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The Greatest Truth of War
1
作者 张志远 《海外英语》 2017年第8期177-178,共2页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is a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hich exert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ar novels afterwards. Inthis novel, instead of depicting war as something heroic or glorious, Stephen Crane describe ...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is a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hich exert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ar novels afterwards. Inthis novel, instead of depicting war as something heroic or glorious, Stephen Crane describe the war in an alarming way, thus uncoveringthe truth of war and highlighting its anti-war t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BRUTALITY humbleness subhuman ANTI-war
下载PDF
巩固、发展与抗日:中央红军东征期间与各方势力之周旋
2
作者 郑康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 1935年底,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积极进行扩红与筹粮运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东征,以图缓解陕北地区兵员、粮源的紧张局面。1936年2至5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与阎锡山部作战,蒋介石也借机派兵进入山西。在红军东征的过程中,双方高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与博弈。中共在东征中积极争取张学良与杨虎城部,统一战线策略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国际政治局势变幻莫测,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与国际国内各方的政治博弈中,中共的政策逐渐走向成熟,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东征 扩红 政治势力 抗日战争
下载PDF
红色旅游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历时研究
3
作者 王炤 杨喜存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以《中国旅游报》2001年到2023年的红色旅游新闻语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新闻语料,探讨战争隐喻在数量、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对战争隐喻的历时研究,可... 以《中国旅游报》2001年到2023年的红色旅游新闻语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新闻语料,探讨战争隐喻在数量、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对战争隐喻的历时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旅游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意义,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隐喻 历时变化 《中国旅游报》 红色旅游
下载PDF
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红旗不倒”及其启示
4
作者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揭开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序幕。留守的红色武装,在新组建的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军区领导下,以武功山地区为依托,紧紧依靠苏区人民,艰难奋战。1935年7月,棋盘山会议就湘赣红军游击队斗争策略作出调整...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揭开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序幕。留守的红色武装,在新组建的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军区领导下,以武功山地区为依托,紧紧依靠苏区人民,艰难奋战。1935年7月,棋盘山会议就湘赣红军游击队斗争策略作出调整。棋盘山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出现重大转折。会后,湘赣红军游击队迅速扭转颓势,开创游击战争新局面并始终保持“红旗不倒”。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红旗不倒”,凸显了苏区军民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依靠群众、顽强斗争的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争“ 红旗不倒” 苏区精神
下载PDF
抗战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彰显及其传承价值
5
作者 南大伟 胡西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并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标志。抗战家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战的历史印证,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是承载伟大建党精神的载体。抗战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要...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并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标志。抗战家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战的历史印证,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是承载伟大建党精神的载体。抗战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要素、行动要素、意志要素、品格要素,使其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内涵的显性映射。抗战家书通过生动话语叙事、超越时空界限、形塑政治认同,实现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多元价值建构,进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在理论、历史和现实维度的传承赓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家书 伟大建党精神 红色资源
下载PDF
文化回译视角下抗战文学汉译研究——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6
作者 阎瑾 吴李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建构/重构式”文化回译理论,归纳并阐释回译本中涉及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回译和涉及信息缺失表达、解释性表达、误读表达的文化回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期指导抗战文学的回译实践,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式”回译 “建构/重构式”回译 抗战文学 《红星照耀中国》
下载PDF
“我辈复登临”:吴门赤壁登临图的叙事反叛及其意义世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一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的新范式,并非前人认定的僵化与衰落;其图像表现,亦非对行旅经验的直接搬摹,而是来自对生命本质状态的体认。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双重视野中,本文重估此前未受重视的吴门赤壁登临图,以期阐明其图像来源、叙事创新及体现着中国文化之延续性的人文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吴门画派 叙事画 诗意画 文人画
下载PDF
意义的多模态协作构建——对《赤壁》三个经典情节的解读
8
作者 王永赟 范中英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4期41-53,70,134,共15页
电影解读是电影完成“制作方—消费者—制作方”信息传播完整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电影相关研究的第一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和分析手段从微观层面揭示模态表征的意义、模态间互动及模态与语境的互动,挖掘话语背后的权力与... 电影解读是电影完成“制作方—消费者—制作方”信息传播完整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电影相关研究的第一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和分析手段从微观层面揭示模态表征的意义、模态间互动及模态与语境的互动,挖掘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减少了电影解读的主观性问题。对电影《赤壁》中三个经典情节的分析揭示了多模态符号如何协作构建意义、为观众呈现出别样的“三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电影解读 《赤壁》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元鹏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考察红色歌曲研究领域的既有成果可以得出,学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还较少关注,而特定时期音乐艺术成果的传播及其价值是当代创新发展音乐艺术的重要借鉴和参考。因此,基于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和音乐艺术成果,... 考察红色歌曲研究领域的既有成果可以得出,学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还较少关注,而特定时期音乐艺术成果的传播及其价值是当代创新发展音乐艺术的重要借鉴和参考。因此,基于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和音乐艺术成果,阐述分析此一时期红色歌曲的主要成果及其庄严的政治主题,从思想和艺术方面,总结揭示了抗战时期红歌传播所体现出的吹起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集结号角、擂响全民同仇敌忾走向杀敌前线的战鼓、成为全民抗战的战略指导、造就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珍品等意义。与此同时,归纳概括了这一历史时期红色歌曲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即时性、阶段性、普及性,以及演唱形式多样和持久性等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红色歌曲 传播特征 价值意义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实践探析
10
作者 陈宝 热合木吐拉·艾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随后在林基路主持院务工作期间得以深化,又在杜重远任院长期间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一个从开启序幕到深化完善的递进式发展过程。抗战时期的新疆学院经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不懈奋斗,在建设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持续探寻红色育人理念、丰富红色育人内容和创新红色育人方法,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开创了新疆学院马列主义传播新局面,谱写了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辉煌实践篇章,为培养新疆各民族爱国进步青年、推动新疆社会启蒙和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新疆学院 红色育人 马列主义
下载PDF
抗战时期《红色中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程强 高贤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3-37,110,共6页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陷,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红色中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于民族危难之际坚持发声,探索并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中华》通过普及中华民族观念,建立抗...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陷,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红色中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于民族危难之际坚持发声,探索并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中华》通过普及中华民族观念,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反对民族妥协投降分子;推动中华民族解放,进行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红色中华》的宣传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切实担负起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红色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蚕头录》与朝鲜时代的“赤壁船游”
12
作者 陈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苏轼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以排解心中的困扰,二是通过诗歌创作与同道展开文学交流。《蚕头录》的结集问世,不仅推进了赤壁船游在朝鲜时代文人中的普及,还将原本可能散落的作品保存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头录》 苏轼 朝鲜中期 赤壁船游
下载PDF
当代韩国学者论朝鲜时代的苏轼传播与接受
13
作者 陈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面。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研究,发轫于1964年,2010年以降形成高潮。其中,曹圭百和柳素真分别着眼于文人群体和文人个体的苏轼接受,贡献尤为突出。对于《赤壁赋》接受以及“赤壁船游”的研究,始于1975年,2010年以来渐入佳境,因“赤壁船游”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唱和诗文集,如《壬戌泛月录》《蚕头录》等,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韩国现存的苏轼作品集为数不少,大部分为朝鲜时代刊印,或直接从明清两朝引进。1985年以来,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版本介绍或文献考证的论文;2009年后,成果数量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研究主题也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韩国 朝鲜时代 苏轼 赤壁船游
下载PDF
变异、虚空与元图像:关于雅克·林纳德静物画所绘“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的阐释
14
作者 何艳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纳德静物画中的青花瓷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能错位;“东坡游赤壁”主题的文字纹则变异为无实际意义的点线组合符号纹;而图像纹除了表现内容的变异,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寓意。另一方面,这种变异也使“东坡游赤壁”图摆脱了苏轼“赤壁”二赋或改编故事的束缚,以纯粹的“图像”身份独立呈现。雅克·林纳德的三幅静物画尤其是《中国瓷器与鲜花》,因此也展示出更加明显的“元图像”或“元绘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五感画 虚空画 元绘画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赤壁赋瓷图像的欧洲传播与变异
15
作者 王文欣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94-103,158,共11页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录等,讨论17—18世纪赤壁赋瓷图像传播与变异的路径,尤其关注这些传播与变异发生的历史语境,并揭示文化交流的想象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瓷 图像传播 图像变异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
16
作者 余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观思维观照下,苏轼通二为一以“不变”超脱“无常”;在苏轼的哲学体系中,他以中道空观的哲学思维调和儒、道两家,展现出“吾生如寄”的审美人生态度与旷达豁然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物不迁论》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及其价值谱系
17
作者 廖江波 吴晓晴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红军服饰作为革命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其历史沿革记录着人民军队苦难辉煌的建军之路。基于红色文物、口述史及文献的角度,追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的质料、款式、色彩、装饰,分析其形制特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 红军服饰作为革命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其历史沿革记录着人民军队苦难辉煌的建军之路。基于红色文物、口述史及文献的角度,追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服饰的质料、款式、色彩、装饰,分析其形制特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经历了从有什么穿什么到换装制式服饰的过程,红军制式服饰诞生前以红领巾和红袖章寓意红色的队伍,制式的红军服饰以红五角星和红领章为最显著标志。红军服饰筹措渠道多元化,从而造成款式、面料、色彩上的多样性,难以做到服饰形制上完全统一。苏区物质供应困难,粗布中山装、红领章、红五星、八角帽、绑腿、草布鞋、斗笠、牛皮带构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形象的时代痕迹,其展现了红军官兵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貌。严谨地还原红军制式服饰装备和人民军队初创时的服饰审美,规避文化宣传中对其形制的误导。从服饰象征意义出发,分析红军服饰延展的内涵价值,建构人民军队军服的红色价值谱系,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服饰 土地革命战争 红色文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18
作者 黄康 《江苏商论》 2024年第9期51-54,59,共5页
近年来,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由此带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本文基于赤壁古战场网络游客点评,运用ROST CM6.0软件和网络文本法研究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的认知涵盖了旅游... 近年来,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由此带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本文基于赤壁古战场网络游客点评,运用ROST CM6.0软件和网络文本法研究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的认知涵盖了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吸引物的人文历史感知最为强烈;游客对赤壁古战场的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而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旅游设施则是影响赤壁古战场形象感知的三个主要消极情感。景区可以从结果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游客获得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赤壁古战场 网络文本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红色报纸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杨浩哲 张养志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31-36,41,共7页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反动宣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创办了一批红色报纸,以配合当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贴近实际的宣传内容...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反动宣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创办了一批红色报纸,以配合当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贴近实际的宣传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与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梳理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红色报纸的宣传内容与办报特点,分析总结其在宣传、动员、组织方面发挥的历史作用,并对当代民族出版工作提出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红色报纸 内蒙古地区 历史作用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睡佛龛造像彩绘颜料分析研究
20
作者 姜凯云 朱志保 +1 位作者 孙延忠 金万军 《中国涂料》 CAS 2024年第7期66-76,共11页
睡佛龛开凿于唐高宗末至武周时期,造像多次妆彩。以睡佛龛造像彩绘为研究对象,应用Raman、XRF、XRD、SEM-EDS、PY-GC-MS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彩绘颜料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造像妆彩多达3次,彩绘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朱砂,蓝色... 睡佛龛开凿于唐高宗末至武周时期,造像多次妆彩。以睡佛龛造像彩绘为研究对象,应用Raman、XRF、XRD、SEM-EDS、PY-GC-MS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彩绘颜料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造像妆彩多达3次,彩绘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朱砂,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为碱式氯化铜、石绿,白色颜料为硫酸铅,黑色颜料为炭黑,胶结材料为动物胶。该研究成果为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千佛崖 睡佛龛 造像彩绘 颜料层 铅丹 青金石 石绿 硫酸铅 炭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