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与“人”:《吕氏春秋》的伦理与政治之维
1
作者 王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78,共10页
《吕氏春秋》是一部以“生”与“人”为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点的构造性思想著作。《吕氏春秋》认为,生命是天所赋予的,天道的崇高性赋予了生命以重要价值。由此出发,《吕氏春秋》在人的自我养成上,认为应以对过分欲望的调节来实现生命的延... 《吕氏春秋》是一部以“生”与“人”为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点的构造性思想著作。《吕氏春秋》认为,生命是天所赋予的,天道的崇高性赋予了生命以重要价值。由此出发,《吕氏春秋》在人的自我养成上,认为应以对过分欲望的调节来实现生命的延续与完善;在伦理生活上,认为应尊重各个生命的发展,不可胡乱伤害他者;在政治治理上,认为天下为人人所共有,因此君主需要自我修养、任用贤臣。这种对“生”与“人”的重视,使《吕氏春秋》能够综合诸子、自成一家,超越秦政而具有持续的价值;其以“生”建构的兼合性哲学架构,更对秦以后儒家、道家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共8页
日常生活从生命价值的确证和维护、以主体间的交往行动扬弃对人的工具性规定、参与并担保文化的延续、使个体不断融入这个世界并获得对世界的认同感等方面展示了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时,日常生活的自在性、既成性,又往往导向接受已有的存... 日常生活从生命价值的确证和维护、以主体间的交往行动扬弃对人的工具性规定、参与并担保文化的延续、使个体不断融入这个世界并获得对世界的认同感等方面展示了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时,日常生活的自在性、既成性,又往往导向接受已有的存在形态、因循常人的行为模式,它在抑制对存在意义反思的同时,也似乎构成了对人的自由发展的某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存在 个体
下载PDF
虚拟性与实在性相互建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关于文学、艺术、传媒与元宇宙的对话 被引量:9
3
作者 夏德元 严锋 邓建国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18-33,112,共17页
人类生存既是实在生存,也是虚拟生存,但更多的是一种虚拟生存。因为只有人具备虚构的能力,能够通过想象和符号系统来实现群体的联系,借助媒介从自然界获取信息和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自然,赋予实在界以意义。一部人类文明史,就... 人类生存既是实在生存,也是虚拟生存,但更多的是一种虚拟生存。因为只有人具备虚构的能力,能够通过想象和符号系统来实现群体的联系,借助媒介从自然界获取信息和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自然,赋予实在界以意义。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的生存的虚拟性与实在性相互建构的历史。当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长期受制于媒介资源的匮乏,虽然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了不朽的作品,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体上始终是局促和窘迫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的感觉器官乃至大脑的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电子媒介的发明,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时间和空间高度压缩,逐渐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为人类摆脱物理时空的限制,得以在虚拟时空放飞梦想创造了条件。构成元宇宙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则进一步凸显了虚拟的力量,并为人类的游戏化生存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生存 文学艺术 游戏化生存 完美的人 理想社会
下载PDF
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 被引量:37
4
作者 谭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82,共7页
:“生活世界”话语作为中国当前教育学理论探讨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已经在教育理论及实践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变革 ,将建立在主 -客二分基础上的传统的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转变为以理解与对话为基础的主体际性的我 -你交往关系。这一转... :“生活世界”话语作为中国当前教育学理论探讨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已经在教育理论及实践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变革 ,将建立在主 -客二分基础上的传统的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转变为以理解与对话为基础的主体际性的我 -你交往关系。这一转换直接带来了中小学日常教育活动的新面貌 ,如我 -你式温馨评语的兴起与推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深化和创造性转换。但是 ,在将“生活世界”这一西方概念用于中国本土语境中 ,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乡村的视角 ,忽视制度化教育对学生身体的规训 ,将“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实践 城市人文主义 教学学 教育价值取向 社会学 哲学
下载PDF
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注重人生幸福 回归生活世界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东霞 巴登尼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教育的人性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关注学生的人生幸福、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教育满足学生需要的程度是学生幸福的起点;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的统一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具备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切入学... 教育的人性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关注学生的人生幸福、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教育满足学生需要的程度是学生幸福的起点;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的统一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具备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使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真正体验到人生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生活世界 自主选择 幸福
下载PDF
心理学的人文取向——20世纪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主张 被引量:6
6
作者 伍麟 郭增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6,共5页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它汲取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实践。它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的"意向性"特点,发展特有的心...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它汲取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实践。它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的"意向性"特点,发展特有的心理学研究程序与方法,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的、体现主体性的心理现象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将实现一门人文科学的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心理学 人文科学心理学 生活世界 意向性
下载PDF
解读“天人合一”哲学的四重内涵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振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4,共6页
“天人合一”哲学的涵义之一是,承认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这种“内在的善”构成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生存世界的价值本原;之二是,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之三是,“万物一体”的生命情怀,尊重天地万... “天人合一”哲学的涵义之一是,承认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这种“内在的善”构成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生存世界的价值本原;之二是,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之三是,“万物一体”的生命情怀,尊重天地万物生命存在的多样性;之四是,师法大自然“生而不有”的崇高德性,在走近自然的同时,邀请自然走进人的生活。用生命整体性价值观导引“全球性”生存问题的解决,是“天人合一”哲学最重要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存困境 和谐生存世界 生命整体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在具体境域上的开新:实践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4
8
作者 苗启明 杨学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2,共6页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践 具体境域 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 实践本源论 人的社会存在 人类学哲学
下载PDF
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内涵和启示 被引量:23
9
作者 丁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6,共5页
全纳教育是当代教育重大发展趋势之一。从时代特征和文本释义的角度对产生这种趋势的必然性、全纳教育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是一种新的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探索获得有益于我国教育特别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全纳教育 以人为本 教育公平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生活世界转向与现代哲学革命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魁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3,共9页
生活世界转向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当初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宗旨和实质。这种转向要求从根本上打破以科学世界观为特征的传统哲学模式,以生活世界观为基础建立新的哲学形态,使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思... 生活世界转向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当初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宗旨和实质。这种转向要求从根本上打破以科学世界观为特征的传统哲学模式,以生活世界观为基础建立新的哲学形态,使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而导致了现代哲学的根本革命。表现在:在研究对象上,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在基本问题上,从认知矛盾到生存矛盾;在思维方式上,从科学思维到历史思维。深入探讨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及其所带来的现代哲学革命,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现代哲学的主题、特点及发展趋势,而且对于建构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现代哲学 生存实践
下载PDF
在“人”与“世”之间——解读《庄子·人间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庄子是最富生命体验的诗人哲学家。他的哲学主题是超越现实,放歌心灵,神游无限。《人间世》的宗旨是用"虚"的心态把"形"即生命的外在形态寄存在人与世之间。"虚""安命""无用"是经历... 庄子是最富生命体验的诗人哲学家。他的哲学主题是超越现实,放歌心灵,神游无限。《人间世》的宗旨是用"虚"的心态把"形"即生命的外在形态寄存在人与世之间。"虚""安命""无用"是经历汲汲用世的迷茫、身在局中的煎熬之后无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间世 生命存在 被迫性困境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生活世界的消解及其教育对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济良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及其不正确的运用,使人的生活世界被消解和异化了,并进而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向善性的多重疏离。重建充满温情的、富有诗意的、蕴含无限生机的“对话”式的现实生活世界,就... 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及其不正确的运用,使人的生活世界被消解和异化了,并进而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向善性的多重疏离。重建充满温情的、富有诗意的、蕴含无限生机的“对话”式的现实生活世界,就需要我们教育人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价值与限度,引导人们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人们关注和建构人情化的生活世界,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活世界 教育对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伊德技术哲学思想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新芳 刘成新 《现代教育技术》 2005年第6期14-17,共4页
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Ihde)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伊德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中反思技术的意义,在经验和文化层次上探讨人类和技术物品之间的关系。伊德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教育领域中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为我们研... 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Ihde)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伊德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中反思技术的意义,在经验和文化层次上探讨人类和技术物品之间的关系。伊德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教育领域中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为我们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伊德 人与技术 生活世界 教育技术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简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9-240,共2页
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哲学基础 ,总体上体现为一种内源性研究取向 ,强调反思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的结构与意义 ,主张发展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 ,坚持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 ,重... 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哲学基础 ,总体上体现为一种内源性研究取向 ,强调反思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的结构与意义 ,主张发展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 ,坚持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 ,重视意识“意向性”的心理学价值 ,发展特有的心理学研究程序与方法。处于非主流心理学地位的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美国 现象学心理学 人文科学心理学 心理现象 生活世界 意向性 心理学价值
下载PDF
诗与士人的精神世界 试以王维的生命史和编年诗为例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120,共34页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精神世界 人生圜局 将心比心 社会学的人文性格
下载PDF
回归生活世界与人文关怀的城市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积权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2期25-28,共4页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人文关怀不足等问题,从分析人类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城市设计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人文关怀是城市设计的本质追求,并通过场所的营造赋予城市环境以主体——人的属性,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属...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人文关怀不足等问题,从分析人类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城市设计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人文关怀是城市设计的本质追求,并通过场所的营造赋予城市环境以主体——人的属性,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属于人的生活世界,感受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人文关怀 场所精神 城市设计
下载PDF
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云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60-165,共6页
生态世界观是把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作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加以认识的科学思维。这种整体论的生态观是对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的反思和超越,也为我国建基在认识论哲学基础上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参照。文章... 生态世界观是把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作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加以认识的科学思维。这种整体论的生态观是对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的反思和超越,也为我国建基在认识论哲学基础上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参照。文章从生态整体观的角度观照音乐教育,以此审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工具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应实现三个转向: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走向体验的音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观 回归生活世界 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走向体验 音乐教育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审视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玉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6-79,共4页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的黄金期。大学生实用主义的倾向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必须引起我们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高度关注。只有真正关注大学生生活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增加亲和力,富有感染力,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世界 人文
下载PDF
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形而上学之策略与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31,共12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策略是:通过描述日常语言游戏的不同类型及特征,找到它们彼此的关联与差异,以此表明传统哲学家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大都违背了语言的正当用法。针对人们因受到语言的迷惑而罹患的理智疾病,维特根斯坦极力... 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策略是:通过描述日常语言游戏的不同类型及特征,找到它们彼此的关联与差异,以此表明传统哲学家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大都违背了语言的正当用法。针对人们因受到语言的迷惑而罹患的理智疾病,维特根斯坦极力主张将抽象的哲学语汇放回到具体的日常使用背景中加以考察,以便看清它们的真实用法,避免哲学的误用。他摧毁形而上学的具体路径为:第一步,破除简单性神话;第二步,戳穿存在的幻相;第三步,抵御住本质主义的诱惑。其最终目标是促使形而上学家迷途知返,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批判 简单性 存在 反本质主义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沈从文生命诗学的内在构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投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沈从文的全部创作中,呈现出一个生命诗学的基本构架,这是其创作最为显明的标志,也是其创作独特性的根源所在。"生命"与"生活","人性"与"神性","人事"与"人生"是沈从文... 在沈从文的全部创作中,呈现出一个生命诗学的基本构架,这是其创作最为显明的标志,也是其创作独特性的根源所在。"生命"与"生活","人性"与"神性","人事"与"人生"是沈从文生命诗学的三对基本范畴,联结沈从文思想与创作的各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诗学 生命 人性 神性 人事 创作独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