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籍自动校勘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常娥 侯汉清 曹玲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8,共6页
古籍自动校勘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发现并标记出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并提供各种校勘辅助工具帮助专家勘误。本文讨论了古籍自动校勘的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古籍自动校勘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实现,包括选题和资料收集、自动校勘的对... 古籍自动校勘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发现并标记出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并提供各种校勘辅助工具帮助专家勘误。本文讨论了古籍自动校勘的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古籍自动校勘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实现,包括选题和资料收集、自动校勘的对象和方法,最深入讨论了古代官名表、人名表、地名表等自动校勘辅助工具的建设问题。最后,设计了实验检查校勘系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2.3%、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古籍整理 自动校勘 校勘辅助工具
下载PDF
古籍版本异文的自动发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磊 陈小荷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共6页
该文提出了古籍版本异文自动发现方法:首先由bigram计算得到句珠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发现最有可能的句珠配对,然后在异文句珠中不断地去掉最长"同文"并输出异文。研究个案是三传春秋经,结果表明,句珠配对全部正确,异文配对算法... 该文提出了古籍版本异文自动发现方法:首先由bigram计算得到句珠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发现最有可能的句珠配对,然后在异文句珠中不断地去掉最长"同文"并输出异文。研究个案是三传春秋经,结果表明,句珠配对全部正确,异文配对算法也能够正确发现全部符合定义的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版本异文 句珠 相似度
下载PDF
《春秋穀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德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5-59,共5页
《春秋穀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穀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穀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 《春秋穀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穀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穀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穀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穀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穀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穀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穀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穀梁传》 古文文本 穀梁子
下载PDF
象似性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以李煜词作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庆明 吴永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07-512,共6页
以李煜词作为例,运用象似性原则对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采用象似性的切入点有助于原文形式及其附加义的再现和传递,从而实现"形神皆似"的理想翻译效果。
关键词 象似性原则 中国古典诗词 李煜词英译
下载PDF
论古代朝鲜女性汉诗创作的感伤特色 被引量:1
5
作者 庄秀芬 马东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古代朝鲜的女性汉诗创作在整体上具有感伤的特色,这种感伤特色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在它的影响下,女性汉诗创作在艺术上形成了温润委婉、细腻柔和的特点。
关键词 古代朝鲜 女性 汉诗创作 感伤特色
下载PDF
《中国古籍总目》的得与失——以《论衡》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时永乐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81,103,共4页
《中国古籍总目》具有收录古籍最多、记录版本最众且注明收藏单位之优点,也存在着著录版本、作者及卷数不准,遗漏版本,同一版本重复著录,著录内容简略,标注收藏单位随意等不足。
关键词 中国古籍总目 版本 收书
下载PDF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5
7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以及对古今文学演变作贯通性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演变 新诗 传统诗歌 李金发 《弃妇》诗
下载PDF
朝鲜朝汉文小说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4
8
作者 谭红梅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9-63,共5页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汉文小说 男性作家 女性形象构建
下载PDF
试论韩国古代汉文小说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2
9
作者 褚大庆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古代 汉文小说 美学风格
下载PDF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振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有些地方的训释、援引、解说、字例有可商榷之处,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列举、讨论,以便于读者使用和出版者修订。
关键词 王力 古代汉语 援引 文字 训释 解说 字例
下载PDF
中国古代掘宝母题动植物功能的跨文化探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及其逆向思...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及其逆向思维和补充。藏宝掘藏故事中的蛇、鼠意象,其文本渊源,在巴利文本生故事与中古汉译佛经中普遍流传的“感恩动物忘恩人”母题中,也可以找到其蛛丝马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金银变化 古代小说 民俗信仰 母题研究
下载PDF
“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述论——以明末至晚清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卫国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7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明末至晚清,“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 明末至晚清,“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可避免地竭力渗透基督教思想。但是,大量西书的译介仍然有效地传播了西学,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研究 洋译华述 中国古近史中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下载PDF
从诸子学说到小说文体——论《汉志》“小说家”的文体演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4-67,73,共5页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又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诸子小说 小说文体 刘勰 桓谭
下载PDF
明清小说江淮方言例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品的相同例句为佐,试图说明江淮方言在明清小说中的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方言 明清小说 词汇 词义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诗体和散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学军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义”的弊端。实际上 ,译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原文深层意义的传达 ,译诗无论押韵还是不押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诗体 散体
下载PDF
古文不标点断句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阚景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古文不标点断句,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与汉语的对称性、声律、虚词等有关,与早期古籍的成书过程与流传方式有关,还与古人的训诂和保守思想等有关。
关键词 古文 不标点 文化 书面语 对称性 声律 训诂 崇古
下载PDF
以小见大:古诗中美的展现
17
作者 顾正阳 肖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4,共7页
诗歌有两幅图画一幅是眼中所见的图画,另一幅是心灵中所见的图画。翻译的原则应该是,不但要译出诗歌中描绘的图景,而且要确保读者由此产生联想,想象到诗歌外的图画。为此,读者要对诗歌意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进... 诗歌有两幅图画一幅是眼中所见的图画,另一幅是心灵中所见的图画。翻译的原则应该是,不但要译出诗歌中描绘的图景,而且要确保读者由此产生联想,想象到诗歌外的图画。为此,读者要对诗歌意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进行认真的评估,让读者从美丽的小景,联想到美妙的大景,享受愉快的审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以小见大
下载PDF
从方块白文自造字看白族的语言与民族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青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7-92,共6页
关于白族语言与民族的研究一向争讼纷纭,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的研究未能与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互为佐证。方块白文自造字多为合体字,从语言角度大致可分为"口"旁字与普通自造字,它们... 关于白族语言与民族的研究一向争讼纷纭,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的研究未能与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互为佐证。方块白文自造字多为合体字,从语言角度大致可分为"口"旁字与普通自造字,它们分别牵动着白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与历史的联系,揭示了白族共同体族群成分的复杂性和语言的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语言 方块白文 自造字 古代汉语 藏缅语 白族历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言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及其文学品格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怀明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与具体作品 ,对研究者以往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文言公案小说进行新的观照和审视 ,将文言公案小说视作一种与白话公案小说相对应的、独特的文人话语 ,在对其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文言公案小说 文学品格 文人话语 发展史
下载PDF
舆图版本考订方法探析——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舆图汇编”项目整理工作的分析
20
作者 杨芬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4,25,共7页
在中国传统古文献典藏中,除了写刻印本外,还有珍贵的舆图文献。有关舆图的版本考订,既具有与古书版本鉴定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其独特性。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舆图汇编"项目,以李孝聪教授指导鉴定的诸多舆图为例,从四个方面总... 在中国传统古文献典藏中,除了写刻印本外,还有珍贵的舆图文献。有关舆图的版本考订,既具有与古书版本鉴定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其独特性。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舆图汇编"项目,以李孝聪教授指导鉴定的诸多舆图为例,从四个方面总结舆图版本考订的方法,包括避讳线索、地名沿革线索、关联背景及相关历史档案考察。这些舆图版本考订的宝贵经验的梳理,有益于舆图整理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图 版本 考订 北京大学图书馆 李孝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