强度削弱,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火焰亮度降低且出现下沉现象,火焰内部煤尘粒子运动状态由向心运动向旋转运动转换。10%CO_(2)、306 g/m3超细水雾时,在1500 ms点火延迟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比无水雾时分别降低了6.79%和16.14%,最大爆炸压力来临时间延长了24.47%;10%CO_(2)、204 g/m^(3)超细水雾下,在2000 ms点火延迟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和火焰平均速度比1000 ms点火延迟时分别降低了5.22%和37.5%,最大爆炸压力来临时间延长24.66%。研究结果为气液两相抑爆剂抑制瓦斯/煤尘爆炸控制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延迟时间 CO_(2) 超细水雾 瓦斯/煤尘 抑爆
下载PDF
实时全息干涉法重建轴对称温度场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鹏 周英彪 郑楚光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1-2324,共4页
将激光加热技术与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结合 ,发展了传统的实时全息干涉测量技术。运用实时全息干涉测量技术 ,得到轴对称颗粒周围的光学干涉图 ,通过 Abel变换法由干涉条纹位移量计算出颗粒周围的折射率空间分布、温度场空间分布。将其... 将激光加热技术与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结合 ,发展了传统的实时全息干涉测量技术。运用实时全息干涉测量技术 ,得到轴对称颗粒周围的光学干涉图 ,通过 Abel变换法由干涉条纹位移量计算出颗粒周围的折射率空间分布、温度场空间分布。将其运用到喷钙脱硫对煤粉着火的影响研究 ,证明激光加热技术及实时全息干涉法的结合技术是研究煤粉着火的有力工具。图 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火 实时全息干涉法 轴对称温度场 煤粉着火
下载PDF
基于绝热实验活化能解算煤自然发火期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林 姜德义 B.B. Beamish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2-805,共4页
根据煤与氧反应的热平衡方程导出活化能E的计算公式,结合Boddington公式求得煤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通过煤样的绝热氧化实验获得3个典型煤样自燃过程升温曲线,得出煤低温氧化和高温氧化状态下的不同氧化规律,煤在温度小于80℃时氧化不剧... 根据煤与氧反应的热平衡方程导出活化能E的计算公式,结合Boddington公式求得煤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通过煤样的绝热氧化实验获得3个典型煤样自燃过程升温曲线,得出煤低温氧化和高温氧化状态下的不同氧化规律,煤在温度小于80℃时氧化不剧烈,温度升高缓慢,一旦温度超过100℃时氧化异常剧烈,温度迅速升高,难以控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煤样的活化能E值,结合煤样自然发火模型求出典型煤样的自然发火期,与现场测量的实际值相差不大。但由于煤的自然发火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在运用到实际情况时应进行相应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实验 活化能 发火期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雨成 刘天奇 周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6-800,共5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7种不同变质程度煤尘,采用哈特曼管试验系统,测试不同煤尘云质量浓度c、着火延迟时间t、喷粉压力P下最小点火能E.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E值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7种不同变质程度煤尘,采用哈特曼管试验系统,测试不同煤尘云质量浓度c、着火延迟时间t、喷粉压力P下最小点火能E.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E值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越高,E越大.在同等粒度下,受煤尘颗粒着火氧化速度限制,最佳点火质量浓度随变质程度增高而减小.随t增大,E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佳着火延迟时间在1 s附近,且t比c对褐煤E值影响作用偏大.无烟煤P与E关系曲线呈"漏斗型",最佳喷粉压力随变质程度降低而减小.建立c、t、P耦合条件下无烟煤E的数学模型,由此确定的最佳测试工况(c,t,P)考虑了因素间关联性,理论上比单因素分析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云 最小点火能 变质程度 粉尘质量浓度 延迟时间
下载PDF
升温速率及氧浓度对长焰煤煤氧复合过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邵玥 尤飞 +1 位作者 尤明伟 徐雅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81,共5页
利用热重试验对粒径小于0.2 mm的长焰煤煤粉进行了不同氧体积分数(21%、40%、50%、60%和80%)和升温速率(20℃/min、30℃/min、40℃/min、50℃/min和60℃/min)的25种工况下煤氧复合过程中热解特性的测定,分析了两种因素对各特征值的影响... 利用热重试验对粒径小于0.2 mm的长焰煤煤粉进行了不同氧体积分数(21%、40%、50%、60%和80%)和升温速率(20℃/min、30℃/min、40℃/min、50℃/min和60℃/min)的25种工况下煤氧复合过程中热解特性的测定,分析了两种因素对各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失重速率为基准,长焰煤在含氧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失重阶段、氧化增重阶段及着火、燃烧和炭化3个阶段;通用着火特性指标越大,煤样燃烧特性越好,自燃点越小,煤样工业分析结果应与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自燃危险性相结合;升温速率不变时自燃点随氧体积分数上升而下降,而煤氧复合时间随氧体积分数上升呈现先降低再微弱增加的趋势;氧体积分数一定时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而上升,煤氧复合时间则随之下降。对自燃点及煤氧复合时间进行均值无量纲化,并将其与无量纲化升温速率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约为1.0;提出了煤氧复合难易程度参数(D),计算结果表明,即使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发生滞后,煤氧复合难度仍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长焰煤 氧浓度 升温速率 自燃点 煤氧复合时间 无量纲化 难易程度参数
下载PDF
室内燃气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新华 玉建军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分析了天然气以及室内燃气事故的特点.研究了在室内有限空间内发生常规泄漏量的天然气泄漏时,采用导出的泄漏数学模型对胶管脱落造成的泄漏进行模拟,并得出其泄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点火时间对室内燃气事故的影响,提出了控制... 分析了天然气以及室内燃气事故的特点.研究了在室内有限空间内发生常规泄漏量的天然气泄漏时,采用导出的泄漏数学模型对胶管脱落造成的泄漏进行模拟,并得出其泄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点火时间对室内燃气事故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消除引火源、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以及燃气设施的优化配置等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室内燃气事故 泄漏浓度 点火时间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用BP算法实现待开采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洪德 狄英全 肖佳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是对一定周围环境和条件下煤炭自燃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速度和危险程度给出正确的判定。本文应用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建立了待开采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程度评价集合预测模型,在MATLAB软件环境下给出了解算方法。并举例说...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是对一定周围环境和条件下煤炭自燃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速度和危险程度给出正确的判定。本文应用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建立了待开采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程度评价集合预测模型,在MATLAB软件环境下给出了解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绘制了误差变化曲线。该方法对矿井各类灾害事故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算法 待开采煤层 自然发火 危险性预测
下载PDF
GRNN与LS-SVM方法在计算煤质工业组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大鹏 王祝文 李晓春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煤质的评价尤为重要。依靠实验室分析来确定煤质的工业组分效率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通过建立其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各组分的计算。选取自然伽马、双收时差、密度以及三侧向电阻率这四个测井参数为输入... 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煤质的评价尤为重要。依靠实验室分析来确定煤质的工业组分效率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通过建立其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各组分的计算。选取自然伽马、双收时差、密度以及三侧向电阻率这四个测井参数为输入的特征参数,煤质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的含量作为输出结果,利用在某煤田挑选的73层测井数据当作训练样本,构建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计算模型,从而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各工业组分之间的关系。对19层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之中;相比之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其平均平方误差均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NN LS-SVM 煤田测井 煤质工业组分 自然伽马 双收时差 三侧向电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