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钊 陈家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古典学重建。19世纪末,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拉开序幕。社会变革是这次重建的原动力,疑古思潮的兴起是其诱因,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引进和出土文献的发现是其基本条件,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其重要工具。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学 出土文献 疑古思潮
下载PDF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探研 被引量:3
2
作者 汪高鑫 马新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疑古惑经 刘知幾 新《春秋》学派 经史之辨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以六经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4,共6页
围绕着六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20世纪上半期的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 围绕着六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20世纪上半期的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并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上半期学人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考索,使儒家经典的成书年代、作者及性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清理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期 六经 孔子 今古文经学之争 实证主义 疑古思潮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安潮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54-59,共6页
陈田鹤是"西体中用"思潮中的探索者之一,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成绩斐然。文章通过对陈田鹤创作历史发展、作品题材体裁、技法形态等角度的分析,剖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音乐思潮 近代音乐家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音乐形态 音乐题材 陈田鹤
下载PDF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致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95-401,共7页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 ,它在研究西方文化发展时 ,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 ,如历史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 1 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 ,确实做到了“外之...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 ,它在研究西方文化发展时 ,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 ,如历史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 1 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 ,确实做到了“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他那“非物质 ,重个人”的文化主张 ,带有浪漫性和主观片面性。他对清末一部分新派人物因西方文化渗入而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深为不满 ,早期文化思想带些“复古”倾向。所谓“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复苏的关注 ,而不是盲目复古 ,死抱国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选择 选择原则 方法论 文化思想 民族虚无主义 鲁迅 《文化偏至论》 复古倾向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重读鲁迅对老庄思想的批判——从“《庄子》与《文选》之争”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文亮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发生于 1 933年的“《庄子》与《文选》之争” ,反映了五四之后新文学阵营在对新文化的想象、设计与资源选取上所产生的原则性的分歧、分化与冲突 ,是鲁迅与 2 0世纪 30年代复古思潮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从这场论争出发 ,联系鲁迅在不同... 发生于 1 933年的“《庄子》与《文选》之争” ,反映了五四之后新文学阵营在对新文化的想象、设计与资源选取上所产生的原则性的分歧、分化与冲突 ,是鲁迅与 2 0世纪 30年代复古思潮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从这场论争出发 ,联系鲁迅在不同时期对老庄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可以论证鲁迅对五四反传统立场的坚持 ,对“历史的循环”的警觉 ,对古书、古文字的否定 ,以及对引导青年问题的重视 ;对老庄思想的批判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时的薄弱环节。而鲁迅正是在这一点上 ,弥补了五四的缺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批判 《庄子》 《文选》 庄子思想 五四新文学 复古思潮
下载PDF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毅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0-143,152,共5页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首先,古代文论教材编写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比较僵化的思想走向文化诗学的思想;其次,古代文论教材的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一种"史&...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首先,古代文论教材编写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比较僵化的思想走向文化诗学的思想;其次,古代文论教材的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一种"史"的模式分化为或侧重"史"、或侧重"论"、或侧重"料"即古代文论原典的三种模式,并且,三种模式都有一种再走向综合的趋向;第三,古代文论教材的针对性日益增强,并走向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古代文论 教材编写 学术思想 教材体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从屠隆的情欲观看其文学思想的转变
8
作者 孟斌斌 谭英 吴佳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155,共4页
屠隆是晚明文学由复古思想向性灵思想过渡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新气象。屠隆的情欲观对其文学思想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屠隆早年受复古论影响并有所超越,注意到了复古派理论与创作的缺陷。后期,屠隆拈出性灵... 屠隆是晚明文学由复古思想向性灵思想过渡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新气象。屠隆的情欲观对其文学思想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屠隆早年受复古论影响并有所超越,注意到了复古派理论与创作的缺陷。后期,屠隆拈出性灵论并不断发展,以性灵"论文学,讲佛理",主张"文与道合为一"。与屠氏同时,论及"性灵"的不只他一人,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屠隆后期的狂放,是其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后沉迷佛道、追求自适、求解精神痛苦的"真情"流露。屠隆逐渐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个性张扬、思想激进。随着上述情欲观的发展变化与影响,屠隆开始要求文学表达一己真情,以创作符合("适")自我个性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标志着他的文学思想亦相应转入性灵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隆 复古思潮 性灵派 情欲观
下载PDF
柳宗元《非〈国语〉》中的疑古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伏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1-32,63,共3页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关键词 柳宗元 疑古 《非(国语〉》
下载PDF
王船山“四圣一揆”思想的诠释学解读
10
作者 田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经的存在方式是在诠释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性存在。无视这种历史性的体用相生,经或者沦为历史之陈迹(考据学追寻的事实真相),或者成为与诠释史无涉的独断解读对象。宋代以降的疑古思潮预设前提是:第一,圣人思想与天道具有同一性与现成性。... 经的存在方式是在诠释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性存在。无视这种历史性的体用相生,经或者沦为历史之陈迹(考据学追寻的事实真相),或者成为与诠释史无涉的独断解读对象。宋代以降的疑古思潮预设前提是:第一,圣人思想与天道具有同一性与现成性。第二,后人与圣人(天)具有(至少是潜在的)平等的地位,可能通过对自家性体的体认达到对圣人与天的彻底澄明。第三,文本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初生之顷、"不易之侀"。三个前提的统一性在于一种脱离用而追寻体之本然面目的努力。经典作为体,其存在方式并非超然于诠释史上的某种实然定体,人对经典的理解努力也不是还原出本然面目,而是进入诠释史,在其历史性的用中生成更加丰富之体。船山在不同的体用论基础上对《周易》生成史的描述是源始整体由数开始依次生出画、象、德、义、辞的过程,"生"内在于自身整体。"四圣一揆"指向的不是人作为孤立个体的制作,而是易作为天道在历史中的不断生成开显,前圣后圣道说的始终是"一",后之学者总是已经处于历史之中,只能以不断重返的方式来重新生成"一"(也包括经典)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四圣一揆 疑古 诠释学
下载PDF
孔氏家族对《尚书》学的卓越贡献
11
作者 杨善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据史书记载,孔氏家族的始祖孔子曾对古代优秀文献《尚书》进行编纂,并为每篇作《序》,概述其写作的原委和宗旨。孔氏家族在西汉的传人孔安国,于秦火之后对《尚书》进行抢救,并为之作训注文字和考证史实的《传》。孔安国之后,孔氏家族许... 据史书记载,孔氏家族的始祖孔子曾对古代优秀文献《尚书》进行编纂,并为每篇作《序》,概述其写作的原委和宗旨。孔氏家族在西汉的传人孔安国,于秦火之后对《尚书》进行抢救,并为之作训注文字和考证史实的《传》。孔安国之后,孔氏家族许多学者坚持对《尚书》及《传》进行搜集、整理和修订。至魏晋之际,包括今文三十三篇和古文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完整的孔传《尚书》,已经问世流行。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卓著,在历史上应该写下浓重的一笔。可是自宋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许多学者对孔氏家族在《尚书》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进行歪曲、抹杀和诋毁。今天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揭露疑古思潮的危害,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让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的业绩,大白于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族 《尚书》学 卓越贡献 疑古思潮 拨乱反正
下载PDF
西方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12
作者 石晶 张育香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6-87,共2页
一定的审美意识必然植根于特定的背景。从西方古代哲学观、艺术文化思潮、科学技术三方面阐述了西方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关键词 古代哲学观 艺术文化思潮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国内外关于日本史学对中国近代三大史学思潮影响研究综述
13
作者 杨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5-100,共6页
发轫于20世纪上半段的中国近代三大史学主潮:新史学思潮、疑古思潮、马克思主义史学都与日本的近代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中国近代三大史学思潮中的日本影响因素这一课题,国内外学术界的已有相当的积累,体现了中日史学交流研究... 发轫于20世纪上半段的中国近代三大史学主潮:新史学思潮、疑古思潮、马克思主义史学都与日本的近代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中国近代三大史学思潮中的日本影响因素这一课题,国内外学术界的已有相当的积累,体现了中日史学交流研究的深入与繁荣。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学者们潜心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思潮 疑古思潮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文艺思潮中的“古今之争”谈片
14
作者 吴世永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文艺思潮中关于古与今、继承与创新、保守与激进的论争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明屠尔诺与钦提奥的古今之争和发生在中国明朝的前、后七子的古今之辨,是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们通过"返回现场&quo... 文艺思潮中关于古与今、继承与创新、保守与激进的论争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明屠尔诺与钦提奥的古今之争和发生在中国明朝的前、后七子的古今之辨,是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们通过"返回现场",探讨中西方文艺思潮中关于古今之争的真正原因,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基本的美学原理:不能简单地把传统与创新等同于错误与正确。不能用进步论的模式来否定传统,理性不可能从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零点"开始。只有深受传统的濡养,又不乏创新的激情,创造力才有其茁壮的"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潮 古今之争 文艺复兴 意大利 中国 明朝 前后七子
下载PDF
李开先的《宝剑记》与明中叶社会思潮
15
作者 李献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7-59,共3页
李开先的《宝剑记》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对社会的全部理解。通过对林冲、张贞娘形象的分析 ,认为《宝剑记》借水浒故事 ,反映了明中叶“顺适自然”突出个体生命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打破南北曲樊篱 ... 李开先的《宝剑记》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对社会的全部理解。通过对林冲、张贞娘形象的分析 ,认为《宝剑记》借水浒故事 ,反映了明中叶“顺适自然”突出个体生命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打破南北曲樊篱 ,首开传奇风气。在戏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开先 《宝剑记》 社会思潮 中国 古代文学 明朝中期 心学 思想史 哲学
下载PDF
从人文主义因素到人文主义思潮
16
作者 何源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人们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原因时,往往忽视了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业已产生的人文主义因素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罗马文字中是否具有人文主义因素呢?结合埃斯库罗斯及其作品来探讨人文主义因素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否存在... 人们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原因时,往往忽视了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业已产生的人文主义因素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罗马文字中是否具有人文主义因素呢?结合埃斯库罗斯及其作品来探讨人文主义因素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否存在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因素 人文主义思潮 埃斯库罗斯 古希腊罗马时期
下载PDF
宋代疑经思潮下的老子考辨述论
17
作者 冉魏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宋以前很少有人怀疑《史记·老子传》中老子其人其书的真实性。在疑经思潮影响下,宋代考辨老子其人其书的学者渐多,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李觏、朱熹、吴子良等人认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晚于老子;二、陈师道根据诸子称引的... 宋以前很少有人怀疑《史记·老子传》中老子其人其书的真实性。在疑经思潮影响下,宋代考辨老子其人其书的学者渐多,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李觏、朱熹、吴子良等人认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晚于老子;二、陈师道根据诸子称引的先后顺序,明确考定老子生活于墨子和荀子之间;三、叶适认为有两个老子,并怀疑《老子传》的真实性。王十朋、黄震、罗璧分别对《史记·孔子世家》、《老子》、《庄子》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宋人这种疑古惑经的考辨精神,对于厘清先秦诸子的行辈关系及其学术渊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考证方法给予后世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疑古思潮 老子
下载PDF
《诗源辩体》对韦柳五古的接受及其诗学意义
18
作者 王明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5-100,共6页
许学夷是明末著名诗论家,其《诗源辩体》注重考辨诗歌源流、正变,是一部重要的诗学著作。其对韦柳五古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对“唐体之小偏”的韦柳五古承继陶诗从而形成萧散冲淡风格予以肯定;二是对韦柳五古进行了同中有异的... 许学夷是明末著名诗论家,其《诗源辩体》注重考辨诗歌源流、正变,是一部重要的诗学著作。其对韦柳五古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对“唐体之小偏”的韦柳五古承继陶诗从而形成萧散冲淡风格予以肯定;二是对韦柳五古进行了同中有异的辨析;三是对韦柳五古高下之争给予独到而富有辩证性的论断。许学夷认为萧散冲淡是韦柳诗风之同,而柳之“沉郁”乃韦所不及,“无色声臭味”则是韦之特色。这种接受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韦柳五古的认识、推动韦柳五古的经典化,更在整个韦柳五古接受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同时,这种接受也反映了许学夷对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格调诗学的突破和发展,从而彰显出明末诗学思潮复归开放、多元的重大转变和理论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思潮 《诗源辩体》 许学夷 韦柳 五古 萧散冲淡 沉郁
下载PDF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与疑古思潮
19
作者 华雨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7-,共1页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自序》 疑古思潮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符英 杨豪中 刘煜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中国建筑的发展从进入近代以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复古思潮:30年代的“中国固有式建筑”、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80年代的“传统建筑形式”。文章综合分析、比较了这三次复古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表达手法、代表性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并从... 中国建筑的发展从进入近代以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复古思潮:30年代的“中国固有式建筑”、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80年代的“传统建筑形式”。文章综合分析、比较了这三次复古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表达手法、代表性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并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历史评价。进而总结出中国近现代复古建筑思潮发展的总体特征、趋势以及如何客观看待复古建筑思潮这一历史现象。每一次的复古思潮都交织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认识问题,因此文章对我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思潮 比较 固有式建筑 民族形式 传统建筑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