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erly Understand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Cultural Sector
1
作者 Fan Zhou Zhou Jie Xu Qingt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4期82-99,共18页
The proposal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cultural sector is based on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from the economic sector and actual issues in the cultural sector.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osal is cr... The proposal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cultural sector is based on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from the economic sector and actual issues in the cultural sector.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osal is cru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s of macroscopic reform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s well as the need f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e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current condition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reform think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between the cultural and the economic sectors,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supply–side" and "structure" in the cultural sector. Concerted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through guidance, and market entities through operation should be made to apply appropriately to the reform principle of "unity of doubles effects." Innovations, especially those i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be promoted as a new momentum to drive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certed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underpin optimal supply and a mechanism for competi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effective supply in the cultural sector. In the meantime, the upgrading of demand should be used as a new guidance for effective supply and investment should be oriented to supplement the need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 satisfac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fill the gaps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undertakings, it is now the prime time which brings along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for reform. From now on the cultural sector should seek its development fro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uppor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rough policy incentives and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ll maintain stable growth f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a well–organized and all–round way, governments, markets, enterprises, and the industry should each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an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for innovation to jointly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cultural s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sector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unity of benefits innovation–driven cultural industry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之界分
2
作者 郭泽强 王宣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9-79,共11页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量大幅上升。引发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妥善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目前学界有关上述两罪名的区分标准存在时间标准说、构成要件说、查证程度说三种理论学...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量大幅上升。引发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妥善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目前学界有关上述两罪名的区分标准存在时间标准说、构成要件说、查证程度说三种理论学说,这三种学说均只关注了两罪在某一方面的差异,并仅针对特定方面提出区分标准,难以解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区分问题。要实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有效界分,需坚持以符合构成要件作为形式标准,以罪名保护法益为实质标准,以主客观相统一为评价标准,并以疑罪唯轻原则为证明标准的综合区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主客观相统一 疑罪唯轻 证明标准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效益衍生的共生院共享空间等级构建
3
作者 蒙小英 陈雨清 +1 位作者 陈泳全 刘思彤 《建筑创作》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共生院落等级构建”以原住民、新用户、运维者的互惠和共生为前提,回应共生院空间狭小、引入功能与业态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建构了开放性的共享空间—半开放性的共享空间—私密性的共享空间三级共享空间,探索以不同等级的室外、半室... “共生院落等级构建”以原住民、新用户、运维者的互惠和共生为前提,回应共生院空间狭小、引入功能与业态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建构了开放性的共享空间—半开放性的共享空间—私密性的共享空间三级共享空间,探索以不同等级的室外、半室外共享空间重构院落共生的空间秩序、小气候营造和更新需求下的空间弹性与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共生院落 空间正义 空间效益 等级重构 共享空间
下载PDF
伦理正义对中华法系统一性的价值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治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法体系,其伦理正义决定和影响着法律正义的设计和实现。中华法系立法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服务于律典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高超的法律解释学,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法系统一性的形成。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借助“以经释律”“引经注律”“引经决狱”方法贯彻伦理正义价值原则,中华法系的立法解释、律学研究和司法裁判活动展现了高度的统一性;通过和平的交流互鉴,整个中华法系圈在存续期间保持了伦理价值、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以伦理正义引领的中华法系的统一性,承担了一般国家法律体系所没有的重大且复杂的历史内涵,从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持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法的统一性 以经释律 引经注律 引经决狱 伦理正义
下载PDF
环境犯罪治理的刑事政策转型与施行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环境刑法受到“轻缓化”刑事政策影响,过度保持谦抑性,致使刑法在环境保护中只能起到次要作用。对此需要构建贯通模式的环境犯罪治理体系,将环境犯罪治理刑事政策作为最高指引,通过确立环境犯罪刑法的相对独立地位、加强单位环境犯罪的... 环境刑法受到“轻缓化”刑事政策影响,过度保持谦抑性,致使刑法在环境保护中只能起到次要作用。对此需要构建贯通模式的环境犯罪治理体系,将环境犯罪治理刑事政策作为最高指引,通过确立环境犯罪刑法的相对独立地位、加强单位环境犯罪的惩治、制定严厉的环境犯罪量刑标准等,实施“从严打击”的环境治理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法体系 环境法益 恢复性司法 贯通模式
下载PDF
论中国外交中的正确义利观
6
作者 崔嘉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它对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阐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道义优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和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以义为...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它对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阐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道义优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和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义利相兼的实践作风。正确义利观在理论上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工作中的“两创”发展,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践上有利于驳斥西方的丑化抹黑、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范,有助于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机制,有助于强调中国的身份和立场、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及邻国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义利观 传统儒家义利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利共赢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
7
作者 于小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不断丰富了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系列理论。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是一整套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时代特性、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新中国外交实践经验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继与辩证耦合,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不断丰富了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系列理论。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是一整套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时代特性、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新中国外交实践经验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继与辩证耦合,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成果。因此,探析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领悟其价值意蕴与实践伟力,推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共同体思想 正确义利观
下载PDF
董仲舒义利观与儒商商业理念关系新探--以《春秋繁露》为中心
8
作者 孙斌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有大量关于义利观的论述,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时的实际,创造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哲学范畴。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利用儒家义利观基本观点来塑造诸如“义利天赋观”“义贵于利观”及...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有大量关于义利观的论述,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时的实际,创造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哲学范畴。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利用儒家义利观基本观点来塑造诸如“义利天赋观”“义贵于利观”及“兼利天下人观”等特色价值观。董仲舒对义利观的解读既是他治国理念的外在体现,又是他对经济生活的哲学观察。因此,把董仲舒的义利观与新儒商商业理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对研究董仲舒儒学思想体系在商业领域的表现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义利观 儒商 《春秋繁露》 商业理念
下载PDF
荀子礼治思想现代价值的社会治理分析
9
作者 何浩东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25,共5页
荀子在承袭孔子礼学思想时受到法家思想影响,提出援法入礼,创新性地把礼与法提到同等地位,强调隆礼至法、援法入礼和隆礼重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礼治思想,且对当今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德法并举 义利统一 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健康城市与疗愈环境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杜宏武 李树华 +3 位作者 姜斌 陈筝 龙灏 袁晓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疗愈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价值已得到多方面研...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疗愈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价值已得到多方面研究的证实,早期心理医学、康复医学的成果逐渐影响了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人居,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疗愈环境愈发凸显其重要价值。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层级蓝绿空间、自然元素等视角,拓展和深化了相关研究的内容,不断尝试运用新的实验手段,成果斐然。本刊编辑部以“健康城市与疗愈环境”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不同背景的学者就疗愈环境议题做集中并各有侧重的探讨。李树华从城市尺度探讨绿色和健康的联系,认为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行探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的显著种族差异反映出健康公义问题。姜斌等就此提出假设:绿色空间覆盖率更高的地区感染率种族差异会明显减少。本研究在控制了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与慢性疾病变量后,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来测量新冠感染率种族差异与绿色空间变量的关联性。最后得出结论:在县级尺度,更高的绿色空间覆盖率会令种族间的新冠感染率差异显著减少,其中有四类绿色空间类型具有显著影响。最终我们建立了一个周边机制与五个核心机制来解释这种关联性。杜宏武等认为高密度城市日常生活场景满足人的恢复性体验尤为重要,新冠疫情强化了这种需求。良好设计营造的办公楼、住宅两种空中花园都有恢复性效益,但其空间形态、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有明显不同。为增进空中花园的恢复性效益,其空间位置、组合与空间联系应合理布置;探索其恢复性效益的影响因素,如视觉通达性、空间层次、绿视率等,提升其空间品质;构建支持性环境,强化复合功能,提高参与度和使用率。陈筝认为城市中的绿色接触对促进城市居民健康非常重要。在实际项目中,高绿街道的健康效益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街道本身的功能和使用。陈筝结合成都公园城市的街道改造建设,通过行为实验采集了40位被试在具体街道场景中步行、商业设施使用、街旁绿地游憩的选择偏好,以及他们对于街道环境的第一印象和分维度评价。与此同时,通过SMI Redn Professional桌面式眼动仪记录了被试在做相关选择或评价时的注视情况。为健康街道的设计提供决策支持。龙灏尝试梳理、阐述了循证设计在康复花园设计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认为作为CCRC型养老社区中重要的心理生理康复空间,康复花园需要以循证设计为方法,通过科学清晰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心理疏导功能,伴随疫情下医养机构封闭化管理的常态化,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等等问题愈加突出,希望本文能为未来的康复花园设计思考提供依据与帮助,为新形势下CCRC型养老社区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康复空间。围绕WHO老年友好城市框架,袁晓梅提出“基于健康管理的适老社区环境”概念。从“舒适安全”“促进活动”“亲近自然”“互动联系”四个层面,建构“老人+环境+生活”的关键技术体系。旨在将医学的康复治疗融入老年人日常的户外活动,为提升老年人口健康寿命提供有效的环境解决方案。结合袁晓梅教授团队初步的研究成果与循证实践,说明相关技术的健康绩效与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疗愈环境 绿康城市 健康公义 健康效益 康复社区
下载PDF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2
11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20,共9页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本作用机理,而程序保障则是协商性司法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对话 妥协 互利正义
下载PDF
论国际商事仲裁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春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公正与效率构成国际商事仲裁价值体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内在张力和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动力。公正价值应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宏观结构、中层结构和微观结构展现出来;效率价值分化为仲... 公正与效率构成国际商事仲裁价值体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内在张力和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动力。公正价值应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宏观结构、中层结构和微观结构展现出来;效率价值分化为仲裁规范的静态效率和仲裁活动的动态效率,应合理搭配二者以使效率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公正与效率的冲突与衡平决定了国际商事仲裁必须合理配置二者的关系,并采取效率相对优先的位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公正 效率 冲突 衡平 国际商事仲裁
下载PDF
临终关怀的法哲学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玉凌 冉伶 王蕾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4,共4页
临终关怀作为现代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在我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非常缓慢。破解当前困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首先应从最基本的角度探讨临终关怀存在的法哲学基础。无论是基于对临终患者生命维持、知情同意、隐私保密... 临终关怀作为现代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在我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非常缓慢。破解当前困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首先应从最基本的角度探讨临终关怀存在的法哲学基础。无论是基于对临终患者生命维持、知情同意、隐私保密、尊重死亡、公正医疗等诸多权利维护的人权角度,还是基于保证、机会均等、倾斜保护等基本原则的正义维度,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考量,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对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人权 正义 效益
下载PDF
立法原则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华 徐刚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立法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随着时代的嬗进而嬗进,但不论什么时代,立法都会有自己遵循和追求的基本原则、立法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立法原则中天然蕴含着伦理精神,其伦理基础是理性;伦理价值是正义和利益;伦理进路... 立法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随着时代的嬗进而嬗进,但不论什么时代,立法都会有自己遵循和追求的基本原则、立法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立法原则中天然蕴含着伦理精神,其伦理基础是理性;伦理价值是正义和利益;伦理进路是异化及归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原则 科学原则 伦理精神
下载PDF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 被引量:35
15
作者 肖建国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个案中审时度势 ,依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的基本观念 ,对预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举证责任 民事实体法 民事诉讼法 价值蕴涵 法的价值 行为责任 结果责任 分配 审时度势 政策
下载PDF
正确义利观:当代伦理生活的价值基础和行为指南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泽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1,共7页
正确义利观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的价值视角,从人类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的高度,主张人与人、国与国以及己群之间摒弃一种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努力去寻求一种互利共赢的价值观,以此来实现新的更高阶段和更高层次的... 正确义利观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的价值视角,从人类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的高度,主张人与人、国与国以及己群之间摒弃一种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努力去寻求一种互利共赢的价值观,以此来实现新的更高阶段和更高层次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尚正义、讲情义、重道义与尊当利、求大利、贵公利的有机结合是正确义利观的基本特征。正确义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扬弃与总结、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义利观 命运共同体 义利统一
下载PDF
从利益到权利:农业补贴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发展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长健 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38-43,共6页
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的彼在。利益的实现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农业补贴是解决农民基本权益和生存问题的最直接、最具有实效的社会公共产品,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基... 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的彼在。利益的实现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农业补贴是解决农民基本权益和生存问题的最直接、最具有实效的社会公共产品,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基础性的平衡稳定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的双重理论维度,分析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平等理论 利益正义 法理分析 可持续和谐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葛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0,共16页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存在不受时间或空间限制的所谓"国民性"。但把"国民性"理解为一种地域文化,即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群的人文特点,应该说是可以的,因为这个意义上的"国民性"确是客观存...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存在不受时间或空间限制的所谓"国民性"。但把"国民性"理解为一种地域文化,即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群的人文特点,应该说是可以的,因为这个意义上的"国民性"确是客观存在。对这些特点应该进行社会学的分析,而不能仅仅根据某些言谈或书面记录就轻易地下结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特点的基础是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华夏诸族(汉族)而言,这集中反映在他们普遍持有的天下观、伦理观、义利观和宗教观上。如果要考察和讨论华夏诸族的所谓国民性而又不致过于空泛,不妨从这些观念入手作些具体分析。中国大体未变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农业社会使得这些观念能够长期延续,只是在外力冲击下才不得不发生种种变化。总之,变是一定会变的,却有主动被动、全面片面、深刻浮浅之别。三十年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积极认真的改革开放才能带来自觉和根本性的观念变革,使中国人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同时,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不但是完成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和组成部分。当我们对三十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阐述的时候,无疑更应该增强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性 天下观 伦理观 义利观 宗教观 现代化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友旺 孙艳宝 孙小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包括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品性。儒家思想是我国在几千年历史中的思想正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有文献对其积极影响进行过深刻论述,而关于其消极影响...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包括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品性。儒家思想是我国在几千年历史中的思想正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有文献对其积极影响进行过深刻论述,而关于其消极影响尚未有详细的分析。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其消极影响,即:(1)"重义轻利"思想抑制创业愿望;(2)"中庸"思想限制创业激情与勇气;(3)儒家部分治理思想与商业"契约精神"有冲突;(4)"学而优则仕"思想制约创业积极性。并相应地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创业精神 消极影响 “重义轻利”思想 “中庸”思想 契约精神 对策
下载PDF
利益分配公平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透视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焕洲 刘新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产要素 利益分配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