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晋南朝买地券镇墓功能探析——以砖质买地券为中心
1
作者 张剑光 李忠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所具备的镇墓属性。这种镇墓属性是买地券作为“冥契”的固有属性,其存在与否与券文中宗教神仙色彩的有无强弱无关。汉末吴晋时期,买地券诸要项日渐完备,宗教神仙色彩日益浓厚,并出现了程式化演变趋势,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并未发生改变,其镇墓功能亦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增强。汉末出现的糅杂了解注文内容的特殊买地券,不代表这一时期买地券演变的主流趋势。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深入影响,一系列厌镇神仙鬼吏、慰抚亡魂、护佑生人的宗教语言出现在买地券文之中,至南梁时期,这种新式的券文书写模式已成为南朝各地买地券文的主流。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增强了买地券的镇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买地券 镇墓 砖刻文献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2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景区文旅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
3
作者 孙有霞 王辉 宋诗文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重要的墓葬遗迹,保留了大量技艺精湛的石刻画像与壁画,为研究东汉时期中上层阶级的社会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东汉石刻画像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河南新密提供了旅游...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重要的墓葬遗迹,保留了大量技艺精湛的石刻画像与壁画,为研究东汉时期中上层阶级的社会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东汉石刻画像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河南新密提供了旅游文化资源,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树立特色文旅品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以“汉乐神游”为主题,提取打虎亭汉墓壁画中的汉代生活场景及奇珍异兽等图形元素,探索与开发具有国潮风格的包装与广告设计,以期顺应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个性化、审美化、体验化的需求,提升打虎亭汉墓景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虎亭汉墓 壁画 包装设计 文旅产品
下载PDF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三阴脉循行考证
4
作者 程施瑞 邱科 +4 位作者 孙睿睿 张乙小 周兴兰 梁繁荣 曾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研究其循行方向及路径特点,对于研究早期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足三阴脉 经脉学说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中的“红”色
5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的色彩表现。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西汉时期红色植物、矿物染料的染色手段,线染、匹染、套染等染色手法及同色系、异色系等搭配方式,了解了“红”色在西汉官营丝织品的呈现方式,彰显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其色彩符号于后世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西汉官营 丝织品 红色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汉代木椁墓初探
6
作者 王永安 马洪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木椁墓近年来在河西走廊地区多有发现,分布地域已突破仅在武威东部发现的窘境,也整体提升了该地区汉墓的年代上限。木椁墓整体特征表现出与内地的趋同,但当地文化特色仍较突出,其所反映的人群结构,通过文献的梳理,多来自山东及其周边地区。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汉代 木椁墓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价值探讨
7
作者 邹婧 喻燕姣 +2 位作者 刘琦 彭诗琦 赵江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句汉字织造纺织品,展示了汉代社会对长生不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文化特征。其次,这类纺织品通过将汉字与图案巧妙结合,凸显了汉字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湖南及周边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广泛运用和流传。最后,中国汉字装饰纺织品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并可能对西亚乃至地中海周缘地区的纺织装饰技术产生影响,但两者在文化背景、艺术审美和社会功能上有明显区别。文章旨在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解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自信,并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马王堆汉墓 文字绮 汉字文化 吉祥文化
下载PDF
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粘接材料的科学分析
8
作者 葛若晨 孙杰 +5 位作者 陈翩 付金凤 曾帆 刘志 杨波 杨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陶器上的古代粘接材料与陶器的修复工艺关系密切,是当时社会制陶水平的反映之一。本研究对成都新津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上的粘接材料进行了科技分析,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 陶器上的古代粘接材料与陶器的修复工艺关系密切,是当时社会制陶水平的反映之一。本研究对成都新津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上的粘接材料进行了科技分析,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探究了该粘接材料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结果表明:粘接材料的颗粒状态、大小和成分与黏土颗粒相似,推断其主要无机成分为黏土;红外吸收光谱在波数3431 cm^(-1)、1670 cm^(-1)和1419 cm^(-1)的特征峰与酰胺基相吻合,氨基酸分析表明其有机成分含有由动物胶和蛋类混合而成的蛋白质类胶料。有机混合胶料黏性较高,弥补了单一胶料使用的不足,同时黏土可增加系统中的氢键密度,并起填充作用,这样的协同作用是该粘接材料在使用时具有强粘接力和一定稳定性的原因。但由于其耐久性差且与陶器整体风格不协调,推测该材料是在器物下葬前使用的一种临时粘接剂。同时,它的成分和用途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上的古粘接材料非常相似,这体现了汉代对秦代帝陵陪葬制度和制陶工艺的继承与沿革。研究结果为我国陶器修复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现代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资山汉代崖墓 彩绘陶楼 粘接剂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汉承秦制 陶器修复
下载PDF
试论东汉墓园的布局与两汉墓园的变革
9
作者 齐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9,共9页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道可能不是直线,存在与墓道异向的现象。从墓园布局与神道起止来看,两汉墓园中心发生了显著变化,墓园中心由封土逐渐变为祭祀设施。西汉中晚期以来,墓祭参与者增多,祭祀设施规模扩大,从而影响了墓园的整体布局。随着两汉政权更替、统治文化转向,包括陵园布局等一系列国家墓葬礼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墓园布局 神道 墓祭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10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区榆楚墓地CM1发掘简报
11
作者 耿庆刚 冯博(绘图) +9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刘一博(绘图) 葛立毅(摄影) 赵汗青 崔梦鹤 夏培朝 于有光 裴学松 马珍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7,F0002,共15页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CM1的年代大致为秦汉之际。该墓的发掘为研究秦汉之际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俗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秦汉之际 秦墓 祭祀坑
下载PDF
东汉时期罗马和贵霜对西域归属汉朝的认知
12
作者 张子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东汉时期,不论是罗马帝国的马其顿商团,还是迫使部分西域地方政权纳质的贵霜统治者,均将西域视作汉朝的一部分。这不仅与汉朝中央、西域地方政权对西域属于汉朝的认知形成呼应和对证,而且开辟了日后亚欧大陆诸多民族对西域与中原地区一体性认知的先例,进而从思想史的层面和世界史的视野佐证这一事实,即汉代以后历代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实质,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在汉代已属一体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不断整合,而非西方帝国历史经验中的“征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近代以来部分国外学者在新疆历史认知上的局限,以及长期流行的“中原地区—内亚”二元对立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域 罗马 贵霜
下载PDF
西汉列侯墓葬封土及有关设施
13
作者 刘尊志 柴怡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101,共9页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对应的墓葬封护与措施、制度和要求、设施修建与功用等有关的内容,对认识汉代列侯墓葬的发展可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列侯墓葬 封土 设施
下载PDF
张家界古人堤汉简释文校补
14
作者 刘同川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89-99,157,172,共13页
古人堤东汉简牍残泐严重,虽历经多次整理,但部分释文仍有较大改释、补释的空间。本文在最新整理成果的基础之上,对释文中误释和阙释的七、孙、猛、侍、县、长、属、君等字提出个人见解,力求提供更加准确的释文参考。
关键词 东汉 古人堤汉简 释文 校补
下载PDF
陕西清涧桑树坪汉代墓葬发掘简报
15
作者 闫宏东(摄影) 申宝发(绘图) +1 位作者 何家欢(绘图/摄影) 郝志国(摄影/执笔)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9,共17页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对榆林市清涧县桑树坪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21座,墓葬年代大致为西汉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应属于平民墓葬。其葬俗葬制、随葬器物等方面体现出一定地域特色。这批墓葬为探讨陕北地...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对榆林市清涧县桑树坪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21座,墓葬年代大致为西汉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应属于平民墓葬。其葬俗葬制、随葬器物等方面体现出一定地域特色。这批墓葬为探讨陕北地区西汉时期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清涧 西汉 木椁墓 石室墓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简报
16
作者 龙真 杨淼燃 +2 位作者 温少杰 王斐锁(绘图) 唐洁(绘图) 《草原文物》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2022年7-11月,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对太原市小店区郑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M2是唯一的一座砖室墓。该墓为带墓道的土圹竖穴前后双砖室墓,墓顶被破坏,墓葬形制... 2022年7-11月,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对太原市小店区郑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M2是唯一的一座砖室墓。该墓为带墓道的土圹竖穴前后双砖室墓,墓顶被破坏,墓葬形制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器物包括陶罐、陶壶、陶碗、陶灶、陶井、铜削、铜钱、当卢、耳珰等,初步判断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初期。M2的发掘清理对研究太原地区的葬俗葬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郑村 砖室墓 汉代
下载PDF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出土青砖分析与研究
17
作者 王云鹏 吕成佳 +1 位作者 蔡友振 刘芳志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7,共9页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是一座西汉晚期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主体为堆垒成框形结构的黄心柏木,柏木外侧铺设一至两层文字青砖。本研究采用三维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设备对M2椁室周边不同位置青砖碎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是一座西汉晚期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主体为堆垒成框形结构的黄心柏木,柏木外侧铺设一至两层文字青砖。本研究采用三维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设备对M2椁室周边不同位置青砖碎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青砖中含有大量粉砂质地及少量黏土质地材料。青砖中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岩完全一致,砖内部分区域还发现了以萤石、石灰石为助熔剂的烧结结构及稀土矿渣。通过青砖化学成分与岩相结构特征判断其取土地为山东境内大野泽南部湖底或沼泽内淤泥,文字青砖上书写地名应为原料产地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圣湖汉墓 青砖 产地 稀土
下载PDF
陕西咸阳茂苑小区一期汉墓发掘简报
18
作者 谢高文 刘卫鹏(摄影/执笔) +4 位作者 王长虹(摄影/绘图/执笔) 武杰(摄影/绘图/执笔) 魏嘉黎(摄影/执笔) 邱雅暄(绘图) 谢雪菲(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王莽货币,推测墓主为居住于茂陵邑南部郊区的普通民众。这为探索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关中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咸阳市 汉代墓葬 石祖 王莽钱币
下载PDF
东汉末年曹操、曹丕经略河西考论
19
作者 司豪强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东汉末年凉州爆发叛乱,中央难以平定。又逢董卓之乱颠覆东汉皇权,河西自此陷入纷乱局面。曹操控制献帝号令诸侯后,初以关东战事为重心,未遑西顾。仅对关陇河西采取拉拢羁縻之策,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其实仍在诸地方势力之手。待曹操平... 东汉末年凉州爆发叛乱,中央难以平定。又逢董卓之乱颠覆东汉皇权,河西自此陷入纷乱局面。曹操控制献帝号令诸侯后,初以关东战事为重心,未遑西顾。仅对关陇河西采取拉拢羁縻之策,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其实仍在诸地方势力之手。待曹操平定关东,降服关陇诸将,方着手经略河西。对待河西问题,曹操采取徐徐图之的蚕食策略,驻军金城、武威,坐观诸将争斗而缓收其利。曹丕掌权后,改变策略,分置凉州而遣刺史、太守意图将河西诸郡纳入中央政府统治,于是黄华、张进、麴演等作乱于河西酒泉、张掖、西平三郡,抗拒曹丕势力西进,曹丕使汉军西进戡乱。而敦煌郡倒向曹丕,出兵东迎太守,与曹丕东军夹击酒泉、张掖叛军,河西最终纳入曹丕掌控的东汉中央政府治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曹操 曹丕 关陇 东汉
下载PDF
陕西西安枣园村乐学路汉墓M29发掘简报
20
作者 高博 张启厚 +1 位作者 曹阳 陈怡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8,I0001,共8页
枣园村乐学路M29为长斜坡墓道土圹砖室墓,内券砖椁。随葬品虽遭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留有四件硬釉陶壶、鎏金铜器以及铜车马器。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规模较同时期中小型汉墓明显更大,随葬的硬釉陶壶在西安地区西汉中晚期大... 枣园村乐学路M29为长斜坡墓道土圹砖室墓,内券砖椁。随葬品虽遭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留有四件硬釉陶壶、鎏金铜器以及铜车马器。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规模较同时期中小型汉墓明显更大,随葬的硬釉陶壶在西安地区西汉中晚期大型墓葬中多有出土,表明该墓主人生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M29的发现为探讨汉长安城周边高等级墓葬埋藏情况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 枣园村 汉墓 砖椁 硬釉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