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体发展中的影响及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丽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27,共5页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词学批评 词体本色 推尊词体
下载PDF
质艳清音:欧阳炯词的艺术风格
2
作者 黄坤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0-84,共5页
欧阳炯是唐五代著名词人,他的《花间集序》是第一篇论词专著。欧阳炯摆脱俗曲,提出雅化词体的主张,又认为词应重视性情,减少传统诗教理论的束缚。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唤醒了个人的心灵律动,享受生命,《花间集》也开拓了新一... 欧阳炯是唐五代著名词人,他的《花间集序》是第一篇论词专著。欧阳炯摆脱俗曲,提出雅化词体的主张,又认为词应重视性情,减少传统诗教理论的束缚。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唤醒了个人的心灵律动,享受生命,《花间集》也开拓了新一代的歌词体制。欧阳炯存词四十七阕,擅长描写各种悲欢离合的场景,特别是盛大欢乐的场面及城市的繁华景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开拓主题,表现出丰富的题材。其词亦呈现多样的风格,他吸收了温庭筠词的浓艳,韦庄词的明艳,从而发展出个人特有的质艳风格,足以突破温、韦的樊篱,显出写实的力度。此外欧阳炯词又多写南国风光,充满清新的气息,洋溢着一片山水清音,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炯 《花间集》 艳词 质艳 诗教
下载PDF
论毛滂的词风及其文化意蕴
3
作者 李朝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综观上个世纪至今的毛滂研究,一般认为他创立了别具一格的词风,而对这种词风所具有的特点、内涵多语焉不详。毛滂词豁达潇洒的情怀,超凡脱俗的气度等都酷肖苏轼词的风貌,体现着苏词的革新精神。当然,毛词与苏词也明显有所不同,他的多数... 综观上个世纪至今的毛滂研究,一般认为他创立了别具一格的词风,而对这种词风所具有的特点、内涵多语焉不详。毛滂词豁达潇洒的情怀,超凡脱俗的气度等都酷肖苏轼词的风貌,体现着苏词的革新精神。当然,毛词与苏词也明显有所不同,他的多数词作表现出来的那种超绝尘网、追求个性自由的品性不应该轻易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滂 词风 文化意蕴 人品
下载PDF
论清代词选的编纂及其意义
4
作者 陈水云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清代编纂词选蔚成风气,词选的编纂者大多有着强烈的转变风气的意识,能够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如实反映唐宋词或清词的创作面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做到认真、务实、负责,从原作的校勘到词调的考证、词人里爵的还原... 清代编纂词选蔚成风气,词选的编纂者大多有着强烈的转变风气的意识,能够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如实反映唐宋词或清词的创作面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做到认真、务实、负责,从原作的校勘到词调的考证、词人里爵的还原都是一丝不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艺术标准 质量意识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温、韦词作花意象之比较
5
作者 胡秦葆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旨在从温庭筠、韦庄词作中的花意象入手,深层解读分析两种花意象在表现形态和艺术品质上的异同,以及两位作家由生活遭际、人生态度与情感表达方式所形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差异,从而说明"密丽浓艳"与"疏朗清新"... 本文旨在从温庭筠、韦庄词作中的花意象入手,深层解读分析两种花意象在表现形态和艺术品质上的异同,以及两位作家由生活遭际、人生态度与情感表达方式所形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差异,从而说明"密丽浓艳"与"疏朗清新"两种风格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导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具体情形与衍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词 韦庄词 花意象 艺术品质 比较
下载PDF
词之“本色”与苏轼的“以诗为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清伙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 ,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 ,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 ,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 ,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 ,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 ,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 ,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 ,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功绩作出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以诗为词” “词之本色” “本色论”
下载PDF
“以诗为词”与“北宋党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佳宏 姚泽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文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党争 言志功能 内质 士风 词格
下载PDF
词别是一家——再读李清照的《词论》
8
作者 向良争 陈志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6-98,共3页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关键词 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 本色论 《词论》
下载PDF
以诗为词与词之本色新辨
9
作者 梁翠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19,共9页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理念,该创作倾向的提出,成功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之向“雅”文学地位靠拢。“以诗为词”虽然有力促进了词的雅化及其文学地位的提高,却一直深受“本色论派”质疑和批判。究其根本,“以诗为词...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理念,该创作倾向的提出,成功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之向“雅”文学地位靠拢。“以诗为词”虽然有力促进了词的雅化及其文学地位的提高,却一直深受“本色论派”质疑和批判。究其根本,“以诗为词”和“本色论派”其实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以诗为词”并没有剥离了词之本色,两家学派都体现了黜俗尚雅的审美观及提高词之地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词 词之本色 美感特质
下载PDF
“别是一家”与“自是一家”——唐宋词论之“本色论”辨析
10
作者 王永豪 吴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论 本色论 “别是一家" “自是一家"
下载PDF
运用湖湘诗词德育资源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探析——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梅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4-34,36,共2页
湖湘诗词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刚毅的英雄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启迪意义。本文探讨了以湖湘诗词为媒介开展德育教育,构建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 湖湘诗词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刚毅的英雄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启迪意义。本文探讨了以湖湘诗词为媒介开展德育教育,构建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及人文素养的途径,旨在传承、弘扬湖湘诗词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诗词 素质教育
下载PDF
钟惺“真诗精神”说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凯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钟惺《诗归序》提出"真诗精神"说,考察《诗归》评语及选诗可知,"精神"强调身份与本色,即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气质、风格及所长,表现时代的成就与代表以及诗歌体裁的规范。它纠正了复古派的熟套、公安派后期的肤浅,... 钟惺《诗归序》提出"真诗精神"说,考察《诗归》评语及选诗可知,"精神"强调身份与本色,即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气质、风格及所长,表现时代的成就与代表以及诗歌体裁的规范。它纠正了复古派的熟套、公安派后期的肤浅,扩大了"真诗"说的内涵,深刻影响了明清之际的诗学主张,包括王士禛"神韵"说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真诗 精神 本色 意义
原文传递
张伯驹词话:20世纪王国维之后的词论佳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春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3,共6页
20世纪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对于世纪词学批评理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有无境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词作品格高低的评判标准。其论词往往将思路由词内引向词外,具词外说词之风。但这种论词方法及评价标准是否能代表上世纪的... 20世纪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对于世纪词学批评理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有无境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词作品格高低的评判标准。其论词往往将思路由词内引向词外,具词外说词之风。但这种论词方法及评价标准是否能代表上世纪的整体论词风貌;王氏之后,有无可与《人间词话》相比肩的词话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研。与王国维相比,张伯驹的《丛碧词话》则承袭千年本色论,主性情、重本色;注重声情与词情并举,于词内说词。《丛碧词话》既体现出专业倚声家对于词体来源及其发展历史的理解,又在词学本体研究及词学学科这两大维度上弥补了王国维说词的缺陷。这部词话专著堪称是20世纪王国维之后的又一词论佳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词话 王国维 本色论词 词内说词 回归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