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ice hearing over tim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a woman without a psychiatric diagnosis
1
作者 Anne-Grethe Talseth Fredricka L. Gilje Anne Martha Kalhovde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2年第4期396-405,共10页
Voice hearing, a complex perceptual phenomenon, is reportedly comm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yet understudied in nursing. Nurses meet voice hearers from diverse cultures;their understandings influence assessment. Th... Voice hearing, a complex perceptual phenomenon, is reportedly comm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yet understudied in nursing. Nurses meet voice hearers from diverse cultures;their understandings influence assessment. The aim was to explore voice hearing in everyday life in a non-patient population, revealing insights for assessing voice hearing. Method: Interview data was transcribe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analyzed by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utcome measures are thematic descriptions. Results: Voice hearing over time involved past (about year 2000) and recent (2009) time periods. Four main themes were: “Transitioning from not-being-at home when home alone to being at-home”, “Shifting overtime from frequent, repetitive voice hearing to inferquent intermittent voice hearing overtime”, “Changing from being disempowered to being empowered” and “Progressing from absence of significant others to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others”. Study Limitations: Interviewing a single participant residing in Scandinavia produced in-depth descriptions consistent with the study’s aim. The participant had no known psychiatric diagnosis and had not received mental health care when recruited and interviewed. However, we cannot be certain that her voice hearing was or was not non-pathological which raises issues concerning truth value of the stud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reflect life world existential themes of lived time, lived space, lived body and lived human relation, and offers a framework for guiding and challenging nurses’ assessments of voice hearing. Voice hearing can be understood as a bereavement-grief respons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western and non-western cultures and non-patient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atient NURSING Research WESTERN Culture Life-world Existentials voice HEARING
下载PDF
Copper tube of Hailiang Co.,Ltd Will Utter the World's “Loudest Voice”
2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Monthly》 2016年第11期7-8,共2页
On September 20,the Sixth Board of Directors of Zhejiang Hailiang Co.,Ltd convened third meeting,which reviewed and approved the'Proposal on Accelerating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Expanding Production... On September 20,the Sixth Board of Directors of Zhejiang Hailiang Co.,Ltd convened third meeting,which reviewed and approved the'Proposal on Accelerating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Expanding Production Scale,Optimizing Production Layout,in Order to Meet the Strategic Target of Becoming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Copper Tube Manufacturer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opper tube of Hailiang Co Loudest voice Ltd Will Utter the world’s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视域下国际话语权建设研究
3
作者 程雨欣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交往日益密切频繁,国际形势愈加错综复杂。由于国家之间地位不平等,各国在交往中的话语权也不平等,导致出现畸形交往的现象。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阐释中国理念,... 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交往日益密切频繁,国际形势愈加错综复杂。由于国家之间地位不平等,各国在交往中的话语权也不平等,导致出现畸形交往的现象。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阐释中国理念,我国积极推动国际话语权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国际话语权交锋日益激烈的困境中完成突围,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指导下,应从扩大世界交往的主体普遍性、引发世界交往的文化共鸣、打通世界交往的传播渠道等方面出发,稳步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交往 国际话语权 国际传播
下载PDF
Sharp Dialogue: Let the World Hear China's Voice
4
作者 Liang Xiao 《Beijing Review》 2022年第43期44-44,共1页
With nearly 50 years of diplomatic experience,Liu Xiaoming,who served as ambassador of China to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2010 to 2021,considers promoting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people of... With nearly 50 years of diplomatic experience,Liu Xiaoming,who served as ambassador of China to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2010 to 2021,considers promoting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people of other countries a top priority for China’s diplom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ENING voice world
原文传递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生命况味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2-104,127,共4页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怀着对生命的惊奇,建立了可喜的声色世界,同时在这个形式世界里又并置了悲凉虚无的人生内蕴,形式与意义彼此消解的矛盾促使她的散文呈现一种独特的游离的人生景象。
关键词 生命 声色世界 悲凉虚无 游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未来: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大瑜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财富标志 话语权 多极世界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之“器写人声,声非效器”
7
作者 徐世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1期74-79,共6页
刘勰《文心雕龙》中"器写人声,声非效器"之语与其之前本土文化中"乐由天作"的器写天地之音的传统相违,与本土文化中"轻人声"倾向亦相悖,然与六朝僧人的"重人声"之风相一致。这种"重人声&q... 刘勰《文心雕龙》中"器写人声,声非效器"之语与其之前本土文化中"乐由天作"的器写天地之音的传统相违,与本土文化中"轻人声"倾向亦相悖,然与六朝僧人的"重人声"之风相一致。这种"重人声"的风气又是源于佛经中佛陀"相好"之"梵音深远"对"人声美"的极度推崇。显然,佛教对刘勰的这一理论具有启发之功。《文心雕龙》与佛教之关系于此亦可得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器写人声 乐由天作 重乐器轻人声 重人声 梵音
下载PDF
女性心理的独特再现——阿莉·史密斯《饭店世界》的“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 被引量:5
8
作者 信征 《语言教育》 2019年第3期78-84,共7页
本文聚焦于《饭店世界》中不断变换的叙事声音,通过援引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逐一解析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等三种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的关联,试图由此洞悉小说中边缘女性饱受压迫... 本文聚焦于《饭店世界》中不断变换的叙事声音,通过援引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逐一解析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等三种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的关联,试图由此洞悉小说中边缘女性饱受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三种叙事声音协同合作,旨在帮助构建女性权威,颠覆异性恋霸权以及削弱男性权威,实现了叙述声音和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借助小说中的女性声音,作者阿莉·史密斯不仅实现了文学范式上的创新,更表述了她对社会边缘女性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莉·史密斯 《饭店世界》 叙述声音 性别政治
下载PDF
文学如何介入政治:鲁迅《风波》中的话语权暗战 被引量:1
9
作者 仲济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4,共13页
在直皖战争前后的复辟谣言声中,在《新青年》同人思想分化的当口,鲁迅写出了《风波》,既显白地呈现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理解,又隐微地回应了战友们有关文学介入政治的歧见,不仅反省了智识者的伦理资格,也开出了独特的文学政治的路径。小... 在直皖战争前后的复辟谣言声中,在《新青年》同人思想分化的当口,鲁迅写出了《风波》,既显白地呈现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理解,又隐微地回应了战友们有关文学介入政治的歧见,不仅反省了智识者的伦理资格,也开出了独特的文学政治的路径。小说以文学形式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居于幽暗的底层人感知周围世界承受苦难努力生存的方式;以卓越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洞悉到了支配性权力赖以运行的口说技术,呈现了底层世界话语权的暗战。鲁迅既看出了声音政治的潜力,又意识到了弱者的武器的限度,试图以文学政治的形式,突破声音政治的阀限,冲决智识者与底层人的双向隔膜,重建书写与口说的可译性,以文学形式的政治性恢复生命的重量,救正专家知识与政党政治对生命的切割与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青年》 生活世界 声音政治 弱者的武器
下载PDF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的“世界建构”研究——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例
10
作者 刘锦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18-25,94,共9页
认知诗学是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将研究内容从单向主题解读过渡到读者与文本的多维互动。文章通过对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的世界建构理论和情态世界建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认知诗学是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将研究内容从单向主题解读过渡到读者与文本的多维互动。文章通过对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的世界建构理论和情态世界建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作品语篇形成过程中的诗学效果,发现其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理论可直接影响文本世界构建,同时次级世界影响文本世界,与之相互辉映、相互影响,并产生逻辑连接,在推动语篇加工的同时,丰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意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世界建构理论 语篇加工
下载PDF
《恩惠》中的多重叙事声音研究
11
作者 张春梅 黄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7-130,共4页
莫里森通过其又一力作《恩惠》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大陆定居故事,多种叙事声音相互补充、拼接交错,将"伟大神话"下被隐藏与遗忘的种族、性别和阶级复杂性一并展现出来。
关键词 新大陆定居 叙事声音 恩惠
下载PDF
理想主义、社会关怀和道德教育--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文学观
12
作者 李伟 《语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具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编辑、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等多重身份。通过仔细研读欧茨多部文学评论集、为多部美国文学选集所撰写的序言、公开发表的日志,可...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具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编辑、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等多重身份。通过仔细研读欧茨多部文学评论集、为多部美国文学选集所撰写的序言、公开发表的日志,可以发现欧茨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她恪守的文学理念包括:第一,文学总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甚至是乐观主义的事业;第二,作家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和永远的“反对者”,具有创造一个“反世界”的强烈动机,致力于完成“神圣文本”,以对抗和改造现实世界;第三,作家应当书写自己的内心,发出个人声音和公共声音,为时代写作,以对读者和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对欧茨文学观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当代文学特征和发展走向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茨文学观 理想主义 “反世界” 个人/公共声音 道德教育
下载PDF
Woman Helps Patients Find Their Voices
13
作者 FENG KEWEI XIAOHONG LIU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3期48-49,共2页
THE director of the China Revocalization Association sat opposite me, talking with ease and fluency. Her voice was clear and I couldn’t believe that she was once rendered mute after an operation to remove her vocal c... THE director of the China Revocalization Association sat opposite me, talking with ease and fluency. Her voice was clear and I couldn’t believe that she was once rendered mute after an operation to remove her vocal cords because of throa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an Helps Patients Find their voices world
原文传递
Bigger Voice,Bigger Responsibility
14
作者 HU YUE 《Beijing Review》 2010年第18期32-33,共2页
China gains clout in the World Bank following voting reform The World Bank granted greater voting power to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king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its structural reform. At the joint D... China gains clout in the World Bank following voting reform The World Bank granted greater voting power to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king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its structural reform. At the joint Development Committee meeting of the World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Bigger voice Bigger Responsibility IMF
原文传递
Chinese Voices at Davos
15
作者 LIU YUNYUN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6期30-31,共2页
Wen sends a strong message of confidence about world economic recovery This year’s Davos was chillier than usual with the cloud of the
关键词 world Chinese voices at Davos
原文传递
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法制中话语权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庆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8,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然而,我国在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法制中的话语权与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对于当前国际贸易法制不稳定性状态,需要深刻了解作为国际公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然而,我国在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法制中的话语权与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对于当前国际贸易法制不稳定性状态,需要深刻了解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制的形成机理,有责任去维护我国所坚持的符合全球最大利益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在维持现有多边贸易成果前提下尽量包容现在的国际贸易法制,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主导价值观,参与多边贸易法制的变革。与此同时,按照一国在国际贸易法制形成中主导话语权成因即实力反映、能力决定和市场依赖,针对我国在WTO中话语权不足的原因,建议统筹实力、能力和市场依赖三者扩大中国在国际贸易法制中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公共产品 国际贸易法制 话语权
原文传递
是谁的声音在言说?——论“她者”在西方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流通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卢玉玲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4期82-94,共13页
西方女性主义是当下西方社会内部的一种声势浩大的社会文化批评话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其研究中对“她者”的青睐。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西方的文学作品和非西方,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女性作品的翻译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西方女性主义是当下西方社会内部的一种声势浩大的社会文化批评话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其研究中对“她者”的青睐。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西方的文学作品和非西方,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女性作品的翻译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西方文学作品与“第三世界”女性作品的翻译文本间是否存在错误的表述?2.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者为什么将目光投向“第三世界”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她者”理论 “第三世界”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让·塔尔迪厄基于声音的抽象戏剧实验
18
作者 李佳颖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让·塔尔迪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重要的先锋剧作家。声音是他戏剧创作的核心。塔尔迪厄对戏剧革新的贡献具体表现在戏剧创作的实验性、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及演出的先锋性三方面。他借鉴音乐的创作模式,通过对能指所构成的“次语... 让·塔尔迪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重要的先锋剧作家。声音是他戏剧创作的核心。塔尔迪厄对戏剧革新的贡献具体表现在戏剧创作的实验性、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及演出的先锋性三方面。他借鉴音乐的创作模式,通过对能指所构成的“次语言”的探索,谱写以声音为主体的“空的戏剧”。他以抽象美学为指导的戏剧实验被先锋导演雅克·波列里用作“整体戏剧”理念的实践素材,为法国戏剧舞台带去了抽象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塔尔迪厄 抽象 声音 雅克·波列里 二战后法国先锋戏剧
原文传递
中国语言学的愿景——像珠峰一般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19
作者 鲁国尧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9年第1期57-70,287-288,共16页
当代中国文化学术(含语言学)的严重问题,正如《中国社会科学报》署名文章所言,存在多种崇洋现象:"崇洋媚外,甚至挟洋自重","食洋不化","洋教条主义有蔓延之势"。凡此,皆有害于我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亟须... 当代中国文化学术(含语言学)的严重问题,正如《中国社会科学报》署名文章所言,存在多种崇洋现象:"崇洋媚外,甚至挟洋自重","食洋不化","洋教条主义有蔓延之势"。凡此,皆有害于我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亟须荡涤。无论往史的、当前的社会实践,都呼唤我们做理论概括,笔者曾于2005年从中国古史的研究结合现实提出"国力学术相应律",如今又从美国早期历史的研究中获"悟",新提出"文化学术后发论"。当今我国国力大增之际,正是文化学术大"发"之时,中国语言学人应该自励自勉,坚持"不崇洋,不排外"的"双不方针",用对祖国的激情把崇洋的激情驱逐出去,自强,自立;崛起,强盛;进而实现中国语言学像珠峰一般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崇洋不排外“双不方针” 国力学术相应律 文化学术后发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