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郭沫若早期诗剧的写作范式——以“女神三部曲”为例
1
作者 吕书彦 《写作》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相比于对郭沫若诗歌和戏剧的研究,对郭沫若早期诗剧创作的关注甚少。“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早期诗剧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之为例,可揭示出郭沫若早期诗剧“诗中有剧,剧中有诗”的写作特点。这个写作特点既表明了“女神三部曲”在“诗”的... 相比于对郭沫若诗歌和戏剧的研究,对郭沫若早期诗剧创作的关注甚少。“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早期诗剧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之为例,可揭示出郭沫若早期诗剧“诗中有剧,剧中有诗”的写作特点。这个写作特点既表明了“女神三部曲”在“诗”的概念下展现矛盾从平缓进行到快速解决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文中角色在“舞台演出”设定下抒发有节奏且充沛的情绪,反映出郭沫若早期诗剧统一的写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剧 郭沫若 “诗中有剧” “剧中有诗” 写作范式
下载PDF
李渔曲学价值观略论
2
作者 陈顺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李渔以"成名"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通过对"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这一论断的剖析,深刻反映了其多元价值观与对精品意识和非凡价值的倡导;他由此充分肯定了作为"破道之小言"... 李渔以"成名"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通过对"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这一论断的剖析,深刻反映了其多元价值观与对精品意识和非凡价值的倡导;他由此充分肯定了作为"破道之小言"的戏曲享有与"经国之大业"同等的价值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曲学 价值观 多元化
下载PDF
从《窦娥冤》看元杂剧与民俗文化之关系
3
作者 梁珊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46-48,共3页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创作遵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可以说,它既是艺术表现,也是民俗表现,它与民俗文化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四个层面,即民间传说、民俗语言、民间信仰、民间礼仪与《窦娥冤》的文本创作之...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创作遵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可以说,它既是艺术表现,也是民俗表现,它与民俗文化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四个层面,即民间传说、民俗语言、民间信仰、民间礼仪与《窦娥冤》的文本创作之联系,来具体阐述这样一个主题———作为元代时代精神的元杂剧,它的出现,是由民俗文化整合的结果,是由民俗文化赋予这个时代以鲜明个性,并以元杂剧这种文学体式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民俗文化 元杂剧创作
下载PDF
《西游记》杂剧世情笔墨研究
4
作者 马小玉 高益荣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西游记》杂剧前承《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启《西游记》小说,是西游故事发展演进的重要环节。虽是神魔题材,却不以刻画神魔为标的。相反,字里行间,行文细部,都洋溢着凡俗世情: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神魔;穿插诸多世间生活场景;世俗观念... 《西游记》杂剧前承《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启《西游记》小说,是西游故事发展演进的重要环节。虽是神魔题材,却不以刻画神魔为标的。相反,字里行间,行文细部,都洋溢着凡俗世情: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神魔;穿插诸多世间生活场景;世俗观念也暗含其间。世情笔墨的诸多点染,使《西游记》杂剧呈现出神魔其外、世情其内的效果。《西游记》杂剧的精彩,也恰在于它痛快、酣畅地演绎出市民性这一时代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杂剧 世情笔墨 神魔题材 元代 市民性
下载PDF
感愤时事,托古慰志:茅维杂剧新资料的发现与内容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红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茅维杂剧多感愤时事而作,重在表达自己情感志向,是明中后期杂剧创作转向“写心”的典型代表,对探究明末清初社会现实与士人心态极具价值。笔者最近发现3种有关其杂剧创作的新资料,即《凌霞阁新著总引》《已矣乎戊寅秋孟跋〈没奈何〉〈... 茅维杂剧多感愤时事而作,重在表达自己情感志向,是明中后期杂剧创作转向“写心”的典型代表,对探究明末清初社会现实与士人心态极具价值。笔者最近发现3种有关其杂剧创作的新资料,即《凌霞阁新著总引》《已矣乎戊寅秋孟跋〈没奈何〉〈贺声钟〉诸剧》《凌霞阁内外编词评引》,使其杂剧创作数量由原来的8种增加到21种,且探究出10种新发现剧作的基本内容。这一方面使茅维杂剧创作数量跃居明代戏曲家前列,并进一步彰显了其杂剧托古慰志、自抒其境的“写心”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茅维剧作偏重才情的整体风格,从而也就更能理解其自比汤显祖的自信。茅维在古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维 杂剧 新资料 写心
原文传递
论金元词的北宗风范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维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105,共12页
The Ci - poetry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long developing side by side with the Ci- poetry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directly inherited Su Dongpo’s Ci - poetical ideas, i. e. "writing Ci - poetry by way of poet... The Ci - poetry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long developing side by side with the Ci- poetry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directly inherited Su Dongpo’s Ci - poetical ideas, i. e. "writing Ci - poetry by way of poetry", thus forming a style of northern source,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of southern source in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ormer was more broad and forthright than the latter; 2.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seclusion and escapism in the northern sourc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lowery style still presented in southern source; 3. The Ci - poetry of northern source revealed some traits similar to poetry and poetical drama (曲), while the Ci - poetry declined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词 “以诗为词” 词学观念 豪放 词体 隐逸 文坛 北方文化 风范 避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