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人性“恶”的思想逻辑与管理警示
1
作者 林秀芳 黄永锋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3-81,271,共10页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使至善的天理落实到人身上时,为人欲所蒙蔽,不能充分地展现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影响因素,但禀气不必然导致恶的产生;另外,“欲”是“恶”牵引机制,但“欲”也并不绝对导致“恶”,“欲”不等于“人欲”,“人欲”是做坏的“欲”,这“人欲”便是“恶”。深入分析可知,朱子哲学的人性论对人性“恶”的形成机制有过细致剖析,结合现代管理学来看,它有助于从源头上对治理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难题,进而促成管理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至善 禀气 恶欲 管理
下载PDF
宋明理学的性说
2
作者 申绪璐(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 北宋王安石承继唐代韩愈彰显孟子、肯定孟子的性善说,与程颢、程颐开创的道学派学者具有共同的性论基础。与王安石、程颢强调伦理意义上的善恶只是已发阶段的概念不同,南宋朱熹依据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建立性情二层构架。同时,《大学》“身有所忿懥”的身、心理解反映了道学家不同的思想特色。有关性本善与无善无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反映了理学家不同的思想重点。尤其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对立的思想史叙事不断地再生产,直至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可为代表,这样的叙事非常稳妥,但也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容易忽略不同学者思想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即使强调“朱陆和会”的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朱陆对立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无善无恶 朱熹 王阳明 陆九渊
下载PDF
论孟子言性之理路与性善论之证成及其内涵——“天下之言性也”章的两种立场及其对“自由”的归趋
3
作者 张晚林 杨云飞 Hou Jian(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2期29-38,130-140,共21页
要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必须先明了孟子言性之理路。孟子言性之理路与康德很相近。康德言人性,其要点有三:一、人性不是经验物;二、欲望不是人性。在此两点的基础上,康德言人性的关键点在于:人性必须切就自由而言。康德言性之三要点在孟子... 要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必须先明了孟子言性之理路。孟子言性之理路与康德很相近。康德言人性,其要点有三:一、人性不是经验物;二、欲望不是人性。在此两点的基础上,康德言人性的关键点在于:人性必须切就自由而言。康德言性之三要点在孟子那里都有所体现,且是我们理解孟子言性之理路的基本点。“天下之言性也”章,无论对“故”作“故实”“陈迹”解,还是对“故”作“所以然”解,都可以归趋切就于存心之自由而论人性上来。一旦切就自由而论人性,则人性必然是善的,且这种善不是伦理学的,而是宗教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性善论 宗教性
下载PDF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4
作者 唐雪伦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的真正内涵:顺性则必然为恶。圣人逆性,所以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恶来“化性起伪”。“伪”是人性由恶转善的必经之途,只有通过后天的礼义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真正实现从善、达善。因此,人之性可分为“朴—恶—善”三个层次。通过试图赋予荀子人性论一种二重向度的阐释,可形成对其更为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物性 人性 性朴论 性恶论
下载PDF
荀学历史地位变迁及其原因
5
作者 聂诚训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荀学历史地位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炽盛时期、凋敝时期和中兴时期。从战国时期到中晚唐前,荀学地位显赫。宋明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演进,统治者们纷纷采取“阳儒阴法”之策,把荀学与法家相联系,荀学退居幕后,加之韩愈“道统说... 荀学历史地位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炽盛时期、凋敝时期和中兴时期。从战国时期到中晚唐前,荀学地位显赫。宋明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演进,统治者们纷纷采取“阳儒阴法”之策,把荀学与法家相联系,荀学退居幕后,加之韩愈“道统说”构建以来,孟子升格运动不断进行,荀学因“性恶”被宋明理学家认为“大本已失”而遭到猛烈批判,荀学进入凋敝期。到明朝嘉靖年间,荀子被赶出了孔庙。进入清代,人们开始对宋明理学,尤其是对阳明后学,进行反思和批判;随着“黜宋崇汉、经世致用”风气的兴起,荀学又逐渐被世人所重视,在清代又逐渐迎来了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学 “道统说” 性恶论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域内人性论争的再思考——兼论人性善恶与儒家德治及法家法治的关联
6
作者 刘绪晶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核心议题。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主要归结为五种:性无善恶、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其中,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人性观,它内含着性本善与性向善两个面向。孟子的性善论不仅能回应性善论自身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还兼顾、会通了其他人性论并弥补其不足,且为人的生存提供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引。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其治理依据与结果完全不同。前者以人性善为依据,主张明德慎罚,表现出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后者以人性恶为依据,主张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善恶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The Manifestation Range of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Danger of Separation: On Zhuzi's Ques#'on about Understanding Words
7
作者 DING J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17-243,共27页
Zhuzi (Zhu Xi), Zhang Nanxuan and Lu Donglai continued a discussion begun by Hu Wufeng and his disciples on the subject of"knowing the form of benevolence," and "seeking for a true mind in an absent one." One re... Zhuzi (Zhu Xi), Zhang Nanxuan and Lu Donglai continued a discussion begun by Hu Wufeng and his disciples on the subject of"knowing the form of benevolence," and "seeking for a true mind in an absent one." On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was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are not only manifested in loving one's parents and respecting one's elders, but also in the simple acts of drinking when thirsty and eating when hungry. This generated the idea of "manifestation range of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However, another conclusion of this discussion claimed that if the desire to drink and eat or the king of Qi's grudging an ox are included in this range, there would be a danger of viewing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merely as inborn human nature or instinct. This discussion reveals an unstead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feeling of commiseration, which are sometimes united and sometimes sepa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ately good knowledge and ability knowing the form ofbenevolence sPROUT seeking for a mind in an absent one inborn human nature king of Qi's grudging an ox
原文传递
基因与人性——生命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孔宪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4,共9页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也使得我们能够对人性作进一步的认识与阐释。基因可以说是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其特性具有本性(自私和复制)以及习性(与环境的合作交流)两个层面。这些特性也表现在人类身上:人类...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也使得我们能够对人性作进一步的认识与阐释。基因可以说是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其特性具有本性(自私和复制)以及习性(与环境的合作交流)两个层面。这些特性也表现在人类身上:人类的本性即动物性是由天赋决定,通过遗传代代相继;习性即文化性则可随环境改变,为个体后天学习得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各执其一端,而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则更为合理地概括了人性之双重性的善恶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人性 动物性 文化性 性善论 性恶论
下载PDF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休闲农业开发探讨 被引量:24
9
作者 范水生 朱朝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6-290,共5页
休闲农业的设计与运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需求理论,满足人们由生理、安全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休闲产品与休闲体验。笔者提出用"功能涵盖性"的原则界定"休闲农业"概念,并在分析休闲农业的多功能... 休闲农业的设计与运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需求理论,满足人们由生理、安全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休闲产品与休闲体验。笔者提出用"功能涵盖性"的原则界定"休闲农业"概念,并在分析休闲农业的多功能特性与产业本质的基础上,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需求理论,从管理者、经营者2个方面提出了休闲农业开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休闲农业 农业多功能性
下载PDF
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英法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表面上对立,其实可以兼容。二者对"人性"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荀子将人性视为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即对物质生活的欲求,而孟子的人性则指人在亲人、他人遇到危难、...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表面上对立,其实可以兼容。二者对"人性"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荀子将人性视为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即对物质生活的欲求,而孟子的人性则指人在亲人、他人遇到危难、横暴等事情时天生的心态,主要指精神心理的倾向性。二者都切实有据,言之成理,但都有不合逻辑之处。性善论与性恶论实际相互补充,可整合为统一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性善论” 荀子 孟子
下载PDF
大学生责任教育深层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况志华 王汉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是世界观与价值观问题,特别是"性私论"的流行所招致的价值观混乱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责任教育的核心是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具体而言,责任教育应该按照教育的本意,在讲... 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是世界观与价值观问题,特别是"性私论"的流行所招致的价值观混乱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责任教育的核心是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具体而言,责任教育应该按照教育的本意,在讲授、示范、实习和规范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教育 大学生 世界观 价值观 性私论
下载PDF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石彬 王庆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天道观方面,他以“天人之分”为理论依据,论证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并以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为理论依据,建立了礼的超越性和绝对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天人之分
下载PDF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3,共5页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在编《荀子》时把它夹在《子道》《法行》之间。"性者,本始材朴"的陈述典型地体现了荀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在性朴论视野下,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事实上,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教育 性朴论 性恶论 性善论
下载PDF
东西方基于人性善恶选择治理制度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鹏 张锐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了"人治"的治国安排。本文通过论证"法治"与"人治"的不同渊源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和"人治"是殊途同归的制度设计,然而在当代社会",法治"是更具理性与稳定性的制度安排,是和谐、繁荣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以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人治 法治 性恶论 社会优位论 恶法非法论
下载PDF
郭店楚简与《乐记》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2,共6页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学 郭店楚简 公孙尼子 性恶论 《乐记》
下载PDF
“性不可以善恶言”——试论王安石对儒家人性论传统的超越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4,共11页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 从道气一元的本体论出发,王安石否认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本性,认为人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性不可以善恶言”、“性情一也”和“善恶由习”三个有机联系的判断中。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历史上的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论、性三品说以及性善情恶论皆有所不同,这首先表现为思维模式的差异,王安石以本体论思维模式超越了儒家传统人性论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其次在思想内容上,王安石的人性论与儒家传统的人性论也存在根本差异,王安石以性无善恶论超越了儒家历来视善或恶为先天人性的人性论传统。王安石的人性论既是对以往儒家人性论的批判总结,也对后来人性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安石的人性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在中国人性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性论 性无善恶 性情一也 善恶由习 超越
下载PDF
“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心性论及其政治哲学之教化特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荆雨 曾筱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荀子的性是心处其中并发挥影响变量的动态、整体的人性,荀子的心处于“可道”与“不可道”的十字路口。所谓恶之性可养、可化,所谓善之心可恶、可伪,此心与性的状态使荀子政治哲学具有了教化的指向。“性伪合而天下治”,是荀子政治哲学... 荀子的性是心处其中并发挥影响变量的动态、整体的人性,荀子的心处于“可道”与“不可道”的十字路口。所谓恶之性可养、可化,所谓善之心可恶、可伪,此心与性的状态使荀子政治哲学具有了教化的指向。“性伪合而天下治”,是荀子政治哲学在心、性基础上的总体架构和思想追求,荀子提出了养欲、师法、化性等政治哲学主张。荀子政治哲学虽然归结和落实于德性修养,但心、性的无根状态终使其政治哲学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紧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 性伪合 性恶论 教化
下载PDF
荀子对先秦政治秩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回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萧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共8页
荀子学术成长的"战国末期",正值中国早期国家宗族"共主"的王权社会向专制皇权社会转型即告结束的前夕。七国竞锋,诸子争鸣,开创新意识形态刻不容缓。荀子依"天行有常"创"性恶论",在学术批判中... 荀子学术成长的"战国末期",正值中国早期国家宗族"共主"的王权社会向专制皇权社会转型即告结束的前夕。七国竞锋,诸子争鸣,开创新意识形态刻不容缓。荀子依"天行有常"创"性恶论",在学术批判中吐故纳新,深化乃至改写了儒学的"礼论"。荀子高举"法后王"的旗帜,隆礼尊贤,德法并举,求内圣外王之治,促先秦儒家浴火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秩序 先秦 性恶论 荀子
下载PDF
人类自然语言不确定性及粗集理论的表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长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共4页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事物的推理、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智力行为大多数是在问题领域的息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或者模糊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了完成这些智力行为。
关键词 自然语言 不确定性 粗集理论 语言信息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