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台州诗人陈孚用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8-32,53,共6页
陈孚近体诗、古体诗的用韵,其近体诗分为18部,与"平水韵"大致相同,只是合并了"平水韵"的若干韵部。古体诗分24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6部。与宋词通用的18部有别,主要体现在阳声韵臻摄、山摄仍分立韵部... 陈孚近体诗、古体诗的用韵,其近体诗分为18部,与"平水韵"大致相同,只是合并了"平水韵"的若干韵部。古体诗分24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6部。与宋词通用的18部有别,主要体现在阳声韵臻摄、山摄仍分立韵部,入声韵的不同韵尾未混用。陈孚诗歌用韵反映出元代台州语音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保留古音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孚 近体诗 古体诗 用韵
下载PDF
古风审美视域下中国古诗词的英译策略——以《诗经·关雎》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蒙 刘洪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67-68,共2页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阵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典范的"中国风"吹入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诗词文化是"音美"、"形美"、"意美"的结合,散发着古典与神秘的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阵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典范的"中国风"吹入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诗词文化是"音美"、"形美"、"意美"的结合,散发着古典与神秘的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古诗词在英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美"的流失。因此,审美视域下的英译策略是将古风美韵完美展现出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审美 古诗词 英译策略 《诗经·关雎》
下载PDF
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法浅谈
3
作者 朱秋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2-83,共2页
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鉴赏的教育和学习有其基本方法:因声求气、识字明法、知人论世及以意逆志。笔者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文章,详细地解析了这几种方法,以期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古典... 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鉴赏的教育和学习有其基本方法:因声求气、识字明法、知人论世及以意逆志。笔者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文章,详细地解析了这几种方法,以期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鉴赏教学 诗教传统
下载PDF
李攀龙对盛唐七言古诗的模拟与创变
4
作者 张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4-71,共8页
李攀龙重视学习盛唐诗,但并非"拟古不化";他不仅接受并学习唐诗传统,更有着反思和改良唐诗传统的尝试。李攀龙的七言古诗即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他"拟议以成其变化"的诗学主张。从词句、章法层面上,李攀龙对盛唐七言... 李攀龙重视学习盛唐诗,但并非"拟古不化";他不仅接受并学习唐诗传统,更有着反思和改良唐诗传统的尝试。李攀龙的七言古诗即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他"拟议以成其变化"的诗学主张。从词句、章法层面上,李攀龙对盛唐七言古诗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学习,在词句以及创作技巧上多有借鉴盛唐七言古诗之处。同时,李攀龙的七言古诗风格面貌与盛唐七言古诗不尽相同,他将描写重点由盛唐的自然物象转移到了人物形象上,并且对七言古诗的创作技巧进行改革,使得其七言古诗呈现出"人文化"与"整练"的个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七言古诗 盛唐 模拟 变化
下载PDF
雅俗如之:毛泽东诗词中雅词与俗语的英译
5
作者 张智中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典雅用词极其简炼、生动,透出一种古朴、庄严之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毛泽东以口语入诗,使诗词语言获得了一种鲜活感和灵动感。雅俗兼备,是毛泽东诗词显著的语言风格。那么,英译文就应该如实再现毛泽... 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典雅用词极其简炼、生动,透出一种古朴、庄严之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毛泽东以口语入诗,使诗词语言获得了一种鲜活感和灵动感。雅俗兼备,是毛泽东诗词显著的语言风格。那么,英译文就应该如实再现毛泽东诗词雅俗兼备的语言特征,做到以雅译雅、以俗传俗。如此,译者方才算是忠实于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雅词 俗语 英译
下载PDF
典范的现实主义 睿智的表达方式——论流沙河的诗歌艺术
6
作者 来华强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流沙河的诗具有典范的现实主义特色。流沙河以自已真实、苦难、敏感多思的生命体验,对中国特定的一段历史原貌,作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生动表现,概括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走过的一条生活道路。在诗的艺术表达上,流... 流沙河的诗具有典范的现实主义特色。流沙河以自已真实、苦难、敏感多思的生命体验,对中国特定的一段历史原貌,作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生动表现,概括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走过的一条生活道路。在诗的艺术表达上,流沙河也作出了迥异于他人的选择,那就是:以“赋”为主,兼容其它;叙事和抒情同在,骨力和风采并存;既朴素恳切平易温暖,又秀丽隽永摇曳生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河 诗歌艺术 现实主义 典型
下载PDF
王维古体诗用韵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全昭梅 杨青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4-78,共5页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维诗歌的思想及内容上,较少涉及用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古体诗 用韵
下载PDF
心为形役:拟古话语下的商籁和十四行诗之名
8
作者 胡茂盛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3-58,共6页
分析了西诗商籁作为外来诗歌进入中国的深刻动因,以胡适、闻一多、朱湘、冯至和屠岸等人的命名法为例,进而发现20世纪初西诗商籁进入中国的深层原因是"新诗之精神"指引下"人心"对"型式"的呼唤。但商籁最... 分析了西诗商籁作为外来诗歌进入中国的深刻动因,以胡适、闻一多、朱湘、冯至和屠岸等人的命名法为例,进而发现20世纪初西诗商籁进入中国的深层原因是"新诗之精神"指引下"人心"对"型式"的呼唤。但商籁最初的命名和接受在中国表现出心为形役的特征:音译命名法走上了以体代诗的歧途;数字命名法因袭了传统诗歌的五七言话语,暗含着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危机。在拟古话语作用下两种命名法使商籁作为诗人抒发理想的寄托无处安放,在心与形之间选择一处诗意栖居地构成了商籁自发轫以来在中国面临的一大尴尬。相比之下"商籁"这种命名在意义通道和声音通道上的交集指示着一条更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之精神 拟古话语 商籁 十四行诗
下载PDF
知己酬唱对七言古诗表现功能的拓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中心
9
作者 郑韵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74,共15页
欧阳修、梅尧臣和苏舜钦的诗歌唱和是一种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十分深刻的“知己酬唱”。他们三人自觉地将七古大量用于知己酬唱,在七古艺术演变史和酬唱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独特的意义。三人七古酬唱的突出特点是轻松谐谑的情感交流、交流... 欧阳修、梅尧臣和苏舜钦的诗歌唱和是一种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十分深刻的“知己酬唱”。他们三人自觉地将七古大量用于知己酬唱,在七古艺术演变史和酬唱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独特的意义。三人七古酬唱的突出特点是轻松谐谑的情感交流、交流共同记忆及针对具体话题对话切磋观点,凭借这三方面的创新极大拓展了七古抒情、叙事、议论等表现功能。三人的七古知己酬唱体现了诗歌体制与诗歌表现功能、应用场合间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对庆历诗风的形成和后世七古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古诗 知己酬唱 表现功能 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
下载PDF
周秦至隋诗歌韵类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
10
作者 魏鸿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7-53,共7页
上古到中古的韵类研究,向来着重于《诗经》韵部的分类、音值拟测,进而排列《诗经》和中古韵书、韵图的语音对应演变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各个时期的诗人用韵来架构多平面串连的汉语语音史。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合韵可能代... 上古到中古的韵类研究,向来着重于《诗经》韵部的分类、音值拟测,进而排列《诗经》和中古韵书、韵图的语音对应演变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各个时期的诗人用韵来架构多平面串连的汉语语音史。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合韵可能代表的方音特色,因此或者将诗作依诗人籍贯分类;或者依诗人活动范围整理,藉由与主流汉语相比较,得出区域的语音特色。早期这些研究在分析韵类的方法上缺少标准。80年代后开始运用"数理统计法"研究诗歌押韵,至今成果虽然不在少数,但多半集中在魏晋以下。下一项工作应是扩大"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从历时的角度串连各时期的韵类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押韵 上古音 合韵 数理统计
下载PDF
《王右丞集笺注》中的古体诗用韵辨析
11
作者 霍立军 王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2-75,57,共5页
文字传递的是表象,声音展现的是内心,一首诗歌音义结合,才能传达出这首诗的灵魂。古人诗歌创作是通过吟唱的方法,除了文本的重要性外,其声音更是不能忽视。清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前六卷共150首古体诗,按照平水韵可把诗中用韵的状况... 文字传递的是表象,声音展现的是内心,一首诗歌音义结合,才能传达出这首诗的灵魂。古人诗歌创作是通过吟唱的方法,除了文本的重要性外,其声音更是不能忽视。清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前六卷共150首古体诗,按照平水韵可把诗中用韵的状况,整体上分为一韵到底和中间换韵两大类。王维的古体诗用韵比较规范,其古体诗多采用一韵到底的创作手法,广泛使用平声韵;其所用韵开口度的大小,声音的高低,与内心起伏的情感有着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古体诗 用韵 开口度 情感
下载PDF
论岑参边塞诗的接受及其经典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人,其诗坛经典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在题材上,唐人看重岑参的山水隐逸诗,北宋开始关注其边塞诗。在风格上,殷璠等认为岑诗尚奇尚清,南宋陆游、严羽则以"豪伟""悲壮"定义岑诗。在体裁上,明代以前并... 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人,其诗坛经典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在题材上,唐人看重岑参的山水隐逸诗,北宋开始关注其边塞诗。在风格上,殷璠等认为岑诗尚奇尚清,南宋陆游、严羽则以"豪伟""悲壮"定义岑诗。在体裁上,明代以前并未特别突出岑参古体诗或近体诗,清代则推崇其七言歌行。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岑参诗歌,并最终发现其边塞诗的独特魅力,边塞诗作为岑参诗歌的经典之作得到后世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山水隐逸 边塞 悲壮 古体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