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Stress Sources and Critical Stress Combinations for the Input Shaft of a Longitudinally Mounted Four Speed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odel
1
作者 N. A. Abdel-Halim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In the present paper;two models of the input shaft for a Longitudinal Mounted four Speed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input shaft critical loads. In the first mo... In the present paper;two models of the input shaft for a Longitudinal Mounted four Speed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input shaft critical loads. In the first model;the DC (Direct Clutch) connects two gears together. This gives no change in the set torque (the set output torque equal to the set input torque). In the second model;the ODB (Over Drive Brake) fixes one element of the planetary set. This is resulting, the gear set gives reduction ratio (the set output torque is not equal to the set input torque). So, the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is worked under two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orque. Also, it is loaded by a two vertical loads which are coming from the turbine and planetary set loads respectively. They are shown that there are three critical combinations of forces (contact force, shear force, and normal force) applied on the input shaft. The critical forces can be possibility exist three types of cracks for the input shaft cross section they are: transverse (torsion stress), longitudinal (bending stress), and vertical (shear stress). The three cracks are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stress factors: shearing torsion stress, shear stress, and bending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gitudinally Mounted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Stresses torque CONVERTER torque Ratio torque CONVERTER WEIGHT Simple PLANETARY Gear Set WEIGHT
下载PDF
Torque and bending moment acting on a flexible shaft agitated by disk turbines in a gas–liquid stirred vessel
2
作者 Yangyang Liang Zhengming Gao +3 位作者 Dai'en Shi Haotian Li Yuyun Bao Ziqi C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81-793,共13页
The torque and bending moment acting on a flexible overhung shaft in a gas–liquid stirred vessel agitated by a Rushton turbine and three different curved-blade disk turbines(half circular blades disk turbine, half el... The torque and bending moment acting on a flexible overhung shaft in a gas–liquid stirred vessel agitated by a Rushton turbine and three different curved-blade disk turbines(half circular blades disk turbine, half elliptical blades disk turbine, and parabolic blades disk turbine) we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by a customized moment sens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distribution of torque can be fitted by a symmetric bimodal distribution for disk turbines, and generally the distribution is more dispersive as the blade curvature or the gas flow rate increases. The amplitude distribution of shaft bending moment can be fitted by an asymmetric Weibull distribution for disk turbines. The relative shaft bending moment manifests a "rising-falling-rising" trend over the gas flow number, which is a corporate contribution of the unstable gas–liquid flow around the impeller, the gas cavities behind the blades, and the direct impact of gas on the impeller. And the "falling" stage is greater and lasts wider over the gas flow number for Rushton turbine than for the curved-blade disk turb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ft bending moment torque DISK turbines Gas–liquid flow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某车型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
3
作者 王长明 《汽车工程师》 2024年第9期44-48,共5页
为实现某车型十字轴万向节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通过提取该车型CATIA三维数模中的转向系统关键硬点坐标,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转向系统简化仿真模型,在不改变转向系统安装硬点的条件下,仿真获得了可使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的传动轴... 为实现某车型十字轴万向节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通过提取该车型CATIA三维数模中的转向系统关键硬点坐标,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转向系统简化仿真模型,在不改变转向系统安装硬点的条件下,仿真获得了可使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的传动轴相位角,主观评价及实车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优化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保证了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系统 十字轴万向节 力矩波动 传动轴 相位角
下载PDF
商用车复合材料传动轴力学特性
4
作者 胡耀鹏 尹长城 +1 位作者 朱大松 刘馨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通过计算确定了复合材料传动轴载荷,采用Abaqus建立了传动轴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传动轴、复合材料与金属混合传动轴、金属传动轴分别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屈曲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校核。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 通过计算确定了复合材料传动轴载荷,采用Abaqus建立了传动轴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传动轴、复合材料与金属混合传动轴、金属传动轴分别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屈曲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校核。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材料传动轴与混合轴的Isight模型,基于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方案优化。优化后的方案提高了2种传动轴的扭转强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固有频率和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屈曲扭矩值。利用Abaqus内聚力单元模拟胶层,通过分析胶接的参数,设计了复合材料的胶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传动轴 屈曲扭矩 正交设计 内聚力单元
下载PDF
风火打捆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扭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越 严干贵 +3 位作者 王振洋 任爽 王大中 郭剑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0,共13页
近年来,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成为中国目前及未来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式,风电机群和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对同步发电机组(synchronous generator,SG)轴系扭振各模态电气阻尼的影响规律有待深... 近年来,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成为中国目前及未来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式,风电机群和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对同步发电机组(synchronous generator,SG)轴系扭振各模态电气阻尼的影响规律有待深入研究。针对直驱风电机群、火电机组和直流输电,建立了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分析了接入设备对火电机组电气阻尼的交互耦合关系和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中火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机理。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研究了风电机群运行风速、控制参数和直流输电输送功率、控制参数等因素对同步发电机组电气阻尼系数的影响。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时域仿真模型,通过时域仿真和时频分析,验证了电气阻尼系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 直驱风机 直流输电 轴系扭振 复转矩系数法
下载PDF
40kW刮板输送机的矿用永磁耦合器设计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文琦 李栋 +2 位作者 刘跃 孟国营 牛耀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根据40k W刮板输送机的原始参数,结合煤矿安全要求和标准,进行矿用永磁耦合器的设计。结构选型采用圆盘式涡流磁力耦合器,计算并确定输出转矩的范围,永磁材料选取钕铁硼N45SH,结合现场实验数据制定样机结构参数,完成整体的设计计算,讨... 根据40k W刮板输送机的原始参数,结合煤矿安全要求和标准,进行矿用永磁耦合器的设计。结构选型采用圆盘式涡流磁力耦合器,计算并确定输出转矩的范围,永磁材料选取钕铁硼N45SH,结合现场实验数据制定样机结构参数,完成整体的设计计算,讨论过载保护方案及传动轴的校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永磁耦合器 转矩 过载保护 传动轴
下载PDF
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现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登泉 杨明 +1 位作者 叶林 李凌 《电子测量技术》 2010年第6期8-12,共5页
新型扭矩传感器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装置的研究成为扭矩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介绍一般性扭矩测量入手,在分析了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应用需求之后,发现非接触扭矩测量技术的... 新型扭矩传感器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装置的研究成为扭矩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介绍一般性扭矩测量入手,在分析了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应用需求之后,发现非接触扭矩测量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实现不间断、高可靠性、高动态性扭矩测量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对被测装置控制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得出两种实现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关键技术,分别是:无线信号传输和特殊扭矩敏感材料的使用,并通过最新扭矩测量工程实例予以证明和解释。最后,对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量 非接触 旋转轴 无线信号传输 扭矩敏感材料
下载PDF
机械传动系统扭矩及功率的动态测试(一)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家武 赵雨暘 王洪伟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5,共2页
针对目前林木及运输机械传递扭矩估算与实测值 (均值 )相差悬殊 ,本文从实时检测动态扭矩及功率入手 。
关键词 机械传动系统 扭矩 功率 动态测试 数据采集方法 微处理机 传动轴
下载PDF
直升机主旋翼扭矩测量原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泽峰 寇富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52,共6页
为提高直升机主旋翼轴扭矩的测量精度,首先结合理论分析对现有测量方法得到的旋翼轴扭矩结果进行评价,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其次针对误差偏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侧向弯矩受力情况下扭矩电桥的输出结果,确定俯仰、滚转侧向力矩是造... 为提高直升机主旋翼轴扭矩的测量精度,首先结合理论分析对现有测量方法得到的旋翼轴扭矩结果进行评价,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其次针对误差偏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侧向弯矩受力情况下扭矩电桥的输出结果,确定俯仰、滚转侧向力矩是造成旋翼轴扭矩测量结果偏大的主要原因;最后进一步分析仿真结果,提出一种新的主旋翼扭矩测量电桥方法,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新方法的正确性。新方法可消除侧向弯矩对电桥的耦合影响,是一种更为精确的主旋翼轴扭矩测量方法,可用于后续型号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主旋翼轴 扭矩 耦合 功率传递
下载PDF
基于动态扭矩测试的综合传动系统主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与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成 毛飞鸿 +2 位作者 侯威 张金乐 邹天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62-1269,共8页
为解决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主轴低周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展主轴疲劳样件检测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实车测试获得主轴动态扭矩,在此基础上,建立主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预测主轴的低周疲劳寿命;进一步开展主轴低周疲劳台架试验,对寿命... 为解决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主轴低周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展主轴疲劳样件检测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实车测试获得主轴动态扭矩,在此基础上,建立主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预测主轴的低周疲劳寿命;进一步开展主轴低周疲劳台架试验,对寿命预测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履带车辆在起步阶段下的冲击扭矩是造成综合传动系统主轴低周疲劳的主要载荷;由于双侧非对称的结构特点,导致主轴右侧冲击扭矩均值是左侧的1.54倍;主轴最大Mises应力为1510 MPa,最大应变为0.0086923,均发生在右侧输出花键与过渡圆弧交界位置的齿根处,与主轴疲劳断裂位置一致;实车条件下主轴能承受冲击扭矩的次数为17082次;台架试验获得的主轴能承受冲击扭矩的次数为5000,预测获得的主轴能承受冲击扭矩的次数为5843次,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传动系统 主轴 低周疲劳 动态扭矩测试
下载PDF
带材开卷机主轴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定保 朱春熙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5-747,共3页
对带材开卷机的主轴进行了设计,分析主轴受力情况,求出支反力,并画出主轴的弯矩图。最后根据主轴所承受的弯矩和扭矩对主轴的强度进行了校核,证明所设计的主轴是安全的。
关键词 开卷机 主轴 弯矩 扭矩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扭矩非接触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宗 刘彬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转轴单截面转速的原理,通过测量双截面的转速进而求两截面的转速差。对转速差进行积分得到在扭矩作用下转轴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从而得到转轴扭矩,实现传动轴扭矩的非接触测量。同时,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在扭矩实验...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转轴单截面转速的原理,通过测量双截面的转速进而求两截面的转速差。对转速差进行积分得到在扭矩作用下转轴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从而得到转轴扭矩,实现传动轴扭矩的非接触测量。同时,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在扭矩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多普勒法与传统扭矩测量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0.2%,说明激光多普勒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传动轴 扭矩测量 非接触测量
下载PDF
采煤机截割部扭矩轴对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卫东 单长斌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94-398,416,共6页
针对双电机驱动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高速级齿轮易出现振动、噪声和轮齿折断等问题,应用UG软件建立高速级齿轮、中间扭矩轴和电机扭矩轴三维实体模型,在ADAMS软件中,通过改变电机扭矩轴和中间扭矩轴刚度的大小对截割部高速级齿轮传动部分进... 针对双电机驱动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高速级齿轮易出现振动、噪声和轮齿折断等问题,应用UG软件建立高速级齿轮、中间扭矩轴和电机扭矩轴三维实体模型,在ADAMS软件中,通过改变电机扭矩轴和中间扭矩轴刚度的大小对截割部高速级齿轮传动部分进行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机扭矩轴和中间扭矩轴刚度过大或过小时,齿轮会受到较大的载荷冲击;在不改变结构长度的情况下,电机扭矩轴和中间扭矩轴直径分别为39 ~ 41 mm、42 ~ 44 mm时,截割部高速级齿轮载荷波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截割部 扭矩轴 动态特性
下载PDF
轴系扭矩测量方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吕华溢 杨军 宋娜 《计测技术》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扭矩是反映轴系传动装置输出功率和评价其工作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实时监测输出扭矩可为机械动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故障诊断、安全维护提供有效保障,开展轴系扭矩测量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递法的两大类扭矩测量原理,详... 扭矩是反映轴系传动装置输出功率和评价其工作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实时监测输出扭矩可为机械动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故障诊断、安全维护提供有效保障,开展轴系扭矩测量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递法的两大类扭矩测量原理,详细分析了当今研究较为广泛的几种应力(应变)检测型、扭转角检测型扭矩测量方法和传感器结构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轴系传动装置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认为今后轴系扭矩测量方法应在应变片测量工艺改进、非接触式测量、特殊尺寸轴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计量性设计几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量 扭矩传感器 轴系传动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反步的DGMSCMG框架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海涛 闫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3-710,共8页
针对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DGMSCMG)内、外框架伺服系统耦合力矩及传动机构的非线性传动特性影响框架角速率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步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分别就双框架伺服系统耦合力矩及框架传动机构的非... 针对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DGMSCMG)内、外框架伺服系统耦合力矩及传动机构的非线性传动特性影响框架角速率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步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分别就双框架伺服系统耦合力矩及框架传动机构的非线性传动特性对系统稳定性和角速率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利用反步理论,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并逐级反推得到控制律,保证参数估值的收敛性和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并以小型DGMSCMG系统为对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电流前馈控制比较,所提出的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既增强双框架伺服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又提高框架角速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DGMSCMG) 自适应反步控制法 传动机构 框架角速率 耦合力矩
下载PDF
双输出轴式手动变速器敲击噪声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洋 李洪亮 殷金祥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基于某双输出轴式手动变速器的敲击噪声实例,阐述了敲击噪声产生的机理,应用试验手段查找变速器敲击噪声产生的原因,并分别验证传动轴刚度、离合器阻尼和双质量飞轮对敲击噪声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变速器敲击噪声的主要产生原因是... 基于某双输出轴式手动变速器的敲击噪声实例,阐述了敲击噪声产生的机理,应用试验手段查找变速器敲击噪声产生的原因,并分别验证传动轴刚度、离合器阻尼和双质量飞轮对敲击噪声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变速器敲击噪声的主要产生原因是发动机转速波动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的数值较大,而采用双质量飞轮能够消除变速器敲击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出轴式手动变速器 敲击噪声 扭矩波动
下载PDF
车辆传动轴动态扭矩测量与数据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宜 张国伟 +3 位作者 张洪彦 徐宏 乔丽 张喜明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8年第3期45-49,54,共6页
为了解决车辆传动系统载荷谱测试过程中,转速高、扭矩大和温度变化范围广的环境中传动轴扭矩测量和数据传输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基于蓝牙4.0技术的车辆传动轴动态扭矩实时测量和无线传输测试系统.建立了传动轴动态扭矩信号预处理方法.在... 为了解决车辆传动系统载荷谱测试过程中,转速高、扭矩大和温度变化范围广的环境中传动轴扭矩测量和数据传输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基于蓝牙4.0技术的车辆传动轴动态扭矩实时测量和无线传输测试系统.建立了传动轴动态扭矩信号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实际车辆行驶过程中传动轴动态扭矩测试试验并且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转速等复杂工况下测试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能够准确地实时测量传动轴的动态扭矩;在信号预处理方面,箱线图法对异常值的去除有明显的效果.相对于小波分析通用阈值去噪方法,小波分析自适应阈值去噪对传动轴动态扭矩信号的去噪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轴 动态扭矩测试 无线传输 小波分析
下载PDF
滚筒式采煤机扭矩与转速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翰志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了测量滚筒式采煤机的瞬态输出扭矩和转速,采用在机械传动轴上安装应变片的方法设计了扭矩测量电路,利用光源通过固定在传动轴上齿轮盘的检测方法设计了转速测量电路,并介绍了基本结构与测量原理。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 为了测量滚筒式采煤机的瞬态输出扭矩和转速,采用在机械传动轴上安装应变片的方法设计了扭矩测量电路,利用光源通过固定在传动轴上齿轮盘的检测方法设计了转速测量电路,并介绍了基本结构与测量原理。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设计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扭矩和转速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动态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电桥 扭矩与转速 传动轴 无线传输系统
下载PDF
传动轴扭矩测量误差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禹精达 朱晖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4期4-5,8,共3页
传动轴扭矩测量是研究车辆动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传动轴扭矩精确测量的重要性,给出了影响传动轴扭矩测量精度的一些因素,并详细分析了由传动轴扭矩应变式测量方式、传动轴本身产生的弯矩以及传动系统带来的扭振对测试结果所产... 传动轴扭矩测量是研究车辆动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传动轴扭矩精确测量的重要性,给出了影响传动轴扭矩测量精度的一些因素,并详细分析了由传动轴扭矩应变式测量方式、传动轴本身产生的弯矩以及传动系统带来的扭振对测试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为下一步更精确地测量传动轴的扭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轴 扭矩测量 误差分析 弯矩 扭振
下载PDF
HVDC换相失败引起汽轮机轴系扭振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涵 文俊 +1 位作者 李蓉 崔康生 《智能电网》 2017年第3期231-238,共8页
针对一种由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C,HVDC)系统引起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现象的机理,首先分析逆变站所连交流系统扰动时,逆变站换流阀组的换相失败过程,分析得出逆变站换流阀组换相失败引起整流站附近的汽轮发电机轴系扰动,引起发电... 针对一种由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C,HVDC)系统引起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现象的机理,首先分析逆变站所连交流系统扰动时,逆变站换流阀组的换相失败过程,分析得出逆变站换流阀组换相失败引起整流站附近的汽轮发电机轴系扰动,引起发电机转矩的变化,而HVDC系统不恰当的控制,为扰动提供负阻尼,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性质的扭振相互作用,最终使得发电机出现轴系扭振。采用时域与频域相结合的仿真方法计算复转矩系数,并仿真再现由HVDC系统引起的轴系扭振现象。研究成果为交直流互联系统次同步振荡预测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轴系扭振 换相失败 复转矩系数 次同步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