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frequency compressor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refrigerator
1
《家电科技》 2016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变频 能耗 仿真 转速系数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Motor Bogie for Type A Vehicle
2
作者 Fuxing Tan Hongtao Liu +2 位作者 Shihui Liu Zhenchuan Zhang Peng Zha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9年第2期90-96,共7页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operating parameter for vehicle bogies, which influence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vehicles directly. A research on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ype A vehicle m...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an important operating parameter for vehicle bogies, which influence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vehicles directly. A research on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ype A vehicle motor bogies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dynamic simulation, test certification, and so on.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relates to air springs stiffness and negotiated curve radii, and it varies proportionally with the change of air springs horizontal stiffness. The greater the rotation angle is, the greater the factor becomes. The certifications made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e.g., different air spring status,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indicate that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tation speed. The anti-yaw dampers can contribute to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torque acted on bogie, and the greater the rotation speeds are, the greater the torque generated by the anti-yaw dampers i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ynamics simulation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bogie bench tests,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EN14363 and the indicators in vehicles saf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A vehicle MOTOR BOGIE ROTATION angle ROTA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ROTATION SPEED
下载PDF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3
作者 Diala Jomaa Siril Yella Mark Dougherty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iveness of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are being reportedly used in recent years to display dynamic information to road users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n order to give 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iveness of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are being reportedly used in recent years to display dynamic information to road users on an individual basis in order to give a warning or inform about a specific event.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are triggered individually by vehicles when a certain criteria is met. An example of such criteria is to trigger a speed limit sign when the driver exceeds a pre-set threshold speed. The preset threshold is usually set to a constant value which is often equal, or relative, to the speed limit on a particular road segment. This review examines in detail the basi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existing sign types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ign and their impact on driver behavior and sign efficiency. Most of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these sign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driver behavior, traffic safety and traffic efficincy. In most cases the signs deployed have yielded reductions in mean speeds, in speed variation and in longer head-ways. However most experiments reported within the area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signs set to a certain static configuration within applicable conditions. Since some of th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are dynamic in nature, it is felt that the configurations of these signs were thus not carefully consider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and there is no clear statement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igger value and its consequenc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earing in mind that different designs of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can give a different impac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road, traffic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he current work suggests that variable speed threshold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st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Activated Signs variable Message Signs Threshold Trigger Value Speed Variation Traffic Volume Mean Speed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车辆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力 朱胜阳 +3 位作者 韦强文 王开云 王平 翟婉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82,共7页
为进一步探讨无砟轨道荷载设计参数取值,为我国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开展无砟轨道静力分析以及钢轨焊缝、车轮扁疤激励下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揭示列车静、动力载荷特征及传递规律;同时根据轨道承载特... 为进一步探讨无砟轨道荷载设计参数取值,为我国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开展无砟轨道静力分析以及钢轨焊缝、车轮扁疤激励下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揭示列车静、动力载荷特征及传递规律;同时根据轨道承载特点和无砟轨道设计原理,提出车辆竖向设计荷载取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列车车轮扁疤和钢轨焊缝不平顺将造成显著的轮轨冲击,其轮载动载系数最大可达5.79,远高于现行规范取值;扣件系统对扁疤和焊缝不平顺引起的轮轨力高频成分衰减作用明显,扣件支反力的动载系数最大为2.64;(2)钢轨焊缝不平顺引起的轮轨冲击力随着车速提高以及焊缝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建议500 km/h及以下高速铁路的钢轨焊缝平直度标准取0.2 mm/m;(3)列车轮载通过扣件支反力作用于轨道板,从传递特性的角度来说,以扣件支反力作为轨道板竖向设计荷载更为合理,其动载系数可取3.0,且能满足40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的行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车辆载荷传递特性 动载系数 扣件支反力
下载PDF
基于运动合成的旋转变速运动建模及其驱动机构演变
5
作者 袁汝旺 李文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227,共8页
为满足织机开口运动停—升—停的工艺特性及其动力学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合成的旋转变速运动规律构造方法。从组合机构角度提出旋转变速运动驱动机构及其演变,建立不同驱动机构的相对运动传递函数模型。采用目标优化法对旋转变速机构... 为满足织机开口运动停—升—停的工艺特性及其动力学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合成的旋转变速运动规律构造方法。从组合机构角度提出旋转变速运动驱动机构及其演变,建立不同驱动机构的相对运动传递函数模型。采用目标优化法对旋转变速机构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在相同的中心距半径和转子臂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建立优化函数并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偏移系数是影响旋转变速运动的关键参数,且变速运动静止时间、相对位移和速度峰值随偏移系数增加而减小;传递函数是影响旋转变速机构运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当偏移系数为0.4147时,随传动比的减小,转子臂相对位移减小,同时影响旋转变速机构凸轮特性,传动比大于0.9后不能满足旋转变速机构约束条件;用导杆滑块机构和铰接四杆机构对齿轮机构进行代换,可近似实现变速规律相对运动的传递,其传动误差分别为0.010、0.003 rad;通过减小中心距对铰接四杆机构重新优化可以提高旋转变速机构传动性能,满足高速运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合成 旋转变速运动 驱动变速机构 偏移系数 目标优化 织机开口
下载PDF
水稻精量施肥喷药同步机插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药林桃 李晓跃 +4 位作者 曹晓林 罗翔 刘洋 董力洪 刘俊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9-73,79,共6页
研究了一种水稻精量侧深施肥、喷药除草同步机插控制系统,以单片机STM32为控制核心硬件,基于FreeRTOS多线程任务,获取插秧机的作业速度,根据插秧施肥、喷药除草的农艺措施要求,确定同步作业数据模型,控制螺旋施肥电机和喷药泵电机的转速... 研究了一种水稻精量侧深施肥、喷药除草同步机插控制系统,以单片机STM32为控制核心硬件,基于FreeRTOS多线程任务,获取插秧机的作业速度,根据插秧施肥、喷药除草的农艺措施要求,确定同步作业数据模型,控制螺旋施肥电机和喷药泵电机的转速,实现施肥量和喷药量与插秧的实时调控,同时开展了不同作业速度、施肥和喷药量条件下的控制系统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各行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94%~6.46%,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34%~5.27%,各行喷药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21%~7.63%,控制系统性能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准确率为97.61%,喷药准确率为94.47%,能够满足水稻精量侧深施肥和喷药除草同步机插的技术要求;与常规机插种植相比,作业35 d后的杂草防效均在98.00%以上;在减少20%氮肥量、50%除草剂的情况下,能确保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 精量施肥 精量喷药 控制系统 电机转速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的快速路合流区可变限速控制方法
7
作者 邬岚 任斯奇 +1 位作者 陈茜 韩辰球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7,共10页
针对快速路合流区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实时信息采集与交互技术,基于Gipps安全距离模型,对METANET模型进行改进;将动态安全距离融入可变限速控制中,建立起主线可变限速的控制方法和模型,引导匝道车辆利用主线可插间隙汇... 针对快速路合流区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实时信息采集与交互技术,基于Gipps安全距离模型,对METANET模型进行改进;将动态安全距离融入可变限速控制中,建立起主线可变限速的控制方法和模型,引导匝道车辆利用主线可插间隙汇入,提高了快速路合流区的通行效率和匝道汇入的成功率;利用VISSIM与MATLAB联合搭建仿真控制环境,在不同流量下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流量下,可变限速的控制策略使得速度分别提升了8.75%、 9.28%,密度分别降低了9.45%、 9.77%,行程时间分别降低了9.29%、 8.88%;延误分别降低了9.21%、 8.84%;证明了该可变限速控制策略能提升合流区通行效率,改善交通流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合流区 车路协同 可变限速控制 安全间距 METANET模型
下载PDF
考虑制动、荷载转移、纵坡的雨天小客车弯道安全车速模型
8
作者 许金良 曾卓 +1 位作者 穆明浩 俄广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为了确定降雨环境下小客车弯道安全车速,基于瞬时轴线,建立了考虑纵坡、制动加速度及轮胎荷载转移的小客车侧滑速度模型;通过实地采集不同水膜厚度下的摩擦系数,得到了这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结合摩擦椭圆原理,得到了考虑制动、驾驶人行... 为了确定降雨环境下小客车弯道安全车速,基于瞬时轴线,建立了考虑纵坡、制动加速度及轮胎荷载转移的小客车侧滑速度模型;通过实地采集不同水膜厚度下的摩擦系数,得到了这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结合摩擦椭圆原理,得到了考虑制动、驾驶人行为特性的综合摩擦系数分配方法;提出确定弯道车速的计算流程图,得到了不同降雨强度下以横向侧滑和纵向停车为指标的弯道车速。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膜厚度为0时,得到的侧滑速度值比点质量模型低35%左右;当水膜厚度小于2 mm时,摩擦系数降低最快,对车速影响最大;当水膜厚度大于2 mm时,摩擦系数变化幅度小且规律不明显;降雨对小客车弯道安全车速影响显著,仅小雨时就会导致车速平均降低15%左右;取一般最小半径计算时,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纵向停车速度均小于横向侧滑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降雨环境 摩擦系数 车辆侧滑 弯道车速
下载PDF
考虑智能网联车辆影响的八车道高速公路施工区可变限速控制方法
9
作者 过秀成 肖哲 +2 位作者 张一鸣 张叶平 许鹏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59,共7页
为提升车联网环境下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运行效率及安全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选取智能驾驶模型和真车试验模型,分别对传统人工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的跟驰行为进行建模,构建了以瓶颈下游路段交通流量为效率指标... 为提升车联网环境下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运行效率及安全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选取智能驾驶模型和真车试验模型,分别对传统人工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的跟驰行为进行建模,构建了以瓶颈下游路段交通流量为效率指标、瓶颈路段速度标准差为安全指标的复合奖励值,利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分车道动态求解最佳限速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在不同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条件下均能有效提升交通流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且在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较低时,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当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为1.0时,瓶颈下游路段交通流量提升10.1%,瓶颈路段速度标准差均值下降68.9%;当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为0时,瓶颈下游路段交通流量提升20.7%,瓶颈路段速度标准差均值下降78.1%.智能网联车辆的引入能够提升至多52.0%的瓶颈下游路段交通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限速控制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八车道高速公路施工区 智能网联车辆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下载PDF
地铁大坡度道岔车辆通过性能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10
作者 陈乔松 阮莹 +4 位作者 王明敏 马前涛 侯明扬 陈嵘 徐井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目的]在地铁实际建设中,经常会由于规划建设、节约用地或地形、地物限制等原因,需要将道岔铺设在大坡道地段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大坡度道岔结构存在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及舒适性较差等问题,故必须研究大坡度地铁道岔车辆通过性能的... [目的]在地铁实际建设中,经常会由于规划建设、节约用地或地形、地物限制等原因,需要将道岔铺设在大坡道地段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大坡度道岔结构存在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及舒适性较差等问题,故必须研究大坡度地铁道岔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仿真分析软件,以铺设在30‰坡度上的9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道岔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不同行车速度及不同摩擦因数下单体车辆通过大坡度道岔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包括轮轨相互作用、安全性指标、平稳性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大坡度地铁道岔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通过仿真研究发现:行车速度对轮轨相互作用、平稳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与车辆过岔时的坡度方向无关,车辆上下坡过岔时,行车速度对各项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趋势一致,但下坡时行车速度对其影响较大;车辆上下坡过岔时,摩擦因数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及车体横向加速度影响较大,随着摩擦因数增加,轮轨相互作用力降低,车体垂向加速度无明显变化,横向加速度有较大幅度增加,且下坡时影响较大。为此,应在下坡时采取一定的加强和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大坡度道岔 车辆通过性能 行车速度 摩擦因数
下载PDF
宽速域乘波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综述
11
作者 王尘航 金亮 +2 位作者 赵振涛 谢赞 黄伟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乘波构型作为一种能突破升阻比屏障的高超声速气动构型,是宽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一种重要候选气动布局形式。改善乘波飞行器低速性能不佳问题并实现宽速域飞行,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乘波飞行器采用了先设计流场后构造外形的思路... 乘波构型作为一种能突破升阻比屏障的高超声速气动构型,是宽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一种重要候选气动布局形式。改善乘波飞行器低速性能不佳问题并实现宽速域飞行,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乘波飞行器采用了先设计流场后构造外形的思路,基准流场会影响其性能。本文对基准流场求解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并介绍了组合式、变马赫数和涡升力类宽速域乘波飞行器的设计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从基准流场和设计方法两个角度对宽速域乘波飞行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构型 宽速域 基准流场 组合式乘波 变马赫数 涡升力 飞行器
下载PDF
汽车高速驱动电机轴承高低温试验机
12
作者 洛瑞东 牛荣军 +2 位作者 韩涛 张言伟 徐金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轴承的性能及寿命是用户和轴承生产厂家非常重视的问题,驱动电机轴承出厂前需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测。为满足轴承出厂前的检验要求,研制出一台驱动电机轴承试验机,主要由试验主体、试验台架、加载系统、驱动系统、...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轴承的性能及寿命是用户和轴承生产厂家非常重视的问题,驱动电机轴承出厂前需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测。为满足轴承出厂前的检验要求,研制出一台驱动电机轴承试验机,主要由试验主体、试验台架、加载系统、驱动系统、高低温环境发生系统以及电气测控系统组成。通过6206深沟球轴承的装机试验,试验过程中试验机整体运转平稳,各测量参数显示正常,试验后轴承的各项尺寸精度指标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电机轴承 电动汽车 试验机 高低温 急变速工况
下载PDF
矿用蓄电池特种车辆用变频牵引电机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铭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传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只有恒转矩段和恒功率段,且恒转矩段约占整个调速范围的1/2,中频段特性比较硬,转矩不会跟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让交流变频调速系统满足矿用蓄电池特种车辆的牵引工况,模拟直流调速系统的低速大扭矩“挖掘机”... 传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只有恒转矩段和恒功率段,且恒转矩段约占整个调速范围的1/2,中频段特性比较硬,转矩不会跟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让交流变频调速系统满足矿用蓄电池特种车辆的牵引工况,模拟直流调速系统的低速大扭矩“挖掘机”软特性,以DC 128 V的矿用铅酸蓄电池铲运车为例,通过对比直流电机特性参数,详细介绍了变频牵引电机多段速关键点、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转速、启动电流、额定转差率和电机极对数等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使得变频牵引电机转速与扭矩机械特性曲线与原直流电机相吻合,使其完全适用于矿用蓄电池特种车辆的行走,并在煤矿井下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特种车辆 牵引电机 变频调速
下载PDF
低速行驶电动行李牵引车辆电机控制算法设计
14
作者 赵国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在车辆低速行驶过程中,主要应用传统PI(比例-积分)策略实现车辆电机控制,控制参数不随环境扰动调整,使得控制处理产生的超调量较大.提出一种面向低速行驶的车辆电机控制算法,分析车辆电机的内部结构,并构建电机运行数学模型.应用粒子群... 在车辆低速行驶过程中,主要应用传统PI(比例-积分)策略实现车辆电机控制,控制参数不随环境扰动调整,使得控制处理产生的超调量较大.提出一种面向低速行驶的车辆电机控制算法,分析车辆电机的内部结构,并构建电机运行数学模型.应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迭代学习,得到电机参数辨识和跟踪结果,并找到参数跟踪波动曲线中的突变点.结合模糊控制策略和PI控制策略,搭建具有自整定能力的双闭环模糊PI控制器.利用包含步长调节机制的天牛须算法,进一步优化双闭环模糊PI控制器参数,通过控制突变点,实现低速行驶车辆电机高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应用后,车辆电机各项控制参数产生的超调量都小于10%,可以保障车辆电机高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行驶 车辆电机 矢量控制 状态变量 模糊控制器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汽车偏转 差动协同转向路径跟踪
15
作者 刘晋霞 上官智翔 +1 位作者 杜现斌 闫笑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为改善四轮独立驱动汽车在不同车速与路面附着系数下的路径跟踪效果,提出了偏转差动协同转向控制策略。在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点预瞄与线性二次调节(LQR)结合的前轮偏转转向路径跟踪、滑模控制与四轮转矩优化分配结合的... 为改善四轮独立驱动汽车在不同车速与路面附着系数下的路径跟踪效果,提出了偏转差动协同转向控制策略。在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点预瞄与线性二次调节(LQR)结合的前轮偏转转向路径跟踪、滑模控制与四轮转矩优化分配结合的四轮差动转向路径跟踪,采用模糊控制对偏转转向与差动转向路径跟踪的权重进行自适应分配,建立包含路径跟踪层与转角、转矩分配控制层的偏转差动协同控制策略。利用Carsim与Simulink分别建立协同转向路径跟踪与LQR偏转转向路径跟踪联合仿真平台,取车速为54、72 km/h与路面附着系数为0.3、0.8的双移线工况进行仿真得出结论:相较于LQR偏转转向路径跟踪,协同转向路径跟踪在各工况下的横向跟踪精度与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独立驱动汽车 偏转差动协同转向 路径跟踪 模糊变权重控制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高速公路多车道管控策略研究
16
作者 任延凯 俞顺 +2 位作者 刘正伟 吕夏合 徐亚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8期116-121,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路协同技术成为发展智慧公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主动式交通管理以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信息已成为行业新共识。通过对大流量交通流场景下的高速公路交通特征及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路协同技术成为发展智慧公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主动式交通管理以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信息已成为行业新共识。通过对大流量交通流场景下的高速公路交通特征及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车路协同大流量影响下的多车道级控制策略。本次仿真实验利用VISSIM软件二次开发搭建高速公路主线大流量交通场景,考虑车路协同场景下车路信息交互,搭建车辆跟驰模型及其换道模型。通过分析河南省高速公路交通数据,建立微观交通仿真环境,对不同管控措施下道路占有率、平均延误时间、平均车辆速度以及道路通行时间等交通流特征进行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管控道路状态,文中提出的面向车路协同环境的动态控制车辆速度以及硬路肩开放的管控措施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高速公路大流量瓶颈区域拥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及其道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高速公路 动态限速 跟驰模型 主动式交通管控
下载PDF
远端电网故障下双馈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平衡点存在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雨 孙士涛 +1 位作者 宋鹏 张杰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3年第1期55-61,70,共8页
双馈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DF-VSPSU)作为电力系统柔性可控电源,在系统功率平衡、无功支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远端电网故障时采用典型低电压穿越控制的DF-VSPSU可能会因平衡点不存在,而出现运行失稳现象。因此,以单DF-VSPSU无穷大... 双馈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DF-VSPSU)作为电力系统柔性可控电源,在系统功率平衡、无功支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远端电网故障时采用典型低电压穿越控制的DF-VSPSU可能会因平衡点不存在,而出现运行失稳现象。因此,以单DF-VSPSU无穷大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准稳态下DF-VSPSU机侧特性和网侧特性方程,刻画了不同电网条件下DF-VSPSU稳定运行边界及其可行域,并分别从远端电压跌落深度、电网短路比、电网阻抗角、机组无功支撑系数4个因素分析对其运行平衡点存在性的影响。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平衡点 无功支撑系数 远端电网故障
下载PDF
变速驱动下电子开口机构运动学建模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汝旺 魏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满足织机开口过程中综框静止时间及动态特性等工艺需求,建立了基于速比系数的电机旋转变速运动参数化模型及提综连杆尺度综合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调控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电机变速运动规律与连杆尺寸对开口工艺特性的影响... 为满足织机开口过程中综框静止时间及动态特性等工艺需求,建立了基于速比系数的电机旋转变速运动参数化模型及提综连杆尺度综合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调控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电机变速运动规律与连杆尺寸对开口工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提综臂最大摆角一定时,综框静止时间、速度与加速度随速比系数增加而减小;取速比系数为0.41时,相对织机主轴综框近似停顿120°,梭口对称率达到94.83%;速比系数是旋转变速运动规律的唯一控制变量,调节速比系数可获得不同的综框静止时间及综框动态特性,满足不同参数条件下织造工艺需求,并为电子开口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开口 变速驱动 速比系数 机构建模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速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旭光 张可 +1 位作者 李潇 白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7-476,共10页
针对多因素风速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序列对齐与变量选择模块筛选出与风速相关性强的因素序列并生成其他因素矩阵,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历史风速序列分解并进一步生成模态分量矩阵... 针对多因素风速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序列对齐与变量选择模块筛选出与风速相关性强的因素序列并生成其他因素矩阵,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历史风速序列分解并进一步生成模态分量矩阵。将其他因素矩阵与模态分量矩阵拼接,得到因素矩阵。利用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表达因素矩阵与风速序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风速预测。采用中国南方某风电场一年的实测数据验证了序列对齐与变量选择模块的作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的分解效果以及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能力。该模型在4个季节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7、0.17、0.13和0.14 m/s,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充分说明该模型在短期风速预测方面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速 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最大信息系数 Transformer模型 变量相关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混合交通流环境下基于改进强化学习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磊 张轮 郭为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现有的可变限速(VSL)控制策略灵活性较差,响应速度较慢,对驾驶人遵从度和交通流状态预测模型的依赖性较高,且单纯依靠可变限速标志(VMS)向驾驶人发布限速值,难以在智能网联车辆(CAVs)与人工驾驶车辆(HDVs)混行的交通环境中实现较好的控... 现有的可变限速(VSL)控制策略灵活性较差,响应速度较慢,对驾驶人遵从度和交通流状态预测模型的依赖性较高,且单纯依靠可变限速标志(VMS)向驾驶人发布限速值,难以在智能网联车辆(CAVs)与人工驾驶车辆(HDVs)混行的交通环境中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对此,结合深度强化学习无需建立交通流预测模型,能自动适应复杂环境,以及CAVs可控性的优势,提出一种混合交通流环境下基于改进竞争双深度Q网络(IPD3QN)的VSL控制策略,即IPD3QN-VSL。首先,将优先经验回放机制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的竞争双深度Q网络(D3QN)框架中,提升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参数更新效率;并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ε-贪婪算法克服深度强化学习过程中探索与利用难以平衡的问题,实现探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其次,以最小化路段内车辆总出行时间(TTS)为控制目标,将实时交通数据和上个控制周期内的限速值作为IPD3QN算法的输入,构造奖励函数引导算法输出VSL控制区域内执行的动态限速值。该策略通过基础设施到车辆通信(I2V)向CAVs发布限速信息,HDVs则根据VMS上公布的限速值以及周围CAVs的行为变化做出决策。最后,在不同条件下验证IPD3QN-VSL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与无控制情况、反馈式VSL控制和D3QN-VSL控制进行控制效果上的优劣对比。结果表明:在30%渗透率下,所提策略即可发挥显著控制性能,在稳定和波动交通需求情境中均能有效提升瓶颈区域的通行效率,缩小交通拥堵时空范围,与次优的D3QN-VSL控制相比,两种情境中的TTS分别改善了14.46%和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控制 改进竞争双深度Q网络 混合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辆 深度强化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