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研究
1
作者 时高波 万海娇 +1 位作者 卢亚奇 康进忠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45-1649,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三科门诊诊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柴胡...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三科门诊诊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积分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积分为(2.72±0.73)分,试验组不良反应积分为(0.60±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上热下寒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Thermo-Flow Performances for the Main-Auxiliary Integrated 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System
2
作者 ZHANG Zongyang HOU Yichen +6 位作者 ZHOU Hanyu JIA He CHEN Lei KONG Yanqiang WANG Weijia YANG Lijun DU Xiaoz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0-1025,共16页
Recently,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system with the main-auxiliary integrated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s in the up and lower layers,has drawn attention to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his research firstly develops two ... Recently,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system with the main-auxiliary integrated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s in the up and lower layers,has drawn attention to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his research firstly develops two physical models for the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namely Case A and Case B.In Case A,the mai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auxiliary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rranged in the lower layer,while in Case B,the two heat exchanger systems are arranged in the opposite way.And then,directing at the engineering TMCR and TRL 1 working conditions,the unit-local-overall thermo-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ase A and Case B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findings show that,for the auxiliary air-cooled exchanger,Case A has obviously higher cooling performances than Case B,with the difference varying from 5.46%to 7.55%.Whereas,for the main air-cooled exchanger,Case B shows the recovered cooling performances,with the difference changing from 1.15%to 2.99%.Case A is preferably recommended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more strict cooling demand of the auxiliary cooling system.Conclusively,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auxiliary integrated 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dry cooling system mai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uxiliary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upper layer and lower layer thermo-flow performances
原文传递
一次非典型暴雨中的MCSs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3期18-25,共8页
利用多种数据对2014年6月3-4日暴雨中的MC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s活动呈现出多尺度特征及多样化结构,即在中α-MCSs尺度中嵌套着中β-MCSs和中γ-MCSs,在形态上呈"椭圆"型和"带状"型,旧云团相互合并诱发出新的对流体是其活动的... 利用多种数据对2014年6月3-4日暴雨中的MC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s活动呈现出多尺度特征及多样化结构,即在中α-MCSs尺度中嵌套着中β-MCSs和中γ-MCSs,在形态上呈"椭圆"型和"带状"型,旧云团相互合并诱发出新的对流体是其活动的显著特点。在时间演变上,MCSs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时段活动造成盆地南部和东北部的暴雨天气,第二时段活动造成盆地西部至南部的大雨到暴雨天气。分析MCSs的形成原因进一步表明,MCSs的发展与850h Pa盆地倒槽和暖湿南风气流极为密切,在对流层中部影响系统不明显的形势下,850h Pa倒槽及急流附近的湿、热环境及不稳定层结为对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较大的CAPE值和上干下湿的湿度结构,K指数36℃以上,LI为负,且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为负,这一序列物理量变化均是触发MCSs生成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S 盆地倒槽 上干下湿
下载PDF
冀中暴雨预报分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超 张良玉 邢彦超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1期37-38,共2页
从能量角度对冀中地区近十年暴雨天气特征进行了分型研究,得出4种典型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即暖切变类(暖平流类)、冷切变类(冷平流类)、低涡类、冷涡类,并对这4种模型进行了详细解析。
关键词 暴雨 概念模型 高低空急流 湿急流核
下载PDF
一次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恒德 饶晓琴 乔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5-1265,共11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月30日~2月10日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形成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诊断分析了该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同时还对比分析了该过程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月30日~2月10日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形成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诊断分析了该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同时还对比分析了该过程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过程雾的性质主要为辐射雾,每天05:00~08:00最严重,整个过程分为3个时段,较严重的几天分别为1月31日和2月1,5,10日。该雾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处于纬向型环流背景下,西风气流平直,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华东地区基本上处于地面高压内的均压场中,气压梯度力小,近地面风速小,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风及湿度等各物理量分布均利于此次雾的发生,即:地面风速维持在1~3 m.s-1、低层辐散、负涡度及垂直上升运动弱是形成雾的动力条件;低层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小,对流层中层相对较干;低层逆温层的存在和大气层结稳定构成了稳定性条件。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过程相比,此次雾过程以辐射雾为主,近地面风更小,相对湿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辐射雾 高空纬向环流 地面均压场 中层干低层湿
下载PDF
基于HYDRUS模型筛选滴灌模式下适宜灌水上下限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昊晟 艾一丹 +4 位作者 格宇轩 邢正 白雪儿 胡笑涛 周始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滴头流量的沙壤土室内滴灌试验,率定了土壤水动力学参数,验证了HYDRUS模型的适用性;利用HYDRUS模型模拟不同灌水上下限点源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分析了不同灌水上下限对实际湿润体与计划湿润体间差异... 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滴头流量的沙壤土室内滴灌试验,率定了土壤水动力学参数,验证了HYDRUS模型的适用性;利用HYDRUS模型模拟不同灌水上下限点源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分析了不同灌水上下限对实际湿润体与计划湿润体间差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上限时,实际土壤湿润体体积均大于计划湿润体体积,较小的灌水下限有利于将灌溉水控制在计划湿润体内;以50%θFC、60%θFC及70%θFC为灌水下限时控制实际湿润体体积对应的灌水上限分别为81%θFC、85%θFC及86.5%θFC。经模拟验证,适宜灌水上下限滴灌结束时,没有灌溉水分运移到计划湿润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湿润体 HYDRUS 灌水上限 灌水下限
下载PDF
2016年1月钟山县一次罕见冬季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悦 李骄杨 李忠党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好,中层有干空气侵入,低层为暖湿不稳定大气层结,前倾槽和地面冷空气的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从而产生罕见冬季冰雹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冬季 前倾槽 上干下湿 厄尔尼诺
下载PDF
2016年1月钟山县一次罕见冬季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悦 李骄杨 李忠党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4期54-57,共4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好,中层有干空气侵入,低层为暖湿不稳定大气层结,前倾槽和地面冷空气的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从而产生罕见冬季冰雹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冬季 前倾槽 上干下湿 厄尔尼诺
下载PDF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2016年12月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保 黄思先 +1 位作者 张火平 杨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61-66,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观测站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2月1—2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1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过程是在高、中、低层天气系统相互配合下出现的,具有明显...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观测站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2月1—2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1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过程是在高、中、低层天气系统相互配合下出现的,具有明显辐射雾特征;大雾阶段地面10 m以风速小于1.0 m/s的偏东风为主,风速增大或风向转为偏北风有利于雾的消散;对流层低层涡度和散度较小,中低层都以下沉运动为主;地面比湿维持在5 g/kg左右,温度露点差在3℃左右,温度露点差的急剧增大能表征大雾消散。大雾出现之前低层相对湿度维持在60%以上,800~600 hPa维持相对湿度小于20%的相对干区;950~900 hPa附近有逆温或中性层结存在,在低层存在冷平流,中高层存在暖平流,并且冷平流从地面先随高度增大,在上层转为冷平流随高度减小、暖平流随高度增加,900 hPa附近存在的冷平流随高度减小,在更小范围内形成上暖下冷的稳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下沉运动 逆温层 上干下湿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