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克信 冯庆来 +6 位作者 宋博文 张智勇 王永和 潘桂棠 陆松年 赵小明 邢光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7,共12页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大地构造相 非史密斯地层 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
下载PDF
前陆盆地沉降机理和地层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永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1-544,共14页
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造山带负载导致的岩石圈挠曲。逆冲作用造成地壳增厚,造山带的巨大质量又导致下部岩石圈的区域均衡沉降,从而临近和平行于造山带发育了凹陷。另外,前陆盆地的演化也受到沉积物供应、盆地内沉积物扩散能力、岩... 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造山带负载导致的岩石圈挠曲。逆冲作用造成地壳增厚,造山带的巨大质量又导致下部岩石圈的区域均衡沉降,从而临近和平行于造山带发育了凹陷。另外,前陆盆地的演化也受到沉积物供应、盆地内沉积物扩散能力、岩石圈强度、造山带逆冲速率、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俯冲有关的动力沉降及俯冲负载等众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因素与前陆盆地沉降的关系,介绍了与幕式逆冲有关的地层模型和欠补偿-过补偿地层模型。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国西北地区前陆盆地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逆冲作用 造山带负载 沉降机理 地层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