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 processing of word and image in the fusiform gyrus
1
作者 Guihua Jiang Junzhang Tian +5 位作者 Yingwei Qiu Hongchang Zhai Jing Ren Xudong Xu Chulan Lin Lianbao L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78-382,共5页
BACKGROUND: The role of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as a target for visual word processing has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 Numerous studies have utilized alphabetic writing for subject matter. However, few have addres... BACKGROUND: The role of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as a target for visual word processing has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 Numerous studies have utilized alphabetic writing for subject matter. However, few have addressed visu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OBJECTIVE: To verify visu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mages in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blocked design paradigm study.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Room of Magnetic Resonance,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China from May to June 2009.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eigh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a, comprising two females and six males, aged 20-23 years. The subjects were right-handed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 Chinese standard questionnaire. None of the subjects had a history of psychoneurosis, familial disease, color blindness, or color weakness. METHODS: A total of eight undergraduates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 Picture-naming and verb generation tasks were employed through the use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lmages software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data. MAIN OUTCOME MEASURES: Visu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mages in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was measured. RESULTS: Picture-naming and verb generation tasks were shown to significantly activate the bilateral midfusiform gyrus. Activation occurred in the visual word form area of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CONCLUSION: The left midfusiform gyrus plays a general role in visu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word form area IMAGES chinese character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usiform gyrus BRAI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古异今混”部件的分合现状研究
2
作者 张素格 陈双新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0,共15页
汉字的“古异今混”指古代形音义不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发展演变到现行汉字,成为形体相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考察对比《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中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三地的汉字字形,整理出“古异今混”部件12组:舌—、臼... 汉字的“古异今混”指古代形音义不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发展演变到现行汉字,成为形体相同的汉字或构字部件。考察对比《汉字字形对比字典》(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中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三地的汉字字形,整理出“古异今混”部件12组:舌—、臼—楑、林—、夊—夂—攵、艹—卝、丰—丯—豐、匚—匸、壬—、冃—曰、另—叧—、月—?、曰—日,涉及400多字。逐一分析可知,对“古异今混”部件,内地依据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大都合而为一;台湾地区则刻意区分,以维护字形的古今沿袭;香港地区大致与台湾地区一致,但把有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的合并部件作为可接纳字形,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三地“古异今混”部件的分合不一致形成的字形差异,虽然对阅读造成的障碍不大,但给基础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乃至世界各地的汉字教学,尤其是汉字信息处理带来不少问题。希望三地在微观字形问题上相向而行,最终实现真正的“书同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古异今混 字形 部件
下载PDF
人类完形心理作用下的汉字形体演变及汉字构形分析
3
作者 王业奇 马遂莲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汉字形体始终都在人们的完形心理作用下沿着两个维度发展:第一,平衡汉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单个汉字构形与汉字构形体系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汉字发展历经了简化和繁化的发展路径,两种路径看似互相矛盾,事... 汉字形体始终都在人们的完形心理作用下沿着两个维度发展:第一,平衡汉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单个汉字构形与汉字构形体系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汉字发展历经了简化和繁化的发展路径,两种路径看似互相矛盾,事实上二者都是人类完形心理作用下汉字体系朝着简约合宜方向发展的体现。为了进一步讨论人类完形压强对汉字笔画增减的作用,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凵”在汉字构形中笔画的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 完形心理 汉字形体 构形
下载PDF
传统造物启迪下的汉字设计
4
作者 赵增悦 何方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中国传统造物是一个博大而丰富的宝库,是历史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它的包容、智慧、审美、传承体现出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而汉字作为古文字之一迄今为止还在沿用和发展,经久不衰。探索发现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在当代汉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造物是一个博大而丰富的宝库,是历史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它的包容、智慧、审美、传承体现出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而汉字作为古文字之一迄今为止还在沿用和发展,经久不衰。探索发现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在当代汉字设计中的应用,梳理其丰富的视觉表现,总结传统造物与汉字结合设计的主要路径,思考未来更多样的表现手法。梳理中国传统造物作为主题、作为意象、作为技艺、作为形式语言等对汉字的启迪,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在当代汉字设计中运用具象转化、仿像再现、解构重组、增减同构等结合传统造物的设计方法。以汉字作为载体,从传统造物中吸取养分,将元素、符号、形式等融入汉字设计中,结合汉字艺术中形态、笔画、结构等审美,注重将传统造物内涵与现代手法相结合,追求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相统一,装饰与功能相统一,以体现汉字设计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不断拓展传统造物启迪的汉字设计方法,让传统造物赋能现代汉字设计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 汉字设计 设计方法 形式 意象
下载PDF
专题数据库建设与《汉语大字典》的修订
5
作者 姜永超 黄仁瑄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47-57,126,共12页
《汉语大字典》(第2版)的音义匹配关系是汉语音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汉语大字典》不仅在释义、字形、注音、术语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关联错讹问题更为突出,在文字不同形体的对应、字音与释义、义项与释义、新旧字形与义项、义项与书... 《汉语大字典》(第2版)的音义匹配关系是汉语音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汉语大字典》不仅在释义、字形、注音、术语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关联错讹问题更为突出,在文字不同形体的对应、字音与释义、义项与释义、新旧字形与义项、义项与书证、术语与字际关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抵牾。专题数据库对于《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完善有重要意义。修订完善《汉语大字典》有必要着力解决专题数据库建设和专题数据库关联平台建设两个问题。建设专题数据库和关联平台数据库的途径包括:汇集与校勘已有《汉大》研究成果,再加工与融合已有汉语或汉字信息数据库,梳理与对齐新出土或新见文献,等等。采用元数据、知识图谱、语义关联等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把汉字形、音、义、引文信息与《汉语大字典》修订完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专题数据库 汉字形音义关联 修订
下载PDF
洪堡论古汉语语法
6
作者 赵劲 刘志佳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3-14,共12页
古汉语研究是威廉·冯·洪堡对比语言研究和普遍语言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使洪堡更为全面地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和进一步考察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评述并探讨了洪堡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揭示了他从否认汉语具有... 古汉语研究是威廉·冯·洪堡对比语言研究和普遍语言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使洪堡更为全面地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和进一步考察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评述并探讨了洪堡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揭示了他从否认汉语具有语法到承认汉语拥有隐性语法的变化过程。与此同时,他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也验证了汉语在现代普通语言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巨大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真正的语法形式 显性语法 隐性语法 汉字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基于OCR技术的档案智能化收集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婷琳 陈祥本 +1 位作者 丁晔 张勇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9期32-36,共5页
为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文章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端到端档案智能化收集系统。首先采用轻量化的目标检测神经网络PP-PicoDet作为布局检测器,用于对档案材料的版面分析;然后采用SLANet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表格的结构化识别;最后使用... 为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文章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端到端档案智能化收集系统。首先采用轻量化的目标检测神经网络PP-PicoDet作为布局检测器,用于对档案材料的版面分析;然后采用SLANet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表格的结构化识别;最后使用开源的Paddle OCR引擎进行文本识别。系统对表格识别的准确度达到75.8%,印刷体文本识别准确度达到98.3%,总推理时间少于0.85 s。该系统为实现端到端的档案资料智能化收集,提高档案资料整理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智能化收集 深度学习 光学字符识别 中文表格 手写体识别
下载PDF
简谈古文字中特殊的形体省略现象
8
作者 徐子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汉字发展史上,形声字存在省声、省形的变化。通过对一些相关字形的考察,发现形声字是可以完全省去声旁;表意字也可以省略形体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本身看似不相关的字。这些并不是书写者写错造成的,而是出于求简的考虑。
关键词 汉字发展史 古文字 形声字 表意字 声旁 省声 省形
下载PDF
《海篇心镜》四种版本的详细书目考察以及朝鲜的接受样态
9
作者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219-231,共13页
朝鲜中期以后的几种文献对《海篇心镜》有所言及,但将它作为一种普通字典来使用的例子并不多见。本论文将考察韩国文献的内容,对《海篇心镜》给予朝鲜的影响以及它之所以未能取得一部字典的地位的原因进行探讨。本论文考察朝鲜本《玉堂... 朝鲜中期以后的几种文献对《海篇心镜》有所言及,但将它作为一种普通字典来使用的例子并不多见。本论文将考察韩国文献的内容,对《海篇心镜》给予朝鲜的影响以及它之所以未能取得一部字典的地位的原因进行探讨。本论文考察朝鲜本《玉堂厘整字义韵律海篇心镜(鲜)》和版本及内容与之有别的中国本明本《翰林笔削字义韵律大板海篇心镜(中)》《翰林详校字义韵律鳌头海篇心镜(中)》《翰林详校字义韵律鳌头海篇心镜(中)》等四种《海篇心镜》,对著录方面的版本、体制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再对内容方面的字形变化、墨等修改、注释内容变化、笔划数变化、标题字的增删进行分析,从而阐明四种版本各自具有的特征和区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篇心镜》 字形 字释 朝鲜本 中国本
下载PDF
越南汉喃中医古籍同形俗字考辨
10
作者 管金粮 邓章应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域外中医古籍的整理,需要辨识同形俗字,从而沟通异体字与正体字的关系。指出越南汉喃中医古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中“幹”为“斡”的俗字;“■”为“晕”与“彙”的俗字;“羗”为“姜”的俗字;“咱”为“聽”的俗字;“壼”为“壺... 域外中医古籍的整理,需要辨识同形俗字,从而沟通异体字与正体字的关系。指出越南汉喃中医古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中“幹”为“斡”的俗字;“■”为“晕”与“彙”的俗字;“羗”为“姜”的俗字;“咱”为“聽”的俗字;“壼”为“壺”的俗字;“亗”为“之”的俗字;“炅”为“靈”与“热”的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 同形俗字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的汉字字形相似度计算
11
作者 王昭 杨婧 杨敏 《山西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汉字作为一种数量众多,结构复杂的象形文字,其字形的相似度计算对汉语的错别字识别和纠正具有重要意义。将汉字视为图形,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汉字的特征点,并利用汉字间特征点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相似度计算方... 汉字作为一种数量众多,结构复杂的象形文字,其字形的相似度计算对汉语的错别字识别和纠正具有重要意义。将汉字视为图形,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汉字的特征点,并利用汉字间特征点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8105个汉字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和人的认知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字形 形似字 相似度计算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下载PDF
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在甲骨文字料库建设中的应用
12
作者 焦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22-26,共5页
汉字研究在计算机技术的加成下形成一些新的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汉字字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早期形态,在字料库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针对甲骨文字形的专门字料库极少,对于甲骨文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还不充分... 汉字研究在计算机技术的加成下形成一些新的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汉字字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早期形态,在字料库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针对甲骨文字形的专门字料库极少,对于甲骨文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还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甲骨文字料库在汉字理论基础上还有不足,无法呈现甲骨文字形和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难以体现字形之间的互联关系。这就需要相应汉字研究理论的介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为甲骨文形意关系的内在逻辑提供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融入甲骨文字料库建设,完善其结构体系,拓展其应用领域。借助于甲骨文字形的认知理据,我们可以对已有的文化产品进行升级,开发新的文化创新产品,推动甲骨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认知转喻 甲骨文 汉字字料库 形意关系 文化创新
下载PDF
博物馆标志设计中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姗 《设计》 2023年第7期37-39,共3页
本文从汉字的源流讲起,探寻汉字之美,汉字图形化设计是在汉字艺术与图形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根据视觉传播的特点对汉字细节进行加工,以创造适合于博物馆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通过现有的设计案例的创作灵感,分析并归纳出汉字图形化设计... 本文从汉字的源流讲起,探寻汉字之美,汉字图形化设计是在汉字艺术与图形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根据视觉传播的特点对汉字细节进行加工,以创造适合于博物馆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通过现有的设计案例的创作灵感,分析并归纳出汉字图形化设计中可供博物馆标志设计参考的设计构思及表现方法。形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前提,意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目的。本文从汉字图形化设计的角度,阐述了汉字图形化设计在博物馆标志设计案例中的形意融合思想,为视觉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探究汉字之美,向传统借鉴与学习的态度,探究汉字图形化设计如何利用形与意的关系进行设计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图形化设计 博物馆视觉形象 汉字艺术 形意融合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语文汉字的形与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小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21期54-56,共3页
语文汉字作为文字媒介中的一种视觉识别符号,蕴含着独有的构型理念,根据语文汉字意义独具的“形”传播信息,由对于“形”的认知及剖析升华到“意”的层面,而且这一过程中发展沟通和交流,用于理解传播信息的基本属性。在古代,人们对“形... 语文汉字作为文字媒介中的一种视觉识别符号,蕴含着独有的构型理念,根据语文汉字意义独具的“形”传播信息,由对于“形”的认知及剖析升华到“意”的层面,而且这一过程中发展沟通和交流,用于理解传播信息的基本属性。在古代,人们对“形”结合“意”的钟爱在创造汉字的历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通过几千年的演变,从繁到简、从形至意利用“形”的方式表达,将汉字的“形”和“意”相互糅合,同时在形体中体会对于“意”的表达。同样,汉字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不乏实践者与探索者,相关作品包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体表现形式更是千变万化,采用的设计语言、设计手法多元化。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艺术设计中语文汉字的“形”和“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语文汉字 形与意
下载PDF
汉字形态在国潮服装上的视觉逻辑构建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菽珮 牟娃莉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在当今“国潮”风的消费现象影响下,以汉字元素的形态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论述。本文以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视觉逻辑作为研究方法,将消费者的视觉、心理、生理等感知联系在一起,对设计元素的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进... 在当今“国潮”风的消费现象影响下,以汉字元素的形态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论述。本文以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视觉逻辑作为研究方法,将消费者的视觉、心理、生理等感知联系在一起,对设计元素的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进行表述;以此归纳出汉字形态在国潮服装中的视觉逻辑要素和设计构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潮服装与汉字形态之间的关系。服装的风格与服装的品类影响汉字形态在服装上的设计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态 视觉逻辑 国潮服装 汉字形态的设计应用
下载PDF
试论楚文字“■”的形体与职用
16
作者 史梦云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在今所见楚国简帛材料中出现108例,其形可溯源至甲骨文“■”。“■”从辵从止从,存在三种或体,“■”“■”“■”。其中“辵”形的书写呈现出结体分散的特征,且受到相似构形“远”“遊”的类化;部分“止”形呈半包围之势,与“... “■”在今所见楚国简帛材料中出现108例,其形可溯源至甲骨文“■”。“■”从辵从止从,存在三种或体,“■”“■”“■”。其中“辵”形的书写呈现出结体分散的特征,且受到相似构形“远”“遊”的类化;部分“止”形呈半包围之势,与“■”形相混,“止-■”讹混的现象还存在于“族”“旅”“歬”“步”“遊”等楚文字形体中。特殊形体“■”或可作为“■-■”形体演变的过渡形态;在字词关系中,“■”用以表示{失}{逸}{佚}{泆},字词对应关系较为复杂。除用作动词外,还可用于姓氏人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楚文字 形体 职用
下载PDF
《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校读释例
17
作者 杨继光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所收墓志基本为首次公布的近年出土的北魏至五代时期墓志,对于文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运用俗字学、词汇学、校勘学、碑刻文献学对该书在释文、标点、注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辨正,以便学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墓志 释文 俗字
下载PDF
汉语生僻字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18
作者 陈立民 徐路 《设计》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通过对生僻字文化内涵的研究,探索叙事性思维融入设计的方法,通过图像叙事的方法,把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视觉语言表达。总结出具有叙事价值的生僻字类别,归纳出易识别性以及相对应的专有名词文化性与艺术性统一、方言用字趣味性与地域性统... 通过对生僻字文化内涵的研究,探索叙事性思维融入设计的方法,通过图像叙事的方法,把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视觉语言表达。总结出具有叙事价值的生僻字类别,归纳出易识别性以及相对应的专有名词文化性与艺术性统一、方言用字趣味性与地域性统一、网络语言创新性与时代性统一三大设计原则,以及相对应的三大叙事设计方法,使生僻字的表达更具有视觉叙事特征与功能。通过分析归纳出生僻字具有叙事意义的类别,即专有名词、方言用字和网络用字,总结出其通用及相对应的叙事性设计原则。初步归纳的生僻字叙事性设计方法可以直观有效地传达字的信息,对叙事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融合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生僻字 叙事性 字体设计 形意融合 装饰与形象化
下载PDF
玄妙观雷尊殿大木构架探析——兼论明清苏州地区方三间厅堂井字型构架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健 楚超超 尚维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36-40,45,共6页
解析清初典型方三间遗构玄妙观雷尊殿的大木结构,认为其继承了宋元以来江南“厅堂井字型构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施用大抹角梁和减柱、简化铺作、加固厦两头屋架做法等措施予以改进,实现了室内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与畅通,精简并加固了结构... 解析清初典型方三间遗构玄妙观雷尊殿的大木结构,认为其继承了宋元以来江南“厅堂井字型构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施用大抹角梁和减柱、简化铺作、加固厦两头屋架做法等措施予以改进,实现了室内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与畅通,精简并加固了结构。基于此,通过对比宋元以来同类遗构,进一步探讨明清苏州方三间厅堂演进特征,认为其具有平面尺度呈阶段性变化、殿身构架整合副阶构架及厦两头出际做法进一步发展等特点,并分别阐述其中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尊殿 明清苏州地区 方三间 厅堂井字型构架 发展演进 减柱法 歇山屋架
下载PDF
新見隋唐墓誌俗字例釋
20
作者 何山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利用,又可爲近代漢字研究、字書收字、漢字編碼等提供實證資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見隋唐墓誌 俗字 考釋 近代漢字及漢字應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