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a’s Civil Law Codif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Law Scholarship
1
作者 Wang Liming Wang Ji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99-119,共21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ivil law scholarship and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of promotional function to each other.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can promote the system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ivil law scholarship and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of promotional function to each other.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can promote the systematization of civil law scholarship,perfection of the value system,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civil law studies,an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legal hermeneutics.The subjectivity of China’s civil law scholarship,i.e.,the notions of problem-orientation,nativeness,practice,the times and innovations,can be improved during China’s civil law codification.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civil law scholarshi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elements such as values,content,system,hermeneutics and methods of civil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the system of the civil law scholarship the value system SUBJECTIVITY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和实践向度
2
作者 袁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合治的历史传统、法律和价值的耦合关系、民法典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不同层面融入民法典,具有宣示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明确个人价值准则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实践向度的具体方式和边界,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 良法善治 德法合治
下载PDF
论诉讼时效协议的效力——从对“三目的说”的重构出发
3
作者 刘凡 欧阳良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论述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三目的说”侧重公益性,并由此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新近批判则揭示出该制度中公益价值的衰微与私益价值的兴起,诉讼时效协议是否无效值得商榷。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对公益价值进行整体剥离,这也是... 论述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三目的说”侧重公益性,并由此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新近批判则揭示出该制度中公益价值的衰微与私益价值的兴起,诉讼时效协议是否无效值得商榷。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对公益价值进行整体剥离,这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观点。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应是多元化的,应将讨论重心转向公益价值与强制性的关系上来。具体规则设计上,应对时效期间进行有限放宽,保持中止中断事由的法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学 诉讼时效 公益性价值 强制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下载PDF
Value Judgments in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4
作者 Jiang Tao Shao Ya'n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4期22-38,共17页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in China faces two primary challenges in terms of value judgments. Normative interpretations often fall into circular and inadequate reasoning, while judges, the key figures in applying int...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in China faces two primary challenges in terms of value judgments. Normative interpretations often fall into circular and inadequate reasoning, while judges, the key figures in applying interpretive principles, frequently lack the necessary value judgment engagement and proficiency.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is ensnared in a subjective-objective dichotomy, resulting in a misalignment with the aim of "legitimate and rational" interpret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To rectify this, a philosophical shift is required to allow intersubjective value judgments while maintaining subjectivityobjectivity as the prerequisite.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ensures the completeness of value judgme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public discourse.This involves the creation of systematic criteria for value judgments and adherence to legal principles. The former necessitates defin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ndards of value judgments, formulating rules for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ing standards, and underlining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criminalization under law, or "no crime or punishment without law"(the principle that only the law can define a crime and prescribe a penalty) and "Where no law applies, it is permissible to redefine a crime as non-criminal or minor"(decriminalization).The latter involves three perspectives: logical reasoning and theoretical arguments;positive and negative judgments;and formal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Moreover, it should be approached from four dimensions: normative orientation, individual case promotion, reverse exclusion, and constitutional guid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value judgments legal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INTERSUBJECTIVITY principle of legality(nulla poena sine lege)
原文传递
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的区分与衔接
5
作者 贾宝伟 王欣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人格权的理论定位直接影响着人格权的立法实践。深刻理解人格权的理论定位,不能仅止步于人格权的字面含义,而应避免单从宪法或者民法的研究视角理解人格权的理论内涵,重点关注人格权在宪法与民法上的双向互动,剖析人格权在宪法与民法分... 人格权的理论定位直接影响着人格权的立法实践。深刻理解人格权的理论定位,不能仅止步于人格权的字面含义,而应避免单从宪法或者民法的研究视角理解人格权的理论内涵,重点关注人格权在宪法与民法上的双向互动,剖析人格权在宪法与民法分野中的不同发展路径、特征属性,以更好地理解人格权的法律价值。人格权概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如何看待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的关系,厘清人格权在宪法与民法两个层面的区分,以客观价值作为衔接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之间的桥梁,这不仅是对人格权在民法层面独立性的确认,也可以为今后我国司法实践的人格权保护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民法 人格权 客观价值
下载PDF
民事执行根据问题探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卫平 《财经法学》 2023年第3期3-18,共16页
执行根据是法院实施强制执行的根据,是执行正当性的基础。虽然执行根据在执行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执行根据的讨论和研究依然还有较大的空间,也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在执行根据的一般基础性认识方面,执行根据的... 执行根据是法院实施强制执行的根据,是执行正当性的基础。虽然执行根据在执行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执行根据的讨论和研究依然还有较大的空间,也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在执行根据的一般基础性认识方面,执行根据的形成方式与审执分离原则的贯彻程度密切相关,执行根据有效是执行程序有效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也构成执行机关行使解释权的基础。判决成为执行根据的主要条件包括判决确定且终局、判决具有执行力,判决的执行力与既判力在主客观范围上基本一致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存在差异。仲裁裁决在法理上不能独立成为执行根据,我国应当设置司法审查确认程序完善仲裁裁决的执行制度。公证债权文书作为执行根据的法理依据在于强制执行的契约或承诺,由于没有既判力所以需要执行证书对执行力的证明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法 执行根据 判决的执行力 仲裁裁决 公证债权文书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谋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5,34,共8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内蕴科学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人民立场.这一价值禀赋的兑现有赖于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枢轴的法治运行机制,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始终行进在为民利民的价值轨道上.在实践中,中国式法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内蕴科学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人民立场.这一价值禀赋的兑现有赖于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枢轴的法治运行机制,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始终行进在为民利民的价值轨道上.在实践中,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维权利需求,把现代化建设成果不断转化为普惠性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此,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在世界法治发展史上首次真正确立了“人的逻辑”优先出场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进路,从而以道义和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法治的超越,这也意味着一种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价值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民法典的诉讼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卫平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2,共12页
对民法典的诉讼分析,是一种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或分立为前提的分析视角,是从诉讼的价值、目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法的关联等多个方面对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诸多主要连接点进行的审视。这种分析作为一种考察分析方法体现和反映了程... 对民法典的诉讼分析,是一种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或分立为前提的分析视角,是从诉讼的价值、目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法的关联等多个方面对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诸多主要连接点进行的审视。这种分析作为一种考察分析方法体现和反映了程序法的思维方式和特点,虽然也存在着视角偏在,但却能够为全面审视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关联提供一种辅助视角。以比较宏观的视角,从民事主体规范、实体请求规范、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民法规范与事实相关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民法典进行分析的路径和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阐明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两者之间的现实关系,还希望从应然层面揭示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促进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法与程序法 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 程序正义 实体请求权 诉讼请求
下载PDF
法律解释方法在民事裁判中的运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雅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
“法无解释,不得适用。”审判实践中,法官需要通过解释法律将一般规则应用于具体个案,法律解释方法的正确选择与运用不仅是解释结果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前提,也是民事裁判达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保障。实践中仍存在因法律解释... “法无解释,不得适用。”审判实践中,法官需要通过解释法律将一般规则应用于具体个案,法律解释方法的正确选择与运用不仅是解释结果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前提,也是民事裁判达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保障。实践中仍存在因法律解释方法运用不当而导致裁判说理不充分、裁判结果不公正的现象。通过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中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发现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改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方法 民事裁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适用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研究——基于多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赵丹丹 李凤蕊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2,共7页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融入方式与释法说理的恰当结合,仍需持续深入的研究。基于《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多份裁判文书的实...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融入方式与释法说理的恰当结合,仍需持续深入的研究。基于《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多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发现妥善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恰当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综合权衡价值导向的选择、正确对待社会公众的评价是裁判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关注释法说理内容的结构安排,有序整合思维内容与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事审判 裁判文书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时代价值
11
作者 魏卓 《西藏发展论坛》 2023年第5期6-9,共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与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相结合,以价值论、方法论及法治思维方式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理论深刻,...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与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相结合,以价值论、方法论及法治思维方式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理论深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终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政治原则,为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实现良法善治提供根本遵循。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贯彻到环境法治的各阶段,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境法治实践完善综合治理法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环境法治 时代价值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法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的现实路径
12
作者 张凡 蔡文龙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民法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彰显了法治目标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道德认同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并使之统一于“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 《民法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彰显了法治目标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道德认同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并使之统一于“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同时《民法典》司法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法学教师应善于将价值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构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学教育 价值理念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民事裁判援引宪法的条件任意主义批判——以援引言论自由条款的案件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海平 石晶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148,共13页
我国民事裁判援引宪法的实践呈现出鲜明的条件任意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为:法院对当事人的宪法权利主张视而不见、对援引宪法的条件避而不谈,以及对援引宪法的功能差异混沌不分。民事裁判援引宪法条件任意主义造成弱化宪法权威、背离法的... 我国民事裁判援引宪法的实践呈现出鲜明的条件任意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为:法院对当事人的宪法权利主张视而不见、对援引宪法的条件避而不谈,以及对援引宪法的功能差异混沌不分。民事裁判援引宪法条件任意主义造成弱化宪法权威、背离法的安定性、威胁私法自治和权利保护不足的后果。民事裁判援引宪法的条件任意主义具有规范和理论层面的深层根源,规范根源在于宪法关于调整领域规定的普遍性和司法解释中缺乏援引宪法条件的规定;理论根源在于宪法母法观和宪法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回归宪法的公法属性,限定宪法客观价值辐射具有国家公共性和社会公共性的法律领域范围,明确援引宪法的国家公权力条件、社会公权力条件和公共利益条件的具体条件类型,是走出援引宪法条件任意主义误区的有效路径。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的援引宪法规范部分,应增加援引条件规范,将案件涉及公权力或者公共利益确定为援引宪法的条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裁判 宪法援引 言论自由 客观价值秩序
下载PDF
对民法本位的新审思——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礼强 杨佳红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43-49,共7页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住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价值 民法本位 个人本位 民为本位
下载PDF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价值、根据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伟 廖中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作为具有比法院内部监督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监督力度,以及更能取信于民的权力,不仅有利于保证执行公正、制约"执行乱",以及在我国的执行实践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法律上、中国宪政体制上,以...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作为具有比法院内部监督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监督力度,以及更能取信于民的权力,不仅有利于保证执行公正、制约"执行乱",以及在我国的执行实践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法律上、中国宪政体制上,以及国家司法权力配置上的根据。对于这种权力,基于我国民事执行的现实需要,应当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 价值 根据 立法完善
下载PDF
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的法经济学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晓唯 李莉 杨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2-75,94,共5页
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和国家对审判成本负担的划分影响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选择。目前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缺少救济措施、权利分布不均衡和国家承担公共成本太低等问题,因此健全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制... 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和国家对审判成本负担的划分影响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选择。目前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缺少救济措施、权利分布不均衡和国家承担公共成本太低等问题,因此健全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制定可行的救济措施,并对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判决实行监督,实施法院独立预算等措施,才是解决民事诉讼费用负担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民事诉讼 诉讼费用 审判成本 法经济学 救济渠道
下载PDF
民法典之“变”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轶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争议问题,依据讨论对象的不同,得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这四类问题也是观察民法典之"变"的...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争议问题,依据讨论对象的不同,得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这四类问题也是观察民法典之"变"的四个角度:从事实判断问题着眼,民法典之"变"与回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共识之变有关。从价值判断问题着眼,总则编确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则、物权编新增的居住权制度、合同编对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保证期间的态度、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侵权责任编有关不同责任方式对应的归责原则的规定等,有"变",亦有"不变"。解释选择问题之"变"尽管会影响民法典法律条文的表述,但不会影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问题的结论。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的位置安放、法人的类型区分等关系着民法典立法技术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稳定性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解释选择 立法技术
下载PDF
核心价值观的司法适用实证研究——以276份民事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32
18
作者 周尚君 邵珠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9,156,共12页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转化为法律语词,构成了民法的基础规范。对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核心价值观在民事裁判说理中的适用呈现逐年递增、区域级差、层级下移以及简易程序适用、独任制适用、家事案例适用等特点。通过类型化分析发现...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转化为法律语词,构成了民法的基础规范。对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核心价值观在民事裁判说理中的适用呈现逐年递增、区域级差、层级下移以及简易程序适用、独任制适用、家事案例适用等特点。通过类型化分析发现,适用方式有单独适用和复合适用,适用功能有价值宣示、教育说教、补强说理和说理依据。规范缺失导致适用方式混乱、功能定位不清,甚至出现裁判说理向核心价值观这类一般条款逃逸的问题。核心价值观适用的正当性源于法律与政治的双向塑造、核心价值观的法律规范转化以及裁判说理中凝聚价值共识的客观需求。在适用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据次序化、目的解释明晰化和语言修辞通俗化,通过裁判说理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条款助益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民事裁判 说理 双向塑造
下载PDF
司法推理价值判断的观念与体制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2,156,共13页
司法推理价值判断是指法官在法律价值的指导下进行司法推理。指导法官进行法律推理的价值是固有价值,具有客观性,它们是构成法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需要在司法推理中符合这些基本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 司法推理价值判断是指法官在法律价值的指导下进行司法推理。指导法官进行法律推理的价值是固有价值,具有客观性,它们是构成法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需要在司法推理中符合这些基本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坚持在司法推理中根据法律进行价值判断的原则。应当坚持司法改革,建设、发展有助于法官依法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制度安排。社会公众和法律界同行是司法场域的重要行动者,对司法推理价值判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需要在他们之间建设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以有助于法官和法院根据法治原则进行司法推理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推理 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的客观性 依法 体制
下载PDF
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佳 单东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8-181,共4页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该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直接体现了民法的精髓,表现了立法者的意图,而且它也是公民所应遵守的最低道德底线。该原则不仅在立法方面意义重大,在司法实践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民法 诚实信用原则 法律规则 司法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